家用电器稳压电源-PFC部分设计_第1页
家用电器稳压电源-PFC部分设计_第2页
家用电器稳压电源-PFC部分设计_第3页
家用电器稳压电源-PFC部分设计_第4页
家用电器稳压电源-PFC部分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推广,电力用户对电能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其中最基本的一条是电压的稳定和较的高功率因数。设计了基于 UC3854 芯片的一种有源电路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方案。本文介绍了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APFC)的工作原理、电 路分类,着重分析了电路的选择和设计。该 系统采用平均电流模型,它通过脉宽调制输出的一连串脉冲信号来控制电路中开关晶体管的导通与截止,从而将输入电流与输出电压的相位重新调整到同相的状态,最终达到稳压和功率因数校正的目的。关键词:交流稳压,功率因数校正 PFC,UC38541Regulated power supply design of household appliances-PFC Circuit DesignAbstractWith the rapid increase of industry and domestic consumption of electric power, power quality began to attract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One of the basic rule of power quality and high power factor the stability of voltage. design based on UC3854 chip an active circuit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circuit program.This article introduce the active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APFC) working principle, classification of circuit. focused on an analysis of the selection and design of circuits.The circuit model using the average current through the series of PWM output pulse signal to control circuit switching transistor turn-on and cut-off, so that the output voltage and input current phase of re-adjusted to the same state, and ultimately achieve the pre-regulator and the purpose of power factor correction.Key words: The AC constant voltage,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PFC,UC3854 2目 录1 前言 .12 方案论证 .13 设计要求 .24 系统总体框图 .25 硬件电路的设计 .35.1 整流滤波 .35.2 PFC 校正 电路 .35.2.1 功率因数校正原理 .45.2.2 功率因数校正实现方法 .55.2.3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设计方案 .55.2.4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 APFC 工作原理 .75.2.5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 APFC 的设计 .75.2.6 电路原理分析 .95.3 变换电路 .115.4 PWM 控制电路 .115.5 辅助电源 .12结束语 .12致谢 .12参考文献 .1331 前言随着社会的进步,电 子 技 术 得 到 了 很 大 的 发 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电 子产品在人们生产 和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尤其是家用电器越来越多,用户对电能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其中最基本的一条是电压的稳定 1 。然 而 ,电网 电 压 不 稳 定 尤 其 是 农 村 电 网 电 压 的 不 稳 定 给 用 户 带 来 很 大 的 麻 烦 。电 网电 压 过 低 时 ,使 很 多 用 电 器 设 备 无 法 正 常 工 作 ,电 压 过 高 时 极 有 可 能 损 坏 电器 设 备 ,甚 至 造 成 更 大 的 危 害 。在 农 村 由 于 输 电 线 路 比 较 远 ,用 户 离 变 压 器越 远 电 压 就 越 低 ,从 而 导 致 家 用 电 器 无 法 正 常 运 行 ,特 别 是 在 夏 季 用 电 负 荷需 求 较 大 时 ,家 用 电 器 就 无 法 运 行 。因 此 ,各 种 电 子 设 备 都 要 求 有 稳 定 的 交流 电 源 供 电 ,偏 远 的 农 村 更 是 需 求 有 稳 定 的 交 流 电 源 供 电 ,交 流 稳 压 电 源 的出 现 解 决 了 这 一 问 题 。目前空间技术、计算机、通信、雷达及家 电中的电源逐 渐被开关电源取代。开关电源是利用现代电力电子技术控制功率开关管(MOSFET,IGBT)开通和关断的时间比率来稳定输出电压的一种新型稳压电源。从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开关电源相继进入各种电子、电 器设备领域, 计算机、程控交换机、通讯、电子检测设备电源、控制设备电源等都已广泛地使用了 开关电源。现在一般应用的串联调整稳压电源,是连续控制的线 性稳压电源。 这种传统的串 联稳压器, 调整管总是工作在放大区,流过的电流是 连续的, 这种稳压器的缺点是承受过载和短路的能力差、效率低,一般只有 35 60%。由于调整管上损耗较大的功率,所以需要采用大功率调整管并装有体积很大的散热器。开关电源的调整管工作在开关状态,功率损耗小,效率可达 70 95%,稳压器体积小、重量轻,调整管功率损耗较小,散热器也随之减小。此外,开关频率工作在几十 KHz,滤波电感、电容可用较小数值的元件,允许的环境温度可以大大提高。交流稳压电源形式有很多种,近年来,随着对用电设备性能指标要求的不断提高,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 APFC,这一技术成为电力电子领域研究的热点,也得到了广泛的实际应用。本文就是以研究经过功率因数校正的交流稳压电源,从而有效的利用能源,并实现稳压 功能。2 方案论证方案一:调整参数(谐振)实现稳压,稳压的基本原理是 LC 串联谐振,早期出现的含有磁饱和型稳压器的稳压电源就属于这一类。它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所需元器件较少,稳压范围相当 宽,可靠性高,抗干扰 和抗过载能力强。缺点是能耗大、噪声大、笨重且造价高。4方案二:以伺服电机带动炭刷在自耦变压器的的绕组滑动面上移动,改变输出电压 (Vo) 对输入电压 (Vi) 的比值,以 实现稳压电 源输出电压的调整和稳定。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造价低,输出波形失真小。但由于炭刷滑 动,接点易产生电火花,造成电刷损坏以至 烧毁而失效,且 电压调整速度慢。方案三:将自耦变压器做成多个固定抽头,通过继电器或可控硅(固态继电器)作为开关器控件,自动 改变抽头位置,从而 实现输 出电压的稳定。 这种类型的稳压电源, 优点是电路简单 ,稳压范围宽( 130V-280V ),效率高( 95% ),价格低。缺点是稳压精度低( 8 10% )工作寿命短。方案四:开关型交流稳压电源应用于高频脉宽调制技术,与一般开关电源的区别是它的输出量必须是与输入端同上频、同相的交流电压。它的输出电压波形有准方波、梯型波、正弦波等。市场上的不间断电源( UPS )抽掉其中的蓄电源和充电器,就是一台开关型交流稳压电源。开关型交流稳压电源的稳压性好,控制功能强,易于实现智能化,是非常具有前途的交流稳压电源。通过对以上几种方案的比较,我们选择方案四,即开关型交流稳压电源。3 设计要求(1)整流滤波电路的设计;(2)PFC 电路的 设计;(3)变换电路的设计;(4)PWM 控制电路设计;(5)辅助电源的设计;4 系统总体框图本系统先把市电电压经整流滤波变为平滑的 310V 直流电压,再由 PFC 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校正、升压获 得功率因数较高的 380V 直流电压后输入变换电路2 。变换电路是由 EPWM 斩波式脉冲调制控制电路来进行控制的,同时 EPWM控制电路还要进行电压补偿已达到稳压的目的。系统整体框图如图 1 所示。图 1 系统总体框图整 流滤 波P F C 校正电路变 换电 路输 出滤 波辅 助电 源PWM 控制 电 路市 电220V55 硬件电路的设计5.1 整流滤波市电经过整流和滤波电路产生一组非稳定的直流电压,提供给高速电子开关以实现能量交换。从市电 直接取得交流电压,首先经过 C1 滤除电网中的杂波干扰,再 经过 D1D4 桥式整流,C2 、C3 两次滤波,最后有输出端输出平滑的输出直流电压。电路结构如图 2 所示。D1 D2MDA4008D3 D4C10.1UF 220VC21UF450UFC3R4511kR510kUHV806DC+DC-图 2 整流和滤波由图 2 可知整流电路选择用二极管单相全波桥式整流电路,因此电路中的每只二极管承受的最大反向电压为 (Ui 电网 电压有效值)。每只二极管的最Ui2大平均电流 If = Io1/2 ,经过电容滤波电路后,直流输出电压:Uo1 =(1.11.2)U i,直流输出电流: (I 是电流的有效值)。D1D4 为整流元件,实现将市电转25.1O换为脉动的直流电。C1 滤 除电网杂波,C2、C3 将整流后的脉动直流电的脉动部分滤除,保留直流信号分量。5.2 PFC 校正 电路PFC 就是 “功率因数校正”的意思,主要用来表征 电 子产品对电能的利用效率。功率因数越高,说明电能的利用效率越高。稳压电源采用传统的桥式整流、电容滤波电路会使 AC 输入电流产生严重的波形畸变,向电网注入大量的高次谐波,因此 电网的功率因数不高,仅有 0.6 左右,并对电 网和其它电气设备 造成严重谐波污染与干扰。早在 80 年代初,人 们已对这类装置产生的高次谐波电流所造成的危害引起了关注 3 。1982 年,国际电工委员会制订了 IEC552 限制高次谐波的规范(后来的修 订规范是IEC100032),促使众多的 电力电子技术工作者开始了对谐波滤波和功率因6数校正(PFC )技 术的研究。电子电源产品中引入 PFC 电路,就可以大大提高对电能的利用效率。PFC 有两种,一种是无源 PFC(也称被动式 PFC),一种是有源 PFC(也称主动式 PFC)。无源 PFC 一般采用电感补偿方法使交流输入的基波电流与电压之间相位差减小来提高功率因数,但无源 PFC 的功率因数不是很高,只能达到0.7 0.8;有源 PFC 由电感电容及电子元器件组成,体积小,可以达到很高的功率因数,但成本要高出无源 PFC 一些。有源 PFC 电路中往往采用高集成度的 IC,采用有源 PFC 电路的电源,具有以下特点:(1)输入电压可以从 90V 到 270V;(2)高于 0.99 的线路功率因数,并具有低损耗和高可靠等优点;(3)IC 的 PFC 还可用作 辅助电源,因此在使用有源 PFC 电路中,往往不需要待机变压器;(4)输出不随输入电压波动变化,因此可获得高度稳定的输出电压;(5)有源 PFC 输出 DC 电压纹波很小,且呈 100Hz/120Hz 的正弦波,因此采用有源 PFC 的 电源不需要采用很大容量的 滤波电容。5.2.1 功率因数校正原理(1)功率因数(PF)是指交流 输入有功功率(P)与输入视在功率(S)的比值。即 cosscos11rmrIIVSF式中:I 1 表示输入基波电流有效值;I rms 表示输入电流有效值;表示输入电流失真系数;表示基波电压和基波电流之间的相移因数。cos所以功率因数可以定义为输入电流失真系数( )与相移因数( )的乘积。 可cos见功率因数(PF)由电流失真系数( )和基波电压、基波电流相移因数( )决定。 低,则表示用电电器设备的无功功率大,设备利用率低,导线、变压器cs绕组损耗大 4 。同时, 值低,则表示输入电流谐波分量大,将造成输入电流波形畸变,对电网造成污染,严重时,对三相四线制供 电,还会造成中线电位偏移,致使用电电器设备损坏。 7(2)PF 与总谐波失真系数( THD:The 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的关系由 12111coscscosnrmrmIIIVPF及 12ITHDn有 2121nI即 cos2THDPF5.2.2 功率因数校正实现方法由功率因数 可知,要提高功率因数,有两个途径: 1.使输入1cosPF电压、输 入电流同相位。此时 ,所以 。2.使输入电流正弦化。即PFIrms= I1(谐波 为零),有 I1/Irms=1 即: 从而实现功率因数校正。1cos利用功率因数校正技术可以使交流输入电流波形完全跟踪交流输入电压波形,使输入电流波形呈纯正弦波,并且和输入电压同相位,此时整流器的负载可等效为纯电阻,所以有的地方又把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叫做电阻仿真器。5.2.3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设计方案有源功率因数校正(APFC),就是在整流器和负载之间接一个 DCDC 变换器,应用 电流反馈技术,使输入端电流波形跟踪交流 输入正弦波形,从而把功率因数提高到 0.99 或达到 1。由于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结构模式有若干种,需要进行比较后确定一种结构。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按结构分有以下几种:(1)降压式如 UC3871,因其噪声大,滤波困难,功率开关管上的电压应力大,控制驱动电平易浮动,故很少被采用。(2)升/降压式如 TDA4815、TDA4818,须用两个功率开关管,其中一个功率开关管上的驱动控制信号浮动,电路复杂 ,故 较少被采用。8(3)反激式如 ML4813,输出与输入隔离,输出电压可以任意选择,采用 简单电压型控制,适用于 150W 以下小功率的应用场合。(4)升压式(boost)此方法被广泛采用,其特点为简单电流型控制, PF 值高,总谐波失真系数THD 小,效率高,但是 输出 电压高于输入电压。适用于 752000W 功率范围的应用场合, 应用最为广泛。它具有以下优点:电路中的 电感 L 适用于电流型控制;由于升压型 PFC 的预调整作用在 输出电容 C 上保持高 电压,所以 电容 C 的体积小、储能大;在整个交流输 入电压变化范围内能保持很高的功率因数;输入电流连续,并且在 APFC 开关瞬间输入电流小,易于 EMI 滤波;升压电感 L 能阻止电压、电流的瞬变,提高了电路的可靠性。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按输入电流的控制原理分有以下几种:(1)平均电流型如 ML4832、UC3854,工作频率恒定,采用连续调制模式(CCM)。这种控制方式的优点是恒频控制;工作在电感电流连续状态,开关管电流有效值小;能抑制开关噪声;输入电流波形失真小。主要缺点是控制电路复杂;须用乘法器和除法器;须检测电感电流;需电流控制环路。(2)滞后电流型。如 CS3810,工作频率可变,电流达到滞后带内发生功率开关通与断操作,使输入电流上升、下降。电流波形平均值取决于电感输 入电流。(3)峰值电流型。如 ML4831、MC34262,工作频率可变,采用不连续调制模式(DCM)。 DCM采用跟随器方法具有电路简单、易于实现的优点,主要缺点是功率因数和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的比值有关,即当输入电压变化时,功率因数 PF 值也将发生变化,同时输入电流波形随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的比值的加大而总谐波失真系数变大;开关管的峰值电流大(在相同容量情况下,DCM 中通 过开关器件的峰值电流为 CCM 的两倍),从而导致开关管损耗增加。所以在大功率 APFC 电路中,常采用CCM 方式。(4)电压跟踪控制型如 ML4813、SG3561,工作频率固定,采用不 连续调制模式(DCM)。基于以上各种电路结构的特点分析可知,考虑到电器设备的功率范围在100500W 的 应用场合,选择工作于连续调制模式下的平均 电流型升压式APFC 电路来 实现较为适合。95.2.4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 APFC 工作原理D1 D2MDA4008D3 D4C10.1UF C1RVTVD220V+-U1+-U2LMPWM+C3C2UdUi U0图 3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 APFC 工作原理图有图 3 可见,主电路由单相桥式整流电路和 DC-DC Boost 变换器组成。虚线框内为控制电路,包括电压误 差放大器 U2 及基准 电压 Ud、电流误差放大器U1、乘法器 M、PWM 及驱动器等。APFC 工作原理如下:主 电路的输出电压 U0 和基准 电压 Ud 比较后,输入给电压误差放大器 U2;整流电压 Udc 检测值和 U2 的输出电压信号共同加到乘法器 M 的 输入端;乘法器 M 的输出则作为电流反馈控制的基准信号,与开关电流检测值比较后,经过电流误 差放大器 U1 加到 PWM 及驱动器,以控制开关管 VT的通断,从而使输入电流的波形与整流电压 Ui 的波形基本一致,使电流谐波大为减少,从而提高功率因数。5.2.5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 APFC 的设计本设计采用美国 Unitrode 公司生产的 APFC 用集成电路 UC3854 来实现,下面就 UC3854 作具体介绍。UC3854,是 Unitrode 公司生产的一款高功率因数校正集成控制 电路芯片,它的峰值开关电流近似等于输入电流,对瞬态噪声的响应极小,是一款理想的APFC 控制芯片。其结构框图如图 4 所示。UC3854 包含了采用平均电流型功率因数控制必须 的全部功能,有图 4 可见,UC3854 主要包括:电压放大器 VA,模拟乘法/除法器,电流误差放大器 CA,固定频率脉宽调制器 PWM,功率 MOS 管的门级驱动器, 7.5V 基准电压以及软启动输入电压前馈、输入电压钳 位、 过流保护的比较器等。10图 4 UC3854 的总体结构框图模拟乘法器/除法器的输出信号 IM 作为基准电流,它与乘法器的输入电流IAC(约 250UA,取自输入电压 ,故与 输入电压瞬时值成比例)的关系为 rmsAOCKUVI25.1式中,U AO为电压放大器的输出信号;Urms 约为 1.5 V 至 4.77V,由 APFC 的输入电压经过分压后提供;K= -1 为比例系数。从 UAO 中减去 1.5V 是芯片设计要求。平方器和除法器起前馈的作用,使输入电压变化时输入功率稳定 5 。例如, 设UAO 不变,而输入电压增加一倍,IAC 和 Urms(均与输入电压成正比)也增加一倍,U 2rms 则变为 4 倍, IM 将减半从而通过控制调节使输入电流减半,结果输入功率保持不变。UC3854 引脚功能依次介绍如下:1- Gnd,接地端,器件内部电压均以此电压为基准。2- PKLMT,峰值限定端节电流检测电阻的电压负端。当电流检峰测值过高时,电路将被关闭。3- CA Out,电流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端, 对输入总线电 流进行传感,并向脉 宽调制器发送电流校正信号的宽带运放输出。4- Isense,电流传感信号接至电流放大器反向输入端,4 脚电压应高于0.5伏(因采用二极管对地保护)。5- Mult Out,乘法放大器的 输出和电流误差放大器的正向 输入端6- IAC,乘法器前馈交流输入端,与 B 端相连,6 脚的设定电压为 6 伏,通过外接电阻与整流桥输出工频总线相连,并用电阻与芯片内基准相连。117- VA Out,误差电压放大器的输出端,这个信号又与乘法器 A 端相连,但若低于 1 伏乘法器便无输出。8-VRMS,前 馈总线电压 有效值端,与跟输入线电压有效值正比的电阻相连时,可对线电压的变化进行 补偿。9- VREF,基准电压输出端,可对周边电路提供 10mA 的驱动电流。10- ENA,允许比较器输入端,不用 时与5 伏电压相连。11 - VSENSE,电压误差放大器反向输入端,在芯片外与反馈网络相连,或通过分压网络与功率因子较正器输出相连。12- RSET,12 脚信号与地接入不同的电阻,用来 调节振荡器的输出和乘法器的最大输出。13 SS,软起动端,与误差 电压放大器同相端相连。14 CT,接对地电容器 CT,作 为振荡器定时电容。15 VCC,正电源阈值为 10V16V。16-GT Drv ,PWM 信号的输出端,外接 MOSFET 管的栅极, 该端电压箝位在 15V。5.2.6 电路原理分析电路如图 5 所示,该电路由两部分组成:以 UC3854 为核心的控制电路和升压变换器电路。升压变换器 电路由变压器 T 初级、功率管 VT、隔离二极管 D5 和滤波电容 C3 组成。变压器初 级工作于电流连续状态 ,此时,脉冲占空比决定于输入与输出电压之比,输入 电流的纹波很小。控制电路由 UC3854 及外接元器件组成。 驱动脉冲的占空比同时受以下 4 个输入信号控制:直流输出电压取样信号 VSENSE、电网电压波形取样信号IAC、电 网电 流取样信号 ISENSE/Mult OUT 和电网电压有效值取样信号VRMS。升压变换控制过程为:整流输出电压信号、电流输入信号、电压反馈取样信号经处理后,分别得到 IAC、VRMS、VSENSE 三个信号,送到 UC3854 片内模拟乘法器分别作为乘法器三个信号 A、B、C,经运算后得到一个输入电流参考信号 IM,然后 IM 与输入电流取样信号进行比较, 经差模误差放大,再与斜坡信号进行比较,最后经过触发器和驱动, 产生 GT-DRIVER,作为 PWM 信号, 经过驱动电路后送到变换开关管的控制极,驱动开关管。IM 为输入电流的参考给定,IAC 是反映输入电压波形的 电流信号;VSENSE是高压直流反馈误差信号的放大输出;VRMS 为输入电压有效值的平方,在控制环中起前馈作用。在输入电压 一定时(即 VRMS 一定),输入电流的波形取决于输入电压的波形信号,而输 入电流的幅值则取决于高压直流的反馈信号的误差12放大输出 VSENSE。输入 电流的取样信号经二阶滤 波后送到 UC3854 的 MULT和 ISENSE 与参考电流信号(即 CA OUT 信号)进行比较,同时也送到 PKLMT 脚,供输入峰值电流检测,以保护开关管。D1 D2MDA4008D3 D4C10.1UF C21UF450UFC3 + -R7 0.25R130KR4511KR310240KR131.6KR64KR8R510KR21004KR910KR14R10910KAPT5025UHV806D5D7IN4148159234571011681314 12 116UC3854100UFC6C4 620PF22vZD122vZD2 7.5VD6470PFC12C562PF 0.1UFC140.1UFC13220KR12180KR11IN5820ZD347UFC7R15910K91KR16R1720KR18 15K0.1UFC8 C90.5UF C100.01UF C11820UFDC+DC-220V 380VTUi U0VTR19100K图 5 设计电路原理图(1)控制输入输出直流电压取样信号 VSENSE 输入门限电压为 7.5V,输入偏置电流为50nA。输出端分 压电阻值应 保证该脚输入电压不高于 7.5V,如图 5 中的电阻R11、电容 C7 和二极管 D7 组成电压放大器补偿网路。为了强制电网输入电流的波形与输入电压的波形相同,必须在 6 脚 IAC 加入电网输入电压波形取样信号。该信号与电压误差放大器的输出信号在乘法器中相乘,产生电流控制回路的基准电流。电流放大器两输入端 ISENSE 和 Mult 间有 0.25电流取样电阻,C4、C5、R13 与 D6 组成电流放大器补偿网络 6 。电 流放大器具有很宽的带宽,可使电网电流跟随电压而变化。电网电压有效值取样 VRMS:该电路交流输入电压可在 90260V 之间变化,采用电网电压有效值前馈电路,可保证输入电压变化时输入功率不变(假设负载13功率不变),为此,在乘法器中, 电网电流必须除以 电网电压有效值的平方,加到VRMS 的电压正比于已整流电网电压的平均值(也正比于有效值)。该电压在芯片内平方后作为乘法器的除数,乘法器的输出电流 IM(脚 5)与 IAC 和电压放大器输出 VAOUT 电压成正比,与 VRMS 电压的平方成反比。即 rmsAOCMKUVI25.1(2)PWM 频率设计在该电路中,振荡器的工作频率为 100k,该频率由 14 脚 CT 外接电容 C11 和 RESET 脚外接电阻 R18 决定。 (3)输入保护保护电路由使能引脚(ENA)、软启动电路(SS)和峰值电流限制(PKLMT)组成。ENA(使能)电压达到 2.5V 后,基准电压和驱动电压(GT Drv)才能建立。接通电源并经过一定延时后,才能输出驱动信号,如果不用此功能, 该信号应通过100k电阻接到 VCC。13 脚 SS(软启动)电压可降低电压误差放大器的基准电压,以便调整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直流输出电压。该电路输出电流,对 C18 软起动电容充电,使两端电压从 0V 上升到 7.5V 。2 脚 PKLMT(峰值电流限制)可限制功率 MOSFET 的最大电流。采用图 5 中所示的分压,当电流取样电阻两端电压为(15V2.2k)/12.2 k=2.7 V 时,最大 电流为 16 A(6 A0.17 =2.7 V),此时,脚PKLMT 的电压为 0 V,输出电流大于 16A 时,将开始限流。5.3 变换电路变换电路是将从 PFC 输出的高功率因数的平滑直流电压变为波形为方波的交流电。 变换电路是由 EPWM 桥式斩波器 S1S4 及其输出变压器 Tr。桥式斩波器是串联在 PFC 校正电 路和负载之间的,以便 对变换 后的电压波动进行正、负补偿。 5.4 PWM 控制电路根据脉宽度冲调制原理,得到需要的一定占空比脉冲宽度,推动开关功率管的开与关,经变压器耦合后得到恒定的 输出电压。脉冲宽度调制信号就是由PWM 比 较器产生。芯片的控制速度、效率、功耗很大程度上都是由 PWM 比较器决定。文中设计并实现了一种新型高性能的开关 电源电压型 PWM 比较器,具有较低输入失调电压、转换速率快、 较低功耗和波形更陡。 PWM 产生电路由正弦波产生电路、三角波产生电路和比较器三个部分组成,14正弦波加到比较器的反向输入端,三角波加到比较器的同向输入端,比较器输出端产生受正弦波瞬时幅度而变化的脉冲宽度调制波。5.5 辅助电源辅助电源如图 6 所示,电压经过单相全桥整流,通 过 C1 滤波,有 LM317 稳压然后经过电容 C2 滤波, 调节电位器便可以获得所需 电源。R2680R12KR32KL2L1C1470uFC247uFin Kout317E1图 6 辅助电源结束语本毕业设计的宗旨是如何提高功率因数,并且结合开关式电源设计方案,把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引用到开关式交流稳压电源中。本毕业设计论文阐述一种利用功率因数校正,把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在转换过程中对电压和电流的相位进行校正,促使电压和电流基本上同相位,从而来实现提高功率因数并实现预稳压。然后再利用等脉冲宽度调制(EPWM)技术配合高速电子开关、高频电子 变压器和 LC 滤波器实现 交流开关式稳压电源的实现思路并组装出样机予以测试。与传统的交流稳压电源相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