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问卷-下载_第1页
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问卷-下载_第2页
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问卷-下载_第3页
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问卷-下载_第4页
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问卷-下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问卷 学生卷 上传 温珍玉 更新时间 2012 3 1 23 05 43 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调查问卷 学生卷 班级 姓名 1 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对你的要求是什么 a 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 b 掌握阅读的技能技巧 c 提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2 学习课文前 教师是否会与你进行沟通 征求你的意见 a 经常 b 偶尔 c 从不 3 阅读教学中 教师通常采用的方法是什么 a 老师讲解 b 引导我们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 c 让我们自由阅读 自由讨论 4 教师衡量你们对课文理解得深浅优劣的主要标准是什么 a 是否符合参考书的答案 b 是否掌握了教师讲解的内容 c 是否是我的独特见解 5 老师布置的语文作业是否有标准答案 a 有 b 有的有 有的没有 c 都没有 6 对讲读课的提问 教师是否会有意识地从不同层次去要求你 训练你 a 经常 b 偶尔 c 从不 7 在作业布置时 教师是否会考虑你们的能力差异 a 一般会 b 偶尔会 c 一般不会 8 课堂教学中 教师是否能密切关注你们的注意力及情绪的变化 并以此来机动地调整教 学流程和教学方法 a 经常会 b 偶尔会 c 从不会 9 在讲读过程中 你们在某一问题的表现得特别热烈积极 教师通常的做法是什么 a 推波助澜 宁可压缩或推延下面的环节 b 按照教学计划 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 c 为追求课的完整 限制这个环节的活动时间 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问卷 教师卷 上传 温珍玉 更新时间 2012 3 1 23 04 50 语文阅读教学现 状调查问卷 教师卷 班级 姓名 1 你认为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什么 a 让学生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 b 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技能技巧 c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及富有创意的建构文本意义的能力 2 学习课文前 你是否会与学生进行沟通 征求学生的意见 a 经常 b 偶尔 c 从不 3 阅读教学中 你通常采用的方法是什么 a 按预先设计讲读 b 按照预先设计引导学生阅读 c 放开手脚让学生自由阅读 4 你衡量学生对课文理解得深浅优劣的主要标准是什么 a 是否符合参考书的答案 b 是否掌握了老师讲解的内容 c 是否是学生的独特见解 5 对讲读课的提问 你是否会有意识地从不同层次去要求学生 训练学生 a 经常 b 偶尔 c 从不 6 在作业布置时 你是否会考虑学生的能力差异 a 一般会 b 偶尔会 c 一般不会 7 课堂教学中 你是否能密切关注学生的注意力及情绪的变化 并以此来机动地调整教学 流程和教学方法 a 经常会 b 偶尔会 c 从不会 8 在讲读过程中 学生在某一问题的表现得特别热烈积极 你通常的做法是什么 a 推波助澜 宁可压缩或推延下面的环节 b 按照教学计划 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 c 为追求课的完整 限制这个环节的活动时间 南康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 上传 温珍玉 更新时间 2012 3 1 23 09 07 省级课题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下的个性化文本解读研究 阶段小结 南康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 课题组调查人 李宪银 付永红 彭燕 一 调查的背景 目的和意义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直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任务之一 这是因为阅读既是对 文字信息进行感知和理解的复杂的认知过程 又是对文字信息进行情感体验并产生共鸣的 复杂的情感活动 还是对文字信息内化吸收并将外部语言转化为内部言语 转化为思维工 具和表达工具 形成语言能力的复杂的语言实践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把阅读与书写 计算 观察和表达形象地称之为学习技能的五把刀子 阅读能力不仅是语文学习能力的主 要构成因素 而且是听 说 写诸能力及一切智力活动的基础 是一个文明人在精神生活 上必不可少的生存手段 实际上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 多少年来阅读教学一直是重头戏 主旋律 从小学到高中 学习每一篇课文 基本上都是在进行阅读教学 在阅读教学上 我们语文教师和学生所花的时间最长 所下的功夫最大 所耗的精力最多 正所谓 衣带 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而随着考试方向的转变 近几年以来 高考语文试卷中 阅读试题的比例越来越大 仅以 2010 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为例 考查阅读能力的试题分值超 过了卷面总分值的 38 但是值得我们深思和研究的是 尽管我们对阅读教学非常重视 而且在具体教学中也耗费了很大的精力 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高投入 低产出 高消耗 低效率 的状况在阅读教学上表现得十分突出 吕叔湘先生在 1978 年曾批评语 文教学少慢差费 其批评的主要指向就是阅读教学 即阅读数量太少 阅读速度太慢 阅 读效率太差 阅读时间太浪费 上世纪末以 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 和 审视中学语文教 育 两部著作为标志的语文教学大讨论 诸多话题也是针对阅读教学的 实际上 如何提 高阅读教学的效率一直是困扰着语文教学第一线上广大语文老师而大家又都在孜孜不倦求 解的一道难题 阅读教学效率低下的症结何在 为此我们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的调查 目的就是想了解当 前语文阅读教学的状况 追问阅读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 探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 调查的对象 内容 过程和结果 我校是一所拥有 96 个教学班级 学生总人数超过 5000 的省级重点中学 教学质量在全省 居于前列 然而 长期以来 传统的教学观念还占据着课堂的突出位置 新课程的理念还 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 为了摸清我校阅读教学的现状 我们曾对基础年级的部分学生进行 全方位的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 尽管多数语文教师对个性化阅读教学也持赞同观点 或许 是受课程改革的影响 也并不乏这方面的理念 但在实际教学中 由于种种主客观的原因 却未能付诸行动 无论是老教师 还是年轻教师 仍就原囿于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师或滔 滔不绝地分析这篇文章怎么怎么好 或片言居要式地提出多少个知识点要学生牢记 更有 甚者截取某个段落某个语句进行操练 整篇文章不见了 失落了 乍看 学生在学语文 实际上是听老师灌输 按布置做一课一练 完全是一种被动接受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 不起来 不能深入地与文本和作者进行 对话 交流 而是机械地在听别人的旁批 记别 人的评价 在这样的教学状态下 根本谈不上学生个性化阅读 教学效率低下也就不足为 奇 首先 我们抽高二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阅读测试 试题附后 测试结果表明多数学 生没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67 81 的学生答案意见雷同 不同的也仅限于语言的表述有所差 异而已 而且缺乏深邃 透彻的分析 理解显得比较肤浅 19 52 的学生面对试卷 一片 茫然 无从下手 但又不甘心不做 只能胡乱填写答案以敷衍了事 答案貌似独特 但合 情合理成分却几乎没有 只有 11 63 的学生有一定的独特的 深刻的见解 与学生 教师 个别交流时 大家一致认为这反映了当前学生阅读的真实状况 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状况折射出我们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了解阅读教学具 体的情况 我们查阅了两所高中六名教师的教案 教学设计是运用现代学习与教学心理学 传播学 教学媒体论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 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 设计解决方法 试行解决方法 评价试行结果 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个系统过程 我们的教师对 此并非不理解 教案也写得十分详细 但是普遍缺乏对学生的分析 基本上还是以本为本 以纲为纲 比如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 大概有三块 一是认知目标 一是能力目标 一是 情感目标 认知目标不外乎了解有关的文学常识 文化知识等 能力目标则多为整体感知 课文 理清文章思路 把握文章结构等 再加上掌握重点字 词 句在文中的作用 而情 感目标均离不开文章所体现的思想情感 有个别教师的教案只提教学要点 也不过是择目 标其一而定之 教学过程 老师也普遍提出 启发 引导 点拨 学生怎么样怎 么样 但不过是要让学生围绕老师设置好的问题而学习课文而已 何况 这种 启发 引导 点拨 在实践中是否能得到落实还是个问号 用通俗的话讲 就是老师设置 一个圈套 让学生去钻 老师挖掘一个陷阱 让学生去跳 从上面我们不难看出 教学设 计普遍缺乏对学生的关注 按照这样的教学设计 教师亦步亦趋地教 学生规规矩矩地学 按部就班地学下来 学生的个性根本得不到展现和弘扬 我们也听了几位老师的课 其中一位从教近十五年 相对教学业绩比较优秀的教师讲授辛 弃疾的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是引用郭沫若咏赞辛弃疾的一 副对联 铁板铜琶 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 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来引入 应 该讲这个导入很新颖 也完全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然而按下来却让人很失望 老师并 没有因势利导 放手让学生去进行讨论 而是自己一个人先讲苏东坡的故事 再释 黍离 诗 接着介绍辛弃疾 学生只是充当了一个竖起耳朵 静心聆听的听众 第二个环节是学 习新课 主要步骤是 1 教师配乐诗朗诵全词 2 讲解诵读要领 3 学生朗读全词 一 遍 4 老师逐一讲解词中典故 5 学生阅读 并思考问题 老师一共提出了四个问题 让学生思考 千古江山 有何意义和作用 历史人物寄托了作者什么情感 狒 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有什么隐义 凭谁问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一句表达了 词人的什么情感 有什么意义 姑且不论问题提得如何 但我们认为这一步骤应该是让学 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展开想象 并相互交流 进行思维碰撞的一个步骤 然而遗憾的 是老师只让学生阅读思考了五分钟 然后提问了两个学生 当学生回答不如老师意时 老 师便又逐一进行讲解 到此 该词的学习就算完毕 下一环节是一个拓展 老师讲析苏 辛之间的异同和辛词的风格 并高声朗诵苏东坡的 念奴娇 赤壁怀古 最后播放了辛弃 疾的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的录音以收束全课 通观这节课 基本上是老师单极表 演 而缺乏学生的活动 从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来看 课堂本意主要有四个层面的含义 一是课堂不应该成为 教师单极表演和学生被动静听的场所 而应该成为师生间进行交往 对话 沟通和探究学 问的互动舞台 二是课堂不应该成为呆板训练学生的场所 而应该成为引导学生掌握知识 培养学生兴趣和能力的教育场所 三是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 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 场所 四是课堂不是刻意表演的舞台 而应该是教师的教育科学智慧和教学艺术才能充分 展露的教育教学情景 鉴于此 我们认为课堂教学要做到 三个为主 和 六重 所 谓 三个为主 就是指学生为主 自学为主 练习为主 而 六重 则是要求 一重 想 要从学生学答转向学生学问 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 自己提出问题 二重 法 要从学生学会转向学生会学 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三重 精 要由滥讲转向精讲 要善接知识链 巧构知识树 四重 情 要从平淡型转到激情型教学上来 五重 主 要从老师主宰课堂转到学生 占领 课堂上来 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六重 乐 要变学生苦学为学生乐学 要从 要我学 转到 我要学 上来 只有充分认识 并深 刻理解课堂本意 并且在实际运作中 落实 三个为主 和 六重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才能调动起来 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展露和培养 显然 在这方面 该老师认识上有误差 操作上也失当 因而这节课别说谈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 就是一般的阅读效果 恐 怕都难以达到 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 课堂教学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 我们采用问卷的形式 意图通 过对教师和学生的调查 全面了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对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培养的 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 不仅在课堂教学这一环节老师对学生个性化阅读处于漠视状态 就 是在其他环节也缺乏这种意识 下面是有代表性问题的调查结果统计及分析 关于阅读教学的目的 28 的教师认为是 让学生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 35 的教师认为是 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技能技巧 37 的教师认为是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 及富有创意的建构文本意义的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什么呢 问卷 中 52 的学生选的是 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 25 的学生选的是 掌握阅读 的技能技巧 只有 23 的学生选的是 提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这就说明我们的教师对 阅读及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还停留于传统的认识上 不仅对阅读教学的隐性目标缺乏深入 的关照 更致命的是没有从 人的发展 的高度来解读阅读教学特质 关于学习课文前 教师是否会与学生进行沟通 征求学生的意见 教师问卷中 37 的教师 选择的是 经常 50 的教师选择的是 偶尔 13 的教师选择的是 从不 学生问 卷中 依次为 13 60 27 这一调查结果说明我们教师在教学设计时 立足点 出发 点并没有发生转移 仍就是 以纲为纲 以本为本 教师的教学设计还着眼于教材及教 学参考资料 在调查 阅读教学中 教师通常采用的方法 这一项时 教师有 8 的人填写的 按预先设 计讲读 66 的人填写的 按照预先设计引导学生阅读 26 的人填写的是 放开手脚 让学生自由阅读 学生则有 30 的人填写的是 老师讲解 54 的人填写的是 引导我 们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 16 的人填写的是 让我们自由阅读 自由讨论 从这一项调 查结果 我们可以看出 教师主宰课堂的现象仍然是教学的主格局 部分教师也许会让学 生讨论 但所讨论的不过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一些问题 有人把这一现象称为 思维移植 与此同时 我们调查了 老师衡量学生对课文理解得深浅优劣的主要标准 20 的教师 认为是 是否符合参考书的答案 24 的老师认为是 是否掌握了老师讲解的内容 56 的 教师认为是 是否是学生的独特见解 而学生有 17 择取的是 是否符合参考书的答 案 61 择取的是 是否掌握了教师讲解的内容 只有 22 的同学择取的是 是否是我 的独特见解 同时 我们调查 老师布置的语文作业是否有标准答案 学生 11 的人 认为 有 68 的人认为 有的有 有的没有 21 的人认为 都没有 这说明教师 并不特别关注学生的独特的感受和见解 他们仍就原囿于一元化理解的教学标准 语文的 美就在于其 模糊性 和 不确定性 统一的要求使这样的美破坏殆尽 而且也遏制了 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世界上绝对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 同样 我们的学生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个性 具体的来 讲 就是其气质类型 认知方式 心向 主体状态以及发展水平是有很大差异的 这种相 互区别的特质 为个性化阅读教学提供了现实的基础 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 必须关注这 种差异 关注学生相互区别的特质 然而实际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问卷中 我们设计了 这样一个问题 即 对讲读课的提问 教师会有意识地从不同层次去要求学生 训练学生 教师 74 选择的是 经常 24 选择的是 偶尔 2 的人选择的是 从不 而学生 有 33 的人选择的是 经常 50 的人选择的是 偶尔 17 的人选择的是 从不 这一结果显示 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考虑不足 因材施教 仍只停留于口号的倡导上 在具体教学中 一刀切 齐步走 的 统一 格局没有得到真正的撼动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不能因人而异 只求统一效果 作业布置也基本上不考虑学生的能力差 异 调查问卷中 38 的教师认为 在作业布置时 一般会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既有交叉 又有区别 40 的教师认为 偶尔有 22 的教师认为 一般没有 学生则有 67 的 人认为 一般没有 22 的人认为 偶尔有 11 的人认为 一般有 这里 学生的 选择应该是更真实的 课堂教学中 教师是否能密切关注学生的注意力及情绪的变化 并以此来机动地调整教 学流程和教学方法 调查中 84 的教师认为 经常会 16 的教师认为 偶尔会 而学生 27 的人认为 经常会 53 的人认为 偶尔会 20 的人认为 从来不会 教师的答案与学生有出入 而学生的选择则更能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 这一结果说明 教 师只注重自己的表演 目中无人 的现象仍然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最严重的问题 新课程有一个新的理念 即不要刻意追求知识的系统性 教学的完整性 上海华东师 大附中首席特级教师魏国良也曾提出语文教学要学会 拖着尾巴过河 然而实践中 我 们的教师仍然摆脱不了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 在调查 有时在讲读过程中 学生在某一问 题的表现得特别热烈积极 老师通常的做法 这一问题时 教师 78 认为是 推波助澜 宁可压缩或推延下面的环节 22 的人认为是 为追求课的完整 限制这个环节的活动时 间 学生的感受则相反 63 的同学认为是 为追求课的完整 限制这个环节的活动时间 37 的同学认为是 推波助澜 宁可压缩或推延下面的环节 这说明教师还是教学流 程 课堂节奏的控制者 正是这种控制 打击挫伤了学生的讨论热情 熄灭了学生的思维 的火花 第第 1 题 您的性别 题 您的性别 单选题单选题 选项选项小计小计比例比例 选项选项小计小计比例比例 男 743 75 女 956 25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1616 第 2 题 您喜欢做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吗 单选题 第 3 题 您是怎样看待阅读与写作教学的 多选题 第 4 题 您平均每周的阅读与写作的时间是 单选题 第 5 题 您平时主要阅读哪些类型的课外书籍 多选题 第 6 题 您的写作兴趣是 多选题 第 7 题 您备课时根据什么确定阅读与写作教学目 单选题 第 8 题 近几年来 您发表了几篇有关专业的文章 单选题 第 9 题 您觉得制约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因素有哪 多选题 第 10 题 您认为大量的课外阅读与写作训练对学生 单选题 第 11 题 您是怎样开展阅读与写作教学活动的 多选题 第 12 题 您平时组织学生参加了哪些阅读与写作课 多选题 第 13 题 您对学生的言语个性了解吗 单选题 第 14 题 您经常写语文教学反思吗 单选题 第 15 题 对语文教师而言 较高的阅读与写作能力 多选题 第 16 题 您参加过的有关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教研活 多选题 第 17 题 根据以往教学经验 您认为学生心目中的 多选题 第 18 题 您对阅读与写作教学还有什么更好的建议 填空题 关于初中语文教师作文教学情况的调查报告关于初中语文教师作文教学情况的调查报告 标签 教师 教学 作文 日期 2015 12 22 11 53 38 关于初中语文教师作文教学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 调查的概况 调查时间 2010 年 5 月 被调查者 校语文教师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 法 样本量 20 份 调查目的 进行作文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 了解目前初中教师作文教学的一般情 况 分析 作文教学困难的症结所在 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写作教学改革的 新目标 新内容 新途径 新方法从而为改进作文课堂教学 提高中学生写作水 平提供依据 二 调查研究的内容 1 写作教学的状态 2 如何确定训练的要点和题目 3 训练指导的 角度与频度 4 有否写作指导与分层教学 5 评分 评语和评讲的方式 6 对于作文教学 的观点 7 对课外练笔的处理 8 作文教学技能的长处 9 是否关注写作资料与理论研究 10 好作文应具备的特点 思维与能力 三 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一 调查结果统计 1 写作教学状态 50 的老师选择 随意性强 30 的老师选择 有计划性 10 的老师选 择 有自己的教学 系统 2 如何确定训练的要点和题目 40 的老师选择 根据学生薄弱点进行有针对性 的选点 30 的老师选择 写 作训练跟阅读教学亦步亦趋 20 的老师选择 在学期 初确定好本学期详细 的作文序列训练要点 根据安排表或计划有序进行 和 根据学生的薄 弱点进行 有针对性的选点 20 选择 写作训练跟阅读教学亦步亦趋 和 随心所欲 想讲 想练哪个点就讲 练 哪个点 40 的老师选择 结合学生当前所接触的 生活面和情感实 际确定作文训练题目 40 的老师选择 结合当前所讲授内容 或单元综合性学习 单元作 文要求 来确定作文训练题目 3 训练指导的角度与频度 关于训练指导的角度 60 的老师把专项指导 整篇指导 构思 立意 选 材等逐步深入指导综合运用 关于训练的 频度 50 的老师两周一次 30 的老师 三周一次 20 的老师四周一次 4 有否写作 指导与分层教学 60 的老师每次都有适度的写作指导 80 的老师偶然会进行分层作文教 学或训 练 5 评分 评语和评讲的方式 90 的老师的评分方式是只打一个总分 80 的老师的评语按照本次作文训练 的要求进行针对性的评价 其他方面不做评价 同时圈点 错别字和语病等问题 80 的老师每次作文训练评改后都讲评 80 的老师每次讲评作文 时 都 选择当 次优秀作文来范读和点评 70 的老师偶尔会事先准备或印制相关的范文 给学生 进行模仿借鉴 100 的老师都认为有必要把学生写作出来的优秀文章打印出来 展示 6 对于作文教学的观点 50 的老师认为学生自发的课外阅读有助于提高作文能力 增加课外阅读比 增加经常性写 作训练对帮助发展学生作文能力更有效 70 的老师认为堂上作文 和课后作文交互训练更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7 是否赞同学生修改习作 教师下水作文及课外练笔 40 的 老师认为作文训练评讲完后 学生知道自己不足就行了 没有那么多 时间重新修改和批阅 90 的老师赞同教师下水作文 但没时间写 60 的老师对 课外练笔不做统一要求 想 练就练 8 作文教学技能的长处 写作教学方面最擅长的类别 议论类 占 40 叙事 类 和 抒情类 各占 30 50 的老师在写作教学中最擅长的是教给方法 40 的老师最 擅长整合 资源 60 的老师对写作及其教学知识了解和掌握的程度是一般 9 是否关 注写作资料与理论研究 50 的老师偶然会看看一些关于研究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书刊或资 料 100 的老师偶然会研究写作理论并总结自己的实践 10 好作文应具备的特点 思维与能力 30 的老师认为一篇好作文 真情实感和题材深刻是最重要的 40 的老师认 为一篇好作文应兼具内容真实 内涵深刻 语言优秀 内容及形式都新颖的特点 一 篇好作文所必需的思维 40 的老师认为是形象思维 30 的老师认为是发散性 思维 在 写作中最不可缺的能力 40 的老师认为是积累材料 30 的老师认为是 观察和感知事物 40 的老师认为在写作中应树立起文体意识 二 调查数据分析 通过这一份调查问卷统计出的数据 可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 写作教学随意性较强 许多老师的写作教学计划性不强 写作训练跟阅读教学亦步亦趋 学什么课 文 写什么作文 或随心所欲 想讲想练哪个点就讲 练 哪个点 未能确定好 本学期详细的作文序列训练要点 根据安排表或计划有序进行 没有自己的教学 系统 2 重教师评讲 轻学生修改 教师讲得多 学生动得少 这大概是语文教学的通病 教 师花了较多时间讲 评 却不舍得花时间让学生修改 学生缺少了对老师讲评的消化吸收 内化而自 我提高的过程 使作文教学事倍功半 大大降低了有效性 3 重视写作方法 指导 轻学生个人感悟体验 教师在课堂上的方法灌输很多 却忽略了学生在生活中的情 感感悟 阅读体 验 观察积累 有了写作技巧却缺乏写作内容和真情实感 就像有了炊具 却没有 米 是没有办法煮出饭来的 当然 缺乏写作内容 写作技巧也无从掌握 4 重视形象思维 轻逻辑思维与求异思维 现在作文教学的一个误区 就是重形象性的描绘 叙述 忽略逻辑思维与思 辨性培养 写作训练内容不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 5 轻下水 实践 轻课外练笔 大多数的老师对教师下水作文持赞同态度 但觉得没有时间写 而对 课外练 笔的态度是无所谓 认为可有可无 有空才写 作文教学仅仅依靠课内的训练 是不足够的 6 评分与评语的方式单一 未能发挥作文评价机制的作用 打分方式是 只打一个总分 笼统而单一 不能让学生从评分了解自己作文的 各方面情况 评语的片面 性不能充分发挥评语的作用 7 重教学实践 轻理论研究 理论要联系实践 实践要 理论指导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缺一不可的 许多教 师总以 教学工作繁忙而 为借口而忽视 理论的学习研究 缺少了理论指导 是 制约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根据调 查统计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 当前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存在不少问 题 为此 我提出 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1 要全面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方法很多 可以是课内创设情境 可 以课外组织学生参观游览活动 也可以寻找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来加以表扬 教师在学 生心 目中是有一定神秘感的 所以适当地透露一点教师个人的小秘密 不仅能满足一下 学生的好 奇心 使他们对教师产生兴趣 也能增进师生间教与学的情感 何乐而不为呢 俗话说 言 传不如身教 老师和学生同作一篇文章 可以无声地为学生树立榜样 2 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写作动机 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验 你煞费苦心拟就的一个作文题 学生却并不感兴趣 甚至见了就生厌 写出来的文章不是空洞无物 便是大段抄袭 因此 对于课本作文训练给出的作文参考题目 我总是每题试着写 将自己无从下笔的题目删 掉 每次要求学生作文时 尽可能地少给学生题材 体裁和主题的限制 多让学生写 他们的所见 所闻 所思和所感 要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想象空间 让学生把自己 体验过的事真实 地写出来 鼓励学生写真人真事 抒发真情实感 并给达到这样要求的学 生作文打最高分 让学生明确 好的文章不是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