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一号】2014高考历史总复习 (知识回顾+能力探究+知识整合+课后作业)第二部分 经济发展史 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人民版_第1页
【名师一号】2014高考历史总复习 (知识回顾+能力探究+知识整合+课后作业)第二部分 经济发展史 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人民版_第2页
【名师一号】2014高考历史总复习 (知识回顾+能力探究+知识整合+课后作业)第二部分 经济发展史 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人民版_第3页
【名师一号】2014高考历史总复习 (知识回顾+能力探究+知识整合+课后作业)第二部分 经济发展史 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人民版_第4页
【名师一号】2014高考历史总复习 (知识回顾+能力探究+知识整合+课后作业)第二部分 经济发展史 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人民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专题二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 选择题 1 2012 长沙联考 下列有关中国工业近代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一开始由地主阶级发起 资产阶级逐渐取而代之 掌握了近代化的领导权 B 推动力主要来自外部 不是以民间自发创办近代企业为先导 C 经历了由轻工业到重工业的发展过程 没有形成独立的工业体系 D 一战期间 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近代民族工业开始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解析 A 项不符合史实 因为近代中国的资产阶级并没有掌握近代化的领导权 排除 A 项 中国的工业化开始于洋务运动 从军事工业开始 故 C 项错误 一战期间 民族工 业虽有一定的发展 但自然经济仍占主导 且外国资本主义远远超过中国资本 故 D 项错 误 只有 B 项是正确的 因为中国的民族工业是在外资企业和洋务运动的刺激下产生的 故选 B 项 答案 B 2 19 世纪 40 60 年代 中国一些传统制造业 如纺织业 冶铁业等日益衰落 但制 茶 缫丝 酱菜 皮革加工等传统制造业却意外获得较快发展 材料中这些制造业 意外 获得较快发展 的主要原因是 A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 B 洋务派大力兴办近代工业 C 清政府允许民间开设工厂 D 中国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 解析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时间 19 世纪 40 60 年代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中国 完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 故选 D 项 A 兴起于 19 世 纪 60 70 年代年 B 始于 19 世纪 60 90 年代 C 发生于 19 世纪 90 年代 答案 D 3 名师原创 广东一直是近代中国观察世界的窗口 近代在广东出现的第一家民族资 本主义企业是 A 面粉厂B 棉纺织业 C 缫丝厂D 火柴厂 解析 1872 年广东南海县华侨商人陈启源自海外归来 次年创办了继昌隆缫丝厂 这 是在广东创立的第一个民族企业 故选 C 项 答案 C 2 4 名师原创 茅盾的小说 春蚕 写道 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 老通宝不很明白 自河里有了小火轮船以后 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 而镇上的东 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 以下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 B 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C 中国的自然经济彻底瓦解 D 列强凭借特权打开中国市场 解析 中国的自然经济生命力特别顽强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 三大改造完成才彻底瓦 解 答案 C 5 2012 哈尔滨模拟 清同光年间人欧阳昱在 见闻琐录 中记述 当茶出时 众 夷来买 商定而后答价 丝毫不能增 倘居奇不卖 欲昂其值以俟 则逾七日减十之一 再逾七日减十之二 又逾七日减十之三 俟愈久 价愈减 这主要表明 A 外国人操纵中国茶叶价格 B 外国人高价购买中国茶叶 C 中国茶叶深受外国人喜爱 D 中国茶叶商人内部不团结 解析 清同光年间 即清朝同治 光绪帝统治时期 指 19 世纪 60 年代至 20 世纪初 由题干时间及材料内容可知随着外国经济侵略的加强 外商逐渐控制了中国茶叶市场的定 价权 反映出外国人操纵了中国茶叶价格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故选 A 项 B C D 三项从材料中不能反映出来 应排除 答案 A 6 名师原创 买办是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有的一个阶层 他们虽然是中国人 却是外商选出为自己代理买卖的 因此也有人称他们为 二毛子 外国人被称为老毛子或 大毛子 这一阶级在中国最早出现于 A 明末清初B 鸦片战争之后 C 洋务运动时期D 国民党统治前期 解析 根据题干中的 买办 定义可知它是在中国门户被打开之后出现的 这一现象 应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 答案 B 7 2012 北京顺义一模 19 世纪中叶以后 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从 社会发展的角度看 它对中国主要的影响是 A 清朝统治土崩瓦解B 自然经济迅速崩溃 C 农民起义风起云涌D 近代化进程开始启动 3 解析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也就开始 了近代化的进程 开始出现近代工业 答案 D 8 名师改编 1888 年清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 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 自己前面开车 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 这说明 A 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 B 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C 清廷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 D 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封建主义对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作用 古代中国是个讲究等级身 份的国家 封建礼仪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材料信息正是体现了这一点 伴随着西 方工业文明的传入 封建等级制度成为中国社会进步的严重障碍 材料中 司机坐在慈禧 前面开车 在慈禧看来 这严重违背了君臣尊卑的等级秩序 是不可容忍的 这种思想严 重阻碍了近代工业在中国的发展 故选 B 项 答案 B 9 名师原创 火柴被老年人称为 洋火 中国古代人们用火石 火镰取火 因此可 知 洋火 之名不可能早于 A 1644 年B 1840 年 C 1918 年D 1949 年 解析 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 外国打开了中国紧闭的国门 开始大量在中国倾销商品 其中包括火柴 故选 B 项 A 项在 B 项之前 中国的国门尚未打开 C 项时中国已能生产火 柴了 D 项更在 C 项之后 答案 B 10 名师原创 在中国古代社会 以家庭手工业与小农生产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一直占 主导地位 但到鸦片战争前夕 中国的自然经济已有了某种程度的分解 所以中国经济结 构真正开始变动始于 A 宋朝B 明中后期 C 鸦片战争后D 甲午战争后 解析 明中后期 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它代表着中国经济结构开始变化 故选 B 项 答案 B 11 名师改编 发昌机器厂等近代企业与洋务派举办的军事工业的主要区别是 A 使用机器生产还是手工劳动 4 B 对外国资金 技术是否有依赖性 C 工资高低是否由技术决定 D 产品是否与市场发生直接联系 解析 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原料由政府提供 产品由政府调配 故不与市场发生联 系 而发昌机器厂是民族企业 必须与市场发生联系 故选 D 项 答案 D 12 名师改编 1931 年与 1916 年相比 荣氏集团纱锭增加了 34 倍 资本增加了 73 倍 制碱厂除能满足国内需求外 还大量出口日本 朝鲜等国 1931 年民族工业发展的有 利因素是 A 清政府奖励实业 B 中华民国的成立 C 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D 国民政府经济建设运动 解析 解题时要抓住题干的关键时间 1931 年 即可判断 D 项是正确的 A 项是 1905 年 B 项是 1912 年 C 项是 1914 1918 年 都应排除 答案 D 13 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 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 汽笛长鸣 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 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 传统的畜牧业经济 第二世界是 传统 农业经济 这表明 A 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B 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 C 近代多种经济形式并存 D 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材料的能力 A 项在材料中不能反映 可以排除 中国 近代民族工业始终没有占绝对优势 故 B 项有误 材料反映了中国近代 工业文明 传统 的畜牧业经济 传统农业经济 同时存在的史实 表明了中国近代不均衡的经济发展格局 故 D 项有误 答案 C 14 2012 潍坊二模 阅读如图公告 从中获得的准确信息是 5 A 政府规范蚕丝行业行为 B 官僚资本 统制经济 C 国家采取干预经济政策 D 政府保护民族企业发展 解析 解题时要抓住题干中提到的时间 民国三十七年 因为民国元年是 1912 年 所以 民国三十七年 就是 1948 年 当时国民政府经济陷入崩溃的边缘 因此政府千方百 计控制经济 掠夺人民的财富以维持内战所需军费 故 B 项符合题意 统制经济 即控制 经济 A 项只是表面现象 C D 两项与国民政府的意愿相反 故排除 A C D 三项 答案 B 15 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1894 年估计约有 1 亿多美元 到 1903 年已增至 6 5 亿 多美元 这些投资的绝大部分不是来自国外的资本 而是中国人自己的投资 以下选项 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A 列强通过门户开放来获得对中国投资的资本 B 通过战争以赔款方式获得对中国投资的资本 C 列强通过商品输出获得对中国投资的资本 D 列强通过抢占 势力范围 来获得对中国投资的资本 解析 1895 年中日 马关条约 签订使日本获得了两亿两白银战争赔款 后来又获得 三千万赎辽费 1901 年 辛丑条约 的签订 使列强获得了 4 5 亿两白银的战争赔款 这 些赔款绝大部分又投资于中国 故选 B 项 答案 B 二 非选择题 16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般论者认为 条约口岸还可进一步划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 在那里 有 完全通商的权利 在那里 可以设立领事馆 在那里 有一个海关衙门 这一类可以称作 标准条约口岸 第二类 在那些城市里 一般是没有海关衙门的 没有领事馆 外国人是 不应该在那里永久居住的 第三类 沿着长江和西江的某些地方 有所谓访问口岸 在 这些商埠 外国公司的轮船可以为着装货和载客而在那里停泊 在另外一些这样的商埠 该轮船只能为载客而停泊 杜语 近代中国通商口岸 研究 历史与现状 材料二 上海 广州 天津 武汉等近代中国重要商业与工业城市均为通商口岸 构 成中国近代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 单就上海一地而言 据统计 1911 年上海共有工厂 48 家 占全国工厂总数 28 1 1930 年上海共有工厂 837 家 占全国工厂总数 42 4 周子峰 二十世纪中西学界的 6 中国近代通商口岸研究述评 材料三 与其说条约口岸代表了移植于中国沿海海岸的西方生活方式 还不如说中国 接纳了西方人及其生活方式 费正清 中国沿海的贸易和外交 材料四 英国驻上海副领事马安认为 以通商口岸为中心发展起来的中国对外贸易 不仅仅有利于英国 而且有利于中国这个大国的千百万居民 李必樟译 英国驻上海领事贸易报告汇编 1 根据材料一指出通商口岸的分类依据 根据近代前期通商口岸的分布 指出其演变 趋势 2 按材料一中的分类标准 上海应属于第几类口岸 指出其史实依据 根据材料二 指出上海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 3 材料三中费正清认为 条约口岸 有何功能 试举两例近代中国接纳西方生活方式 的具体表现 4 你是否同意材料四中的观点 阐述理由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第 1 问 分类依据 可依 据材料中的分类比较分析 不难得出是 依据侵略权益大小划分的 趋势 需要根据所 学知识思考 第 2 问从材料中上海工厂数量占全国工厂数量的比例可以得出答案 第 3 问依据 接纳西方人及其生活方式 可得出结论 第 4 问属开放性问题 同意与否言之有 理即可 答案 1 外国人权利的大小 从东南沿海到整个沿海并延伸到内地 2 第一类 有领事馆 租界等 地位 企业集中 成为中国近代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 分 3 引进西方文明的窗口 如 西服 西餐 婚俗变化等 举出两例即可 4 同意 英国扩大了海外市场 原料产地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 展 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等 不同意 中国丧失国家独立 中西方差距加大等 17 2012 济南练习 近代以来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历程曲折坎坷 阅读材料 回答 问题 材料一 中国早期典型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时间名称 1866 年上海发昌机器厂 1873 年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 1878 年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材料二 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工业比重图 7 材料三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 节选 1928 年 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 1929 年 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30 年 中原大战爆发 1931 年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2 年 国民政府开展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935 年 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货币制度改革 1945 年 陈立夫 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1 根据材料一 分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地域分布上的特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