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撰写模板 5、正文_第1页
论文撰写模板 5、正文_第2页
论文撰写模板 5、正文_第3页
论文撰写模板 5、正文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文撰写模板论文撰写模板 5 5 正文 正文 第一章前言1 1发展生化 下游 技术的意义现代生物技术的迅猛发 展使当今世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迄今为止 人们已经能够设计 制造 生产多种具有重要价值的蛋 白质 如胰岛素 insulin 白细胞介素 interleukin 干扰 素 interferon 促红细胞生长素 EPO 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 等 1 2基因工程蛋白质分离纯化的原则生物产品有许多使生物高分 子 必须考虑到产品的变性和活性恢复等问题 如果选取的条件合适 也可以通过耦合不同技术来改进分离工艺 一般认为 要实现基因工程蛋白质分离纯化的高效率 高纯度和低 成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使用温和 高效的方法 尽可能地减少 操作步骤 减少化学和生化试剂地使用 Prokopakis等提出了优化分离纯化步骤的基本规则 用以指导分离 纯化操作的改进 具体规则如下 选择分离操作必须基于产品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生化 性质 高产量的杂蛋白必须要除去 最高效率地利用目标产物 与杂质间地理化性质差异 尽可能地将高效的步骤放在前面 把操作最困难的步骤放在最后 1 2 1 3现有白细胞介素 13的分离纯化方法1993年 Mckenzie首次提出 白细胞介素 13 IL 13 的名字 此后 人们逐渐发现了IL 13 的许多生物学活性刺激前髓样细胞 TF 1 的增殖 直接诱 的 增殖及分化 导原始造血前体细胞 Lin Sca 1 第一章 与 前言 及 前 与 言 之间均加两个空格 根据大标题字数多 少适当调整黑体三号居中 行间距21磅 段前后间距 12 18磅标题另起一行居右 黑体四号 行距21磅 段前后间距均 为12磅加一空格正文部分宋体小四 行间距21磅 段前后间距为0字 体Times newroman 小四 右上角标第二章实验材料与方法2 1概述本论文主 要从IL 13地分离纯化入手 将传统的细胞破碎和双水相萃取 选 择PEG盐系统 用于IL 13的提纯 2 2 实验材料与方法2 2 1实验仪器设备 2 2 3实验方法1 菌种 培养 母液的配置 操作方法按事先计算 取一定量的PEG母液 盐母液核细胞碎片固体 超声波破碎 4000r min离心收集 用 NaOH或盐酸调节pH值 加水至要求的浓度 计算GST IL 13 的萃取率bbbtttttctvgvwwcv w c 2 1 标题另起一 行 黑体小四号 行距21磅 段前后间距均为6磅公式前后各空一行 用公式器 单倍行距 居中居右标题前空两格 2 2 1 之后加一空 格 下同第三章实验结果与讨论3 1GST I L 13的培养3 2GST I L 13总含量的测定3 3化学破碎3 3 1pH的影响pH对蛋白质释放的影响 见图3 8 pH的作用主要是影响蛋白质的电离平衡 从而影响到其融解性 JM109菌的细胞壁蛋白在微碱性师的融解性较高 同时这又很接近细 胞本身的生长环境 故蛋白质不会发生结构上的改变 从图中也可以知道 pH以8 0左右为宜 00 20 40 60 811 21 41 6678910pH蛋白质浓度 g mL 1GST IL 13总蛋白图3 8pH化学破碎的影响 3 4双水相萃取的研究本文分 别考察了PEG600 PEG1540 PEG4000 PEG6000与不同的盐 硫酸铵 硫酸镁 硫酸钠 磷酸钠 构成的双水相体系 系统分析了蛋白 质 GST IL 13和细胞碎片的分布规律 图居中 图中文字为五号字体五号字体 序号与图题之间加空格 段前 后间距分别为6磅 0磅图前后空一行3 4 1不同PEG分子量萃 取结果的影响表3 4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对双水相萃取结果的比较相组 成A BC D蛋白收率 64 369 568 741 2GST IL 13 58 178 471 518 9成 相情况上清 下微浊上下清上清 下浊上下相浑浊A PEG600 26 硫酸铵 14 B PEG1540 25 硫酸铵 12 C PEG600 25 硫酸铵 8 D PEG1540 20 硫酸铵 10 五号宋体居 中 段前 后间距分别为0磅 6磅五号或更小字体 说明性文字在 表下方 宋体五号表前空一行表后空一行表编号后空一格上下两根 线粗3 2磅 中间一根1 2磅第四章结论与展望4 1结论 通过正交实 验设计 对化学渗透法破碎JM109菌的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和 显著性分析 确定了各影响因素显著性的大小 并对各显著因子进 行了单独实验 确定处适宜的破碎条件为盐酸胍7 0mol L Triton X 1000 5 pH为8 0 综合比较了超声波细胞 4 2对进一步研究的展望本实验对基因 工程菌JM109中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的外源融合蛋白GST IL 13进行 了细胞破碎 超声波法 化学渗透法 包涵体融解 双水相萃取 等方面的实验研究 确定了最佳的细胞破碎 双水相萃取的工艺路 线和工艺条件 并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 为下一步的研究工作奠定 了良好基础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 目标产物GST IL 13的进一步纯化 目标产物GST IL 13的酶切和折叠复性实验 尽可能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