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讲人 四川大学政治学院高中伟 绪论 一 大学生学习人文课程的重要性 训练三种能力 学习能力 人际沟通能力 心理承受能力 二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是一门怎样的课程 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开设的背景 2 大学生学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的重要性 广义地说是指一切事物发生 发展和衰亡的过程 可分为自然史和人类社会史 狭义的历史概念有三种 一是指人类社会过去了的事实 也就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事实 二是指记载历史事实的资料书籍 三是指历史科学 即研究和阐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学科 马克思说过 我们只知道一种科学 历史科学 1 什么是历史 2 历史学的作用 在认识社会 改造社会方面的作用 在创造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发面起重要作用 在教育人培养人方面起重大作用 三个选择 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 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两个了解 了解国史 国情 2 从大学生实际出发适应大学生对纲要课程的需求 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学的两个原则 1 全面准确领会落实中央关于开设纲要课的基本要求 全书共设上 中 下三篇 上篇 1840 1919 这一时期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中国人民进行国家出路探索的主要是农民和资产阶级 中篇 1919 1949 这一时期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但反帝反封建斗争已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下篇 1949 2006 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 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进行了改造 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 每篇设有综述 综述下设有若干专题 即各章 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材的基本框架 第一讲风云变幻的80年 上篇综述 第一个问题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历史转折 第二个问题 西方列强的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社会性质 第三个问题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历史任务 主要内容 一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第一 弄清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充分肯定光辉灿烂的古代中华文明 进一步树立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中华文明的特征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影响深远 国家图书馆 部级领导干部文化讲座 任继愈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经验 李学勤 追寻中华文明的起源 汤一介 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今人类社会的贡献 推荐参考书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一个民族 一个国家 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 就等于没有灵魂 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 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 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尺度 综合国力 主要是经济实力 科技实力 这种物质力量是基础 但也离不开民族精神 民族凝聚力 精神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有着自己伟大的民族精神 这个民族精神 积千年之精华 博大精深 根深蒂固 是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成分 江泽民见 江泽民文选 第二卷第231页 第二 要从中外历史的对比中 深入了解鸦片战争之前的约半个世纪左右的时间里 中国已经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经济上 1 清代中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 地主土地所有制和自然经济结构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障碍 政治上 高度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登峰造极 导致政治腐败 军事上 军队战斗力低下 装备极端落后 文化上 推行封建文化专制制度 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外交上 闭关锁国 与世隔绝 2 英美法等西方国家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 得到了迅猛发展 一个象在停滞的 按照蜗牛一样爬行速度缓慢行进的封建社会的中国 一个是迅猛发展 急着要对外扩张的资本主义的英国 这两个相碰撞 就必然发生冲突与战争 中国的落后不是从鸦片战争开始的 而是在鸦片战争前半个世纪就开始落后了 但殖民入侵加深了中国的落后 关于中国落后的问题 我们要注意明确两个观点 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士 对一度视为样板的中华帝国产生了轻蔑和敌视的态度 以侮辱和谩骂取代了以前的尊敬和颂扬 贫穷二野蛮 落后与停滞 闭塞与傲慢 道德败坏 极度虚弱 再加上腐败的专制主义 政治制度 构成了新的但显然是否定性的西方人的中国观 吴义雄 在宗教与世俗之间 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在华南沿海的早期活动研究 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 小资料 19世纪强加给中国的一系列条约 协定和治外法权条款 使人们清清楚楚的看到 不仅中国作为一个国家地位低下 而且中国人作为一个民族同样地位低下 这一衰败的现实同中国人的自我意识发生猛烈的冲突 中国人认为在过去甚至就在不久以前 他们在文化和政治上都还比那伙蛮横的侵略者们富有和强大得多 事实上 中国在经济和政治上发生大滑坡只是近代的事 这些事实驳斥了西方流行的看法 中国是一个停滞和颓废的帝国 而更加生机勃勃和富有进取精神的欧洲人可以随时欺侮它 见布热津斯基 大失败 20世纪共产主义的兴亡 军事出版社1989年出版 第179 180页 小资料 第三 要深刻认识殖民主义的本质和特征 正确了解殖民主义侵略对被侵略国家造成的后果和历史影响 一些学者认为 以前学者们对殖民主义的口诛笔伐是带有感情色彩 是非理性的 一些学者主张应重新评价殖民侵略 有些认为 殖民主义改变了起来东方的历史进程 使东方赶上了西方文明 有的认为 无殖民侵略东方文明将永远沉睡 还有的认为 从某种意义上说鸦片战争一声炮响 给中国带来了现代化 关于殖民主义的新思潮 什么是殖民主义 殖民主义是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军事征服 政治控制 经济掠夺 占领奴役剥削弱小国家 民族和落后地区 将他们变成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侵略政策 这种政策的本质就是要给殖民地半殖民地地区的人民带来灾难 殖民主义者为获取最大利益 不可避免地按照自己的面貌去改变殖民地国家 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传播西方文明 如先进的生产方式 科学技术 管理经验等 这在客观上促进了殖民地地区的发展 这一点 我们不容回避 但我们切忌不能夸大殖民主义的积极作用 观点 比年以来 帝国主义与军阀狼狈为奸 加重我内乱 掠夺我金钱 屠戮我民命 已成不可掩之事实 二为彼等最便于勾结 最利于进攻之工具 尤当数一部部不平等条约 由是观之 弱我中国也 资本帝国主义也 致我于危亡者 由此产生之不平等条约也 资本帝国主义实为蚕食我之封长蛇 不平等条约实为我之桎梏陷阱 漆树芬 经济侵略下之中国 光华书局 1926年出版 小资料 毛泽东说 在帝国主义时代 资本主义到了不依靠殖民地无法过活的地步 龚书铎金冲及宋小兵 历史的回答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 林华国 近代历史纵横谈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参考书 二 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一 如何看待弱国反对强国军事侵略的民族战争 错误思潮 现在流行一种观点 鸦片战争后反抗殖民主义者的军事侵略是在敌强我弱的大背景下进行的 象林则徐等人是不识时务 狂妄自大 虚骄误国 他们应为战争的失败及其严重后果负责 而琦善 李鸿章等主张妥协求和的人则是能审时度势 权衡利弊 忍辱负重 委曲求全的人 他们了解当时形势 他们的行为符合国家的利益 持此观点的人的理由是 落后就要挨打 反抗是没有用的 因为反抗以后仍是失败 失败之后要付出更加惨重的代价 落后就要挨打 是一个积极的命题 第一 落后要挨打 是近代中国在屡遭侵略而得出的客观结论 无疑是正确的 但上述观点却进行了不确切的引申 把 落后就要挨打 变成了 落后只能挨打 虽然只有两字之差 但意思却完全不一样 落后只能挨打 是一个消极命题 第二 这个观点有一个假设的前提 只要是弱小民族 那么反抗侵略就必然是失败的 其逻辑是 既然必定要失败 那么反抗就是徒劳的 问题是 这个假设并无科学的依据 中国人民能够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以落后的武器装备打败经济实力和军事装备远比自己强大的侵略者 绝不是偶然的 见胡锦涛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第三 既然反抗是徒劳的 错误的 那么在他们看来当侵略者以军舰大炮兵临城下的时候 弱小民族该怎么办 对此他们开出了两张药方 一是先不要抵抗 等到充实军备 做好准备之后再战 二是放弃抵抗 与侵略者签订和约 这两张药方都是空头支票 中外战争史中 被侵略者以顽强抵抗迫使侵略者降低侵略要求的事并不少见 以放弃抵抗来赢得侵略者让步的事真是闻所未闻 林华国 近代历史纵横谈 第147页 第四 反侵略战争虽然都失败了 但它们都从不同的历史角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这些历史事件都是中国人们在走向新的 更高层次的斗争的一个必经的阶段 也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最后胜利的奠基石之一 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 突自甲午战败 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自中东一役 我师败绩 割地偿款 创鉅痛深 于是慷慨爱国之士渐起 谋保国之策者 所在多有 饮冰室合集 中华书局 1989年版 专集一 第1页 文集三 第67页 恩格斯 没有哪一次巨大的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瓦得西 吾人对于中国群众 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或已失德性之人 彼等在实际上 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至于中国所有好战精神 尚未完全丧失 可于此次拳民运动中见之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 皆无此脑力与兵力 可以统治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 故瓜分之事 实为下策 中国史学会主编 义和团 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出版 第86 44页 毛泽东下面这段话很值得我们思考 研究历史 不仅要研究胜利的历史 也要研究失败的历史 只有经过很多痛苦 才能取得经验 不要把错误认为单纯是一种耻辱 要同样看作是一种财产 赫德 这是一个纯粹爱国主义的自发运动 这个运动已掌握了群众的想像力 将会象野火一样烧遍全中国 今天的这段插曲不是没有意义的 那是一个要发生变革的世纪的序曲 是远东未来历史的主调 公元2000年的中国将大大不同于1900的中国 外国的发号施令有一天必须停止 外国人有一天必须离开中国 而目前一起注意的这段插曲就是今天对将来的暗示 见吕浦等译 黄祸论历史资料选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79年出版 第146 144 151页 二 正确判断社会性质的重要意义 1 什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呢 所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际上包含着两层意思 或者说殖民主义者的侵略使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方面的变化 一个方面是列强的促使封建社会解体 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 但旧的封建主义的政治经济仍然顽强地存在着 所以这个社会不是一个完整的封建社会 而是一个半封建社会 另一方面 列强残酷的统治了中国 使中国丧失了独立的地位 但它又同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直接统治的殖民地殖民地有所区别 他们采取的是支持勾结中国的封建势力作为自己的代理人在中国实行间接的统治 所以不是殖民地而是半殖民地性质 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正确判断中国的社会性质的重要性 1 认识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 就是认识近代中国的国情 2 认清社会性质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根据 毛泽东在 中国革命于中国共产党 里面说了这样一段话 只有认清中国革命的性质 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 任务 动力 前途和转变 见 毛泽东选集 第二卷第633页 3 正确认识近代中国社会性质 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出发点 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两个过程 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相结合 把中国变成半殖民地殖民地的过程 也就是中国人民反对资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 毛泽东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第一章第三节 三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参考书 1 向中国举行多次侵略 2 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攫取侵略特权 3 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 设立租界 4 在中国经营重工业 直接进行经济压迫 5 垄断中国的金融和财政 6 造成一个买办的和商业高利贷的剥削网 培植买办阶级和高利贷阶级 7 使地主阶级成为统治中国的支柱 8 造成军阀割据和军阀混战 9 实行文化侵略政策 10 在一定条件下 把一部分地区沦为直接统治的殖民地 帝国主义列强把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10中手段 政治方面 第一条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政治控制 第二条 把封建势力作为自己的统治支柱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五条 在里去争夺和间接统治下 中国经济 政治和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 第六条 人民群众的状况 一是极端贫困 二是毫无政治权利 经济方面 第三条 旧经济即封建经济的状况 第四条 新经济即资本主义经济的状况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三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一 两大主要矛盾 注意 研究中国近代历史 非主要矛盾也是不容忽视的 但是 我们绝不能脱离主要矛盾去谈非主要矛盾 更不能主次颠倒 把非主要矛盾误认为主要矛盾 这样就会对历史作出错误判断 举例 例二 有些人夸大了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 以至于把袁世凯在辛亥革命里的逼宫看作是推翻清朝的决定因素 结果就是把复辟帝制的祸首当作共和国的元勋 这就出现了历史的颠倒 例一 在近代史上学习西方是一个重要命题 因为要救国就要学习西方文明 西方文化进入中国之后 必然要和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碰撞 冲突 于是就产生了中学与西学 新学与旧学的矛盾 这些矛盾是从属于当时社会主要矛盾的 有的研究者把是否学习西方看作是评价历史人物的主要标准 甚至是唯一标准 实质上是把文化领域的矛盾看成了主要矛盾 结果在评价历史时就不免出现某种偏差 二 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 两大历史任务的具体内容 鸦片战争后 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中华民族面对这两大历史任务 一个是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前一是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 创造必要的前提 见党的十五大报告 近年来却流行一种观点 认为革命妨碍和破坏了现代化 他们提出 告别革命论 在研究方法上提出要用 现代化范式 取代 革命范式 在历史观上要用 现代史观 取代 革命史观 错误思潮 第二 范式 变化意味着什么 德里克 AyifDirik 美国杜克大学教授 革命之后的史学 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当代危机 见 中国社会科学季刊 香港1995年春季卷 总第10期 参考论文 第三 革命是怎么发生的 革命作为社会发展过程中一种客观的运动 它既不是少数人人为鼓吹制造的结果 也不是一时感情冲动的产物 这是一种适应社会需求的理性选择 只有在统治者不能照旧统治下去 人民群众不能照旧生活下去的时候 革命才会发生 恩格斯 把革命的发生归咎于煽动的恶意的那种迷信时代是早已过去了 现在每个人都知道 任何地方发生革命震动 总会有一种社会需求为其背景 而腐朽的制度阻碍这种要求得到满足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 第8卷 第5页 观点 小资料 孙中山也说 建设是革命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矿山智能调度中心与决策支持系统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卫星智能监测系统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卫星通信设备制造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现场急救救护知识培训课件
- 辐射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市场供需关系演变及策略建议报告001
- 2025年城市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新型微生物菌剂研发报告
- 2025年环保产业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生态修复技术发展报告
- 现代灯培训知识课件
- 营养师考试备考 2025年营养师职业资格考试专项训练
- 电池火灾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CAD机械制图考试题库及答案
- 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教师岗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工会基础知识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养老护理员基础照护试题(含参考答案)
- 教师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教程
- 2025年安徽省宿州市辅警协警笔试笔试测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医院财务科招聘考试题目(附答案)
- 高血压病例汇报
- 六年级上册语文1-8单元习作范文
- 第10课 公共场所言行文明 第1课时(课件)2025-2026学年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