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下册文言文及古诗词_第1页
小学六年级下册文言文及古诗词_第2页
小学六年级下册文言文及古诗词_第3页
小学六年级下册文言文及古诗词_第4页
小学六年级下册文言文及古诗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 见两小儿辩斗 1 问其故 2 一儿曰 我以 3 日始出时去 4 人近 而日中 5 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远 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 日初出大如车盖 6 及 7 日中则 8 如盘盂 9 此不 为 10 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 日初出沧沧凉凉 11 及其日中如探汤 12 此不为近者 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 13 也 两小儿笑曰 孰为汝多知乎 14 注释 1 辩斗 辩论 争论 2 故 原因 缘故 3 以 以为 认为 4 去 离 5 日中 正午 6 车盖 如今雨伞 顶篷呈穹隆状 称为 车盖 7 及 到了 8 则 就 9 盂 圆者为盘 方者为盂 盂是 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10 为 是 11 沧沧凉凉 阴阴冷冷 天气凉 爽的样子 12 探汤 把手伸到热水里去 意思是 天气很热 13 决 裁决 判断 14 孰为汝知乎 谁说你智慧多呢 孰 谁 为 同 谓 说 汝 你 知 同 智 智慧 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历 路遇两个小孩儿在争论 便问他们争论的缘故 一个小孩儿说 我认为太阳刚刚升出来的时候离人近 而太阳运行到中午时 就离人远了 另一个小孩儿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 而太阳远行到中午时离人近 一个小孩儿说 太阳刚出时象车的伞盖一样大 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 小了 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 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的 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 伸进热水中 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 而远的就觉得凉吗 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儿笑着说 谁说你知识丰富呢 文章分析 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 文章叙述了古时候 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直觉 一个认 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 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 为此 各持一端 争执不下 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 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 探求客观真理 要敢于独立思考 大胆质疑 也 说明宇宙无限 知识无穷 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 学习是无止境的 2 故事可分三部分理解 先写孔子路遇两小儿辩斗 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 地 点 人物 起因 两小儿对于太阳在不同时间距离地球远近这一问题摆出两种截然 不同的观点 接着写两小儿凭借人们日常生活中可以体会的直觉 视觉 触觉 阐明 所持观点 以反驳对方观点 最后写孔子面对两小儿的争辩 无法裁决而引起两小 儿的 笑 全文仅一百来字 却能给人以多方面的启示 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 展开故事情节是其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从中表现了 两小儿的天真可爱及孔子谦虚谨慎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选编本文的主要意图 是使学生初步感悟古文的语言特点 同时认识到知识无穷 学无止境 字 词古今 含义不同是学习本文的难点 如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中 去 为 距离 之 意 与现代常用义不同 另外 孰 汝 等在现代汉语中很少出现 诸如此类 的字词要让学生理解 从这个故事我们应该理解的是通过两小儿辩日可知道在当时这个科学各方面都 不发达的时代作为圣人的孔子也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有些问题在当时哪怕是现在也 是无法说出谁对谁错的 所以我们要有敢与问的精神并且摒弃那些已知既真理的谬 论的科学精神 学弈 1 弈秋 2 通国 3 之 4 善 5 弈者也 使 6 弈秋诲 7 二人弈 其 8 一人专心致志 惟弈秋之为听 9 一人虽 10 听之 11 一心以 为有鸿鹄 12 将至 思援 13 弓缴 14 而射之 虽与之 15 俱 16 学 弗若 17 之矣 18 为 19 是其 20 智弗若与 20 曰 22 非 23 然 24 也 注释 1 弈 下棋 2 弈秋 秋 人名 因他善于下棋 所 以称为弈秋 3 通国 全国 4 之 的 5 善 善于 擅长 6 使 让 7 诲 教导 8 其 其中 9 惟弈秋之为听 只听弈秋的教导 10 虽 虽然 11 之 指弈秋的教导 12 鸿鹄 天鹅 13 援 引 拉 14 缴 本课指有丝绳的箭 15 之 他 指前一个人 16 俱 一起 17 弗若 不如 18 矣 了 19 为 谓 说 20 其 他 指后一个人 21 与 吗 22 曰 说 23 非 不是 24 然 这样 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 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 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 只听弈秋 的教导 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 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 想拿弓箭去 射它 这样 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 却学得不如前一个 能说这是他的聪明 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 我说 不是这样的 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 让他教两个人下棋 其中一人一心一意 聚精会神 3 认真听弈秋的教导 另一人虽然也听讲 可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飞过 怎样拿 弓箭去射它 这个人虽然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 成绩却不如那个人 是 他的智力不如那个人吗 回答说 不是这样的 文章分析 道理 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 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体会 我们应该向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学习 为那个三心二意的人感到失望 学习就应该一 心一意 聚精会神 才会学有所成 如果像那个三心二意的人一样 将一事无成 一无所获 六年级下册日积月累 第一单元 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无惑 师说 一鼓作气 再而衰 三而竭 左传 甘瓜苦蒂 天下物无全美 墨子 种瓜者必培其根 种德者必养其心 传习录 操千曲而后晓声 观千剑而后识器 文心雕龙 第二单元 诗文元日 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 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 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 应是嫦娥掷与人 译文在爆竹的响声中 旧的一年过去了 人们喝着过节的屠苏酒 暖洋洋地感 到春天已经来临 天刚亮时 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 阳的光照之中 都取下了旧桃符 换上新桃符 迎接 新春 玉颗珊珊下月轮 桂花从天而降 好象是月上掉下来似的 殿前拾得露华新 拾起殿前的桂 花 只见其颜色洁白 新鲜 至今不会天中事 我到现在也不 明白吴刚为什么要跟桂花树过不去 应是嫦娥掷与人 这桂花大概是 嫦娥撒下来的吧 赏析王安石 1021 1086 北宋政治家 思想家 文学家 字介甫 晚号半山 抚州临川 今属江西 人 仁宗庆历进 士 王安石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思 想家 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 王安石为 唐宋八大家 之一 他的 散文雄健简练 奇崛峭拔 大都是书 皮日休 834 至 839 902 以后 唐代文学家 字逸少 后改袭美 居 鹿门山 自号鹿门子 又号间气布衣 醉吟先生 襄阳竟陵人 今属湖北天 门市 人 懿宗咸通八年 867 登 进士第 全唐文 收皮日休文 4 卷 其中有散文 7 篇 为 文薮 所未收 全唐诗 收皮日休诗 共 9 卷 300 4 表 记 序等体式的论说文 阐述政 治见解与主张 为变法革新服务 这首诗描写了宋代人过春节的场面 作者择取了这些过年时最典型的喜 庆场景 展现了一幅富有浓厚生活 气息的民间风俗画卷 这首诗的字 里行间都洋溢着他对革除时弊 推 行新法的坚定信念及乐观情绪 抒 发了他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心情 全诗文笔轻快 色调明朗 眼前景 与心中情水乳交融 确是一首融情 入景 寓意深刻的好诗 余首 全诗咏物以虚现实 空灵含蕴 以中 秋一事出中秋佳节玩月之全情 有以 小见大之妙 第三单元 囚歌叶挺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 给你自 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起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第四单元 正直是道德之本 埃及 迈哈福兹 平民史诗 眼泪无法洗去痛苦 冰岛 拉克司内斯 冰岛之钟 最伟大的见解是最朴实的 英国 戈尔丁 蝇王 人是为了自己的希望才活着的 苏联 肖洛霍夫 静静的顿河 守信是一项财宝 不应该随意虚掷 哥伦比亚 马尔克斯 百年孤独 使卵石臻于完美的 并非锤的打击 而是水的且歌且舞 印度 泰戈尔 飞鸟集 只有那些勇敢镇定的人 才能熬过黑夜 迎来光明 危地马拉 阿斯图里亚斯 玉米人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 你尽可以消灭他 可就是打不败他 美国 海明 威 老人与海 第五单元 百炼成钢 发愤图强 坚持不懈 迎难而上 集思广益 群策群力 革故鼎新 标新立异 独出心裁 举一反三 实事求是 各抒己见 不耻下问 触类旁通 精益求精 古为今用 5 古诗 一 七步诗 三国 魏 曹植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注释 持 用来 羹 g ng 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漉 l 过滤 菽 sh 豆 这句的意思是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 留下豆汁作羹 萁 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釜 锅 燃 燃烧 本 原本 煎 煎熬 相煎 指互相残害全诗表达了曹植对凶残的不满 泣 小声哭 何 何必 译文 煮豆子正燃着豆秸 因煮熟豆子来做豆豉而使豆子渗出汁水 豆秸在锅下燃烧着 豆子正在锅里哭泣 本来我们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 你为什么要这样紧紧逼迫 呢 二 鸟鸣涧 唐 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6 译文 夜晚人都安静了下来 只觉得桂花簌簌飘落 寂静使春夜里的山更让人觉得空空荡荡 月亮出来了 小鸟竟然被月光惊动 时时发出的鸣叫在山涧中回响 注释 鸟鸣涧 地名 在王维朋友的家附近 涧 夹在两山间的流水 闲 安静 悠闲 含有人声寂静的意思 空 空寂 空空荡荡 月出 月亮出来 时 时而 偶尔 鸣 啼叫 鸣啼 惊 惊动 译文 在这个寂无人声的地方 芬芳的桂花轻轻飘落在地上 静静的夜晚 使这春天的 山林更加空寂 月亮升起 惊动了正在树丛栖息的山鸟 它们清脆的叫声不时地在 空旷的山涧中传响 赏析 鸟鸣涧 是一处风景极优美的地方 涧 是山涧 夹在两山间的溪沟 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山夜晚异常幽静的景象 诗的大意说 在寂静没有人声的 环境里 桂花自开自落 好像可以感觉到桂花落地的声息 夜静更深的时候 景色繁多的春山 也好似空无所有 月亮刚出 亮光一显露 惊动了树上宿 的小鸟 它们在春涧中不时地鸣叫几声 这诗主要写春山夜静 花落 月出 鸟鸣 都是动的 作者用的是以动 衬静的手法 收到 鸟鸣山更幽 的艺术效果 三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唐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 1 芙蓉楼 润州 今江苏镇江 的城楼 辛渐 作者的一位朋友 2 寒雨连江 润州在长江边 这句是说 夜里长江上下了寒雨 吴 春秋时的 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 所以称这一带为吴 3 平明 清晨 楚山 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 所以称这一带为楚 山 4 洛阳 今河南洛阳 是辛渐所去的地方 7 5 冰心 比喻心的纯洁 玉壶 冰在玉壶之中 进一步比喻人的清廉正直 解说 一夜寒雨过后 诗人在芙蓉楼与友人话别 这时只有晨光映照着远处的山峦 他嘱咐朋友 如果远方的亲友问起我 请把我清廉下直的心意传达给他们 赏析 这首诗不像一般的送别诗那样 努力抒发对友人的深深眷恋之情 而是着重讲述自 己的纯洁感情和高尚志向 当时 诗人的朋友辛渐即将取道扬州 北上洛阳 正在 江宁 今江苏南京 任职的诗人 亲自送到了润州 在西北城楼 即 芙蓉楼 为 他饯行 并写下这首诗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寒冷的夜雨 滔滔 的江流 连朦胧的远山也显得孤单 这种景象衬托出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但诗的重点却在后两句 朋友此番西行的目的地是洛阳 那里也有诗人众多的亲人 和朋友 诗人深深思念洛阳的亲友 并想象他们也同样深深思念着自己 他嘱托辛 渐 当亲友们问起来 就说我的内心依然纯洁无瑕 就像冰那样晶莹 像玉那样透 亮 诗中用一个巧妙的互相映衬的比喻 来形容一种纯洁完美的品格 显示出很高 的语言技巧 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四 江畔独步寻花 唐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诗文解释 黄四娘家的花儿拥满了小径 一团团一簇簇压弯了枝条 游戏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 起舞 自在的黄莺不时发出婉转的鸣叫 词语解释 蹊 小路 恰恰 频频 不断 诗文赏析 春意盎然 风光无限 流连在花丛中的诗人被眼前的繁花与彩蝶深深陶醉了 诗人 在饱受离乱之苦后终于有了自己的安居之所 又恰逢这春光美景 怎能不为之心旷 神怡呢 全诗色彩绚丽 描绘刻画细腻生动 声韵及用字遣词不拘常法 尤其是双声叠韵词 的运用更为巧妙 运用动静结合 视觉听觉结合的手法 通过选取繁花 粉蝶 黄 莺等典型形象 描写了春暖花开 花香鸟语的美好景象 抒发了诗人欣喜之情 五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 若等闲 好像很平常 简析 8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 表达自己为国尽忠 不怕牺牲的意 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 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 那就没有多大价值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 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 千锤万凿出深山 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次句 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焚烧 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 加 若等闲 三字 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 灰石 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 都从容不迫 视若等 闲 第三句 粉身碎骨全不怕 粉身碎骨 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 而 全不怕 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至于最后一句 要留清 白在人间 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 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 曾平反冤狱 救灾赈荒 深受百姓爱戴 明英宗时 瓦剌 入侵 英宗被俘 于谦议立景帝 亲自率兵固守北京 击退瓦剌 使人民免遭蒙古 贵族再次野蛮统治 但英宗复辟后却以 谋逆罪 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 这首 石灰 吟 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意思 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 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 只要能 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 粉身碎骨也不怕 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 不怕牺牲 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意思 六 竹石 清 郑燮 xie 咬 定 青 山 不 放 松 立 根 原 在 破 岩 中 千 磨 万 击 还 坚 劲 任 尔 东 西 南 北 风 注释 1 竹石 是一首题画诗 2 咬定 比喻根扎得结实 像咬着不松口一样 3 磨 折磨 坚劲 坚定强劲 4 尔 那 这句意思说 随那东南西北风猛刮 也吹不倒它 解说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 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 基础牢固 次二句说任凭 各方来的风猛刮 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 它们仍然坚定强劲 作者在赞美竹石 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 隐寓了自己风骨的强劲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 风 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七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9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今译 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蓟北 乍听到止不住的泪水洒满了衣裳 回头看妻儿的愁容不知去了何方 胡乱收拾着诗书不由得欣喜若狂 白日里引吭高歌呵且须纵情饮酒 春光正好伴我返回那久别的故乡 立即动身穿过了巴峡再穿过巫峡 然后经过襄阳再转向那旧都洛阳 作者简介 杜甫 712 770 唐代诗人 字子美 河南府巩县 今河南巩义市 人 杜甫生 逢开元盛世及安史之乱 一生颠沛流离 历尽磨难 他的诗广泛地记载了这一时期 的现实生活 被人称为 诗史 杜甫擅长各种诗体 诗风沉郁顿挫 对后世有很大 的影响 注释 官军 唐王朝军队 收 收复 河南河北 泛指黄河以南以北地区 相当于今河南 河北 山东一带 剑外 剑门关之外 即今四川剑南一带 蓟北 今河北省北部 当时为安 史叛军根据地 初闻 乍听到 涕泪 眼泪 却看 回头看 漫卷 胡乱地卷起 纵酒 纵情饮酒 青春 春天 巴峡 在今重庆市东的嘉陵江上 巫峡 在今四川省巫山县东 襄阳 在今湖北省襄樊市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流落到梓州时所作 这一年杜甫 52 岁 由于安史之乱而漂泊到剑门之 外已是第五个年头 杜甫无时不期望着能够平息叛乱 叶落归根 突然他听说官军 收复了蓟北 喜极而泣 不能自抑 作者用了 忽传 初闻 却看 漫卷 四个连续动作 把惊喜心情有表达得淋漓尽致 而在 即从 穿 便下 向 这四个富有动感节奏的描述中 作者想象着自己仿佛已经穿过巴 峡 巫峡 路过襄阳 洛阳 回到了梦寐以求的家乡 后人说 此诗句句有喜跃 意 一气流注 而曲折尽情 绝无妆点 愈朴愈真 此诗是老杜 生平第一首快 诗 如此等等 都是非常精当的评语 八 己亥杂诗 10 清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作者 1792 1841 字璱人 更名巩祚 号定庵 羽岑 左应加王旁 山民 仁和人 道光进士 官礼部主事 有 定庵全集 自珍为近代学术思想的启蒙学者 其诗能开拓新宇 气势磅礴 色彩瑰丽 影响清末诗界革命派及南社诗人 同光体 首领沈植亦称之为 奇才 以为 定庵之才 数百年所仅有也 注释 己亥 道光十九年 1839 这年作者四十八岁 因不满于清朝官场的黑暗 辞 官去京返杭 后因接眷属又往返一次 这一年往返京杭道中 共作七绝三百一十五 首 统名 己亥杂诗 这里选录的一首 原列第一百二十五首 作者自注 过镇 江 见赛玉皇及风神 雷神者 祷祠无数 道士乞撰青词 万马齐喑 语出苏轼 三马图赞序 振鬣 马鬃 长鸣 万马皆喑 喑 哑 抖擞 奋举 振作精神 1 九州 中国 2 生气 生气勃勃的局面 3 恃 sh 依靠 4 喑 y n 哑 万马齐喑 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究 终究 毕竟 5 天公 造物主 重 重新 抖擞 振作精神 6 降 降生 品评 龚自珍的 己亥杂诗 是自传式的大型组诗 是宋末汪元量以后这一诗 歌体式的新发展 程金凤评赞说 行间璀璨 吐属瑰丽 声情沉烈 悱 恻遒上 如万玉哀鸣 这和青乔 咄咄吟 内容集中反映鸦片战争甬东之役 者不同 也和后来黄遵宪 己亥杂诗 的风格有异 这一首是龚自珍 己亥杂 诗 中最突出的一首 最能体现作者的精神及对时代的要求 作者就眼前赛神 会的玉皇等形象 巧妙地联系到 天公 风雷 进行构思 表现了清王朝 统治下人们的思想十分压抑 社会一片死寂的 万马齐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