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同步练习2 北师大版_第1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同步练习2 北师大版_第2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同步练习2 北师大版_第3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同步练习2 北师大版_第4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同步练习2 北师大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心 爱心 专心 1 第第 1818 课课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同步测控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同步测控 名师导航名师导航 要点导学 1 明清时期皇权专制的空前强化 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 社会矛盾更加复杂尖锐 反对封建制度的斗争日益 发展 为了巩固专制统治 皇权被空前强化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设立厂卫制度 设立廷 杖制度 清朝为加强皇权专门设立了军机处 厂卫制度的设置是明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度加强的突出表现 锦衣卫 东厂 西厂都是特务部门 专门从事保卫皇帝的侦缉活动 抓人 审讯处置均不通过政府的司法部门 直接对皇帝负责 雍正帝时 为了筹备镇压西 北准噶尔贵族的叛乱 设立军机处 由亲信的满汉大臣共同组成 军机处完全置于皇帝的 直接掌握之下 君权得到极大加强 真正实现了 乾纲独揽 它的设立 标志着我国封建 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加强 明清皇权专制的强化 一方面起到了巩固专制统治 创造比较安 定的政治局面的作用 另一方面也严重地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反映了君主专制 制度的腐朽性和它的渐趋衰落 2 八股取士造成的影响 如果仅从考试制度来看 八股取士是考试规范化的结果 增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 对于以后的考试制度也有借鉴意义 这的确是文官考试制度的进步 但是由于各种规定过 于僵硬死板 以文体束缚了内容的发挥 加之命题内容的狭窄 也确有束缚思想的作用 尤其是儒生们把考试做官作为自己学习的终极目的 只知道攻读四书五经 钻研八股 而 不讲求实际学问 更背离了考试的初衷 败坏了学风 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沉痛地说 八 股文的毁灭文化 等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 八股文的败坏人才 却比秦始皇在咸阳郊外坑 儒还厉害 这深刻地揭露了八股取士的危害 3 明清统治者制造文字狱的目的和影响 明清时期文字狱的出现不是偶然的 无论明朝还是清朝 统治者制造文字狱都是为了 压制知识分子 从思想上控制人民 文字狱尤其以清朝康熙 雍正 乾隆时期为甚 首先 这是因为君主专制的统治在清代进一步加强 清廷为了树立其专制统治的淫威 不许人们 有丝毫的不满和反抗 稍涉嫌疑 即严加镇压 其次是民族矛盾的存在 清廷虽然竭力标 榜 满汉一体 实际上是保护满洲贵族的特权 对广大汉族实行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政策 为防范汉族人民的不满和反抗 就特别注意加强思想统治 甚至不惜采取血腥的镇压手段 文字狱是加强思想专制的突出表现 其影响是造成了社会的恐怖 使人才被摧残 使人民 生活悲惨 使思想界陷入 万马齐喑 的沉闷气氛中 使国家走向衰败 问题探究 问题 1 明朝的八股取士与唐朝的科举制度有什么不同 探究思路 1 明朝科举考试内容限于四书五经 唐朝主要考试内容为儒家经典 诗 赋政论等 内容全面 2 明朝八股取士限于程朱理学观点 应考者不能发挥个人见解 唐朝可发挥个人 见解 3 明朝答卷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 僵化呆板 唐朝不限文体 4 明朝八股取士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不利于社会进步 以消极影响为主 唐朝 科举考试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调动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 提高了官员的素质 有利于社会进步 以积极影响为主 问题 2 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的空前强化时期 其突出特点是君主 用心 爱心 专心 2 专制的强化 明清时期专制集权的加强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探究思路 分析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时 既要认识到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起到的积极 作用 同时不容忽视它对以后中国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明清时期的君主集权的强化一方面加强了君主的权力 有利于政治安定 有利于多民 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 另一方面 明清时期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 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皇 权的极度膨胀 又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当时西方许多国家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 改革 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 从而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君主 集权的强化 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 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 从而造成了近代中国落后挨 打的局面 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精题精讲 例 1 2005 年临沂中考 龚自珍的 己亥杂诗 中有 万马齐喑究可哀 的诗句 造 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 唐朝科举制度B 元朝人分四等政策 C 明朝八股取士D 清朝文字狱 思路解析 本题是一道材料选择题 这首诗我们都比较熟悉 作者龚自珍是清朝人 由此可排除其他三项 答案 D 绿色通道 回答此类题目 一定要认真阅读材料 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然后联系所学 知识进行判断 分析 解答 例 2 下列措施有利于明太祖君权的加强的有 废除丞相 分封藩王 设锦衣卫 廷杖制度 A B C D 思路解析 都是明太祖采取的措施 其中废丞相 权分六部 解决了皇权与 相权的矛盾 设立锦衣卫 监视百官 廷杖制度 使君臣关系变成了主仆关系 分封藩王 事实证明削弱了皇权 答案 D 自主广场自主广场 我夯基 我达标 1 朱元璋建立的朝代是 A 隋朝B 唐朝C 北宋D 明朝 思路解析 朱元璋为明太祖 这是他的庙号 太祖 表明他是明朝的创立者 答案 D 2 军机处设立于 A 顺治时期B 康熙时期C 雍正时期D 乾隆时期 思路解析 该题考查军机处设立的时间 军机处是清朝雍正帝为加强皇权而设立的 答案 C 3 中国历史上 对于片言只字捕风捉影 就大搞文字狱 这种现象最早与下列皇帝有 关的是 A 秦始皇B 隋炀帝C 明太祖D 康熙帝 思路解析 该题考查的主要是文字狱这一知识点 大兴文字狱是明清时期文化专制的 一个特点 明太祖开了大兴文字狱的先河 答案 C 4 清朝加强皇权的主要措施是 A 增设军机处B 废除丞相 用心 爱心 专心 3 C 大兴文字狱D 采用三省六部制 思路解析 在上述四个选项中 废除丞相是明初采取的措施 三省六部制是隋唐加强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增设军机处和大兴文字狱是清朝的措施 大兴文字狱主要是加 强了思想控制 增设军机处加强了皇权 答案 A 5 时京官每旦入朝 必与妻子诀 及暮无事则相庆 以为又活一日 的记载可能和 哪些史实有关 胡蓝之狱的株连 廷杖制度的严酷 锦衣卫的无孔不入 文字狱的无中生有 A B C D 思路解析 这是一道材料选择题 关键在于读懂材料 由材料可知 当时京官朝别妻 子晚盼归 生活在一种极度惶恐之中 导致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四项都有 它肯定是原因之一 胡蓝之狱的株连众多 滥杀无辜 锦衣卫监视百官言行 文字狱 无中生有 这些都有可能使京官意外丧生 答案 A 6 下列关于朱元璋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A 他是元末红巾军的一位领袖B 他大杀建国功臣 C 他建立明朝 定都南京D 他于 1421 年建立明朝 思路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历史人物朱元璋的相关知识 1368 年 朱元璋在应天 今南 京 称帝 建立明朝 年号洪武 同一年他派军北伐攻占大都 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明朝是公元 1368 年建立的 答案 D 7 我国古代丞相制的设立与废除体现了 A 相权威胁皇权B 国家统一的需要 C 经济发展的需要 D 封建统治的需要 思路解析 解答此题需要对秦朝和明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有全面的认识 秦朝在中央 设置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明朝初年在中央废丞相 权分六部 六部 长官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 由皇帝亲自控制指挥 从丞相制度的变化之中 我们看到 皇 帝设立和废除丞相都是为了有效地实行君主专制 答案 D 8 下列内容不属明清八股取士规定的是 A 科举考试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B 考生的答卷不允许有个人见解 C 文体死板地分成八个部分 D 考生可以针对时弊 谈古论今 思路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对八股取士的认识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内容和文体形式都 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所以说考生可以 针对时弊 谈古论今 是不正确的 答案 D 我综合 我发展 9 请根据下面提供的历史信息制作一幅表格 并根据设计的表格项目填写相关内容 文字狱 八股取士 军机处 锦衣卫 东厂 西厂 思想文化专制 政治专制 思路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辨析能力 题目给出的是明清时期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 包括思想文化和政治两大方面 只要搞清哪些属于思想文化方面 哪些属于政治方面即可 参考答案 如下表所示 思想文化专制政治专制 文字狱 八股取士军机处 锦衣卫 东厂 西厂 用心 爱心 专心 4 10 读下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人物是谁 何时建立哪个朝代 2 他采取了哪些加强皇权的措施 思路解析 本题以有关朱元璋的相关历史知识 主要考查理解分析和准确记忆能力 由于图片直接选自教材 人物大家应该是比较熟悉的 所以第 1 问比较容易回答 第 2 问涉及到的内容较多 注意概括提炼 参考答案 1 朱元璋 1368 年建立明朝 2 废除丞相制度 设立厂卫制度 设 立廷杖制度 11 阅读下列材料 雍正时 有一位进士写道 明月有情还顾我 清风无意不留人 结果 他被斩首 请回答 1 这段材料反映了清朝的什么事件 2 你认为诗里有什么问题吗 3 清朝统治者这一做法给中国造成了什么后果 思路解析 本题主要通过文字狱的案例和危害 考查阅读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 1 问稍加联想即可推断出答案 第 2 问需要分析诗歌的真正含义和清朝统治者牵强 附会的解释 第 3 问结合教材的相关内容回答即可 参考答案 1 实行严酷荒唐的文字狱 2 这两句诗是写景的 本身没有任何问题 清朝统治者疑神疑鬼 捕风捉影 硬是认 为 明 暗指 明朝 清 影射 清朝 暗喻明朝重视人才 清朝不重视人才 是怀念 明朝 不满清朝 便把他处死了 3 清朝的文字狱 造成了社会恐怖 摧残了人才 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 从 而禁锢了思想 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共同成长共同成长 见仁见智 2005 年 6 月 16 日 中国科举制度的 金榜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遗产 名录 世界肯定了中国的科举制度 但古今中外的专家学者却对它褒贬不一 英国威廉斯 中国政府中产生文武官吏的这种著名的考试制度 虽在古代的埃及也有 类似的制度 但在古今任何一个大国中都可算是一种无可比拟的制度 法国伏尔泰 中国的官职由那些通过考试及第的人出任 中国由这些人治理着 政治 清明 经济繁荣 顾炎武 愚以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 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 所坑者但四百六十 余人也 廖燕 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 与秦焚书无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