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学免疫学概论,医学免疫学 是一门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基础课程 。研究对象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阐明免疫系统识别抗原后发生免疫应答及其清除抗原的规律;探讨免疫功能异常所致疾病的机制;运用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进行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免 疫,传统概念: 免除传染病或瘟疫-抗感染免疫 。 机体的保护性生理反应。,历史上曾暴发的重大细菌性传染病,1. 鼠疫,又称黑死病,由鼠疫杆菌引起,通过跳蚤传播,2. 结核,又称痨病或白色瘟疫,由结核杆菌引起。,3. 霍乱,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发病急,传播快。水是最重要传播途径。,4. 炭疽,由炭疽杆菌引起的动物传染病,人可感染而得病。,历史上曾暴发的重大病毒性传染病,天花,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也是到目前为止,在世界范围被人类消灭的第一个传染病。,18世纪欧洲天花大流行,死亡人数超过6000万,2. 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主要通过空气传播 。,3. 埃博拉,由埃博拉病毒引起,导致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发生埃博拉 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近年来频繁出现的一些传染病,1、 SARS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简称“非典”):由冠状病毒引起。2、 高致病性禽流感 :A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传染 病 ,也可以直接感染人类,并造成死亡。3、 猪流感:H5N1流感病毒。4、 手足口病 :多种肠道病毒引起。5、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的。6、 肝炎:乙型肝炎、甲型肝炎、丙肝病毒引起。7、艾滋病:艾滋病毒。8、 结核9、 流脑10、登革热11、埃博拉 .,免 疫,现代概念: 是机体识别“自身”与“非己”抗原,对自身抗原形成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产生排斥反应、维持机体自身平衡的一种生理功能。 免疫的两面性 有利- 排除非己的抗原性异物; - 对自身物质形成免疫耐受 有害-有时也能造成病理损伤,1非特异性免疫,* 种群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防御功能,乃经遗传而获得,而并非针对特定抗原,亦称天然免疫。 先天具有;无特异性;无记忆性;作用快。* 主要机制 物理屏障 皮肤粘膜/血脑/血胎屏障; 化学屏障 皮肤与粘膜局部分泌抑菌和杀菌物质; 生物学屏障 非特异性效应细胞:中粒、单核/巨噬细胞、NK细胞等 非特异性效应分子:补体、溶菌酶、细胞因子等,(一)、免疫的类型,2特异性免疫,个体接触特定抗原(决定基)而产生。仅针对该特定抗原(决定基)而发生反应。后天获得;有特异性;有记忆性;作用慢而强。,抗原,刺激机体,特异性免疫,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抗原决定基,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重点),(一)特异性(二)记忆性(三)耐受性,(一)特异性,免疫活性细胞和抗体分子仅能与相应的抗原起反应,而与无关的抗原不发生反应。,(二)记忆性,在初次接触某一抗原产生免疫应答后,形成特异性记忆的免疫活性细胞,在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性时,这些免疫活性细胞迅速大量扩增而发生再次应答。,(三)耐受性,抗原可诱导产生特异的无应答性,对原先接触的抗原不产生免疫应答,而与无关的抗原仍能产生正常的免疫应答。,免疫学发展简史,免疫学发展简史,经验免疫学时期:不认识病原体、凭经验预防疫病。,科学免疫学时期:1900年前后在微生物学基础上,研究免疫系 统的组成、功能及其在防病、治病上的应用。,现代免疫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初步认识了T、B淋巴细胞的免 疫细胞。免疫学基本理论取得重大突破。分 子免疫学的发展,后基因组时代对免疫相关 分子的认识。,一、经验免疫学时期,在4世纪初期的东晋时代已有防止狂犬病的记载:“杀所咬犬,取脑傅之,后不复发”。,一、经验免疫学时期,宋朝(11世纪)已有吸入天花痂粉预防天花的传统。,一、经验免疫学时期,明朝(17世纪70年代),则有正式记载接种人痘预防天花。,中国古代痘苗4种接种方法,痘衣法(接触法):穿天花患者的衣服或与轻症患者同住痘浆法:用棉花沾取痘浆塞入种痘者鼻内旱苗法:痘茄阴干研细后,用银管吹入种痘者鼻内水苗法:痘茄阴干研细后用水调湿,以棉花沾取塞入种痘者鼻内,一、经验免疫学时期,(18世纪末),二、科学免疫学时期,创造了减毒疫苗(狂犬病病毒减毒株) 获得抗毒素用于治疗白喉 提出细胞免疫学说 提出体液免疫学说,初步统一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个学说 发现了ABO血型,避免了输血导致严重 超敏反应的问题,发现了超敏反应 证实抗体是免疫球蛋白,二、科学免疫学时期,18世纪后叶,Jenner发明牛痘,经验免疫学时期,They should be vaccinated first,Why do they not want to play with my kids?,Vaccination against smallpox was adopted in the 19th century,1798年发表了牛痘苗著作,开创了免疫史上的新纪元。1804年传入我国后,替代人痘苗,三、近代免疫学时期,发现体内抗原、抗体的存在提出免疫识别和自身耐受的问题提出克隆选择学说,Burnet克隆选择学说,体内存在无数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克隆胚胎期与自身成分反应的淋巴细胞被“禁忌”形成耐受出生后淋巴细胞遇到相应抗原发生特异应答,并形成记忆禁忌细胞突变可导致自身免疫,四、现代免疫学时期,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免疫学突飞猛进,开创了分子免疫学,促进了整个生命科学的发展。,免疫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免疫学预防,免疫学诊断,免疫学治疗,CONTENTS,一、免疫学预防-疫苗的应用,人类已经消灭了天花,也即将消灭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及麻疹。对于以往以及新出现的传染病,其根本出路是发明有效疫苗并进行预防接种。当代疫苗的研制已进入新的阶段,不仅是单纯的预防制剂,已出现治疗性制剂,如口服自身抗原已证明能预防一些自身免疫病。,二、免疫学诊断-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建立和发展,抗原抗体反应的最大的特点是其具有高度特异性,因此免疫学技术和制剂在临床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检测多种病原体、细胞组分、肿瘤标志物等。,三、免疫学治疗,免疫增强疗法:恶性肿瘤、免疫缺陷病免疫抑制疗法:控制移植物排斥反应、 自身免疫病,课堂小结,免疫的概念2. 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3. 免疫系统的功能,第二章 免疫系统,免疫系统是动物和人类的防御系统。在系统发生过程中,长期适应外界环境而进化形成。,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等一样是机体的一个重要的系统。,免疫系统是由机体内参与对抗原的免疫应答,执行免疫功能的一系列器官、细胞和分子所组成。,免疫系统组成,免疫器官,指机体执行免疫功能的组织结构,免疫器官包括,一、中枢免疫器官,执行生成免疫细胞的功能 包括:骨髓、胸腺、法氏囊(禽类)共同特点:在胚胎早期发育为淋巴上皮样结构是淋巴细胞形成、诱导、分化的器官,既是造血器官,也是免疫器官。动物出生后一切血细胞均来自骨髓。骨髓多功能干细胞可以作为各类淋巴细胞、粒细胞、红细胞的前体细胞。,1. 骨髓: Bone marrow,在哺乳类动物,是B细胞产生、发育、成熟的场所。,免疫细胞诱生示意图,2. 胸腺: thymus,(1)哺乳动物的胸腺由第三咽囊的内胚层分化而来。(2)胸腺的大小随年龄而异:相对大小:初生时最大绝对大小:青春期最大,(3)组织学结构:(参考组织胚胎学),皮质:网状内皮细胞稀疏,胸腺淋巴细胞丰富。髓质:网状内皮细胞多而致密分泌胸腺激素胸腺淋巴细胞较少 另外还含有: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胸腺小体:由扁平细胞呈同心圆排列而成。,(4)是免疫系统发展功能的中心,供应具免疫力的细胞到周边淋巴组织,也是骨髓多能干细胞增生并分化成T细胞之处。由骨髓来的多能干细胞经皮质旅行至髓质,在网状内皮细胞等的作用进行选择、分化:,2. 胸腺:thymus,其中进行:正向选择:将具有抗原反应性且能和其它细胞互相合作的细胞选择保留下来。负向选择:把针对自身抗原的细胞去掉,避免自己打自己,产生自体免疫反应。 这个过程中 95的胸腺细胞会死掉,只有5会分化成熟,离开胸腺,进入血液。,外周免疫器官包括:,二、外周免疫器官,有完整组织构造的器官,脾脏淋巴结,称为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MALT),没有严密构造的淋巴组织,它们起源于胚胎晚期的中胚层;持续于整个成年期,切除后一般不影响免疫功能。,淋巴组织的全身分布,二、外周免疫器官,是T、B细胞定居和对抗原进行免疫应答的场所。富含捕获抗原的巨噬细胞(M)、树突状细胞(DC)、郎罕氏细胞等,它们能够迅速捕捉抗原以及为免疫活性细胞提呈抗原(抗原提呈细胞)。,1. 脾脏T:35%、B:55%、M:10%,脾脏构造:,白髓中延着大动脉组成动脉周围的淋巴鞘,是T细胞区,以及B细胞聚集的滤泡,含生发中心。,白髓,红髓,脾脏: 最大的免疫器官 造血器官 贮血器官 滤过器官(销毁老化的血小板及红血球),主要在红髓进行,2. 淋巴结,淋巴结是体内重要的防御关口,沿着淋巴管的路径分布。,2)具有:,过滤淋巴液 T、B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 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的场所参与淋巴再循环,淋巴结的结构,淋巴结 淋巴结被膜外侧有数条输入淋巴管,门处有动、静脉神经和输出淋巴管。实质分为皮质和髓质。靠近被膜的浅层皮质区有生发中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MALT) 指存在于呼吸道、肠道和泌尿生殖道粘膜上皮下的散在淋巴组织和一些带有淋巴滤泡的器官化的淋巴组织。,1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 2免疫应答的场所 3. 参与粘膜局部免疫应答,MALT的功能,例如 :,胃肠道黏膜中:上皮层黏膜固有层黏膜淋巴样滤泡黏膜淋巴样滤泡与脾脏和淋巴结的淋巴滤泡一样:中央区为B细胞富有区,其中包含原始生发中心。通常包含有派伊尔小结(peyers patches, PP)、阑尾等,注 意,脾脏是对来自血液的抗原反应,淋巴结对经由来自皮肤或淋巴循环系统的抗原反应。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则是对来自黏膜上皮组织的抗原起反应。它们产生的抗体主要是IgA。人体50淋巴组织属于黏膜系统,尤其是GALT,是碰到最多食物抗原的位置。,4. 扁桃体,扁桃体位于鼻咽部。是重要的外周淋巴组织。,三、淋巴细胞再循环recirculation of lymphocyte,周围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内的淋巴细胞可经淋巴管进入血流循环于全身,它们又可通过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再回入淋巴器官或淋巴组织内,如此周而复始,使淋巴细胞从一个淋巴器官到另一个淋巴器官,从一处淋巴组织至另一处淋巴组织。这种现象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参与免疫应答的细胞的统称。,什么是免疫细胞,免疫细胞包括:,第四节 免疫细胞,白细胞,20的白细胞是淋巴细胞,粒 细 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一、淋巴细胞的来源,淋巴细胞是构成机体免疫系统的主要细胞群体人体大约有1012个淋巴细胞,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2045%。淋巴细胞来源于骨髓多能干细胞。,二、淋巴细胞的形态,1、T细胞和B细胞,均为球形,较小,57m ,胞浆少,核浆比大。核呈弯月形,细胞膜有不同程度的突起T细胞绒毛较少B细胞绒毛较多毛球状,免疫应答过程依赖于免疫系统中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包括:细胞间直接接触 通过释放细胞因子或其它介质间接的作用。免疫细胞间或介质与细胞间相互识别的物质基础是免疫细胞膜分子,包括细胞表面的多种抗原,受体和其它分子,细胞膜分子通常也称为细胞表面标记,免疫细胞的膜分子细胞表面标记,1.T细胞表面标志,TCR:T细胞抗原受体(T- cell antigen receptor) T细胞表面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结构。,一、T淋巴细胞(T细胞) 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 (thymus- dependent lymphocyte) 外周血:约占淋巴细胞总数的65%70%,2、白细胞分化抗原,全称: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简写 CD,是白细胞(还包括血小板、血管内皮细胞等)在正常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和不同阶段以及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记分子。化学本质:多数是跨膜糖蛋白。,CD3与T细胞受体组成TCR / CD3复合物,分布于T细胞和部分胸腺细胞表面,在TCR信号转导过程中起关键作用。,CD3,CD2分子:又称LFA-2 (lymphocyte function associated antigen-2,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2)和E受体 (绵羊红细胞受体)。,3.丝裂原受体 如刀豆蛋白A(ConA)受体,植物血凝素(PHA)受体。,4.其它表面分子 包括细胞因子受体(IL-1R,IL-2R,IL-4R,IL 6R,IL-7R)和诱导凋亡的FasL(CD95L),分别与相应的细胞因子和Fas(CD95)相结合。,按CD分子不同,按功能不同,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辅助性T细胞(Th),细胞毒性T细胞(CTL或Tc),调节性T细胞(Tr):抑制Th、CTL的活化,T细胞分类(亚群)及其功能,效应 T 淋巴细胞(左)与肿瘤细胞(右)密切接触,T细胞(左)攻击靶细胞,二、B淋巴细胞(B细胞) BCR复合体,1.组成,BCR (mIg),功能:特异性识别抗原,意义:B细胞的主要标志,成熟B 细胞主要表达mIgM和mIgD,Ig(CD79a)Ig(CD79b),功能,传导BCR同抗原结合产生的活化信号(为主要信号传导分子) 参与mIg合成后的转运和表达。,B细胞其它受体,细胞因子受体 IL-1R IL-2R IL-4R IL-5R IL-6R IL-7R补体受体 CR1(CD35)是免疫粘附受体,CR2(CD21)是EBVR.IgG Fc受体 FcrR(CD32) FcR(CD89) FcR(CD23)丝裂原受体(PWM LPS SPA),B细胞亚群及其功能 根据对抗原的刺激状态 依据CD5分子表达,分类,初始B细胞活化B细胞记忆B细胞,B1细胞(CD5 B细胞) CD5+ B2细胞 CD5-,B 细胞功能,1、形成抗体2、提呈抗原3、参与免疫调节,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来自于脾和外周血非特异性免疫细胞,表面无抗原识别受体发挥早期抗病毒、抗肿瘤和抗细胞内寄生细菌的感染,四、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 APC) 概念:指能摄取处理抗原,将蛋白质降解成肽片段,并同MHC分子结合,一同表达在细胞膜表面,提供给T 细胞识别活化的一类高度专门化的细胞 主要包括:树突状细胞(DC)、巨噬细胞和B细胞,第五节 免疫分子(详见第六章 P39),免疫分子主要包括免疫球蛋白、补体系统各种成分、HLA分子、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等。 我们重点学习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一、概念 细胞因子(cytokine,CK)是由细胞(免疫细胞、非免疫细胞)合成、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低分子量蛋白质或多肽的统称。,细胞因子的种类,-六大类(按功能分类),干扰素(interferon, IFN) (一)分型 (根据其来源、结构及生物学性质) 1. I型 IFN-、IFN- (1)细胞来源 1)IFN- 白细胞(主要为单核吞噬细胞)产生; 2)IFN- 成纤维细胞产生(二者结合相同受体); (2)主要诱生剂:病毒,polyI-C (人工合成双股RNA)。 2. II型 IFN- (1)主要细胞来源 活化的Th1细胞、 CD8+ CTL和 NK细胞; (2)主要诱生剂 抗原或有丝分裂原。,(二)主要生物学活性 1. 型干扰素 (1)抗病毒和抗肿瘤 1)诱导宿主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干扰病毒复制; 2)增强NK细胞对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杀伤; 3)促进MHC-类分子表达,增强CTL对病毒感染 细胞和肿瘤等靶细胞的杀伤。 (2)免疫调节: 与型干扰素类似。,2. 型干扰素(1)主要起免疫调节作用 1)活化巨噬细胞; 2)促进APC(s)表达MHC-类分子,提高抗原 递呈能力; 3)促进MHC-类分子表达和增强CTL细胞的杀伤活性; 4) 增强NK细胞的杀伤活性; 5)促进B细胞分化、增殖; 6)抑制Th2细胞分化及细胞因子合成。(2)抗病毒和抗肿瘤作用(与型干扰素类似)。,2) 化学本质:,大都是穿膜的蛋白或糖蛋白,含胞膜外区、穿膜区和胞浆区;有些是以磷脂酰肌醇连接方式“锚”在细胞膜上;少数是碳水化合物半抗原。,3) 功能:,参与机体重要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例如: 免疫应答过程中免疫细胞的相互识别,免疫细胞抗原识别、活化、增殖和分化,免疫效应功能的发挥; 造血细胞的分化和造血过程的调控; 炎症发生; 细胞的迁移如肿瘤细胞的转移。,4) 人白细胞分化抗原,80年代以来,有关白细胞分化抗原的研究和应用进展相当迅速。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免疫学会联合会将识别不同实验室以不同方式命名的同一分化抗原归为一个分化群,用同一个CD序号.,迄今为止,CD的序号已从CD1命名至CD130.可大致划分为:T细胞、B细胞、NK/非谱系细胞、激活细胞、髓样细胞、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和细胞因子受体等9个组。,4) 人白细胞分化抗原,人白细胞分化抗原的McAb分组,注:CD是流水编号,但CD110CD114、CD118、CD123,CD125和CD129暂缺,CD67和CD66b是重复的; 凡CD中带有W抗原或抗体如CDw108,CDw109尚需继续进行全面鉴定; 有些CD抗原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的成分,一般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 CD九个组划分的特色性是相对的,实际上,许多CD抗原的细胞分布较为广泛。,6) 与T细胞识别、黏附和活化过程有关的CD分子,CD3与T细胞受体组成TCR / CD3复合物,分布于T细胞和部分胸腺细胞表面,在TCR信号转导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CD3,CD3分子由、(zeta)和(eta)五种链组成, CD4,为单链跨膜糖蛋白,有4个结构域:其中第1、2个结构域可与MHCII类分子的非多态区结合;第1个V样结构域也是HIV的受体.,是T细胞TCR-CD3识别抗原的辅助受体,通过与APC细胞的MHCII类分子结合参与信号转导;CD4+T细胞为辅助性T细胞(TH)。, CD8,是由、链借二硫键连接的异源二聚体;参与T细胞活化和增殖的信号转导;CD8+T细胞为细胞毒性T细胞(TC)。,为同源二聚体,其配体是B7分子;其胞浆区可与多种信号分子相连;分布:CD4+T细胞、50% CD8+ T细胞、浆细胞和部分活化的B细胞。(B7主要分布于B细胞和APC细胞表面), CD28, CD2,又称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2(LFA-2),CD2与CD58结合,促进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功能,主要通过增强T细胞与APC或靶细胞之间的黏附,以及CD2分子介导的信号转导。, CD58,又称LFA3,主要表达在APC或靶细胞上。与CD2分子黏附,促进T细胞识别抗原的功能。,即CD154;主要分布在活化的CD4+T细胞、部分CD8+T细胞和T细胞;与B细胞表面的CD40结合产生活化B细胞的第二信号., CD40L,7) 与B细胞识别、黏附和活化过程有关的CD分子,又称Ig/Ig,表达于除浆细胞外B细胞发育的各个阶段,是B细胞特征性标记。, CD79/CD79,与BCR组成Ig/Ig-BCR复合物,其胞浆区的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可结合B细胞内信号分子中SH2结构域,从而介导BCR的信号转导.,即B7-1/B7-2,静止单核细胞和树突状细胞CD80、CD86,活化T、B和单核细胞表达均高。CD80/86与CD28结合为T细胞的活化提供重要的协同刺激信号(co-stimulating signal), CD80/CD86,表达于成熟B细胞、某些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淋巴样细胞、滤泡树突状细胞以及活化的单核细胞。CD40L-CD40的结合是诱导B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 CD40,分布于除浆细胞外的B细胞谱系发育的各个阶段,是B细胞的重要标记。CD19是CD19/CD21/CD81信号复合物中的一个成分,可与多种激酶结合,促进B细胞激活。, CD19,又称CR2和EB病毒受体,表达于成熟的B细胞、滤泡树突状细胞,以及咽部和宫颈上皮细胞,是B细胞的重要标记。CD21与iC3b及C3d结合,增强B细胞对抗原的应答和诱导免疫记忆。, CD21,8) 作为免疫球蛋白Fc段受体的CD分子,2、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概念,What is MHC,Progress in organ transplantation,为什么会发生移植排斥,20世纪40年代已确定,小鼠近交系之间皮肤移植物的排斥由分布在不同染色体上的多个基因决定。代表个体特异性的同种抗原称为移植抗原或组织相容性抗原。机体参与排斥反应的抗原系统很多, 其中能引起强而迅速排斥反应的抗原被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是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体的简写个体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是通过一组基因复合体编码的,这一基因复合体就称为“MHC”,MHC具有重要的免疫生物学意义,与移植排斥有关直接参与抗原提呈细胞(APC)对内源性或外源性抗原的处理和加工在T细胞抗原受体(TCR)特异性识别APC所提呈的抗原肽过程中,必须同时识别与抗原肽结合成复合物的MHC分子,才能产生T细胞激活的信号,MHC有三类重要位点,第 I 类位点:包括编码移植反应靶抗原分子, 即组织相容抗原的基因第 II 类位点:包括调节淋巴细胞增生和相互作用以及免疫反应强度的基因包括免疫应答基因(Ir)第III类位点:包括控制某些补体成分及其受体产生的基因,人类MHC结构示意图,人类MHC也称为HLA,HLA-I类基因集中在远离着丝点的一端至少包括B、C、A三个座位,其产物是HLA-I类分子HLA-II类基因在复合体中位于近着丝点一端由DP、DQ、DR三个亚区组成,小鼠MHC结构示意图,小鼠MHC结构示意图,HLA复合体遗传特征, 单元型遗传方式,单元型:同一条染色体上HLA等位基因的组合。某一个体HLA抗原特异性型别称为表型。HLA基因在体细胞两条染色体上的组合称为基因型。, 多态性现象,多态性:是指在一随机分配的群体中,染色体同一基因座位有两种以上基因型,即可能编码两种以上的产物。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对应位置的一对基因称为等位基因。由于群体中的突变,同一座位所可能出现的基因系列称为复等位基因,这是HLA高度多态性的最主要原因。,MHC的多态性, 共显性:,一对等位基因同为显性,称为共显性。一般认为,HLA复合体通过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基因转换等机制可导致其基因结构发生变异,这是HLA多态性产生的基础。, 连锁不平衡,基因频率:是指群体中携带某一等位基因的个体数目与携带该基因座位各等位基因个体数目总和的比例。由于HLA复合体的各座位是紧密连锁的,若各座位的等位基因随机组合构成单元型,则某一单元型别的出现频率应等于组成该单元各基因频率的乘积。某些基因比其他基因能更多或更少地连锁在一起,从而出现连锁不平衡。,MHC抗原系统,MHC-I类分子MHC-II类分子,由链和2 微球蛋白组成分布于所有有核细胞表面分为4区:,MHC-I类分子,多肽结合区免疫球蛋白样区跨膜区胞内区,MHC-II类分子,由链和链组成的异源二聚体同样分四个区仅表达于淋巴样组织中的各种细胞表面如:APC细胞胸腺上皮细胞人的活化T细胞,MHC分子-抗原肽复合物的特征 抗原肽往往带有两个或以上专司和MHC分子肽结合槽相结合的部位,称为锚着位,该位置的氨基酸残基称为锚着残基。MHC分子提呈抗原肽具有相对选择性与不同型别MHC分子结合的抗原肽有不同的锚着位和锚着残基MHC分子对抗原肽识别和提呈具有包容性MHC分子对抗原肽的识别并非严格的专一性,而是一种MHC分子可识别并结合带有特定共同基序的一群肽段,由此显示二者相互作用中的包容性。,MHC分子-抗原肽复合物,MHC分子-抗原肽复合物的生物学意义若某种蛋白质缺乏适合这些MHC分子结合的序列基序,该个体将不对这种蛋白质产生免疫应答。为设计多肽疫苗提供线索,MHC分子-抗原肽复合物,HLA和疾病的相关性,三、黏附分子,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接触和结合分子的统称。黏附分子以受体-配体结合的形式发挥作用,参与细胞的识别、活化和信号转导、增殖和分化、伸展与移动。据结构特点分为:整合素家族、选择素家族、免疫球蛋白超家族、钙粘蛋白家族和未归类的黏附分子,1、整合素家族,由两条链经非共价键连接组成的异二聚体至少14种亚单位和8种亚单位,以亚单位可将整合素家族分为8个组。一种整合素可分布于多种细胞,同一种细胞也往往有多种整合素的表达。表达水平可随细胞分化和生长状态发生改变。,2、免疫球蛋白超家族,许多参与抗原识别或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分子,具有与Ig相似的结构特征,即具有1个或多个IgV样或C样结构域。将这些分子称为免疫球蛋白超家族。,3、选择素家族,家族各成员胞膜外结构域相似,均由C型凝集素(CL)结构域、EGF结构域和补体调控蛋白结构域组成。其中CL结构域是选择素结合配体部位。有L、P和E选择素三个成员。主要识别一些寡糖基团。,4、钙粘蛋白家族,是一类钙离子依赖的黏附分子家族。在维持实体组织形成以及对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细胞选择性相互聚集、重排有重要作用。,5、其他黏附分子,PNAdCLACD44,6、黏附分子的功能,免疫细胞识别中的辅助受体和协同活化信号炎症过程中白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黏附淋巴细胞归巢,四、T 淋巴细胞,T细胞是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的简称在骨髓中,多能造血干细胞转变为淋巴样前体细胞,然后进入胸腺皮质向髓质移动,最后到达髓质而成熟为T淋巴细胞,形成识别各种抗原的T细胞库。,T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电镜),1. T细 胞来源及分化,细胞免疫(4-6d) (数月-数年),骨髓多能干细胞,淋巴干细胞,分化,前T细胞,分化,T细胞,发育成熟,致敏淋巴细胞,记忆细胞,抗原刺激,主要包括:,2、T细胞的表面标志,T细胞抗原受体(TCR)细胞因子受体 (CKR)红细胞受体(ER即CD2),MHC抗原CD抗原,SRBCR (ER)HIVR丝裂原受体等,由于T细胞表面具有绵羊红细胞(或其他动物)受体,故可与相应的红细胞形成E花环。这一试验称为E花环试验,其他表面受体,3、 T细胞亚群,根据TCRT细胞的功能, 可分为:,TH细胞辅助性T细胞Ts细胞抑制性T细胞Tc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TD细胞迟发型变态反应激发性T细胞,五、B 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是囊依赖性淋巴细胞的简称,由哺乳动物骨髓或鸟类法氏囊中的淋巴样前体细胞分化成熟而来,1、B细胞的分化发育,体液免疫(2d) (100d),骨髓多能干细胞,淋巴干细胞,分化,前B细胞,分化,B细胞,发育成熟,浆细胞,记忆细胞,抗原刺激,2、B细胞的表面标志,BCRB细胞抗原受体FcR Fc受体CR 补体受体CD21,表面受体,B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英大证券有限责任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约1人(第二批)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浙江温州市国资委公开遴选市属国有企业外部董事专家库人选4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江苏无锡市宜兴市宜能实业有限公司招聘线路设计辅助人员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广西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春季招聘36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合肥高新美城物业有限公司招聘3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甘肃省分公司春季校园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卸料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山东省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社会招聘8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安徽蚌埠市城市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所属公司社会招聘1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四川成都三和来科技有限公司招聘5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陪诊服务培训课件模板
- 严禁管制刀具进校园主题班会课件
- 2024年山东省春季高考技能考试汽车专业试题库-上(单选题汇总)
- 国庆、中秋双节前安全排查记录
- 八年级上学期轴对称练习题
- 双姿培训课件
- GB/Z 41082.2-2023轮椅车第2部分:按GB/Z 18029.5测得的尺寸、质量和操作空间的典型值和推荐限制值
- 实施项目经理岗位的工作职责描述
- 中频操作评分标准
- 生活中的理财原理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暨南大学
- GB/T 22588-2008闪光法测量热扩散系数或导热系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