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体结构课程设计指导书 2_第1页
砌体结构课程设计指导书 2_第2页
砌体结构课程设计指导书 2_第3页
砌体结构课程设计指导书 2_第4页
砌体结构课程设计指导书 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设计例题设计例题 某四层办公楼平面 剖面图如图 7 1 所示 屋盖 楼盖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 墙体采 用烧结页岩砖 MU10 和水泥混合砂浆砌筑 三 四层砂浆的强度等级为 M2 5 一 二层砂浆 的强度等级为 M5 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 B 级 各层墙厚如图所示 窗洞尺寸为 1800mm2100mm 门洞尺寸为 1200mm2400mm 图图 7 1 平面图 剖面图平面图 剖面图 屋面构造层做法 35mm 厚配筋细石混凝土板 顺水方向砌 120mm 厚 180mm 高条砖 三毡四油沥青防水卷材 撒铺绿豆砂 40mm 厚防水珍珠岩 20mm 厚 1 2 5 水泥砂浆找平层 110mm 厚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 15mm 厚板底粉刷 楼面构造层做法 大理石面层 20mm 厚水泥砂浆找平 110mm 厚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 15mm 厚板底粉刷 工程地质资料 地表下 0 3m 内为填土 填土下 1 2m 内为粘土 其下层220 a fkPa 为砾石层 366 a fkPa 试设计其墙体及墙下条形基础 1 确定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确定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 本房屋的屋盖 楼盖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空心板 属第一类屋盖和楼盖 横墙的最大间距 为 因此本房屋属于刚性方案 3 6310 832smmm 本房屋中的横墙也符合刚性方案房屋对横墙的要求 2 墙体高厚比验算墙体高厚比验算 1 外纵墙 取 D 轴线上横墙间距最大的一段外纵墙进行高厚比验算 对于三 四层外纵墙 查表 3 2 3 3Hm 10 82 6 6 smHm 0 1 03 3HHm 3 四层墙的砂浆强度等级为 M2 5 查表 3 3 22 一 二层墙的砂浆强度等级为 M5 查表 3 3 24 考虑窗洞的影响 2 1 0 4 1 8 3 60 80 7 三 四外纵墙的实际高厚比 满足要求 0 2 3 3 13 8 0 8 2217 6 0 24 H h 对于第二层外纵墙 属带壁柱墙 其几何特征为 2 1 80 240 130 620 5126Ammmmm 2 1 1 80 62 0 240 120 620 370 185 0 51260 149ymmmmmmmmm 3 2 33344 0 370 1490 221 1 8 0 149 1 80 62 0 240 149 0 62 0 221 34 512 10 ymmm Imm 3 4 512 10 0 51260 094iI Amm 3 53 5 0 0940 329 T himm 查表 3 2 10 826 6smHm 0 1 03 3HHm 整片墙的高厚比 满足要求 0 2 3 3 10 0 0 8 2419 2 0 329 T H h 验算壁柱间墙时 查表 3 2 3 62HsmH 0 0 40 20 4 3 60 2 3 32 1HsHmmm 壁柱间墙的高厚比 亦满足要求 0 2 2 1 8 8 19 2 0 24 H h 对于一层外纵墙 查表 3 2 一10 82 2 4 59 smHmm 0 1 04 5HHm 层外纵墙的实际高厚比 满足要求 0 2 4 5 12 2 0 8 2419 2 0 37 H h 2 内纵墙 C 轴线上横墙间距最大的一段内纵墙上开有两个门洞 大 2 1 0 4 2 4 10 80 91 于上述 0 8 故不必验算便可知三 四层内纵墙高厚比符合要求 对于一层内纵墙 满足要求 0 1 04 5HHm 0 2 4 5 18 75 0 91 2421 84 0 24 H h 二层内纵墙的计算高度比一层内纵墙的小 显然其高厚比亦能满足要求 不必再验算 3 横墙 横墙厚度为 240mm 墙长 s 5 9m 且墙上无洞口 其允许高厚比较纵墙的允许高厚比有 利 不必再验算 3 荷载资料荷载资料 1 屋面恒荷载标准值 35mm 厚配筋细石混凝土板 3 25 0 0350 88kN mmkPa 顺水方向砌 120mm 厚 180mm 高条砖 3 19 0 180 12 0 50 82kN mmmmkPa 三毡四油沥青防水卷材 撒铺绿豆砂 0 4kPa 40mm 厚防水珍珠岩 3 4 0 040 16kN mmkPa 20mm 厚 1 2 5 水泥砂浆找平层 3 20 0 020 4kN mmkPa 110mm 厚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 包括灌缝 2 0kPa 15mm 厚板底粉刷 3 16 0 0150 24kN mmkPa 屋面恒荷载标准值合计 4 90kPa 2 上人屋面的活荷载标准值 2 0kPa 3 楼面恒荷载标准值 大理石面层 3 28 0 0150 42kN mmkPa 20mm 厚水泥砂浆找平层 3 20 0 020 4kN mmkPa 110mm 厚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 2 0kPa 15mm 厚板底粉刷 0 24kPa 楼面恒荷载标准值合计 3 06kPa 4 楼面活荷载标准值 2 0kPa 5 屋面梁 楼面梁自重标准值 3 25 0 20 52 5 kN mmmkN m 6 墙体自重标准值 240mm 厚墙体自重 5 24kPa 按墙面计 370mm 厚墙体自重 7 71kPa 按墙面计 铝合金玻璃窗自重 0 4kPa 按墙面计 本地区的基本风压为 0 35kPa 且房屋层高小于 4m 房屋总高小于 28m 故该设计可不考虑风 荷载的影响 4 纵墙承载力计算纵墙承载力计算 1 选取计算单元 该房屋有内 外纵墙 D 轴墙较 A 轴墙不利 对于 B C 轴内纵墙 走廊楼面传来的荷载 虽使内纵墙上的竖向压力有所增加 但梁 板 支承处墙体轴向力的偏心距却有所减少 且内 纵墙上的洞口宽度较外纵墙上的小 因此 可只在 D 轴取一个开间的外纵墙为计算单元 其受 荷面积为 按理需扣除一部分墙体的面积 这里仍近似地以轴线尺寸计 2 62 1095 2 6 3m 算 2 确定计算截面 通常每层墙的控制截面位于墙顶部梁 或板 底面 如截面 1 1 和墙底底面 如截面 2 2 处 在截面 1 1 等处 梁 板 传来的支承压力产生的弯矩最大 且为梁 板 墙支承处 其偏心受压和局部受压均不利 在截面 2 2 等处 则承受的轴心压力最大 本房屋中第四层和第三层墙体所采用的砖 砂浆强度等级和墙厚虽相同 但轴心力的偏心 距不同 第一层和第二层墙体的墙厚不同 因此需对截面 1 1 截面 8 8 的承载力分别进行计算 3 荷载计算 取一个计算单元 作用于纵墙的荷载标准值如下 屋面恒荷载 2 4 9a 10 62m 2 5 m2 95m 59 41KPKNKN 女儿墙自重 厚 240mm 高 900mm 双面粉刷 5 24a0 9m 3 6m 16 98KPKN 二 三 四层楼面恒荷载 2 3 06a 10 62m 2 5 m2 95m 39 87KPKNKN 屋面活荷载 2 2 0a 10 62m 21 24KPKN 二 三 四层楼面活荷载 2 2 0a 10 62m 21 24KPKN 三 四层墙体和窗自重 5 24a 3 6 3 3 1 8 2 1 0 4a 1 8m2 1m 43 96KPKPKN 二层墙体 包括壁柱 和窗自重 5 24a3 6m 3 3m 1 8m2 1m 0 62m 3 3m 0 4a 1 8m 2 1m 7 71a0 62m 3 3m 49 01 KPKP KPKN 一层墙体和窗自重 7 71a 3 6 4 5m 1 8m2 1m 0 4a 1 8m2 1m 97 27KPKPKN 4 控制截面的内力计算 第四层 第四层截面 1 1 处 由屋面荷载产生的轴向力设计值应考虑两种内力组合 1 2 1 2 l l 1l 1l 1 2 59 4116 98 1 421 24121 4 1 35 59 4116 98 21 24124 4 1 259 411 421 24101 0 1 3559 4121 24101 4k NkNkNkNkN NkNkNkNkN NkNkNkN NkNkNN A A A A A A A A 三 四层墙体采用烧结页岩砖 MU10 水泥混合砂浆 M2 5 砌筑 查表 3 4 砌体的抗压强度设 计值 1 30MPa 一二层墙体采用烧结页岩砖 MU10 水泥混合砂浆 M5 砌筑 砌体的抗压强度设 计值 1 5MPa 屋 楼 面梁端均设有刚性垫块 由公式 3 29 和表 3 15 取 此时刚性垫块上表面处 梁端有效支承长度 a0 b为 0 1 500 5 4106 1 3 c b h ammmm f 1 1 110 0 4 101 0 0 120 40 106 7 84 lb MNyakNmkN m A 2 2 110 0 4 101 4 0 120 4 0 106 7 87 lb MNyakNmkN m A 1 1 1 111 2 2 2 111 7 84121 40 065 7 87124 40 063 eMNkN mkNm eMNkN mkNm A A 第四层截面 2 2 处 轴向力为上述荷载与本层墙自重之和 1 N 1 2 2 2 121 41 2 43 96174 2 124 41 35 43 96183 7 NkNkNkN NkNkNkN 第三层 第三层截面 3 3 处 轴向力为上述荷载与本层楼盖荷载之和 2 N 3l N 1 3 1 2 39 871 4 21 2477 6NkNkNkN 1 3 174 277 6251 8NkNkNkN 1 0 174 2 0 403 1 80 24 kN MPa mm 1 0 0 403 1 30 31f 查表 3 15 由公式 3 29 得 1 1 5 865 1 0 500 5 865115 1 3 b ammmm 1 1 1 330 0 4 77 6 0 120 4 0 115 5 74 lb MNyakNmkN m A 1 1 1 333 5 74251 80 023eMNkN mkNm A 2 3 1 35 39 8721 2475 1 l NkNkNkN 2 3 183 775 1258 8NkNkNkN 2 0 183 7 0 425 1 80 24 kN MPa mm 2 0 0 425 1 30 33f 查表 3 15 由公式 3 29 得 2 1 5 89 2 0 500 5 89116 1 3 b ammmm 2 2 2 330 0 4 75 1 0 120 4 0 116 5 53 lb MNyakNmkN m A 2 2 2 333 5 53258 80 021eMNkN mkNm A 第三层截面 4 4 处 轴向力为上述荷载与本层墙自重之和 3 N 1 4 2 4 251 81 2 43 96304 6 258 81 35 43 96318 2 NkNkNkN NkNkNkN 第二层 第二层截面 5 5 处 轴向力为轴向荷载 N4与本层楼盖荷载之和 1 5 77 6 l NkN 1 5 304 677 6382 2NkNkNkN 1 0 2 304 6 0 594 0 5126 kN MPa m 1 00 594 0 40 1 5f 由表 3 15 由公式 3 29 得 1 1 6 0 1 0 500 6 0110 1 5 b ammmm 1 1 1 1 5520 41 0 4 lb MNyaNyy 77 6 0 221 0 4 0 11 304 6 0 1490 12 kNmkNm 4 90kNm 1 1 5 1 5 5 4 90 0 013 382 2 M kNm em kN N 2 5 75 1 l NkN 2 5 318 275 1393 3NkNkNkN 2 0 2 318 2 0 621 0 5126 kN MPa m 2 00 621 0 41 1 5f 由表 3 15 由公式 3 29 得 1 1 6 05 2 0 500 6 05111 1 5 b ammmm 2 2 2 2 5520 41 0 4 lb MNyaNyy 75 1 0 221 0 4 0 111 318 2 0 1490 12 kNmkNm 4 03kNm 2 2 5 2 5 5 4 03 0 010 393 3 M kNm em kN N 第二层截面 6 6 处 轴向力为上述荷载 N5与本层墙体自重之和 1 6 382 21 2 49 01441 0NkNkNkN 2 6 393 31 35 49 01459 5NkNkNkN 第一层 第一层截面 7 7 处 轴向力为上述荷载 N6与本层楼盖荷载之和 1 7 77 6 l NkN 1 7 441 077 6518 6NkNkNkN 1 0 2 441 0 0 662 1 8 0 37 kN MPa m 1 0 662 1 50 44f 查表 3 15 由公式 3 29 得 1 6 18 1 0 500 6 18113 1 5 b mmmm 1 1 1 1 770 61 0 4 lb MNyaNyy 77 60 1850 4 0 113441 00 1850 149kNmkNm 5 03kN m 1 1 1 777 5 03 518 60 010eMNkN mkNm 2 7 75 1 l NkN 2 7 459 575 1534 6NkNkNkN 2 0 459 5 0 690 1 80 37 kN MPa mm 2 0 0 690 1 50 46 b f 查表 3 15 由公式 3 29 得 2 1 6 27 2 0 500 6 27115 1 5 b ammmm 2 2 2 2 770 61 0 4 lb MNyaNyy 75 1 0 1850 4 0 115 459 5 0 1850 149 kNmkNm 6 10kN m 2 2 2 777 6 10 534 60 011eMNkN mkNm 第一层截面 8 8 处 轴向力为上述荷载与本层墙体自重之和 7 N 1 8 2 8 518 61 2 97 27635 3 534 61 35 97 27665 9 NkNkNkN NkNkNkN 第四层窗间墙承载力验算 第四层截面 1 1 处窗间墙受压承载力验算 第一组内力 1 1 11 121 4 0 065NkN em 第二组内力 2 2 11 124 4 0 063NkN em 对于第一组内力有 0 0 065 0 240 27 0 065 0 120 540 6 3 3 0 2413 8 e h e y Hh 查表 3 6 按公式 3 16 有0 297 满足要求 3 0 297 1 3 1 8 0 24 10166 8121 4 fAkNkNkN 对于第二组内力有 0 063 0 240 26 0 063 0 120 520 6 13 8 e h e y 查表 3 6 按公式 3 16 有0 30 亦满足要求 3 0 30 1 3 1 8 0 24 10168 5124 4 fAkNkNkN 第四层截面 2 2 处 窗间墙受压承载力验算 第一组内力 1 1 22 174 2 0NkN e 第二组内力 2 1 21 183 7 0NkN e 0 13 8e h 查表 3 6 按公式 3 16 有0 73 满足要求 3 0 73 1 3 1 8 0 24 10410 0183 7 fAkNkNkN 梁端支撑处 截面 1 1 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验算 梁端设置尺寸为的预制刚性垫块740240300mmmmmm 垫块面积 2 0 240 740 1776 bb b Aa bmmm 第一组内力 1 0 16 98 0 04 1 80 24 kN MPa mm 1 1 1 0 101 0 106 l b NkN amm 32 00 01 0 040 1776 107 1 7 1101 0108 1 b l NAMPamkN NNkNkNkN 10 01 0 4 101 00 120 4 0 106 108 10 073 lbl eNyaNNkNmkNm 0 073 0 240 30e h 按 查表 3 6 同时3 0 48 2 0 0 742 0 240 240 2928Ammmm 0 0 2928 0 17761 65 b AA 按公式 3 25 有 0 1 0 3511 0 35 1 65 11 282 0 b A A 1 0 80 8 1 281 02 按公式 3 26 有 满足要求 3 101 0 48 1 02 1 3 0 1776 10 108 1 bl fAkNNNkN 对于第二组内力 由于相等 梁端反力非常接近 因此采用的 0 b a740240300mmmmmm 刚性垫块能满足局部承压力的要求 6 第三窗间墙承载力验算 窗间墙受压承载力验算结果列于表 4 1 梁端支撑处 截面 3 3 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验算 梁端设置尺寸为的预制预制刚性垫块 620240240mmmmmm 第一组内力 1 0 0 403MPa 表表 4 1 第三层窗间墙受压承载力验算结果第三层窗间墙受压承载力验算结果 第一组内力第二组内力 截面截面项 目 3 34 43 34 4 N kN251 8304 6258 8318 2 e mm230210 e h0 10 0 09 y mm120 120 e y0 19 0 18 13 813 813 813 8 0 520 730 540 73 2 A m 0 432 0 30 432 0 30 432 0 30 432 0 3 fMPa1 31 31 31 3 fA 292 0 251 8410 0 304 6303 3 258 8410 0 318 2 满足要求满足要求 mma kNN l b l l 115 6 77 0 3 垫块面积 2 1488 0 62 0 24 0 mmmbaA bbb kNmMPaAN b ll 0 601488 0403 0 2 0 0 kNkNkNNN ll l 6 137 6 77 0 60 0 3 mkNmkNNNayNe ll l l b l l 042 0 6 137 115 0 4 012 0 6 77 4 0 0 3 0 3 175 0 24 0 042 0 he 按查表 3 6 同时 3 73 0 2 0 264 024 0 24 0 262 0 mmmmA 77 1 1488 0 264 0 0 b AA 按公式 3 25 有 05 1 31 1 8 08 0 0 231 1 177 1 35 0 1135 01 1 0 b A A 按公式 3 26 有 满足要求kNNNkNfA lb 6 137 3 148101488 03 105 1 73 0 30 3 1 第二组内力 MPa425 0 2 0 mma kNN b l 116 1 75 2 0 2 3 第二组内力与上组内力相比 基本相等 而梁端反力却小些 这对局部受压有利 因此采 b a 0 用的刚性垫块能满足局部承载力的要求 mmmmmm240240620 7 第二间窗间墙承载力验算 窗间墙受压承载力验算结果列于表 4 2 表表 4 2 第二层窗间墙受压承载力验算结果第二层窗间墙受压承载力验算结果 第一组内力第二组内力 截面截面项目 5 56 65 56 6 N kN382 2441 0393 3459 5 e mm130100 T e h13 329 0 04 10 329 0 03 y mm221 221 e y13 221 0 06 10 221 0 05 10 010 010 010 0 0 780 870 810 87 2 A m 0 51260 51260 51260 5126 fMPa1 51 51 51 5 fA 599 7 382 2668 9 441 0622 8 393 3668 9 459 5 满足要求满足要求 两端支撑处 截面 5 5 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验算 梁端设置尺寸为的刚性垫块mmmmmm180370490 2 1813 0 37 049 0 mAb 第一组内力 MPa l 594 0 0 mma kNN l b l l 110 6 77 0 5 kNAN b ll 7 107101813 0594 0 3 0 0 kNNN l l l 3 185 6 77 7 107 5 0 16 0 37 0 059 0 059 0 3 185 11 0 4 0185 0 6 77 he me 按查表 3 5 同时 只计算壁柱面积 并取 3 77 0 2 0 1813 0 37 0 49 0 mA 则按公式 3 26 有0 1 1 满足局压载力的要求 3 185k 4 209101813 0 5 10 177 0 f 50 3 b1 kNNNNA L 第二组内力 MPa 621 0 2 0 MPa 1 75 2 5 L N mm111a 2 b0 采用上述刚性垫块时 2 0 aNNAk 6 112k101813 0 621 0 3 b 2 0 2 0 aNN L k 8 187 1 75 6 112 2 5 e 75 1 187 0 056m 111 04 0 185 0 e h 0 056 0 37 0 15 按 有 按公式 查表26 379 0 5 33 NAk101813 05 10 179 0 f 3 b1 2 0 a NN L k 8 187 2 5 因此 采用的预制刚性垫块可满足局部受压承载力要求mm180mm370mm490 8 第一层窗间墙承载力验算 窗前墙受压承载力验算结果列于表 4 3 表表 4 3 第一层窗间墙受压承载力验算结果第一层窗间墙受压承载力验算结果 第一组内力第二组内力 截面截面项目 7 78 87 78 8 N kN518 6635 3534 6665 9 e mm100110 e h10 3700 03 11 3700 03 y mm185 185 e y0 06 0 06 12 212 212 212 2 0 750 810 750 81 2 A m 0 6660 6660 6660 666 fMPa1 51 51 51 5 KNfA 749 3 518 6809 2 635 3749 3 534 6809 2 665 9 满足要求满足要求 砌体局部承载力验算梁端支承处 截面7 7 a662 0 m1369 037 0 37 0 mm180mm370mm370 1 0 2 b MP A 第一组内力 垫块面积 的预制刚性垫块 梁端设置尺寸为 175 0 37 0 065 0 065 02 168 133 0 4 0185 0 6 77 2 168 6 77 6 90 6 90101369 0 662 0 113 6 77 1 7 1 0 3 1 0 1 0 1 0 1 7 he me kNNN kNAN mma kNN l b b l 0 250 1 1335 01135 0 1 25 3 31369 0 4107 0 m4107 037 037 0 237 0 73 0 5 33 0 0 2 0 b b A A AA A 有按公式 同时 查表按 要求 满足局部受压承载力的 有按公式 2 168101369 0 5 120 173 0 26 3 20 1 5 18 08 0 70 3 1 1 kNNNkNfA lb kNN MP l 1 75 a690 0 2 7 2 0 第二组内力 不必再验算 的要求 能满足局部受压承载力小 因此采用此垫块亦较基本接近且与由于 1 7 2 7 1 0 2 0 2 0 a 115 llbb b NNa mma 5 横墙承载力计算横墙承载力计算 以 3 轴线上的横墙为例 横墙上承受由屋面和楼面传来的均布荷载 可取 1m 宽的横墙进 行计算 其受力面积为 由于该横墙为轴心受压构件 随着墙体材料 墙 2 6 36 31mmm 体高度不同 可只验算第三层的截面 4 4 第二层的截面 6 6 以及第一层的截面 8 8 的承载力 1 荷载计算 取一个计算单元 作用于横墙的荷载标准值如下 屋面恒荷载 mkN 64 176 39 4 屋面活荷载 mkN 2 76 30 2 2 三 四层楼面恒荷载 mkN 02 116 306 3 2 三 四层楼面活荷载 mkN 2 76 30 2 2 三 四墙体自重 mkN 29 173 324 5 一层墙体自重 mkN 58 235 424 5 2 控制截面内力计算 第三层截面 4 4 处 轴向力包括屋面荷载 第四层楼面荷载和第三 四层墙体自重 N4 1 1 2 17 64 11 02 2 17 29 1 4 7 2 7 2 96 05kN m N4 2 1 35 17 64 11 02 2 17 29 1 0 7 2 7 2 99 77kN m 第二层截面 6 6 处 轴向力为上述荷载 N4和第三层楼面荷载及第二层墙体自重之和 N6 1 96 05 1 2 11 02 17 29 1 4 7 2 140 10kN m N6 2 99 77 1 35 11 02 17 29 1 0 7 2 145 19kN m 第一层截面 8 8 处 轴向力为上述荷载 N6和第二层楼面荷载及第一层墙体自重之和 N8 1 140 10 1 2 11 02 23 58 1 4 7 2 191 7kN m N8 2 145 19 1 35 11 02 23 58 1 0 7 2 199 1kN m 3 横墙承载力验算 第三层截面 4 4 e h 0 H 3 3 s 5 9 99 77kN 满足要求 第二层截面 6 6 e h 0 12 6 查表 3 5 0 81 按公式 3 16 有 fA 0 81 1 5 0 24 103 291 6kN 145 19kN 满足要求 第一层截面 8 8 e h 0 H 4 5 s 5 9 199 1kN 满足要求 上述验算结果表明 该横墙有较大的安全储备 显然其他横墙的承载力均不必验算 6 墙下条形基础设计墙下条形基础设计 根据工程地质条件 墙下条形基础的埋深 d 0 8m 取 1 0m 长条形基础为计算单元采用砖基础 1 外纵下墙条形基础 Fk 16 98 59 41 39 87 3 43 96 2 49 01 97 27 21 24 21 24 0 7 3 3 6 137 79kN m 按公式 6 2 有 137 79 0 63 22020 0 8 k am F bmm fr d 基础剖面如图 6 1a 所示 2 内横墙下条形基础 3 17 64 11 02 3 17 29 3 23 58 7 2 7 2 0 7 3 kN m 148 47 kN m K F 按公式 6 2 有 148 47 0 73 22020 0 8 bmm 基础剖面如图 6 1b 所示 图图 6 1 墙下条形基础墙下条形基础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本课程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确定房屋静力计算方案时 作为刚性和刚弹性方案房屋的横墙 应具有足够的刚度 应 符合下列条件 横墙的厚度不宜小于 180 mm 横墙中开有洞口时 洞口的水平截面面积不应超过横墙截面面积的 50 单层房屋的横墙长度不宜小于其高度 多层房屋的横墙长度不宜小于 H 2 H 为横墙总 高度 当横墙不能同时符合上述要求时 应对横墙的刚度进行验算 如其最大水平位移值 max U H 4000 时 仍可视作刚性和刚弹性方案房屋的横墙 凡符合此刚度要求的一段横墙或其他 结构构件 如框架等 也可视作刚性和刚弹性方案房屋的横墙 需要注意的是 在实际工程中 有的房屋的横墙不能同时满足上述三项要求 例如单边走 廊式多层民用房屋 其跨度较小 横墙长度往往小于 H 2 等 则应对横墙的刚度进行验算 2 壁柱间墙或带构造柱间墙的高厚比不满足要求时 可在墙体中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 根据工程实践经验 当圈梁满足的要求时 b 为圈梁宽度 为相邻壁柱或构造柱 1 30b l l 间的距离 圈梁可视作壁柱间墙或带构造柱间墙的不动铰支点 墙的计算高度可大为减小 但需注意的是该圈梁不能作为墙体承载力计算的不动铰支点 如果与墙连接的相邻俩横墙间的距离时 可认为这时墙俩边的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