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古音基础知识...ppt_第1页
第四讲古音基础知识...ppt_第2页
第四讲古音基础知识...ppt_第3页
第四讲古音基础知识...ppt_第4页
第四讲古音基础知识...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时有古今 地有南北 字有更革 音有转移 明 陈第 毛詩古音考 十七回因字声粗谈切韵闻雁唳细问来宾 紫衣女子道 要知音 必先明反切 要明反切 必先辨字母 但昔人有言 每每学士大夫论及反切 便瞪目无语 莫不视为绝学 多九公道 老夫偶然想起毛诗句子总是叶著音韵 如 爰居爰处 为何次句却用 爰丧其马 未句又是 于林之下 处 与 马 下 二字 岂非声音不同 另有假借么 十七回因字声粗谈切韵闻雁唳细问来宾 紫衣女子道 古人读 马 为 姥 读 下 为 虎 与 處 字声音本归一律 如何不同 韵书始于晋朝 秦 汉以前并无韵书 诸如 下 字读 虎 马 字读 姥 古人口音 原是如此 并非另有假借 若说假借 不应处处都是假借 倒把本音置之不问 其音本出天然 可想而知 但每诲读去 其音总与毛诗相同 却与近时不同 即偶有一二与近时相同 也只得晋书 因晋去古已远 非汉可比 故晋朝声音与今相近 音随世转即此可见 第四讲古音基础知识 一 音韵学及其分期 一 什么是音韵学 二 汉语语音发展的历史分期二 音韵学的基本概念三 声韵调的演变规律 第四讲古音基础知识 学习重点了解什么是音韵学 知道音韵学的历史分期及代表音系 掌握声 韵 调的分析及相关概念及声韵调的基本演变情况 重要概念字母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 一 什么是音韵学 古音学上古音今音学中古音等韵学发音原理和发音方法北音学近代音 二 汉语语音发展的历史分期 上古音先秦两汉 诗经 中古音六朝到唐宋 切韵 广韵 近古音元明清 中原音韵 现代音现代北京音系 切韵 隋陆法言193韵原则 论南北是非 古今通塞 音系性质 以当时洛阳音做基础 吸收了南北方音的一些特点 也反映了魏晋以来的古音 宋元后至明清 研究的切韵实为广韵 广韵 大宋重修广韵 陈彭年等206韵按四声分卷 即以四声为纲 平 上 去 入分为五卷 上平声28韵 下平声29韵 上声55韵 去声60韵 入声34韵入声韵目 屋沃烛觉质术栉物迄月没曷末黠辖屑薛药铎陌麦昔锡职德缉合盍叶帖洽狎业乏 认识古音 工具书标注古音示例 音 王力古漢語字典 於金切 平 侵韻 影 侵部 於金切 反切 廣韻 集韻 平 聲調侵韻 韻韻目 侵影 聲字母 影侵部 上古韻韻目 侵 反切规则 用两个汉字为一个汉字注音的方法 上字取声 下字取韵 上字定清浊 下字定声调 反切上字的声 反切下字的韵 调 被切字读音被切字与上字双声 与下字叠韵注 由于语音演变 按反切基本规则拼出的汉字读音部分与今音不符 二 音韵学的基本概念 一 声母1 声母1 1什么是声母1 2三十六字母P5442 关于声母的分析2 1发音部位2 2发音方法 二 韵母1 什么是韵母2 关于韵母的分析 三 声调1 什么是声调2 关于声调的分析 普通话声母总表 三十六字母 2 1发音部位 国际音标 2 2发音方法 清全清不送气不带音塞塞擦擦次清送气不带音塞塞擦 浊全浊不送气带音塞塞擦擦次浊不送气带音鼻半元音边音 1 什么是韵母 1 一个音节中开头辅音以外的部分 2 押 韵 韵腹相同或相近 韵尾相同 声调相同 普通话韵母总表 2 关于韵母的分析 2 1从 韵腹 韵尾 角度的分类2 2从韵头和韵腹角度的分类2 2 1开合 四等2 2 2洪细2 3单纯从韵尾角度的分类 2 1 韵腹 韵尾 角度 韵类 韵母相同 声调也相同韵 韵腹 韵尾相同 声调也相同韵部 韵腹 韵尾相同韵系 韵部 相配的入声韵摄 韵腹相同或相近 韵尾相同或相配 2 1 韵腹 韵尾 角度 东uiu董送屋uk冬uo湩宋沃uok钟iwo肿用烛iwok 2 2 1开合 四等 1 开合 开口 合口 开口韵类 没有u韵头 也不用u作韵腹的韵母 Oi 合口韵类 u作韵头 或者以u作韵腹的韵母 uiu 2 四等 唐宋时的人把所有的韵母分成了一 二 三 四这样四个 等 据现代音韵学家研究 四等的区别既在于韵腹 也在于韵头 2 2 1四等 韵腹 后 低 前 高 韵头 三等以i介音为标准 2 2 2洪细 1 原来是针对四等而说的清代江永 音学辨微 音韵有四等 一等洪大 二等次大 三四皆细 而四尤细 洪音 一 二等韵腹开口度大的元音细音 三 四等韵腹开口度小的元音 2 近代汉语中古的开合四等变成了开口 合口 齐齿 撮口四呼洪音 开口 合口细音 齐齿 撮口 2 3韵尾角度 阴声韵 无韵尾或以元音收尾的韵阳声韵 以鼻音 n 收尾的韵入声韵 以塞音 p t k 收尾的韵 2 关于韵母的总分析 1 什么是声调 声调调值调高 高低调型 平 升 降调类单字调阴平 阳平 上 去五度标调 值 法 55 高平调 35 高升调 214 降升调 曲折型 51 高降 标调 类 方法 四角标圈法 五度标调法 四角标圈法 2 关于声调的分析 2 1四声2 2平仄 舒促 2 1四声 四声的命名是从本调类里边挑出来一个字作为名称 南史 陆厥传 时盛为文章 吴兴沈约 汝南周顒 善识声韵 约等为文皆用宫商 将平上去入四声 以此制韵 梁书 庾肩吾传 齐永明中 文士王融 谢朓 沈约 文章始用四声 以为新变 注 入声是从韵尾角度分类 不是音高 2 2平仄 舒促 1 平仄 诗韵里重要的概念平 平仄 上去入 2 舒促 舒 舒缓促 急促舒 平上去促 入 三 声韵调的演变规律 一 声母的演变上古声母与三十六字母 二 韵母的演变1 韵头的演变2 韵尾的演变 三 声调的演变1 平分阴阳2 浊上变去3 入派四声 上古声母与三十六字母 1 1唇音 古无轻唇音1 2舌音 古无舌上音1 3齿音 照母两组1 3 1照二近 归 精1 3 2照三近端1 4喉音 喻母1 4 1喻三归匣1 4 2喻四近定 1 1唇音 古无轻唇音 钱大昕 凡轻唇者 古皆读为重唇 十驾斋养新录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论语 季氏 郑本作封内 经典释文 邦 帮母封 非母凡民有丧 匍匐救之 诗经 邶风 谷风 凡民有丧 扶服救之 礼记 檀弓下 匍 并母扶 奉母晋侯使士彭来聘 公羊传 晋士鲂来聘 左传 襄公十二年 彭 并母鲂 奉母岷山导江 东别为沱 书 禹贡 汶山导江 东别为沱 史记 夏本纪 岷 明母汶 微母 1 2舌音 古无舌上音 钱大昕 古无舌上舌头之分 知彻澄三母 与端透定无异 舌音类隔之说不可信 冲子 童子直 特 但追琢 彫琢 敦琢 枨 棠池 泥沈 潭 1 3齿音 照母两组 三十六字母中的照穿床审禅分为两组 一组为庄初崇山俟 称为照二 在上古与精清从心邪相近 一组为章昌船书禅称为照三 在上古与端透定泥相近 这是黄侃的主张 只不过黄侃已把照二并入精组 照三并入端组 1 3 1照二近 归 精 且 七也切 租 则吾切 租 昨胡切 菹 侧余切 鉏 士鱼切 1 3 2照三近端 者 堵赌詹 胆担周 雕雕凋琱鲷鵰 周礼 考工记 玉栉雕矢磬 郑玄注 故书雕或为舟 1 4喻母 三十六字母中的喻母 在上古应分为二 喻母三等归入匣母 喻母四等与定母接近 称为余母 这是曾运乾的主张 曾运乾 于母古隶牙声匣母 喻母古隶舌声定母 部仵秩然 不相陵犯 喻母古读考 1 4 1喻三归匣 古读 瑗如奂 春秋 左氏经襄二十七 陈孔奂 公羊作 陈孔瑗 按 奂 胡玩切 匣母 古读瑗如环 春秋 襄十七年 齐侯环卒 公羊作 齐侯瑗 环 匣母 1 4 2喻四近定 古读余如荼 易 升 来徐徐 释文 子丰作荼荼 翟同 音图 王肃作余余 按 荼 宅加切 澄母 又同都切 定母 澄定二母古音非类隔也 1 韵头的演变 开口 寒删仙先一二三四合口 桓关原涓一二三四开口呼 开口一 二等合口呼 合口一 二等齐齿呼 开口三 四等撮口呼 合口三 四等 2 韵尾的演变 平分阴阳 分化条件 声母 反切上字 的清浊分化方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