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设计4_第1页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设计4_第2页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设计4_第3页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设计4_第4页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设计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8 页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4 4 1 把握文章的说明对象 培养爱好科学 主动探寻自然奥秘的精神 2 了解科技说明文的特点及本文条理清 楚 层次分明地说明事物的逻辑顺序 3 比较两篇短文 了解它们因为说明的问题不 同 所以说明的角度也就不同的特点 抓住重点语句 提纲挚领地把握文章的内容 学 习作者运用准确 平实的语言将深奥的科学理论说明 得浅显易懂 使广大读者易于接受的方法 4 掌握词语 体会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重点 1 通过朗读 把握文章的内容 对两篇短文的 内容进行整体比较 找出它们各自所述内容的相联点 和有区别的地方 懂得写作文章可根据情况的不同 采用不同的写作角度 2 在反复朗读课文的过程中 体会逻辑顺序的特 点 3 精读一两个段落 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 并在自己的写作中模仿这一语言特点 第 2 页 共 8 页 自读程序 1 初读课文 初步感知课文 画出应该掌握的 词语 不会读的和不理解的词典解决 在了解大致内 容的同时 老师可相应地介绍作者和一些有关的恐龙 及地理知识 2 速读课文 质疑答疑 理清文章的思路 3 细读课文 把握两篇文章所述的内容 找出各 自说明的顺序及角度 进行整体比较 教师可适当点 拨 4 品读课文 选择一两个语段进行阅读 体会 说明语言准确 平实的特点 自读点拨 1 关于地壳运动 地壳是由各种固体岩石组成 的层圈 和紧挨它下面的上地慢的固体岩石组成岩石 圈 岩石圈下面的下地幔是一层软的物质 被称作软 流圈 它具有可塑性 可以缓慢流动 软流圈中的各 种物质由于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 使其内部发生变化 于是 温度高 密度小的物质受热膨胀向上浮动 反 过来 温度低 密度大的物质受冷收缩向下沉积 这 样两种物质就形成热力和重力的对流 向上流动的物 质穿过软流圈上部接近岩石圈时 就沿着水平方向靠 近和分离 由此影响到岩石同 引起地壳运动 人们 第 3 页 共 8 页 能够直接感觉到的火山爆发 地震等自然现象 便是 地壳运动的证据 2 关于板块运动 有人从世界地图上惊奇地发 现 现在南美洲东部巴西的凸出部分 恰恰是原来大 洋彼岸非洲西海岸的凹陷部分 北美洲与欧洲和格陵 兰也能完全吻合地拼在一起 1921 年 德国气象学 家魏格纳根据这一现象提出了大陆漂移说 为了证实 自己的理论 他进行了实地考察 在大洋彼岸对应的 位置上 发现了相对应的山脉 矿产和相同的陆生动 物化石 1961 年美国人赫斯和迪茨再进一步提出了 海底扩张说 由于大陆漂移学说研究的是大陆 海底 扩张学说研究的是洋底 如何从包括大陆和海底两个 方面去统一认识全球构造呢 于是 板块构造学说应 运而生 法国地震学家勒皮雄在研究了大陆漂移说和 海底扩张说以后 首创了板块学说 它是 ZO 世纪 6O 年代轰动全球的地质构造学的变革 它认为 地球岩 石不是一个整体 而是被一些活动的海底构造如海岭 岛弧 海沟和海底水平断裂等 分割成大小不等的块 体 它们浮在炽热的地幔表面不断运动 每个板块内 部地壳稳定 而板块之间的边缘带上地壳活动较强 板块运动引起地壳运动 推动海底扩张 使洋壳不断 更新 当两个板块相撞挤压时 就形成崇山峻岭 相 第 4 页 共 8 页 对错动时 就形成断裂 岛屿和海沟是由于两个板块 俯冲并上提形成的 板块运动使地壳受压到一定程度 会造成火山爆发和地震 板块学说把地球分成了 6 大 板块 即太平洋 欧亚 印度洋 非洲 美洲和南极 洲 3 关于恐龙的灭绝 在距今大约 23 亿一 8000 万年的中生代 恐龙这个庞大的爬行动物 曾是称霸 地球的生灵 这些庞然大物在中生代的陆地上自由自 在地生活了 1 亿多年 但是随着中生代的结束 曾经 不可一世的恐龙 竟悄悄地在地球上灭绝了 至于恐 龙灭绝的原因 科学家们做了多种猜测 一是气候变 冷使得大部分食草恐龙因饥寒交迫死去 而以吃食草 恐龙为生的食肉恐龙也自然随之而去 二是中生代的 白玉纪后期 地壳活动频繁 地球上地震 火山喷发 接连不断 大洪水也相继肆虐 动作笨拙的恐龙们因 来不及逃脱而大量死去 侥幸剩余下来的却又不能适 应变化了的环境 最后便全部死掉 三是白至纪后期 宇宙中有距离地球很近的新星或新星爆炸 大量高能 射线辐射到地球上来 把很多恐龙及其他一些同时期 的生物都杀死了 四是在白至纪后期 可能有小行星 直接撞击到地球上爆炸 造成恐龙大量死亡 4 关于课文 第 5 页 共 8 页 思路剖析 恐龙无处不有 开篇提出科学领域 是紧密相连的 各自的发明都有可能得到相互启发 以引起读者的兴趣 紧密相连 表现在哪里 有哪 些事实能证明它们是互相 产生影响 的 然后举南 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例子 提出既然寒冷的气候不适应 恐龙的生活 恐龙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去的 问题 围绕这个问题 引出板块构造理论 说明是大 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得出在南极发现恐 龙化石这一事件 为板块构造理论的成立提供了有力 证明的结论 被压扁的沙子 起笔提出导致 6500 万年前恐 龙灭绝原因的一个新观点 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童 星对地球的撞击 引起人们对这一曾经主宰过地球的 生灵突然灭绝的兴趣 并且说明科学家们研究的目的 在于 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 因为当将来 面临这种事件时 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 然 后从地质学发现的证据上论证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应 该是撞击 作者采用的是逻辑顺序 重在说明事理 所以在 短小的篇幅内 将抽象的科学知识 层层剖析 既严 谨又深入浅出 通俗易懂地解释清楚 关于说明方法 要理解这两篇短文 还要注意作 第 6 页 共 8 页 者运用的引人入胜的说明方法 首先是举例子 在文 章中 作者举了许多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例如 恐龙无处不有冲为了证明不仅南极大陆有恐龙化石 这一说法 列举 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 龙化石 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举 南板也有自己的恐龙 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 繁盛的植物和动物 的事实 说明南极不止只有恐龙 化石 还有别的 说法严谨 其次是作比较 例如 被压扁的沙子 中 谈到斯石英和普通沙子的区别 时 为了让读者更清楚地了解 运用了 一立方英寸 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 的 比较方法 在 恐龙无处不有 中将南极的恐龙的命 运与其他大陆的恐龙进行比较 这些生物的命运比 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 因为板块把它们向南携带到了 极地 第三是打比方 短文还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 使得语言既生动又明白如话 如 恐龙无处不有 中 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 一句 形象地说明了南极洲寒冷的程度和南极洲在地球中的 重要地位 除上述的方法之外 还有 列数字 作 诠释 等说明方法 这里不 一分述 关于一些句子 青蛙和蜘蛛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 是 第 7 页 共 8 页 对 现代两栖动物 的解释与举例 强调 人人皆知 以人们常见的 青蛙和错殊 为例 体现了科普作品语言浅显易懂的特点 万一某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 我们也许会 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 是说明科学家之所以研究 恐龙灭绝原因的理由 旨在提醒人们注意 自读思考 1 以 恐龙无处不有 为例 分析作者说明事 理的思路 2 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O 地球上十分之九的冰在南极 然而 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 击引起的 例如 1987 年就有人指出 如果地球突 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 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 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