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台江一中 2017 年中考物理复习作图题 一 作图题 1 A B 为某一发光点 S 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 MN 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 如图所示 试做出这两条反射光线的入 射光线 并确定发光点的位置 2 如图所示的 AB CD 是同一发光点 S 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 试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用作图方法 确定发光点 S 的位置 3 如图所示 光射在水面上 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 4 如图所示 S 为发光点 S 在平面镜 MN 中的像 若 S 发出的一条光线 SO 经平面镜反射后过 P 点 请在图中找出发 光点 S 的位置 并完成光路 5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 画出图中物体 AB 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保留作图辅助线 6 画出下图中从 A 点出发 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 B 的光线 7 如图所示 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向水面 请你在图中画出光的实际传播路径 8 作图题 一条光线照射到水面发生反射和折射 这条光线经水面折射后的光线如图所示 请在图中画出它的入射 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9 根据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在图中的虚线框内画出适当的类型的透镜 10 如图所示 已知凸透镜的一条折射光线和一条入射光线 请你对应画出它们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11 如图所示 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与平静水面重合 F 为凸透镜的焦点 请画出图中光线在凸透镜左侧的入射光线 以及图中光线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 12 如图所示 a b 分别为一束入射光线和一束出射光线 请画出 a 经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和与 b 对应的入射光 线 13 请在图中画出经过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14 如图所示 F 为凸透镜 L 的焦点 OO 为凸透镜的主光轴 AB 为射向凸透镜且过焦点的光线 在凸透镜的右侧有 一平面镜 MN 和主光轴 OO 成 45 请画出经凸透镜折射后和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完整光路图 15 画出图中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 A 所受的重力 G 和它对斜面的压力 F 的示意图 16 图 12 甲所示是一吊灯悬挂在天花板上 其中O点为灯的重心 请画出吊灯所受的拉力和重力的示意图 17 一块重为 10N 的砖被 F 50N 的压力压在竖直的墙壁上处于静止 如图所示 请你画出这块所受到的力的示意图 压力 F 除外 18 如图所示 小球悬浮在水中 请在图中画出小球所受浮力和重力的示意图 19 如图所示 乒乓球漂浮在水面上 请画出乒乓球受到的重力 G 和浮力 F浮的示意图 20 如图所示 小球悬浮在水中 请在图中画出小球所受浮力和重力的示意图 21 如图所示为钓鱼竿钓鱼的示意图 O 为支点 画 F1 F2的力臂 L1和 L2 22 如图所示 在杠杆 AB 上挂了一个重为 G 的物体 为使杠杆在图中的位置静止 请在杠杆上画出最小的动力 F 和它的方向 22 在图中 请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作出拔钉子时所用最小动力 F 的示意图和它的动力臂 L1 23 1 画出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2 如图 2 所示 请在图中作出使杠杆平衡最小的力 F 24 如图所示 活塞式抽水机AOB部分可视为杠杆 O为支点 当与连杆相连的B点向上运动时 画出作用在手柄A 点的最小动力F1及动力臂L1和B点所受的阻力F2 25 如图所示是小明使用一杆秤称物体质量的情境 请画出秤砣绳对秤杆拉力 F1的力臂 L1和秤钩对秤杆的拉力 F2的 示意图 26 如图所示 要用向下的力提升重物 请画出滑轮组绳子的绕法 27 请在图中用笔画线代替绳子 将两个滑轮连成滑轮组 要求人用力往下拉绳使重物升起 28 按要求连接滑轮组 29 图中 站在地面上的小华借助滑轮组匀速提升重物 请画出最省力的绕线方法 30 如图所示 某人站在 A 处用一根绳子和两个滑轮提起物体 B 画出最省力的绕线 31 如图所示 插座和电灯 带开关 是组成家庭电路的常用器件 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各器件正确连入电路中 32 在图中标出磁感线的方向和小磁针的 N 极 33 将图中的电磁铁连入你设计的电路中 在方框内完成 要求 1 电路能改变电磁铁磁性的强弱 2 使小磁针静止时如图 34 如下右图 根据图中通电螺旋管的 N 极 请标出磁感线的方向和小磁针的 N 极 并在括号内标出电源的正 负极 35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请根据图甲电路图 连接好图乙实物电路 36 试根据实物图在虚线框内画出它的电路图 并在图上标出 S1 S2 S3 L1 L2 参考答案 一 作图题 1 考点 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分析 本题有两种作法 第一种作法 根据反射光线反向延长过像点 作出发光点的像点 S 再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像与物关于平面镜 对称作出发光点 S 的位置 补出入射光线 第二种作法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 入射光线 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作出两条反射光线的入射光线 交点即为发光点的位置 解答 解 第一种作法 先将两条反射光线 CA DB 反向延长交于一点 S 在通过平面镜作出 S 的对称点 S 即 为发光点的位置 并连接 SC SD 画出入射光线 如图所示 第二种作法 先过 C 点垂直镜面作出法线 在法线左侧指向入射点画出入射光线 注意反射角要等于入射角 同理画 出反射光线 DB 的入射光线 两条入射光线的交点 S 即为发光点 S 的位置 如图所示 2 考点 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分析 首先要知道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 反射光线 入射光线 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 线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其次能根据反射定律作出两条反射光线的入射光线 确定交点为发光点 S 的位置 解答 解 过两个反射点垂直镜面作出两条法线 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两条入射光线 交点为发光点 S 所在 的位置 如图所示 3 考点 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分析 根据光线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 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分居法线两侧 解答 解 过入射光线和水面的交点作一条垂直于水面的法线 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在法线的另一侧 可作出 反射光线 并且标出反射光线的方向 如图所示 4 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分析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 像物大小相等 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连线与镜面垂直 左右互换 即像物关于平面 镜对称 利用这一对称性作出 AB 的像 解答 解 分别作出物体 AB 端点 A B 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 A B 用虚线连接 A B 即为 AB 在平面镜中的 像 如图 5 考点 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分析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 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 首先作出像点 S 的物点 S 连接 PS 与镜面的交点 为入射点 再画出入射光线 SO 解答 解 作出像点 S 的物点 S 连接 PS 与镜面的交点为入射点 O 再连接 SO 画上箭头 如下图所示 6 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分析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 像物大小相等 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连线与镜面垂直 左右互换 即像物关于平面 镜对称 利用这一对称性作出 AB 的像 解答 解 分别作出物体 AB 端点 A B 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 A B 用虚线连接 A B 即为 AB 在平面镜中的 像 如图 7 考点 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分析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反射光线就像是从像点发出的一样 所以我们可以先找到发光点的像 连接像点与 B 点即可找到经过 B 点的反射光线 解答 解 作发光点 A 在平面镜中的像 A 连接 A B A B 与镜面的交点即为入射点 由入射点指向 B 的射线 为反射光线 连接 A 点与入射点 由 A 点指向入射点的线段即为入射光线 故答案为 8 9 考点 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分析 1 先过入射点作出法线 然后根据入射光线 反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并且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画出反射光线 2 根据入射光线 折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确定折射光线的方向 解答 解 过入射点作垂直于界面的法线 根据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画出反射光线 根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 如图所 示 10 1 由题意可知 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 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可知 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 根据折射 角小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2 画出了入射光线 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据此画出反射光线 如图所示 11 考点 透镜的光路图 分析 根据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特点判断出光线是会聚的还是发散的 来确定透镜的类型 解答 解 由给出的光线可知 原本向中间会聚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变得平行不再会聚 故虚线框内是凹透镜 如下图所示 12 考点 透镜的光路图 分析 在作凸透镜的光路图时 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 解答 解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 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如图所 示 13 考点 透镜的光路图 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分析 1 根据折射光线的特点 可以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 2 折射与入射的关系 折射光线 入射光线 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光由空 气斜射入水中时 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解答 解 1 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 折射光线过焦点 由此可以确定该条折射光线对应 的入射光线 故画图如下 2 过入射点垂直界面作出法线 根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在水中法线的另一侧作出折射光线 如图所示 14 考点 透镜的光路图 分析 先确定所给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特点 然后根据凹透镜的光学特点作图 解答 解 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 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 改变 如图所示 15 考点 透镜的光路图 分析 在作凸透镜或凹透镜的光路图时 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 解答 解 1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 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 平行于主光轴 如图所示 2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 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 变 如图所示 16 考点 透镜的光路图 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分析 平面镜和凸透镜的关系是 平面镜和主光轴相交 45 角放置 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与主光轴平行 对于凸透镜 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 通过焦点 对于平面镜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折射光线与平面镜成 45 度角 根据以上内容和图示完成光路图 解答 解 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折射光线与平面镜成 45 度角射到平面镜上 根 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画出反射光线 如下图所示 17 考点 重力示意图 压力及重力与压力的区别 分析 重力是物体受到的力 因此根据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过物体的 重心表示出重力的方向即可 压力是接触面受到的力 因此压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 即物体与接触面的中点 然后根据压力的方向垂直于受力面 并过压力作用点表示出压力的方向即可 解答 解 过物体重心画带箭头的线段 方向竖直向下 符号为 G 在斜面上选取物体与接触面的中点为压力的作用点 过压力作用点画垂直于斜面 带箭头的线段 符号为 F 如图所 示 18 解析 考点定位 19 解 物体受到人为的压力水平向右 墙的支持力水平向左 重力竖直向下 摩擦力竖直向上 如图所示 在这 几个力的作用下 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所以水平方向上压力和支持力是平衡力 竖直方向上重力和摩擦力是平衡力 20 考点 力的示意图 分析 根据小球悬浮在水中 则可判断小球受到的浮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浮力方向竖直向上 大小等于重力 作用点在小球重心上作图即可 解答 解 小球悬浮在水中 物体所受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从重心开始竖直向上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出 浮力 并标出 F浮 物体的重力与浮力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作用点都在重心 同理做出重力的示意图 因为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所 以作图时两条线段长度要相等如下图所示 21 解 乒乓球所受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从重心开始竖直向上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出浮力 并标出 F浮 乒乓球的重力与浮力大小相等 方向相等 作用点都在重心 同理做出重力的示意图 如图所示 点评 作力的示意图 要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 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 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起点或终点 表示力的作用点 注意相等的力要画一样长 22 如下图所示 解析 小球静止时受到平衡力 所以小球所受的浮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浮力的方 向是竖直向上的 两个力作用点都是小球的重心 力的大小相等 如上图所示 23 分析 要解决此题 需要掌握力臂的概念 知道力臂是指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解答 解 已知支点 O 从支点向 F1的作用线做垂线 垂线段的长度即为动力臂 L1 从支点向阻力 F2作用线引垂 线 垂线段的长度即为阻力臂 L2 如图所示 24 25 考点 杠杆中最小力的问题 力臂的画法 分析 由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 F2L2可知 当动力臂最大时 动力最小 即最省力 连接支点和力的作用点 A 即是 最大动力臂 当作用力与之垂直时 作用力最小 解答 解 由杠杆平衡条件 F1l1 F2l2可知 在阻力跟阻力臂的乘积一定时 动力臂越长 动力越小 图中支点在 O 点 因此 OA 作为动力臂最长 动力最小 由图知动力的方向应该向右上 如下图所示 26 考点 力臂的画法 杠杆中最小力的问题 分析 1 已知支点 动力和阻力的方向 根据力臂的画法 过支点作动力作用线和阻力作用线的垂线段 即动 力臂和阻力臂 2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在阻力跟阻力臂的乘积一定时 动力臂越长动力越小 解答 解 1 延长动力作用线 过支点 O 分别作动力作用线和阻力作用线的垂线段 即 L2和 L1 如图所示 2 由杠杆平衡条件 F1l1 F2l2可知在阻力跟阻力臂的乘积一定时 动力臂越长动力越小 连接 OB 即为最长动力臂 做 OB 的垂线即为最小力 F 方向向斜下方 如图所示 27 1 反向延长力 F 得到动力作用线 再过支点 O 作动力作用线的垂线段即可 如图所示 2 抬起拉杆的力 F 为动力 物品的重力为阻力 支点在轮子上 由于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所以它是省力杠杆 答 见上图 拉杆式旅行箱是省力杠杆 因为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28 如下图所示 考点定位 力臂的画法 29 考点 力臂的画法 分析 1 秤钩对秤杆的拉力 F2的作用点在秤杆上 方向竖直向下 过拉力 F2的作用点表示出拉力的方向 2 已知支点和动力的方向 根据力臂的定义过支点作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段 解答 解 1 秤钩对秤杆的拉力 F2的作用点在秤杆上 方向竖直向下 过拉力作用点作竖直向下的力 F2 2 反向延长秤砣绳对秤杆拉力 F1得到动力作用线 然后过支点 O 作 F1作用线的垂线段 即动力臂 L1 如下图所示 30 考点定位 力臂的画法 31 考点 滑轮组的设计与组装 分析 滑轮组绳子的绕法有两种 一是绳子先系在定滑轮的固定挂钩上 然后再绕过下面的动滑轮再向上绕到定滑轮上 依次反复绕 这种绕法有偶数 段绳子承担物重 二是绳子先系在动滑轮的固定挂钩上 然后再绕过上面的定滑轮再向下 依次反复绕 这种绕法有奇数段绳子承担物 重 解答 解 对由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 可绕线方法有两股和三股两种 两种方法都达到了省力的 目的 但拉力的方向不同 有三股绕线的方法拉力方向向上 有两股绕线的方法拉力方向向下 根据题意要用向下的 力提升重物可知 是有两股绕线的这种方法 如图所示 32 33 1 F G 所以绳子的股数为 n 2 绳子固定在定滑轮上 绕制如下图 2 F G 所以绳子的股数为 n 3 绳子固定在动滑轮上 绕制如下图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滑轮组承担物重绳子股数 假设有 n 股绳子在拉重物 若 n 为奇数 则绳子是系在动滑轮的挂 钩上开始绕 若 n 为偶数 则绳子是系在定滑轮的挂钩上开始绕 34 解 要使滑轮组最省力 需要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最多 所以要从动滑轮绕起 故答案为 35 解 如图 用 3 段绳子承担物重 绳端拉力向上 3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离婚协议中关于共同债务分担及清偿的合同规定
- 离婚夫妻土地分割与城乡一体化发展协议
- 离婚后子女抚养费调整及财产分割补充协议范本
- 商业物业管理合同期限延长与商业运营支持补充协议
- 创新型离婚协议书模板与共同财产分配
- 传媒公司编辑及记者聘用合同
- 知识产权担保追偿合作协议
- 离婚协议违约金及房产分割及补偿条款合同
- 项目合作双方工作协调与责任划分协议书
- 节能减排工厂股权转让及碳交易合作协议
- 销售人员安全培训
- 2025年CSCO胰腺癌诊疗指南解读
- 铁路干部应聘面试题及答案
- 新品推广计划跟进表
- 企业破产流程
-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说课稿)-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 大学入学考试数学试卷
- 病人病情突然发生变化的应急预案
- 晚期早产儿营养管理专家共识课件
- (2024)河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自动化模具制造行业可行性分析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