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9 页 四川万卷楼的导游词四川万卷楼的导游词 篇一 万卷楼的导游词 万卷楼为西晋著名史学家 三国志 作者陈寿 青少年时代读书治学的地方 位于四川省南充市西山 风四川万卷楼景区 万卷楼始建于三国蜀汉建兴年间 据古书记载 南充城西有果山 此处有万卷楼 它倚 岩而建 为三重檐式木石结构楼阁 飞檐斗拱 气势 雄伟 至唐代又在楼前建甘露寺 形成建筑群 四周 古木葱郁 翠竹蔽天 甘泉流淙 构成一幅优美动人 的山水画卷 因年久失修 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毁坏 现存的万卷楼于 1990 年由政府拨款 400 万元恢 复重建成 它由陈寿读书楼 陈寿纪念馆 藏书楼组 成 倚山而立 气势恢宏 流光溢彩 建筑面积 2400 平方米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佛教协 会会长赵朴初新笔题写的长米 高米的 万卷楼 金 字巨匾熠熠生辉 耸立在万卷楼庭院中央的高 5 米 重 1 吨的陈寿青铜塑像形态逼真 手抱竹筒 神韵飞 扬 纪念堂中陈列的 三国志 以及大量的文字 图 画 表格 照片 实物等资料 详细地介绍了陈寿坎 坷经历 著书史实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四壁彩绘的十 第 2 页 共 9 页 六幅以 三国志 史实为容的三国壁画 堪称国内一 绝 南北廊轩中以 三国演义 故事为内容的仿汉代 拓片型的线刻壁画 以及各地书法名家为万卷楼创作 的书画楹联 令游客赞不绝口 身临其境 陈寿万卷楼陈列内容十分丰富 兼艺术性 学术 性 历史性和游览性为一体 对研究和弘扬三国文化 促进三国文化与世界民族文化的交流 具有积极的推 动作用 万卷诗书培桃李 一支孤笔添锦绣 万卷诗书 培桃李 满腔忠诚造栋梁 这是一代文臣木增土司所引 以为豪的地方 其间藏有中华两千年文化遗产之精华 千卷东巴经 百卷大藏经 六公土司诗集 众多名土 书画 可谓翰林珍奇 学苑瑰宝集于一楼 万卷楼 四面有门 门门有联 联联有韵 木增 号生白 是 个善于诗词文赋的文学大家 他一生写下 1000 多篇 诗文 收入 啸月堂诗 山中逸趣 光碧楼 诗抄 等 6 部集子 有诗 1000 多首收入 四库全书 和 云南丛书 他还写作了 30 多首词 20 多篇辞 赋 是磨些族第一个创作此类作品的作家 木增还是 个书法家 草书对联 谈空客喜花含笑 说法僧闲鸟 乱啼 传世至今被丽江市博物馆收藏 木增为倡导汉 文化 特盖 万卷楼 广集百家之书 其用心良苦 堪称楷模 对于木氏土司作家群的诗文造诣 历史上 第 3 页 共 9 页 已有 文墨比中州 共中原之旗鼓 之美誉 这 是木氏土司对外开放新和 吸收外域外族先进文化的 必然结果 万卷楼 又叫藏书楼 位于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 西天尾镇溪白村白杜自然村 据史料记载 总计藏书 约在五万卷以上 故有白杜万卷藏书楼之称誉 由宋 天圣八年进士 秘书郎 著名藏书家方峻在祖遗藏书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到了皇 右间 经过方峻兄弟 和子孙几代人的努力 特别是方峻四子 进士方子容 的不懈搜集和整理 白杜万卷楼已有了相当大的规模 以藏书之多 之富 名列莆田藏书家之最 史称白杜 方氏万卷藏书楼 据考 方峻曾孙文略于崇宁五年擢 进士 因不附宰相王满甫与金人订 海上之盟 的主 张 被贬知芹州 他素爱藏书 扩充祖上藏书到了一 千二百 辑有万卷楼书目一卷 其从弟方翥 辞官归 里 闭门十八年尽读藏书 与理学家林光朝砥砺理学 授徒 颇负盛名 中国历史大辞典 和 中国名人 大词典 等书分别载有其事迹 南宋著名史学家郑樵在著书立说时 曾多次亲临 白杜方氏藏书楼求书拜读考证 写下了不朽的历史巨 著 通史 期间 在交往读书中 他与进士方翥结 下了深厚的友谊 成为至交好友 至今莆田民间还流 第 4 页 共 9 页 传着关于郑樵到白杜方氏万卷楼借阅藏书的传说故事 除藏书之外 白杜万卷楼还收藏了大量的金石拓 片与名人字画 其中有北宋著名书画家苏东坡题写的 遗墨多达四百余幅 还有大批历史各种碑刻 铜器与 名贵瓷器 可谓名副其实的文化宝藏之所 天下事物散久必聚久 聚久必散 白杜万卷楼虽 得方氏数十代人倾心相守 然随着方氏家族官运的衰 败 到了南宋绍兴至干道间 白杜万卷楼屡遭劫难 楼舍损毁 藏书及名画古董流散族人间 令人痛心不 已 经历了八百多年的苍桑岁月 白杜万卷楼早已荡 然无存 而立石于宋绍兴八年 由邑人进士方略撰文 恩赐进士方昭书并题额的著名 祥应庙记碑 等碑碣 刻 成为白杜历史藏书尚存文物的见证 篇二 万 卷楼的导游词 千秋笔写千秋史 万卷楼藏万卷书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我是你们的导游 XX 欢迎大家来南充 旅游 今天我们将游览的是 有 三国文化之源 美 誉的南充西山万卷楼 它是纪念我国西晋著名史学家 陈寿的景点 我们主要的游览景点有 陈寿生平事迹 陈列室 陈寿青铜像 陈寿纪念堂等 第 5 页 共 9 页 在这里我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万卷楼 万卷楼 始建于三国蜀汉建兴年间 因年久失修 今日已经不 复存在了 今天的万卷楼是 1993 年仿汉代建筑而建 成的 关于万卷楼的得名有一个传说 传说陈寿拜学 者谯周为师的时候 谯周问陈寿 你家有藏书多少 陈寿答曰 千余册 谯周继续问 要治学 加 十倍行吗 陈寿答 行 万卷楼之名由此而得 现 在我们来到的这里便是陈寿生平事迹陈列室 展出的 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 一是安汉沿革 一是陈寿生 平介绍 楚汉战争期间 荥阳一役 刘邦大将纪信 代汉诳楚 被项羽一怒之下烧死 刘邦夺得天下 后 有感纪信的忠义 特在其家乡设置安汉县 以表 彰其功绩 而陈寿则是西充谯周门下的 谯门四贤 之一 他以太史公司马迁为楷模 不虚美 不隐恶 真实的撰写历史 在创作中秉承一丝不苟 持史有 据 公正严谨的作风 虽然他在蜀汉时就屡次遭受宦 官黄皓的排挤和打压 入晋后一直没能得到重用 他 的父亲因为马谡失街亭事件 而受到牵连 但是 个 人的遭遇丝毫没有影响作为 良史 的陈寿客观真实 的记述历史 他为诸葛亮立传 并且花费了 20 年的 心血完成他一生中的耀眼之作 三国志 在前楼和纪念堂之间 我们看到的这座陈寿青铜 第 6 页 共 9 页 像 它高 5 米 重一吨 大家请看 陈寿手持书简 神色凝重 若有所思 眉宇间透出一股坚忍不拔的气 概 这座铜像的底座为圆形大理石地面 形似铜镜 名为 鉴池 有 以史为鉴 之意 请大家注意了 现在我们已经到了陈寿纪念堂 请大家看门楣上方 并迁双固 四个大字 大家知道 这是什么意思吗 对 这位先生解释的非常好 并 迁双固 就是说陈寿的史学贡献 可以与司马迁 班 固相提并论 请大家看大堂中间的这只大鼎 它高 3 米 重吨 大家知道它象征了什么意思吗 别急 请 大家看完四周墙壁上的 16 副粉墨巨画就知道答案了 壁画描绘的是从 黄巾大起义 到 三分归一统 的 三国故事 真实的再现了东汉末年魏 蜀 吴三分天 下 逐鹿中原的历史场景 大家请看官渡之战 曹操 以弱胜强 打败了北方强大的袁氏集团中的袁绍 赤 壁一役 孙 刘联合抗曹 打败了号称有 80 万大军 的曹军 使曹操从此退出了三国的政治舞台 这两次 经典的战役 都是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典型战役 看 完这些壁画 我想大家应该知道 这只大鼎象征的就 是三国争鼎天下的意思了吧 现在我们沿着画廊而 下 大家请看 连接三座楼阁游廊的墙壁上 绘有以 三国演义 为题材 典型的 东汉风格的线刻画 第 7 页 共 9 页 这些故事 因为 三国演义 的缘故而流传广泛 相 信大家都耳熟能详 而四大名著中的 三国演义 就是根据 三国志 为蓝本创作的 可以这样说 陈 寿的 三国志 正是三国文化体系的重要源头之一 后人对陈寿的评价 笔底波澜 文著千秋 可谓实 至名归 斯人虽已逝 却万古流芳 朋友们 陈寿万卷楼 我们就参观完了 现在我们返回宾馆 今天下午我们 将前往罗瑞卿大将故居参观 领略老一辈革命家的风 采 篇三 万卷楼的导游词 各位评委老师 我抽到的是川东旅游片区 我 选择讲解的景点是西山万卷楼 请问我可以开始了吗 各位游客朋友 今天 我将带领大家游览西山万 卷楼 万卷楼位于南充市顺庆区西山风景区 建筑面 积约 2400 平米 为国家 4A 级景区 三国文化国际学 术研讨会永久会址 在接下来的游览中希望大家注意 安全 跟随团队活动 保管好自己的随身物品 注意 爱护景区环境 另外大家记好我的手机号码和旅游车 牌号 今天我们的旅游线路是 从正门进入 依次游览 天梯 读书楼 南北廊轩 纪念堂等景点 大概需要 第 8 页 共 9 页 2 个小时 中午 11 点请大家在景区门口集合 现在 大家跟我来 万卷楼始建于三国蜀汉建兴年间 它倚岩而建 为三重檐式木石结构 到了唐代又在楼前建造了甘露 寺 形成汉唐风格建筑群 文革 期间遭到严重毁 坏 我们现在看见的万卷楼呢 是 1990 年由南充政 府恢复重建的 大家知道万卷楼与谁有关么 对了 就是西晋著名史学家陈寿 这里是他青少年时代读书 治学的地方 史学巨作 三国志 也是在这里编纂而 成的 因此万卷楼有 三国文化之源 的美誉 大家请看面前的这座陈寿青铜像 它高 5 米 重 达一吨 底座为圆形大理石地面 形似铜镜 名为 鉴池 有 以史为鉴 之意 再看看陈寿 他手 持书简 神色凝重 若有所思 眉宇间透出一股坚忍 不拔的气概 这尊青铜像可以说把陈寿的博学多才 坚韧不屈 守那陈寿坚韧不屈 守正不阿又怎么体现 呢 就让我为大家细细道来 陈寿入仕 开始于蜀汉 朝廷 宦官专政时 因为拒绝与宦官同流合污 被贬 黜返乡 后来 以晋代魏称帝的司马炎征兆陈寿为官 之后陈寿便受命撰写 诸葛亮集 诸葛亮是司马炎 祖父司马懿的老对头 他们一直斗智斗勇 空城计 就是其中的经典故事 那么 陈寿写书时当然会遇到 第 9 页 共 9 页 许多难以处理的问题 但他秉承持史有据 公正严谨 的作风 历时六年 艰辛成书 书中既写出了诸葛亮 的智慧 又写出了司马懿的高明 连晋武帝司马炎也大加赞赏 人在屋檐下 能够 不曲节 我们不能不对陈寿的骨气举拇指了 陈寿勤 奋撰史 以司马迁为楷模 不虚美 不隐恶 守 正不阿 对自己的父亲也不例外 陈寿的父亲是马谡 的参军 在马谡失街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