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教案-怀疑与学问_第1页
四年级教案-怀疑与学问_第2页
四年级教案-怀疑与学问_第3页
四年级教案-怀疑与学问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4 页 四年级教案四年级教案 怀疑与学问怀疑与学问 一 教学建议 1 本文题目 怀疑与学问 是关系性议论文 它们之间的关系要搞清楚 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才 能辩伪去妄 才能建设新学说 启迪新发明 也即怀 疑是学问的必要条件 2 理解文章的结构 3 这一类议论文 道理浅置易懂 可让学生在 阅读的基础上自己分析 老师加以引导 1 本文的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 举例论证是一种通过典型的有说服力的论据证明 论点的论证方法 这种论证方法的事实为依据 具有 很强的说服力 本文所引三例分别从不同侧面证明了 论点 很有特色 第 1 个例子 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 五帝 便要问问 这是谁说的话 最早见于何书 所见的 书是何时何人著的 著者何以知道 三皇 五帝 是中华民族的鼻祖 史书有载 相沿承袭 有口皆碑 这样的人物还有什么好怀疑的呢 然而作者却以史 第 2 页 共 4 页 学家特有的洞察力审慎辨析史料 竟发现诸多疑点 如三皇 五帝究系何人 史书记载有别 孰是孰非 通过这个例子 作者告诉我们 即使是重大的历史事 实也有可能记载失误 由此作者提出的做学问要有怀 疑精神的观点也就容易为读者所接受 第 2 个例子 我们又听说 腐草为萤 也要 问问 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 有什么 科学根据 腐草为萤 是民间的俗说 这种俗 说正确与否 很少有人去考虑 只是人云亦云 相传 已久 似乎成了真理 然而草变萤是缺少科学依据的 一经作者分析 人们才恍然大悟 原来生活常识也有 谬误之处 由此看来 生活中也需要有怀疑精神 1 8 1 2 3 4 5 6 尾页 第 3 个例子 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 棗 戴震 幼时读朱子的 大学章句 就便问 大学 是何时 的书 朱子是何时的人 塾师告诉他 大学 是周代 的书 朱子是宋代的大儒 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 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 戴震幼时提出的问题似乎 有些幼稚 但又切中肯綮 引人深思 戴震善于发问 勤于思考 多有建树 终成一代宗师 戴震的成功经 历证明了 许多大学问家 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 炼出来的 第 3 页 共 4 页 作者从历史 生活 学术三方面举例 充分证明 了做学问需要怀疑精神 道理论证 道理论证是通过对事理的分析论证论点的一种论 证方法 文中两处运用了这种方法 第 1 处 因怀 疑而思索 因思索而辨别是非 经过 怀疑 思 索 辨别 三步以后 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 那 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否则是盲从 是迷信 孟子 所谓 尽信书不如无书 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 的精神 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作者先从正面分析 指出人们必须经过由疑到思 由思到辨的过程 才能 获得真知 接着又引用孟子的话从反面阐释 指出一 味信书 唯书是从 科学就永远不能进步 正反对比 分析 使读者认识到怀疑精神是科学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 2 处 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 都不打折扣的 承认 那是思想上的懒惰 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 永远不能治学 只有常常怀疑 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 问题 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 一切学问才会起来 这一段分析 作者先从反面入 手 阐述不动脑筋的危害 棗 不动脑筋永远不能治学 危害之大令人警惕 一旦我们打消懒惰思想情绪 解 放思想 开动机器 我们就会由无疑到有疑 由有疑 第 4 页 共 4 页 到求解 有求解就会有新说 学术就会有发展 有进 步 一经作者分析 孰是孰非 读者就清楚了 2 弄清论证的层次 本文共 6 个自然段 1 2 段通过引用材料提出 论点 3 4 5 段从消极方面论述怀疑精神是辨伪去 妄的重要步骤 第 6 段则从积极方面论述怀疑精神是 建设新学说 启迪新发明的重要条件 一正一反 论 述的层次十分清楚 3 理解过渡句的作用 过渡句在文章中起纽带作用 它可以把文章的相 关内容联结在一起 使文章严谨 本文练习题中的 揣摩 运用五 是一道综合性阅读题 解答这道题 的关键是弄清过渡句怎么承上 怎么启下的 过渡句 的上半句 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 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