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集聚与民营经济的发展_第1页
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集聚与民营经济的发展_第2页
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集聚与民营经济的发展_第3页
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集聚与民营经济的发展_第4页
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集聚与民营经济的发展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集聚与民营经济的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集聚与民营经济的发展 金成晓 李军睿 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 吉林 长春 130012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 民营经济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率日趋突出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必须要大力培育和发展该地区的民营经济 作者借鉴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经验 认为走产业集聚的道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是提升东北地区整体经济实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对东北地区产业 特别是工业 产业集聚的实证分析 作者对东北民营经济进入产业的选择提出了相应的见解 为整体规划东北产业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关键词 民营经济 产业集聚 产业布局 一 引言一 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 我国政府适时地提出了振兴东北战略 这无 疑为东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纵观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历程 我们认识到要想发展经济 使人民的生活富裕起来必须走市场经济的道路 民 营经济作为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中国总体经济增长贡献日趋突出 在沿海一些地区 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 在满足消费者 需求 解决社会就业 保持社会稳定以及为国家提供税收等方面 都在发挥着 积极作用 没有民营经济的积极参与 市场机制将无法充分发挥作用 市场的 有效的资源配置也无法实现 因此 在大力振兴东北之际 我们应该积极培养 市场环境 促进民营经济的更广泛进入 摆脱东北以往的产业结构单一化 使 国有 民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协调发展 但是 民营经济该进入哪些产业 如何进入 政府该采取哪些相应的产业 和地区政策进行扶持和引导 这一系列问题值得我们探讨 民营经济不能盲目 的引进 我们要考虑整个东北经济的发展布局和规划 国有经济的退出 国有 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发展比例和协调关系 只有正确的解决上述问题才能 增强 东北经济的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 减少个人投资的盲目性造成的社会资源的浪 费 减少民营经济自身实力的有限性引起的竞争力的不足 二 产业集聚及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二 产业集聚及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随着全球进入后工业化时代 产业集聚 群 现象已存在于全球众多地区 在发达国家尤为明显 例如 在美国 有硅谷和128公路的电子业群 纽约玛第 森大街的广告业群 明尼阿波利斯的医学设备业群 克利夫兰的油漆和涂料业 群 加利福尼亚的娱乐业群 西密歇根的办公家具业群 达尔顿的地毯业群 加利福尼亚的葡萄酒业群 马萨诸塞的制鞋业群等 在德国有索林根的刀具业 群 图特林根的外科器械业群 普福尔茨海姆的珠宝业群 斯图加特的机床业 群 纽伦堡的制笔业群 韦热拉的光学仪器业群 雷姆沙伊德的工具制造业群 巴登 符腾堡的机械业群 在法国 有巴黎森迪尔区的网络业群 布雷勒河谷 的香水玻璃瓶业群等 在意大利 众多设计和生产轻工业品的创新性产业群遍 布全国 尤其是分布在其东部和东北部的很多小城镇 研究发现 在秘鲁 巴 2 西 墨西哥 韩国 巴基斯坦 南非 肯尼亚 津巴布韦和坦桑尼亚等发展中 国家 也存在大量类似的产业集聚群现象 例如在印度 有旁遮普邦的路德海 阿那的金属加工和纺织工业群 泰米尔纳德邦的提若普尔的棉织衣物制造业群 古吉拉特邦的苏拉特的钻石加工业群 卡纳达卡邦的班加罗尔的电子软件业群 北方邦的阿格拉的鞋业群等 产业集聚现象不是纯粹的经济现象 而是复杂的经济社会现象 具有社会 经济的累积特性 中外经济学家和地理学者都对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现象表现 出极大兴趣 并从不同角度对产业集聚现象进行了研究 首先是马歇尔 Marshall 在19世纪90年代提出集聚即空间外部性的概念 同时提出了著名的产业空间集聚的三个原因 第一 促进专业化投入和服务的 发展 第二 为具有专业化技能的工人提供了共享的市场 第三 使公司从技 术溢出中受益 按照现代经济学和创新理论的观点 马歇尔的产业集聚体现了 产业集聚过程中的路径依赖 累积因果关系 地方化联系和学习效应的重要性 20世纪30 60年代 Hoover 1937 首次将集聚经济分解为内部规模经济 地 方化经济和城市化经济 对产业集聚现象的研究进一步深化 形成产业集聚现 象研究的第一次高潮 20世纪70 80年代 对产业集聚现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灵活的 产业区 或 新的 产业空间 Scott 1983 1988 根据Scott 1988 1992 的观点 在西方经济中新产业区 集聚区 形成的主要动力 是增加的市场不确定性和 技术变化对资本主义福特制生产方式的挑战 Kaldor 1970 将集聚定义为生 产活动中递增规模收益 它们不仅是大规模生产的节约 而且是产生于生产自 身增长的累积优势 技能和技巧的发展 思想和经验的交流 生产工序的分 化和生产活动的专业化 Arthur 1988 认为 当假设递增收益 历史的累积或 路径依赖 和区位的 锁定 时 产业活动可能的结果是地方化集聚 这是 产业集聚现象研究的第二次高潮 20世纪80 90年代 Lundvall 1992 从新熊彼特主义的观点出发 将创新 技术变化与经济增长和贸易的分析结合起来 研究产业集聚的创新体系 Krugman 1991 1995 应用不完全竞争经济学 递增收益 路径依赖和累积因果 关系等解释产业的空间集聚 按照他的观点 产业集聚可能是由当地历史中的 偶然事件 引起 重要的是继起的累积因果关系 Porter 1990 1994 提出著 名的地区竞争力的 钻石 模型 特别强调产业集聚对一定地区产业国际竞争 力的作用 Smith和Florida 1994 认为 集聚指的是正外部性 与经济活动的 区域集中相联系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以及相联系的生产机构的共定位 这 标志着产业集聚现象研究的第三次高潮的出现 我国唐杰等学者 1989 在 城市经济分析 中首次对城市工业集聚经济 效果进行研究 把对集聚经济效果的影响因素分解为内部集聚经济 ISE 布 局集聚经济 LOC 和城市集聚经济 UBE 冯云廷 2001 提出 城市经济 的本质特征在于其空间集聚性 城市集聚经济是城市形成 生存和发展的重要 动力和依据 结合以上学者的观点 作者认为 产业集聚是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环境下 由于市场不确定性和灵活的专业化不断增强 在地理位置上靠近的 同处或相 关于在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的公司和关联的机构 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联系 在一起 形成一种动态的具有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区域型经济共生体 3 产业集聚对产业定位和区域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产业内的专业化经济 产业集聚将促进区域内该产业的进一步分工 提 高企业的专业化程度 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实力 如意大利北部威尼托地 区布伦塔河岸的制鞋集群企业之间的分工非常细致 一双皮鞋一般要经过10多 个工厂的联合加工才能完成 专业化经济使该地区生产的皮鞋具有很高的质量 成为世界名牌皮鞋的贴牌生产中心 设计中心 信息中心 更直接地说是 制造 中心 人均产值达11万欧元 这在中国同行业企业中是难以想象的 2 劳动力市场经济 产业集聚增加了产业规模的同时 也增加了区域内该 产业的技术工人总数 因此便会减少公司培训和寻找与其产业有关的 经过特 殊培训的技术工人的成本 较低的搜寻成本和培训成本大大的降低了公司的经 营成本 降低了公司的人才危机风险 同时有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 尤其在形 成相关产业较大规模的人才市场时 该效应更加明显 3 公司间的 交流 经济 每个公司 尤其是小型公司在技术方面 管理 方面存在不足之处 若干个处于经济集聚体内的公司 在彼此信任的基础上 相互交流管理经验和生产经验 优势互补 能够迅速的改善和提高公司内部的 生产和管理水平 同时提高集聚企业整体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4 提供公共中间品投入的规模经济 公共中间品生产专业化公司是对企业 生产经营进行外部辅助的机构 包括商业 流通业 银行等金融机构 计算机 服务企业 广告公司 会计和法律事务所 R D机构和大学等 这些中间机构 的发展 产生的规模效应 将提高地区产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 增强 地区产业的竞争实力 三 东北产业集聚状况的判断和民营经济的进入三 东北产业集聚状况的判断和民营经济的进入 首先我们对东北三省各产业的集聚水平和发展状况进行判断 作为东北民 营经济进入的依据 作者选取东北三省42个产业相对于全国数据的5个发展指标 进行分析 42个产业包括 01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02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03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04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05非金属矿采选业 06农副食品加 工业 07食品制造业 08饮料制造业 09烟草制品业 10纺织业 11纺织服装 鞋 帽制造业 12皮革 毛皮 羽毛 绒 及其制品业 13木材加工及木 竹 藤 棕 草制品业 14家具制造业 15造纸及纸制品业 16印刷业和记录媒介 的复制 17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18石油加工 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19化学 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20医药制造业 21化学纤维制造业 22橡胶制品业 23塑料制品业 2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25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26有色 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27金属制品业 28通用设备制造业 29专用设备制造 业 30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31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32仪器仪表及文化 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33通信设备 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34工艺品及 其他制造业 35电力 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36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37水的生 产和供应业 38农林牧渔业 39建筑业 40批发零售贸易业 41餐饮业 42旅 游业 5个发展指标即资产占全国比例 就业人数占全国百分比 总产值占全国 百分比 人均销售收入占全国人均比例 资金利润率占全国平均的比例 具体 数据因篇幅所限未能在文中列出 我们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 寻找影响企业发展的影响因子 根据计算得到 4 的数据 我们提取出辽宁 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具有较好集聚效应和效益的产业 进行汇总分类 具体见下表 地 区 产业集聚因子效益因子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1 370350 81107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0 269850 20498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 27805 0 67064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 38571 0 37931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2 23104 0 46498 石油加工 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3 797080 79012 橡胶制品业0 740131 34052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1 82452 1 5575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 52913 0 9055 通用设备制造业1 508880 21476 专用设备制造业1 02559 0 34644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 12815 0 62841 农林牧渔业 0 082351 03164 农副食品加工业0 407010 56074 木材加工及木 竹 藤 棕 草制品业0 567810 1282 家具制造业0 327980 31392 建筑业0 533490 9182 批发零售贸易业0 81091 0 05863 餐饮业1 233990 26683 辽 宁 旅游业 0 832092 03414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 746782 34873 医药制造业0 53730 13413 农林牧渔业 0 343232 41386 木材加工及木 竹 藤 棕 草制品业2 14348 1 43051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0 025750 7196 农副食品加工业 0 039230 25686 吉 林 旅游业 1 276061 6576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5 056032 95435 石油加工 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1 648860 2994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1 31295 1 19145 医药制造业0 397180 23952 农林牧渔业0 207642 66819 农副食品加工业0 24005 0 07523 食品制造业 0 061581 74691 木材加工及木 竹 藤 棕 草制品业0 71226 0 81821 餐饮业 1 26622 70131 旅游业 0 970391 52969 黑 龙 江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1 37043 23942 5 四 结四 结 论论 依据前面的分析 特别是结合汇总分类表的相关数据 我们对东北产业集 聚情况和民营经济的发展问题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 东北三省的产业集聚各具重点 其中辽宁的金属采选 冶炼及压延加工 业 石油 天然气开采 加工提炼及相关制品业 通用设备 专用设备和交通 运输设备制造业具有明显的集聚效应 吉林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具有明显的 集聚性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黑龙江的石油 天然气开采 加工提炼及相关制品 业集聚性明显 各地区产业集聚的重点 也正是民营经济进入的适合产业 民 营经济的进入能够促进产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 增强产业的地区集聚能力和集 聚效益 从而有利于提高地区产业的竞争实力 2 东北三省的农林牧渔业 及相关的农副食品加工业和木材加工及木制品 业等有共同的特点 从东北整体来看 农林牧渔业集聚性不显著 然而经济效 益比较好 农副食品加工业集聚现象同样不显著 只是具有集聚趋势 且其经 济效益不高 而木材加工及木制品业虽具有一定的集聚性 但黑 吉两省经济 效益不佳 辽宁的经济效益水平一般 结合东北三省自然地理情况 可看出东 北农林牧渔及相关产业虽具有资源优势 但产业的集聚性不高 需要政府加大 投资力度 同时大力引进民营资本 促进产业集聚 充分发挥东北地区自然资 源优势 政府应对投资于该产业的民营资本给与税收和政策上的优惠 以鼓励 民营资本的投资 3 东北三省的旅游业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 虽然目前三省的旅游业集聚性 都不强 但都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且其中辽宁省的批发零售贸易业和餐饮业 具有较好的集聚效应 黑龙江的餐饮业具有不错的经济效益 吉林省拥有长白 山风景区这一巨大的旅游资源宝库 大力开发东北旅游资源 发展东北旅游产 业 需要积极民营经济的积极参与 同时政府应积极保护环境资源 制定东北 地区环境和旅游业的长期良性发展规划 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4 吉林和黑龙江的医药制造业表现出良好的集聚趋势 应注意培养和支持 促进其产业集聚 黑 吉两省具有丰富的药材资源 医药制造业走集聚道路能 够更充分的利用和开发当地资源 民营经济在该产业可大有作为 同时辽宁的 家具制造业和吉林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具有很好的集聚发展和效益潜 力 可引导民营经济扩大对该产业的投资 黑龙江的食品制造业虽然目前不具 有集聚现象 但经济效益很好 民营经济会比较愿意进入该产业 民营经济的 进入 集聚效应的增加会扩大其现有优势 5 民营资本除了进入具有集聚效应和集聚潜力的产业外 还可进入与这些 产业相关的公共中间产品提供行业 具体如为生产企业提供原材料和产成品的 运输及储藏的物流业和仓储业 加速产品周转 搭钩企业与顾客桥梁的批发和 零售商业部门 为企业提供各种专业化服务 提高企业各方面专业化水平的银 行等金融机构 计算机服务企业 广告公司 会计和法律事务所 专业和管理 咨询服务公司及R D机构等 民营资本进入这些公共中间品提供行业除了可分 享到集聚产业的集聚效应为它带来的收益 还能获得因为公共中间品提供行业 自身集聚性增强带来的集聚效应 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