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学习目标: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1.重点: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2.难点:商鞅两次变法的作用。教材整理1大变革时代1政治上(1)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逐渐瓦解了原有的宗法统治秩序。(2)随着土地的私有化,新兴地主阶级不断要求政治权利,主张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以维护自己的利益。(3)魏、楚等国先后进行了一系列变法。2经济上(1)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发展。(2)井田制下集体耕作的生产方式逐渐瓦解,土地私有权逐步得到认可。3思想上(1)概况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荀子认为要“制天命而用之”。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法家主张“以法为本”,认为除国君外,都要受法律的约束。(2)影响: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的高潮,有力地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17“学习思考”,为什么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大变革的时期?【提示】(1)经济上,春秋战国之交,社会生产力有了相当的发展,铁工具和牛耕已经在广大地区使用,水利灌溉事业也迅速发展,使农作物的产量显著提高,在生产力发展和阶级斗争的推动下,奴隶社会开始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在中原地区初步确立起来。(2)政治上,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并在一些重要的诸侯国内掌握了政权。这些新兴的地主阶级掌权后,在各诸侯国内都不同程度地进行政治改革,建立了新兴的地主阶级专政。(3)思想上,由于政治经济的变革,引起思想领域里的空前活跃。自春秋末年以来,在文化思想界就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和墨家出现较早,除此之外,法家、道家、名家、兵家、阴阳家、纵横家等都在战国时期形成独立的学派,他们极力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有力地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4)军事上,中原各国为争夺土地和人民常常混战,通过兼并战争,开始出现局部的统一。(5)民族关系上,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战争的进行,各族人民迁徙往来,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局面。所以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的大变革时期。教材整理2取信于民,立志变法1必要性为改变秦国的落后状况,实现富国强兵。2可能性(1)秦国统治者热衷于改革秦献公下令废除用人殉葬的恶习,迁都栎阳,允许在国都内进行商业活动。秦孝公进一步进行社会改革,向全国发出“求贤令”,吸引各方有识之士。(2)商鞅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的主张,得到秦孝公的赏识。(3)南门徙木,取信于民,树立威信。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17“学习思考”,查阅资料,了解什么是“刑名”之学?【提示】建立和巩固地主阶级专政的一套法家学说。教材整理3强国之术(变法措施)1目的:实现富国强兵。2中心:发展农业和厉行“法治”。3内容时间内容作用第一次:公元前356年实行什伍、连坐制度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秦国在对外战争中不断取得胜利第二次:公元前350年废井田,开阡陌推广县制,废除分封制统一度量衡“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使秦国的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误区警示重农抑商政策的作用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巩固和发展新兴的小农经济,巩固地主阶级的政权;有利于增强秦国的综合国力,为秦国灭六国奠定了基础。但这一政策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抑商或轻商的观念长期制约人们的思想,特别是在封建社会后期成为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深度点拨商鞅变法中普遍推行县制的作用商鞅变法中普遍推行县制有力地配合了“废井田开阡陌”的政策,用政治手段保证土地的私有,有效巩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限制了豪门贵族在地方的势力。知识网络史论要旨1.土地私有化的出现,地主阶级的兴起,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是商鞅变法的客观条件。2.秦孝公立志图强及商鞅个人的才志是其推行变法的主观因素。3.商鞅变法第一阶段的内容:实行什伍、连坐制度,重农抑商,按军功赏赐;第二阶段的内容:废井田,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移风易俗。探究点一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原因史 料史料一解 读由图一“铁制农具”、图二“牛形酒容器”可得出出现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由图三“水陆攻战”可知当时战争频繁。史料二“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孙膑兵法史料三“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商君书由史料二中“战胜而强立”和史料三中“农战”来探究原因。【史料应用】(1)图一和图二各反映的根本问题是什么?两幅图之间有何内在联系?【提示】图一反映出生产力发展,出现铁制农具;图二反映出牛耕的使用和普遍推广。联系: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出现和逐步推广,推动了农业发展,农业发展推动了手工业技术的进步,同时图二也是社会存在牛耕技术在文化领域的一种反映。(2)图三反映了战国时期社会的突出特点是什么?【提示】战争频繁是战国时期的显著特点,“战胜强立”是战国历史的主线。(3)史料二、三中的兵家、法家都主张重视战争,赢得战争,结合时代背景探究其原因。【提示】战争是战国时期的显著特点,法家思想直接产生于战国时代的变法活动中;而兵家思想来源于战争实践,是在战争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史论拓展】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原因(1)生产力的发展是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与推广是生产力发展的显著标志。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私有制的确立,削弱了人身依附关系,引起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2)经济基础的变化导致上层建筑的变革。新兴地主和自耕农要求打破束缚,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变法是满足他们要求的有效途径。(3)频繁的战争也对各国提出变法革新的要求。为了避免战败或者成为别国的兼并对象,各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的变法活动。(4)法家思想的推动。法家学说提倡顺应形势进行改革,主张以法治国,为各国变法提供了思想武器。探究点二商鞅变法的内容史 料解 读史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由史料一中的两个省略号分为三层信息,概括总结即可。史料二全国划为41县,所有的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史料二中“41县”“由国君任免”是关键信息。【史料应用】(1)史料一主要体现了哪些改革措施?(2)史料二体现的是哪方面的内容?(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的历史发展趋势是什么?【提示】(1)实行什伍、连坐法制度;奖励军功,按军功给予奖赐;重农抑商。(2)推行县制。(3)趋势: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从分裂走向统一。【史论拓展】商鞅变法体现新兴地主阶级意志的措施(1)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贵族无军功不再授爵,增强了地主阶级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实力,同时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势力。(2)废分封,行县制是向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迈出的重要一步,是打破“封国”、巩固新的土地所有制的政治保障。(3)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既废除了奴隶制的经济基础,又满足了地主阶级的经济要求。(4)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等,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壮大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商君书材料二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在梭伦以前的时代盛行的农村高利贷,以及地产的无限制的集中,都受到了节制。商业以及靠奴隶劳动日益大规模发展起来的手工业和工艺,都成了流行的职业由货币、奴隶以及商船构成的财富日益增加,但是,这些财富已经不是仅仅用来购置地产,它已经变成了人们所追求的目的本身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商鞅与梭伦所采取经济政策的主要指导思想。(2)根据材料一,概括“事商贾”带来的危害。(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规范解答】第(1)问,根据材料一可以比较容易得出重农抑商和农商并重。第(2)问,“事商贾”即重商带来的危害,根据材料“众力不足也”“粟得无少,兵得无弱也国之无富。”可以归纳出影响农业生产和兵源,难以实现富国强兵;第(3)问,由材料二中“农业高利贷、土地集中受到节制”可以看出是原来的旧贵族特权逐渐被消除。【答案】(1)商鞅:重农抑商;梭伦:农商并重。(2)导致农业劳动力减少,影响农业生产和兵源;难以实现富国强兵,在诸侯争霸中将处于不利地位。(3)逐步消除贵族特权,为雅典民主政治和工商业的发展奠定基础。1战国时期,变法改革成为一股强大的时代潮流,在各国蓬勃兴起。出现这种历史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各国统治者希望通过变法改革,实现富国强兵B法家学说成为各国推行变法革新的理论武器C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阶级关系的变化【解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各国推行变法的根源在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答案】D2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其中受益最大的阶级应是()A地主B农民C奴隶D奴隶主【解析】各国变法都废除了奴隶社会的土地制度,确立了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这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政治、经济实力的增长,故选A项。B、C两项是阶级社会的被压迫者,不可能受益最大;D项是变法前的受益者,变法严重损害了他们的利益。【答案】A3世人对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这与商鞅变法哪一措施有关()A奖励军功B奖励耕织C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D推广县制【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B、D三项的措施均与题意不符,故选C项。【答案】C4史记商君列传中说:“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商鞅这项变法措施最重要的积极意义在于()A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B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C革除了陈风陋习D强化了对基层民众的管理【解析】由材料中“军功者”“宗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国原来实行世卿世禄制,变法后按军功授爵,奴隶主贵族如果没有军功,就得不到爵位,故B项符合题意。【答案】B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商鞅变法)其中究竟有哪些新东西呢?第一次变法条令,其中只有关于什伍连坐、奖励耕织,以及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实行严厉处罚的内容,算是独创的。其他如奖励军功、发展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确立等级爵位制的改革,当初齐、楚、燕、赵、魏、韩亦各皆然。商鞅的第二次变法条令,也是各国都已实行过了的。程念祺国家力量与中国经济的历史变迁材料二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列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的“独创性措施”对秦国的贡献。(2)运用材料二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商鞅变法。【解析】第(1)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清炒法与炒炭法精要
- 离婚协议书翻译及海外法律文件认证合同
- 商业综合体物业租赁及配套设施服务合同
- 网络直播平台合同中多元化收入模式下的价格确定
- 农户耕地杂地租赁及农产品加工销售合同
- 数学光盘配套课件
- 汉字互动游戏课件
- 脑梗死教学课件
- 六职技术测试题及答案
- 建设银行2025丹东市秋招笔试热点题型专练及答案
- DB11T 1649-2019 建设工程规划核验测量成果检查验收技术规程
- 幼儿园大班幼儿拼音字母表幼儿拼音字母表
- 《吴文化教程(活页版)》 课件全套 模块1-12 历史特征- 吴地产业经济
- 三级筑路工(高级)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题库(含答案)
- 大学新生见面会初见欢共进步启新程模板
- 中职英语第三版第一册Unit1-Lesson1-课件
- 2024年全国期货从业资格之期货投资分析考试高频题(附答案)
- 光伏项目施工总进度计划表(含三级)
- 人教版:生命生态安全六年级上册教案
- 抖音洗浴按摩足浴商家本地团购短视频直播运营策划方案【抖音本地生活运营】
- 深水井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