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瓦房店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地理寒假作业试题(八) 新人教版_第1页
辽宁省瓦房店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地理寒假作业试题(八) 新人教版_第2页
辽宁省瓦房店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地理寒假作业试题(八) 新人教版_第3页
辽宁省瓦房店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地理寒假作业试题(八) 新人教版_第4页
辽宁省瓦房店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地理寒假作业试题(八) 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瓦房店高级中学瓦房店高级中学 2012 20132012 2013 学年高二寒假作业地理试题 八 学年高二寒假作业地理试题 八 一 单项选择题一 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区域的划分以单一指标为依据的是 热量带 干湿区 我国三大自然区 文化区 A B C D 2 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 行政区 自然带 热量带 干湿地区 三江平原 山东省青岛市 A B C D 3 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 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A 热量充足 B 太阳辐射强C 水资源丰富D 土壤肥沃 4 符合长江三角洲土地条件特点的是 水稻土是生产力较高的土壤 人口稠密 耕地较为集中 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耕地中旱地所占比重大 5 造成我国南北方楼房房间距差异的原因主要是 A 太阳高度B 地形 C 降水D 建筑材料 6 松嫩平原与长江三角洲气候的共同点是雨热同期 原因是 同属温带地区 气候的大陆性强 同属东部季风区 都是平原地区 7 遥感技术用于防灾减灾的具体监测内容包括 旱情 水灾 森林火灾 农林病虫害 A B C D 8 松树属于针叶树 要把松树与阔叶林区分开可利用 A GIS 技术 B RS 技术 C GPS 技术 D 计算机技术 9 下列哪项不能正确表述全球定位系统 GPS A GPS 就是利用卫星 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静态导航和定位的系统 B GPS 主要包括三大部分 空间部分 地面监控系统和用户设备部分 C GPS 能为各类用户提供精确的三维坐标 速度和时间 D GPS 现在被广泛地应用于区域地理环境的研究之中 10 为提高旅游观赏质量 临行前 应通过查看有关资料了解目的地 对有关资料了解应通过 A 遥感技术 B 地理信息系统 C 全球定位系统 D 地理网络与虚拟技术 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 使得人类对自然演化过和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的捕捉 监测 描述 表达的 能力迅速提高 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同时也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据此回答 30 31 题 11 关于全球定位系统在交通运输中的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车辆跟踪 B 合理分配车辆 C 降低能耗 D 提高运营成本 12 国家气象局每天为电视新闻提供的卫星云图主要使用了 遥感技术 地理信息技术 全球定位技术 1 2 3 A B C D 1 2 1 3 2 3 1 2 3 13 造成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季风强弱不同造成的B 海陆位置不同造成的 C 气温随经度位置的变化造成的D 海拔高低悬殊造成的 读图读图 1 1 七个省级行政单位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七个省级行政单位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种植 被面积的比例图被面积的比例图 回答 回答 1414 1515 题 题 14 该植被最有可能是 A 草原 B 苔原 C 硬叶林 D 针叶林 2 15 该植被分布区最普遍的环境问题是 A 酸雨 B 固体废弃物污染 C 土地沙化 D 臭氧层破坏 读全球荒漠分布示意图 回答 16 17 题 16 全球荒漠分布地区主要受哪几种气候类型控制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A B C D 17 目前 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约 3600 万平方千米 而且呈扩大和加剧的趋势 其影响因素中不包括 A 地震 火山 泥石流频发 B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C 乱垦滥伐 砍伐森林 D 全球 CO2 排放量增加 读我国西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 回答读我国西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 回答 1818 2626 题 题 18 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 其原因可能是 A 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 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 使植物不能生存 C 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D 由于有水源 以井为中心的地区农牧业活动较多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19 在乙地区 可能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的现象是 A 地表反射率下降 B 土壤有机质增加 土壤紧实度下降 C 土壤盐碱度升高 D 生物生产能力提高 20 图甲所示生态景观最典型的分布地区是 3 21 防治荒漠化的最有效措施是 A 扎设方草格沙障固沙 B 消除地表疏松沙质沉积物 C 恢复荒漠区自然植被 D 改善荒漠区局部小气候 长期以来 塔里木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 据此回答 22 24 22 在一年中 塔里木河最大径流量一般出现在 A 6 月 B 7 月 C 8 月 D 9 月 23 汉代以来 塔里木盆地南缘人类生产活动范围沿河流迁移的总趋势是 A 从下游向上游方向迁移 B 从上中游向下游方向迁移 C 往返迁移 D 向两侧迁移 24 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下列方案合理的是 A 上中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B 人工加速冰川消融 增加河水的补给 C 下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D 上中游和下游地区均衡利用河水 读某山地南北坡降水量图 回答读某山地南北坡降水量图 回答 25 2725 27 题 题 25 该地最可能属于 A 燕山山脉 B 秦岭山脉 C 南岭山脉D 天山山脉 26 降水垂直变化最小处位于山地 A 南坡海拔 400 米以下处 B 南坡海拔 800 1600 米处 C 南坡海拔 400 1600 米处 D 北坡海拔 700 米处 27 该山地所处自然带为 A 森林带 B 森林 草原带 C 草原 荒漠带 D 荒漠带 读我国某区域沙漠沙地和草原分布示意图 回答读我国某区域沙漠沙地和草原分布示意图 回答 2828 3030 题 题 28 图示地区的草场载畜量相比较的规律是 A 西部高于东部 B 东部高于西部 C 东 西部相当 D 南部高于北部 29 导致该区草场载畜量呈现差异的因素主要有 年降水量 海拔高度 荒漠化程度 人口密度 A B C D 30 下列符合该地区国土整治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有 A 实行划区管理 提高草场载畜量 B 减少人工草地 提高天然草地的比重 C 大力发展种植业 控制畜牧业比重 D 实施轮牧和轮流打草制度 图 6 4 我国为了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 建设了许多防护林体系 其中规模较大的是 三北 防护林和长 江中上游防护林 据此 回答 31 32 题 31 三北 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的环保功效是 A 吸烟除尘 B 美化环境 C 防风固沙 D 净化空气 32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是 A 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 B 繁衍物种 维护生物多样性 C 调节气候 稳定大气成分 D 净化空气 吸烟除尘 33 交通道路绿化带的主要作用有 放氧除尘 吸毒杀菌 降噪隔音 减轻污染 改善生态环境 维护生态平衡 防风固沙 保 持水土 划分车道 隔离交通 提神醒脑 减少事故 A B C D 34 有关森林的砍伐导致的环境变化 不正确的是 A 生物物种资源减少 B 水土流失加重 C 全球变暖 D 土壤含水量和地下水储量增加 目的 全球的热带雨林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减少 亚马孙河流域形成了高大密集的以乔木为主的雨林目的 全球的热带雨林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减少 亚马孙河流域形成了高大密集的以乔木为主的雨林 群落 这片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 前景也不容乐观 据此完成群落 这片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 前景也不容乐观 据此完成 3535 3838 题题 35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区别于其他生态系统的优势表现在 光合作用强烈 生物循环旺盛 雨林群落的生产力高 养分集中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A B C D 36 雨林群落高大茂密的原因是 热量充足 水分丰沛 生长季节连续 土壤肥沃 A B C D 37 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 土壤缺少养分积累和补充 气候高温多雨 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 带走养分 雨林植被的吸收作用强烈 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 A B C C 38 下列雨林开发方式中 属于保护性开发的有 雨林观光 生态旅游 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保护本国资源与采伐亚马孙雨林相结合 A B C D 39 保护热带雨林是全人类的共同义务 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 公平性原则 B 持续性原则 C 共同性原则 D 参与性原则 40 森林破坏引发的生态环境效应有 全球气候失调 生态环境恶化 臭氧破坏加重 自然灾害频发 地震 火山加剧 生物多 样性锐减 A B C D 二 综合题 4141 读我国甲 乙两个地区图 回答下列问题 读我国甲 乙两个地区图 回答下列问题 5 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图 4 1 甲图所示的是我国 地区 乙图所示的是我国 平原地区 2 从土地利用方面比较甲 乙两地 完成下表 3 甲乙两地区都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请指出乙地与甲地相比 其在农业生产条件方面所 具有的特点 42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在山西汾河流域的吕梁山脉曾是一个著名的森林地区 也是汾水的水源涵养地 现在的吕梁山仅存在 主峰附近一片森林 大片林区已不复存在 渭水上游的陇山山脉 秦汉时代一片葱茏 然而 关中作为许多朝代帝王的京畿重地 建筑宫室 营 造坟墓 所耗树木无法计算 4 世纪时 一次山洪爆发 竟冲下百万棵大树 唐代以后 渭水的流量已 经明显减少 航运也就不见于记载 1 山区的森林在保护环境方面起的作用是 2 文中所叙森林被破坏的原因是 3 渭水的流量已明显减少的原因是 43 读 我国的西北地区荒漠化 及 荒漠化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