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高中历史《顺乎世界之潮流》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高中历史《顺乎世界之潮流》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高中历史《顺乎世界之潮流》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心 爱心 专心 1 课题 顺乎世界之潮流顺乎世界之潮流 主备人刘欣刘欣 课标要求课标要求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 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 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目标分解目标分解 1 理解掌握先进中国人 睁眼看世界 的原因 代表人物及主张 2 掌握早期维新思想的提出 维新思想的发展 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 3 掌握民主共和国方案的提出 宣传 发展以及初步实现 学案演示备注 一 一 睁眼看世界睁眼看世界 1 1 林则徐 近代中国林则徐 近代中国 第一人 主持翻译第一人 主持翻译 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 的世界地理志 的世界地理志 2 2 魏源 阐述魏源 阐述 的思想 迈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著作的思想 迈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著作 是是 3 3 徐继畲 著作是徐继畲 著作是 系统介绍世界各国的历史 地理 政治和风俗等 系统介绍世界各国的历史 地理 政治和风俗等 情况 情况 4 4 姚莹 著作是姚莹 著作是 康輶纪行康輶纪行 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提醒人们注意英国对西藏的侵 提醒人们注意英国对西藏的侵 略野心 略野心 二 维新变法二 维新变法 1 1 早期维新思想产生 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和早期维新思想产生 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和 的兴起而产生 代表人的兴起而产生 代表人 物 郑观应物 郑观应 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以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以 反对侵略 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 文化教育反对侵略 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 文化教育 上主张兴办学校 学习西方科学知识 但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 也没有付诸实践 上主张兴办学校 学习西方科学知识 但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 也没有付诸实践 2 2 维新思想的发展 维新思想的发展 1 1 康有为 其著作是 康有为 其著作是 孔子改制考孔子改制考 打着 打着 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 把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 把西西 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同传统的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结合起来 借用结合起来 借用 观点 论证观点 论证 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 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 2 2 梁启超 著有 梁启超 著有 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只有响应时代潮流 才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只有响应时代潮流 才 是中国的出路 是中国的出路 3 3 谭嗣同 维新中的 谭嗣同 维新中的 对封建君主专制政体进行批判 号召人们同封建 对封建君主专制政体进行批判 号召人们同封建 束缚彻底决裂 束缚彻底决裂 4 4 严复 翻译出版 严复 翻译出版 认为人类社会受 认为人类社会受 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 的天演的天演 法则支配 法则支配 3 3 维新思想及运动的影响 维新思想及运动的影响 1 1 是一场资产阶级 是一场资产阶级 2 2 客观上也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 客观上也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 播 播 三 走向共和三 走向共和 1 1 民主共和国方案提出 孙中山提出民主共和国方案提出 孙中山提出 的主张 的主张 2 2 民主共和国方案的确立 民主共和国方案的确立 19051905 年 年 成立 提出三民主义 即成立 提出三民主义 即 其中其中 是核心 是核心 3 3 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1 1 阵地 他们分别以 阵地 他们分别以 民报民报 和和 新民丛报新民丛报 为阵地 为阵地 1 1 睁眼看世界 四洲志 师夷长技以 制夷 海国图志 瀛环志略 西藏地区 2 1 民族资本主义 商战 孔子 进化论 君主立宪制 变法通义 激进派 天演论 启蒙运动 3 1 驱除鞑虏 恢 复中华 创立 和众政府 同盟会 民族 民权 民生 民权 1912 年 1 月 1 日 探究拓展 C C 选择题 B C D C A 非选择题 答案 1 资产阶 用心 爱心 专心 2 2 2 内容 要不要推翻清政府 要不要建立共和政体 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 内容 要不要推翻清政府 要不要建立共和政体 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 3 3 影响 论战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为民主革命的爆发做好舆论准备 影响 论战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为民主革命的爆发做好舆论准备 4 4 民主共和国方案的初步实现 民主共和国方案的初步实现 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鸦片战争后出版的鸦片战争后出版的 海国图志海国图志 和和 瀛环志略瀛环志略 对开阔人们眼界 重新认识世界起了对开阔人们眼界 重新认识世界起了 积极作用 它们的主要内容是介绍 积极作用 它们的主要内容是介绍 B B A A 西方各国政治制度西方各国政治制度 B B 西方历史地理知识西方历史地理知识 C C 西方兵器制造技术西方兵器制造技术 D D 西方先进科学技术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探究拓展探究拓展 康梁维新思想与早期维新思想的关系 早期维新思想是康梁维新思想康梁维新思想与早期维新思想的关系 早期维新思想是康梁维新思想 的基础 即康梁维新思想是对早期维新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他们都主张变法 经济上发的基础 即康梁维新思想是对早期维新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他们都主张变法 经济上发 展资本主义经济 政治上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实行君主立宪制 文化上主张学习西方展资本主义经济 政治上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实行君主立宪制 文化上主张学习西方 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 都是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 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 都是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 例下列近代人物中 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学思想相结合的是例下列近代人物中 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学思想相结合的是 A A 魏源魏源 B B 曾国藩曾国藩 C C 康有为康有为 D D 张之洞张之洞 资产阶级革命派与资产阶级维新派最大的区别是 资产阶级革命派与资产阶级维新派最大的区别是 革命性质不同革命性质不同 发展资本主义的目的不同发展资本主义的目的不同 对清政府的态度不同对清政府的态度不同 革命的结局不同革命的结局不同 一 选择题一 选择题 1 1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A A 魏源魏源 B B 林则徐林则徐 C C 洪仁玕洪仁玕 D D 李鸿章李鸿章 2 2 下列著作中 属于中国近代最早下列著作中 属于中国近代最早 开眼看世界开眼看世界 一类的有 一类的有 A A 劝学篇劝学篇 变法通议变法通议 B B 梦溪笔谈梦溪笔谈 农政全书农政全书 C C 海国图志海国图志 四洲志四洲志 D D 敬告青年敬告青年 论持久战论持久战 3 3 戊戌变法运动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戊戌变法运动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A A 挽救民族危亡挽救民族危亡 B B 推动政治变革推动政治变革 C C 发展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经济 D D 促进思想启蒙促进思想启蒙 4 4 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主张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要 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主张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要 废除君主制废除君主制 发展民发展民 权权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实行暴力斗争实行暴力斗争 A A B B C D C D 5 5 民主共和国方案最早在中国确立是在 民主共和国方案最早在中国确立是在 A A 18941894 年年 B B 18951895 年年 C 1905C 1905 年年 D D 19121912 年年 二 非选择题二 非选择题 6 6 阅读下列两幅图片 图一康有为 图二谭嗣同 阅读下列两幅图片 图一康有为 图二谭嗣同 请回答 请回答 1 1 这两个代表人物属于中国近代哪一思想派别 其主张是什么 这两个代表人物属于中国近代哪一思想派别 其主张是什么 2 2 这一思想早在 这一思想早在 1919 世纪世纪 6060 年代既已产生 但与年代既已产生 但与 1919 世纪末相比有哪些局限性 世纪末相比有哪些局限性 3 3 他们在宣传这一思想时 遇到了封建顽固派的反对 并引发了一场论战 论战 他们在宣传这一思想时 遇到了封建顽固派的反对 并引发了一场论战 论战 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 4 这一思想后来演化成戊戌变法运动 以失败告终 这一变 这一思想后来演化成戊戌变法运动 以失败告终 这一变 法运动在历史上有何影响 法运动在历史上有何影响 材料一 梁启超提出 材料一 梁启超提出 中国他日必以工立国 中国他日必以工立国 衣食之源 不以地为界 不以人为衣食之源 不以地为界 不以人为 界界 当以力为界 凡欲加力使大莫如机器 当以力为界 凡欲加力使大莫如机器 一人所作工 能百日食 一人所作工 能百日食 机器固为机器固为 富国第一义 富国第一义 梁启超梁启超 变法通议变法通议 级维新派 设 议会 立宪法 实行君主立宪 制是其主要主 张 2 没有 形成完整的理 论 没有付诸 实施 3 要 不要变法维新 要不要兴民权 实行君主立宪 要不要提倡西 学 改革教育 制度 4 这 次变法对激发 人民的爱国思 想和民族精神 起了重要作用 它又是一次思 想解放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 派反对封建专 制 抨击封建 思想文化 主 张兴民权 提 倡新学 起到 了思想启蒙作 用 促进了人 民的觉醒 答案 1 发展工 业 发展商业 利用外资 2 继承发 展 3 发展 资本主义的思 想 顺应了时 代潮流 是爱 国进步的 同 时不损害国家 权益 是值得 肯定的 用心 爱心 专心 3 材料二通商者 天地自然之理 人之所藉以自存也 故言理财之学者 当并国之差材料二通商者 天地自然之理 人之所藉以自存也 故言理财之学者 当并国之差 别限界而为之 别限界而为之 梁启超梁启超 史记货殖列传今义史记货殖列传今义 材料三生产之要素三 材料三生产之要素三 曰土地 曰劳动 曰资本 我国土地劳力皆居优 惟苦乏曰土地 曰劳动 曰资本 我国土地劳力皆居优 惟苦乏 资本 资本 故利用外资 诚为中国今日生计政策之最妙法门 故利用外资 诚为中国今日生计政策之最妙法门 对外资 对外资 欢迎与反对 欢迎与反对 要以政治组织能否改革为断要以政治组织能否改革为断 苟政府财政之基础稳固 而所以运用之者适其宜 用外苟政府财政之基础稳固 而所以运用之者适其宜 用外 资之必不足为国病明矣 资之必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