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食品中细菌总数的测定_第1页
实验二-食品中细菌总数的测定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实验 2 食品中细菌总数的测定食品中细菌总数的测定 1 目的 1 1 学习并掌握细菌的分离和活菌计数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1 2 了解菌落总数测定在对被样品进行卫生学评价中的意义 2 原理 菌落总数是指食品经过处理 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 所得 1g 或 1ml 检样中所含细菌 菌落总数 菌落总数主要作为判别食品被污染程度的标志 也可以应用这一方法观察细菌 在食品中繁殖的动态 以便对被检样品进行卫生学评价时提供依据 菌落总数并不表示样品中实际存在的所有细菌总数 菌落总数并不能区分其中细菌的 种类 所以有时被称为杂菌数 需氧菌数等 3 材料 3 1 食品检样 3 2 培养基 营养琼脂培养基 无菌生理盐水 3 3 其它 无菌培养皿 无菌移液管 无菌不锈钢勺 4 步骤 4 1 取样 稀释和培养 4 1 1 以无菌操作取检样 25g 或 ml 放于 225mL 灭菌生理盐水的灭菌玻璃瓶内 瓶内 预置适量的玻璃珠 或灭菌乳钵内 经充分振要或研磨制成 1 10 的均匀稀释液 固体检样 在加入稀释液后 最好置灭菌均质器中以 8000 10000r min 的速度处理 1min 制成 1 10 的均匀稀释液 4 1 2 用 1ml 灭菌吸管吸取 1 10 稀释液 1ml 沿管壁徐徐注入含有 9ml 灭菌生理盐水的试管 内 振摇试管混合均匀 制成 1 100 的稀释液 4 1 3 另取 1ml 灭菌吸管 按上项操作顺序 制 10 倍递增稀释液 如此每递增稀释一次即 换用 1 支 10ml 吸管 4 1 4 根据标准要求或对污染情况的估计 选择 2 3 个适宜稀释度 分别在制作 10 倍递增 稀释的同时 以吸取该稀释度的吸管移取 1ml 稀释液于灭菌平皿中 每个稀释度做两个平 皿 4 1 5 稀释液移入平皿后 将凉至 46 营养琼脂培养基注入平皿约 15ml 并转动平皿 混 合均匀 同时将营养琼脂培养基倾入加有 1ml 稀释液 不含样品 的灭菌平皿内作空白对 照 4 1 6 待琼脂凝固后 翻转平板 置 36 1 温箱内培养 48 2h 取出计算平板内菌落数目 乘以稀释倍数 即得每克 每毫升 样品所含菌落总数 4 2 菌落计数方法 作平皿菌落计数时 可用肉眼观察 必要时用放大镜检查 以防遗漏 在记下各平皿 的菌落总数后 求出同稀释度的各平皿平均菌落数 到达规定培养时间 应立即计数 如 果不能立即计数 应将平板放置于 0 4 但不要超过 24h 4 3 菌落计数报告方法 4 3 1 平皿菌落数的选择 选取菌落数在 30 300 之间的平皿作为菌落总数测定标准 每一个稀释度应采用两个 平皿平均数 其中一个平皿有较大片状菌落生长时 则不宜采用 而应以无片状菌落生长 的平皿作为该稀释度的菌落数 若片状菌落不到平皿的一半 而其余一半中菌落分布又很 均匀 则可以计算半个平皿后乘以 2 以代表全皿菌落数 4 3 2 稀释度的选择 4 3 2 1 应选取平均菌落数在 30 300 之间的稀释度报告 表 2 1 表 2 1 计算菌落总数方法举例 不同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 两个稀释度菌落数 之比 菌落数之比 个 ml 10 110 210 3 1136516420 16400 22760295461 637750 32890271602 227100 4无法计数1650513 527115 270 6无法计数30512 30500 4 3 2 2 若有二个稀释度均在 30 300 之间时 应以二者比值决定 比值 2 取平均数 比值 2 则其较小数字 表 1 中例 2 和 3 4 3 2 3 若所有稀释度均 300 则取最高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 表 1 中 例 4 4 3 2 4 若所有稀释度均 30 则以最低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乘稀释倍数报告之 表 1 中例 5 4 3 2 5 若所有稀释度均无菌落生长 则应按300 有的又 30 则应以最接近 300 或 30 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 表 1 中例 7 4 3 4 菌落计数报告方法 菌落数在 1 100 时 按实有数字报告 如大于 100 时 则报告前面两位有效数字 第 三位数按四舍五入计算 为了缩短数字后面的零数 也可以 10 的指数表示 5 结果 5 1 将实验测出的样品数据以报表方式报告结果 5 2 对样品菌落总数作出是否符合卫生要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