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同步练习2 岳麓版必修2_第1页
高中历史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同步练习2 岳麓版必修2_第2页
高中历史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同步练习2 岳麓版必修2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心 爱心 用心1 第第 3 3 课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2008 青岛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教学质量检测 骏马秋风塞北 杏花春雨江南 两汉时 期 塞北 龙门碣石以北 和江南地区都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 在当时四大经济区中 长 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的是 A 山西 江南 B 山东 江南 C 龙门碣石以北 江南 D 山东 山西 在汉代 江南地区与黄河流域相比经济发展程度相差很大 根本上是因为 自然条件的差异 统治政策的差异 生产力水平的差异 民族生活习惯的差异 2007 东莞第一学期调研 据统计 自上古至隋朝见于记载的 88 件水利工程中 华北占 72 件 华南仅占 16 件 而唐代见于记载的 212 件水利工程中 华北占 101 件 华南占 111 件 这说明 A 南方水利技术超过北方 B 南方农业地位上升 C 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D 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2007 广东揭阳综合测试二 我国古代因为各种因素出现了多次的人口流动 其主要趋 势是 A 由内地流向边疆 B 由边疆流向内地 C 由北方流向南方 D 由南方流向北方 2007 淄博摸底考试 人口的流动始终没有停止过 有时还出现大规模的移民浪潮 这 在中国如此 在外国也如此 移民导致的历史变化引起了历史学家的浓厚兴趣 材料一 历史地理学家研究发现 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和中原汉族居住的分界线与 400 毫米等降水线重合 这也是我国古长城沿线 当气候出现显著变化时 就会影响到长城南 北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交往状态 中国历史上几次农牧民族军事对峙 比如北方十六国与南 方东晋政权的对峙 北朝与南朝的对峙 辽 西夏和金与两宋的对峙等 都是伴随着塞冷 期的到来而形成的 每当寒冷期到来 就会造成北方游牧民族生存困难 从而进攻中原 继而导致中原人口的大量南迁 在人力作为生产力主体的古代 人口的迁移客观上加速了 迁入地生产的发展 因此中原人口的大量南迁就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我国经济重心南 移的三个阶段恰好与三个寒冷期的时间段基本吻哈 1 将材料中揭示的因果关系在下列图中标示出来 3 分 2 根据材料一 你认为研究古代经济中心的南移需要从哪些方面搜集资料 3 分 1 气候出现寒冷 北方民族南下 中原人口南移 3 分 2 古气候 民族分布 移民 南方经济等 每点得 1 分 但不超过 3 分 2007 湛江模拟测试二 阅读下列材料 古越族是岭南土著居民 他们创造了岭南的古代文明 南越文化作为土著文化主体 代表了岭南文化在上古发展的成就和水平 但比起中原汉文化 它毕竟是落后的 秦 汉进军岭南 也是有组织的移民 这不仅增加了开发岭南所需要的劳动力和生产技术 而 经济重心南移 专心 爱心 用心2 且大大地改善了岭南文化环境 他们与土着越人和睦相处 从事艰苦劳动 成为开发岭南 的先驱 同时也为发展岭南农业耕作和手工业技术 以及兴教办学等提供各种人才 在他 们浸染 熏陶之下 华夏文化开始在岭南生根 也标志着中原移民文化与土著文化结合 奠定了岭南文化发展基石 此后历经东晋初 唐末 元初 清初前后多次大移民 不但广 东人口民族成份发生巨变 汉人成为当地居民主体 而且广东文化结构也非昔日可比 土 著文化不是被汉文化融合 改造 就是作为底层文化积淀下来 与中原文化差距也缩短了 大抵在明清之交 以中原文化为脊梁 具有岭南地方特色的广东文化构架已经形成 汉族南迁与土著居民的汉化和居地收缩都是同步进行的 这些土著居民后来演变为黎 壮 瑶 畲 苗等少数民族 他们退居山区 保留着自己的民族文化 成为多彩多姿的岭 南文化 个组成部分 此外 历史上移居广东的还有海内外回民和北方满人 他们集中分 布在一定地域 在很大程度上保持自己的民族文化 同样为岭南文化增添异彩 南迁广东的汉人 由于他们的源地 入居时间早晚和分布地区环境的不同 大约在唐宋时 期 渐渐分化 发展为广府 福佬和客家三个民系 他们除了具有共同的文化特质以外 在语言 风俗 经济生活 心理素质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 这都成为广东文化区划的基 础 摘自司徒尚纪著 广东文化地理 请回答 从材料可以看出推动岭南文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依据材料概述岭南文化发展的轨 迹并指出岭南文化的特点 13 分 1 决定因素 汉族 或华夏文化 中原文化 中原移民 的到来 2 分 答 民族融合 只给 1 分 2 发展轨迹 上古时期古越族创造了以南越文化为主体的土著文化 秦汉有组织的移民 南迁改善了岭南文化环境 促进了中原移民文化与土著文化结合 奠定了岭南文化发展基 石 东晋至明清之交 以中原文化为脊梁 具有岭南地方特色的广东文化构架已经形成 每点 2 分 三个重要阶段概述得清晰 简洁的加 1 分 共计 7 分 3 特点 多元性 多样性 地域 地方 性 包容性 民族性等 答中其中 4 点给 4 分 解析 解题关键在于读透材料 有效提取关键信息 切忌胡乱罗列无效信息或者随意摘录 材料原文 回答原因时要从民族迁移方面找答案 回答轨迹和特点时思路要全面清晰 对 岭南文化发展历史整体把握分析 2007 东莞第一学期调研 阅读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传统农业方面 中国的个体家庭经营 精耕细作的农业 无疑是世界上最先进 的 前苏联学者波梁斯基在 外国经济史 封建主义进代 一书中折算中国主要时代第一 劳动力产出粮食如下 与英国比 11 13 世纪英国239 斤100 公元前 5 3 世纪中国战国397 斤166 公元前 2 世纪 1 世 纪 中国西汉585 斤245 11 世纪北宋具体数字不详约 500 摘自王家范 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自南宋以后 历元 明至清 这种南方人口的优势一直维持着 全国总人 口也呈现继续上升的趋势 明清时期的人口成长是全国性的 并不限于南方 但是直 到清代 南方的人口数字仍然在北方之上 清高宗乾隆 26 年 1761 年 南方人口是 116341515 占全国总人口的 59 这个数字已经超过宋徽宗崇宁 2 年全国人口总数 广东 专心 爱心 用心3 在南宋尚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地区 这时已有地狭人稠的感觉了 摘自台湾学者合著 中国文化新论 民生的开拓 传统的 精耕细作 农业 离不开四项生产要素 耕地 作物 农具 劳力 分析材 料一所附表格中的 中国战国 时代这四项要素的发展情况和影响 10 分 结合材料二 和所学知识 指出上述四要素中 变动最大 最活跃的要素是什么 1 分 简述这一要 素在宋代的变化情况及对当时中国经济格局的影响 4 分 情况 井田制崩溃 私田开垦增加 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