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重庆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重庆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重庆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重庆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秘密 启用前 20132013 年重庆一中高年重庆一中高 20142014 级高二下期期末考试级高二下期期末考试 历历 史史 试试 题题 卷卷 历史试题共 6 页 满分 100 分 时间 100 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 务必将自己的姓名 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 答选择题时 必须使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 用橡皮 擦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 答非选择题时 必须使用 0 5 毫米黑色签字笔 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 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 I 卷 选择题 50 分 本卷共 25 小题 每小题 2 分 共 50 分 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 要求 1 中国封建社会的商人高利贷者可以通过购买土地而转化为地主 这不仅缓和了土地 权和货币权的矛盾 而且形成了地主 商人和高利贷者在经济上的三结合 导致这 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商品专卖制度 B 重利轻义观念 C 土地私有制度 D 工商皆本思想 2 唐六典卷三 尚书户部 载 辨天下之四人 使各专其业 凡习学文武者为士 肆力耕桑者为农 工作贸易者为工 屠沽兴贩者为商 工商之家不得预于士 食禄之 人不得夺下人之利 材料反映了唐朝 A 按出身门第划分四个等级 B 用科举考试选拔官员 C 强化对工商业者经济限制 D 禁止官员从事工商业 3 原创 凡贸易 金太贵 而不便小用 钱近实 而易伪易杂 钞太虚 亦复有 泡烂 是以白金之为币 长也 材料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可能出现在 A 春秋战国 B 宋代 C 元代 D 明代 4 原创 研究历史可以采用不同的史学范式 下列关于 近代中国通商口岸 的说法 符合现代化史观的是 A 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和资本输出的基地 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标记 B 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 使中国逐渐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C 它是近代中国城市化 工业化发展的前沿阵地 D 它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 5 下表反映的是 1750 年至 1900 年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的相对份额 其比例发生变 化的原因包括 1750 年1830 年1860 年1900 年 32 8 29 8 19 7 6 2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近代民族工业不断萎缩 西方列强在华设厂 欧美国家工业发展迅速 A B C D 6 原创 1912 年荣宗敬 荣德生兄弟创办福新面粉厂 到 1921 年 荣氏兄弟经营的 面粉厂已达到 12 家 荣氏兄弟成为著名的 面粉大王 关于荣氏面粉厂这一时期迅 速发展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日本等列强忙于战争而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B 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2 C 民国政府的鼓励和倡导 D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7 图片能真实反映一定时期的历史现象 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产生过很大影响 其相同之处是 农民申请加入生产合作社 人民公社好 A 都以过渡时期总路线为指导 B 都调动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C 都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 D 都提高了农村经济的公有化程度 8 1978 1997 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类别 年份 国有及国有控 股工业 集体工业城乡个体工业 其他经济类型工 业 197877 622 4 199725 538 117 918 5 上表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各类经济成分的变化 这一变化反映了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 B 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我国经济的主体 C 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D 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 9 20 世纪 90 年代有人把中国东部经济发展状态比作 满弓待发之箭 弓 比喻为 1984 年国家开放的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 弦 比喻为 1996 年全线通车的南北交通大动脉 京九铁路 那么 箭头 应当比喻的是 A 深圳 B 浦东 C 海南 D 珠三角 10 1811 年 英国政府准备对美战争 派人拿着议会批准的 100 万英镑军费的批文前往 英格兰银行要求预付 银行审计长发现上面未盖国王印章 拒绝支付 此事反映出当 时英国 A 议会不能支配政府财政 B 国王掌控实权 C 银行担心政府违约失信 D 宪政制度确立 11 美国 1787 年联邦宪法确立了一套 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 这种分权制衡的机 制体现在 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 联邦政府的立法 行政 司法之间 国会参众两院之间 总统与内阁之间 A B C D 12 1871 年德意志帝国成立时 有人说 这个帝国是由一只大猛兽 半打狐狸和十几只 耗子组成的 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当时帝国内各邦实力的差距 但在这个帝国中 A 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联邦议会 B 帝国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 C 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帝国议会 D 各邦共同推举帝国首相 13 它是法国 19 世纪的最后一次革命 是 19 世纪法国的革命史诗的顶点和终点 从 此巴黎通过革命迫使全法国接受新制度的时代被划上句号 这一历史事件 A 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B 使法国共和制度在法律上得以确立 C 推动了 共产党宣言 的发表 D 宣告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14 我国史学界曾就 二战后 某一事件的影响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看法 一种观点 3 认为该事件是欧洲经济的 强心剂 和 及时雨 是促进西欧走向联合的 粘合剂 另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分裂的 加速器 和 绝缘体 这一历史事件是 A 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 B 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 C 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 D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15 亚当 斯密说 新大陆的白银 通过它 古老大陆两端的贸易得以继续 他描述的全球贸易是 A 欧洲 美洲 亚洲的三角贸易 B 欧洲 非洲 亚洲的三角贸易 C 欧洲 非洲 美洲的三角贸易 D 亚洲 美洲 非洲的三角贸易 16 1651 年英国颁布的 航海条例 规定 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 出 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 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 皆 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 或殖民地或领土 这一规定反映了 A 英国殖民帝国已经形成 B 英国已处于世界工厂的地位 C 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D 英国与荷兰的商业竞争激烈 17 原创 右图是英国城镇人口变化示意图 对这一时期 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 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 B 英国正向工业社会过渡 C 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日益缓和 D 自由资本主义逐渐成为主流 18 有人评论一种经济现象 认为它有 能节制生产 毋使有羡不足 的优点 又有 独 占一业 莫之与竞 则生产技术之改良进步将中止 的缺点 这种经济现象开始盛行 是在 A 18 世纪末的英国 B 19 世纪末的德国 C 20 世纪 30 年代的苏联 D 20 世纪 30 年代的美国 19 原创 学者闻一在著作 凯歌悲壮 里 把苏联的历史依次分为五个时期 凯歌年 代 退却年代 剥夺年代 战争年代 战后年代 其中出现在 退却年代 现象是 A 国家集中分配产品 B 收购制取代义务交售制 C 允许一定程度的私有制 D 优先发展重工业 20 1935 年 7 月 美国记者李普曼说 人民交给罗斯福先生一把尚方宝剑 以使他能够 在一场特殊的战斗中率领他们 现在战斗业已结束 宝剑应该入鞘了 对此理解正 确的是 A 尚方宝剑 指新政时期总统获得了立法权 B 宝剑应该入鞘 指应该限制总统在新政时膨胀的权力 C 战斗业已结束 指美国经济已经全面恢复 D 美国民主政治的根基在新政中遭到破坏 21 经过 20 年社会 政治的剧变 一种新的政治浪潮在西方世界逐渐抬头 开始于 1979 年撒切尔夫人出任英国首相 直到 1980 年底里根当选美国总统后 这一浪潮才 真正发挥力量 新的政治浪潮 主要包括 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推行私有化 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增加政府的公共开支 A B C D 22 右图为 1948 1970 年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 率示意图 图中年均增产率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60 50 40 30 20 10 0 1801年1851年 英国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 据 大英百科全书 4 A 世界经济朝制度化和体系化发展 B 世界各国普遍消除关税贸易壁垒 C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推动 D 经济区域集团化的速度大大加快 23 原创 下列国际组织中 主要宗旨是向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以稳定国际汇率是 A B C D 24 右图所反映的经济组织 其突出特征是 A 成员国政治经济一体化 B 成员国经济技术合作多样化 C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优势互补 D 成员国经济发展均衡化 25 奥巴马访华期间 曾在上海演讲时说 贸易在 许多方面影响人民的生活 比如美国 电脑中许多部件 还有穿的衣服都是从中国进口的 我们向中国出口中国工业要使用 的机器 这种贸易可以在太平洋两岸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让我们的人民过上质量更 高的生活 这最能体现的是 A 中美合作共同应对经济危机 B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潮流 C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积极影响 D 需要加强中美间的贸易往来 第 II 卷 综合题 50 分 26 铁路是现代经济的大动脉 铁路的发展能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 阅读下列 材料 回答问题 18 分 材料一材料一 纺织工业 采矿工业和冶金工业的发展引起对改进过的运输工具的需要 这种 运输工具可以运送大宗的煤和矿石 1830 年以后 公路和水路受到了铁路的挑战 将蒸汽机安装在货车上 这方面的主要人物是采矿工程师斯蒂芬森 1830 年 他的机车 火箭号 将一列火车从利物浦牵引到曼彻斯特 短短数年内 铁路支配了长途运输 能够 以比在公路或运河上所可能有的更快的速度和更低廉的成本运送旅客和货物 到 1870 年 拥有 15500 哩铁路 美 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材料二材料二 中国之有铁路 始于 1876 年外国在上海所修的吴淞铁路 1881 年中国修建的 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为减轻顽固派的反对 一开始不得不采用马拉车箱运煤 1895 年中 日战争中国战败后 作为新式交通运输工具的铁路轮船被视为起衰振弊救国图强的利器 才迎来了命运的转折 从 1895 到 1911 年 出现第一次铁路修建的高潮 先后修建了东 清 胶济 京汉等几条较长的干路 但这些铁路大部分都借入了外国资金 外国资本势力 对它们仍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朱荫贵 近代新式交通运输业与中国的现代化 材料三材料三 1949 年 12 月 在邓小平主持的西南局常委会上 搁置半个世纪的修建成渝铁路 被提上议程 作为四川人 邓小平对引发辛亥革命的四川保路运动太清楚了 清政府和国民 政府修不好的成渝铁路 共产党能不能修好 当邓小平赴京向毛泽东请示时 毛泽东回答 你能说服我 我就鼎力相助 否则 就暂时搁置 邓小平讲了三点理由 说服了毛泽东及党 5 中央 摘自 邓小平说服中央修建成渝铁路 1 据材料一 概括铁路运输业在英国诞生的条件 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从 1830 年 到 1870 年 英国铁路运输业飞速发展的原因 8 分 2 据材料二 概括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的特点 4 分 3 综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 你认为邓小平讲的三点理由可能有哪些内容 6 分 27 原创 在现代化的过程中 不同的国家探索出了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18 分 材料一材料一 现在我国经济状况中最重要和最突出的一点 就是重心已转移到工业方面了 要推进整个经济 所需要的正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业上 工业化的中心 工业化的 基础 就是发展重工业 我们必须以尽快的速度扩大我国工业 把工人数量增加一两倍 我们必须把我国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 而且愈快愈好 摘编自 斯大林全集 材料二材料二 要在适当的政府制裁和监督下 引导和维护劳资双方的联合行动 要淘汰不公 平的竞争惯例 要使各产业的现有的生产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要取消不适当的生产限制 暂时有需要的除外 要改进劳动标准 并要在其他方面复兴产业和保存自然资源 全国工业复兴法 材料三 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是权力过于集中 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 让地方和工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 应该坚决实行 按经济规律办事 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 注意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手段结合起来 充分调 动干部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应该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之下 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 以党代 政 以政代企的现象 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1 材料一体现了斯大林模式的哪些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种模式对苏联兴衰 的影响 6 分 2 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和斯大林模式的本质区别 4 分 3 据材料三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 6 分 4 综合上述材料 谈谈你对探索经济发展模式的认识 2 分 28 人们常在那些独领文明风骚的地区之后冠以 时代 二字 有人因此将人类历史进程概括 为 地中海时代 大西洋时代 太平洋时代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14 分 材料一材料一 地中海地区曾在人类文明史上大放异彩 以地中海为中心地区 古代希腊 罗 马的奴隶制文明曾影响到广大的周边地区 南及撒哈拉 东南至红海地区 东北至黑海地区 西出直布罗陀海峡 北至高卢与英伦三岛 时间长达几个世纪 因此 被人们称为 地中海 时代 何芳川 太平洋时代与中国 材料二材料二 在 1842 年刊行的 海国图志 中有如下记载 昔惟意大利亚足以纲纪西洋 自意大里 意大利 裂为数目 教虽存而富强不竞 于是佛郎机 法兰西 英吉利代兴 而 荚吉利尤炽 不务行教而专行贾 且佐行贾以行兵 兵贾相资 遂雄岛夷 材料三材料三 20 世纪初 有人认为 地中海时代随着美洲的发现而结束了 大西洋时代正处 于开发的顶峰 势必很快就要耗尽它所控制的资源 唯有太平洋时代 这个注定成为三者之 中最伟大时代 仅仅初露曙光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 指出 地中海时代 在政治文明上的重大贡献 4 分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 对比分析导致意大利 富强不再 和英国 迅速崛起 的原 因 6 分 3 据材料三 你认为 太平洋时代 真的到来了吗 结合二战后的相关史实阐明理 6 班次 姓名 顺序号 考号 密 封 线 在在在在 是在 由 4 分 命题 张宏森 审题 谢宏强 20132013 年重庆一中高年重庆一中高 20142014 级高二下期期末考试级高二下期期末考试 历历 史史 答答 卷卷 2013 7 26 18 分 1 8 分 2 4 分 3 6 分 27 18 分 1 6 分 2 4 分 7 3 6 分 4 2 分 28 14 分 1 4 分 2 6 分 3 4 分 20132013 年重庆一中高年重庆一中高 20142014 级高二下期期末考试级高二下期期末考试 历历 史史 答答 案案 2013 7 1 5 CDDCC 6 10 ADCBD 11 15 BBACA 16 20 DCBCB 21 25 8 AABCC 26 18 分 1 条件 工业生产的发展提出了革新运输工具的要求 2 分 蒸汽动力的推广使铁路运输的出现成为可能 2 分 原因 工业革命和经济迅速发展 推动了铁路运输的发展 英国的政治民主化改革使 政局稳定 为铁路交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科技的进步 铁路本身具有速 度 快 运输成本低廉优势 4 分 经济 政治 科技任选一得 2 分 材料本身得 2 分 2 特点 起步较晚 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大 受外国资本控制 体现半殖民地半封建性 特征 铁路的发展与救亡图存相结合 4 分 任答 2 点 3 理由 四川交通闭塞 修成渝铁路有利于政令畅通 重庆 成都是西南中心城市 修 成渝 铁路可以带动四川乃至西南经济发展 成渝铁路率先修成 可以提高新中国声望 6 分 27 18 分 1 特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 强调高速度 农业服务于工业 2 分 任答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