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学案3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学案3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学案3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学案3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学案3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心 爱心 专心 1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气压带和风带 知识清单知识清单 项目内容 一 气压 带和风带的形 成 1 大气环流是指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形成的原因是不同纬度 地区所得到的太阳辐射是不同的 2 赤道地区得到的太阳辐射多 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 形成低气 压 叫赤道低气压带 3 上升气流在赤道地区上空聚集 气压升高 大气向两极点运动 在 北半球 由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在北纬 30 附近上空偏转成西风 这 样气流不断堆积下沉 近地面气压升高 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在南半球 同样也形成了一个副热带高气压带 4 在北半球 从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出的气流向南 北运动 在地转偏 向力的影响下 向南的气流偏转成东北风 向北的气流偏转成西南风 5 北极及附近地区 由于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少 终年寒冷 空气下沉 近地面形成极地高气压带 北极大气向南流出 偏转形成东北风 它与较 暖的盛行西风在北纬 60 附近相遇 暖而轻的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气流之 上 形成副极地上升气流 二 北半球 冬 夏气压中 心 6 夏季 陆地升温快 气温高 气压低 形成低气压中心 海洋相反 形成高气压中心 冬季陆地降温快 气温低 气压高 形成高压中心 海 洋相反 形成低压中心 7 北半球的陆地面积比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 而且海陆相间分布 使 呈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8 东亚位于亚洲东部 面临太平洋 海陆的气温对比比其他地区显著 所以海陆的气温对比和季节变化比较明显 三 气压带 和风带对气候 的影响 9 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但不是唯一因素 一个 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 大气环流 海陆分布 地形 洋流等因素综 合影响的结果 10 热带雨林气候是在赤道低压带控制下形成的 温带海洋气候形成 与西风带有很大关系 在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下形成了地中海气 候 考点梳理考点梳理 考点考点 1 1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 大气环流 1 概念 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 作用 促进高低纬度间 海陆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 调整全球的水份和热量分布 直 接控制各地气候类型的形成 2 三圈环流 1 影响因素 高低纬受热不均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2 形成过程 见下图 用心 爱心 专心 2 3 地面表现 在地表形成南北对称 高低相间的七个气压和六个风带 4 季节移动 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引起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大致 1 月 前后南移 7 月前后北移 移动幅度 5 10 个纬度 5 气候影响 气压带与风带分布成因气流方向气候影 响 极地高压带南北纬 90 附 近 热力原因下沉干冷 副极地低压 带 南北纬 90 附 近 动力原因上升温湿 副热带高压 带 南北纬 90 附 近 动力原因下沉干热 气 压 带 赤道低压带0 附近热力原因上升湿热 极地东风带南北纬 60 90 极高 副 低 高纬 低 纬 干冷 中纬西风带南北纬 30 60 副高 副 低 低纬 高 纬 温湿 风 带 低纬信风带南北纬 0 30 副高 赤 低 高纬 低 纬 干燥 例 1 2008 年江苏高考 下图为 某月沿 0 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 读图回答 1 3 题 1 上述 某月 是 A 1 月 B 4 月 C 7 月 D 10 月 2 该月份甲地盛行 A 东南风 B 东北风 C 西南风 D 西北风 3 该月份乙地的气候特征是 A 高温多雨 B 低温少雨 C 温和多雨 D 炎热干燥 解析 第 1 题 从图中看出赤道低气压位于赤道以北 副热带高气压在北半球主要分 布在 30 40 N 南半球则主要分布在 20 30 S 通过这些信息可以判断此时太阳直射点在 北半球 应该是北半球的夏季 第 2 题 甲地位于 10 S 附近 7 月份 该地受东南信风 用心 爱心 专心 3 控制 第 3 题 乙地位于 30 40 N 之间 属于地中海式气候 此时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气候炎热干燥 答案 1 C 2 A 3 D 考点考点 2 2 北半球冬 夏气压中心与季风 北半球冬 夏气压中心与季风 1 成因 北半球陆地面积大 海陆相间分布 而海陆具有热力性质差异 2 分布 3 影响 形成季风环流 1 概念 风向在一年内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变化的现象 称为季风 全球季风环流以亚洲东部和南部最为典型 2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 风带的季节移动 见下图 3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比较 冬季风夏季风项 目 成因 源 地 风 向 性 质 源 地 风 向 性 质 分 布地区 冬 夏季风 比较 东 亚季 风 海陆 热力性 质差异 西 伯利亚 蒙古 西 北风 寒 冷干 燥 副 热带太 平洋 东 南风 温 暖湿 润 我 国东部 日本朝 鲜半岛 等地 冬 季风强 于夏季 风 南 亚季 风 海陆 热力性 质差异 和气压 带风带 的季节 移动 西 伯利亚 蒙古 东 北风 低 温干 燥 赤 道附近 印度洋 西 南风 高 温多 雨 印 度半岛 我国西 南等地 夏 季风强 于冬季 风 4 总结 用心 爱心 专心 4 例 2 下面是 2008 年元月 20 日 8 时北半球 大致位于 40 N 60 N 90 E 120 W 海洋与陆地气压分布示意图 读图分析回答 1 A 地气压名称是 B 地 气压名称是 2 此时 C 地吹 风 D 地吹 风 3 A 地中心气流作 运动 常出现 天气 4 A 地地面空气快速移到 C 地 地面缺乏森林 草原 会出现 自然灾害 5 ABCD 四地冬春经常形成这种气压分布 因此 对于 C 地防御自然灾害最现实的措施 解析 由图和题意可知此时亚欧大陆是高压 海洋上是低压在北半球低压区 受水平气压 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 东部多吹偏南风 西部多吹偏北风 北半球高压区其 东部多吹偏北风 西部多吹偏南风 答案 1 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2 偏北风 西北风 3 下沉 晴朗 4 沙尘暴 5 加强植树造林 考点考点 3 3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 对气候的影响 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汽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 从而使高低纬度 之间 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 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 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 成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气候 2 气候成因分析 用心 爱心 专心 5 3 世界气候类型的成因 特点和分布 如下表 气候类型主要成因气候特点分布规律主要分布区数值特征 热带 雨林 气候 终年受赤道 低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多雨南 北纬 100之间 刚果盆地 马来群岛 亚马孙平原 最冷月均温 15 以 上 年均温 26 左 右 年降雨量 2000mm 以上 热带 草原 气候 赤道低压带 和信风带交 替控制 终年高温 分 干湿两季 南 北纬 100 200之 间 非 南美 大洋洲 最冷月均温同上年 降雨量 750 1000mm 热带 季风 气候 海陆热力性 质差异 气 压带风带季 节移动 终年高温 分 旱雨两季 南 北纬 100 250大 陆东岸 中南半岛 印度半岛 海南岛 最冷月均温同上 年降雨量 1500 2000mm 热 带 热带 沙漠 气候 副热带高压 带或 信风带控制 终年高温少雨南北 200 300大陆内 部 西岸 北非 阿拉 伯半岛 澳 中西部 最冷月均温同上 年降雨量 200mm 以 下 亚热 带季 风气 候 海陆热力性 质差异 冬 夏季风交替 控制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低温少雨 南北纬 250 350 大陆东岸 亚洲东部 澳大利亚 南北美洲东 南部 最冷月均温 0 以 上 年降水量 1000mm 亚 热 带 地中 海气 候 副热带高压 带和 西风带交替 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 南北纬 300 400 大陆西岸 地中海沿岸 六大洲都有 最冷月均温 0 以 上 年降水量 300 1000mm 温带 季风 气候 海陆热力性 质差异 冬 夏季风交替 控制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北纬 350 550 大陆东岸 我国北方 日本 朝鲜 半岛北部 最冷月均温 0 以 下 年降水量 500 600mm 温带 海洋 性气 候 全年受西风 带控制 终年温和多雨南北 400 600 大陆西岸 欧洲西部 南北美洲西 部 澳南部 最冷月均温 0 以 上 最热月均温 20 以下 年降水 量 700 1000mm 温带 大陆 性气 候 深居内陆 受海洋影响 小 冬冷夏热 降 水少 南北纬 400 600大 陆内部 亚欧大陆 北美大陆内 部 南美东 部 最冷月均温 0 以 下 年降水量 400mm 以下 温 带 亚寒 带大 陆性 气候 极地大陆 海洋 气 团控制 冬季漫长严寒 夏季短促温暖 降水少 集中 夏季 北纬 50 70 间 亚欧大陆和 北美大陆北 部 最热月均温 10 左右 年降水量 300 600mm 寒 带 苔原 气候 纬度高终年严寒 降 水少 北半球极地 附近的沿海 北冰洋沿岸最热月均温 5 以 下 用心 爱心 专心 6 冰原 气候 纬度高 地 势高 全年酷寒 降 水少 南北半球极 地附近内陆 南极大陆和 格陵兰岛 最热月均温在 0 以下 高山气候地势高 地 形起伏大 水热垂直变化 显著 高大的山地 高原 青藏高原 南美安第斯 山脉 气温 0 6 100m 例 3 右图是 北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示意圈 读图回答 1 2 题 1 图中 a 处的盛行风向是 A 东北风 B 西北风 C 东南风 D 西南风 2 图中 b 处的气候特征是 A 炎热干燥 B 高温多雨 C 温和干燥 D 温和湿润 解析 第 1 题 a 在 30 60 之间 应为中纬西风带 风向应为从副高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 根据图中 a 处风向左偏可知 此图表示南半球 西风 风向为西北风 第 2 题 首先需要先判断南北半球 进而根据经纬度定位 判断气候类 型 最后确定答案 根据图中 b 的经纬度可知 b 处的气候类型是热带沙漠气候 其气候特征 是终年炎热干燥 答案 1 B 2 A 重难点突破重难点突破 一 气候类型判断一 气候类型判断 知识归纳知识归纳 1 气候类型判读方法 步骤依据气温或降水因素变化结论 6 7 8 月气温高北半球 判断半球气温 12 1 2 月气温高南半球 最冷月气温 15 热带气候 最热月均温 25 亚热带气候 最冷月均温 0 15 最热月均温 10 20 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热月均温 20 以 上 温带季风 温带大 陆 最热月均温 10 20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判断所属温 度带 最低月气 温 最高月气 温 最冷月均温 0 最热月均温 10 极地气候 年雨型热带雨林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少雨型热带沙漠 温带大陆性 极地气候 夏雨型 热带季风 亚热带季风 温带季风 热带 草原气候 确定气候类 型 降水的 季节分配 冬雨型地中海气候 2 常见的气候统计图表 用心 爱心 专心 7 3 气候分布模式图 例 4 读下图 回答 1 2 题 1 图中甲 乙 丙 丁表示的四种气候类型依次是 A 温带大陆性气候 极地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B 高山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C 热带草原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高山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用心 爱心 专心 8 D 温带大陆性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高山气候 2 与图中丁气候类型相同的城市是 A 长沙 B 宜昌 C 太原 D 合肥 解析 甲的可能蒸发量极大 而且季节性极强 但实际蒸发量小 因为降水总量小所致 故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乙的实际蒸发量和可能蒸发量相当 和降水都呈现季节性变化特征 蒸发时间段短促 而总降水量和蒸发量都较小 只能是极地气候 丙的实际蒸发量和可能蒸 发量相当 和降水都呈现季节性变化特征 总降水量和蒸发量都较大 所以是亚热带季风气 候 丁和丙的情况相似 只是在数量上比丙少 所以是同类的温带季风气候 答案 1 A 2 C 二 主要气候要素等值线图的判读二 主要气候要素等值线图的判读 知识归纳知识归纳 例 5 2008 年广东高考 年蒸发量变化速率指标能够反映蒸发量的时间变化 如 40mm 10a 表示年蒸发量 10 年间减少了 40 毫米 读下图 结合相关知识回答 1 2 题 疏密程度及含义 弯曲状况及含义闭合状况及含义 疏 密 含义弯曲方向含义中周含义 影响该等值线的因 素 疏地区差异 小 高 低值弯 曲 降水较同纬 多 中低周 高 少雨 区 等降 水量 线密地区差异 大 低 高值弯 曲 降水较同纬 少 中高周 低 多雨 区 迎风坡多雨 背风 坡少雨 山腰较山 麓 山顶多 疏温差小高 低值弯 曲 温度比同纬 高 中低周 高 低温 区 等温 线 等 物候 线 密温差大低 高值弯 曲 温度比同纬 低 中高周 低 高温 区 纬度 太阳辐射 下垫面 海陆 洋 流 地形等 人 类活动 疏太阳辐射 差值小 高 低值弯 曲 太阳辐射强中低周 高 弱太 阳 辐射 区 等太 阳辐 射线 密太阳辐射 差值大 低 高值弯 曲 太阳辐射弱中高周 低 强太 阳 辐射 区 纬度 太阳高度角 日照时间长短 大 气透明度 云量 海 拔高度 阴坡阳坡 用心 爱心 专心 9 1 对我国年蒸发量变化趋势叙述正确的是 A 西北地区蒸发量变化最大 B 华北地区蒸发量呈增加趋势 C 长江中下游地区蒸发量呈增加趋势 D 全国大部分地区蒸发量呈减少趋势 2 下列选项与我国大部分地区地表蒸发量呈正相关的是 日照时数 相对湿度 风速 气温 空气污染程度 A B C D 解析 读图可知 长江中下游地区蒸发量变化约为 40mm 10a 呈减小趋势 西北地区的 蒸发量变化幅度为 80mm 是我国蒸发量变化最大的地区 根据图中数据判断 华北地区蒸发 量也呈较少的趋势 由图中数据即可判断 全国大部分地区的蒸发量都呈较少的趋势 日照 时数越长 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多 地表蒸发量越大 风速越大 也能加快地表的蒸发速度 气温越高 地表蒸发越旺盛 因此 三项对我国大部分地区地表蒸发量呈正相关 而相对湿度越大 大气中水汽含量越大 地表水越不易蒸发 空气污染程度与地表蒸发强弱 无直接联系 因此 两项与地表蒸发量不呈正相关 答案 1 A D 2 B C 抢分频道抢分频道 基础限时训练基础限时训练 1 2008 年广东高考 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等因素影响 近地面形成了风带和无风带 无盛行风地带 全球无风带的分布范围是 A 南北纬 30 附近 B 南北纬 40 附近 C 南北纬 60 附近 D 南北纬 80 附近 解析 风是指空气的水平运动 无风带主要是盛行上升或下沉气流的地区 南北纬 40 附 近受西风带或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南北纬 60 附近地区主要盛行西风 南北纬 80 附近地 区主要盛行极地东风 答案 A 2008 年广东文科基础 读某地年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 回答 2 3 题 用心 爱心 专心 10 2 对该地气候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气温年较差小 B 最冷月气温大于 l8 C 降水季节分布均匀 D 夏季降水丰富 解析 读图可知 该地气温最冷月的温度大于 18 B 项正确 最热月气温小于 28 因 此气温年较差较小 A 项正确 该地降水主要集中在 4 10 月 夏秋季降水丰富 冬春季节 降水较少 故 D 项正确 C 项说法错误 答案 C 3 根据图中气温和降水数据 判断该地的气候类型是 A 温带海洋性气候 B 温带大陆性气候 C 热带季风气候 D 地中海气候 解析 根据气候类型判断步骤 首先 以温定带 即根据最冷月的气温大于 18 可知 该气候为热带气候类型 其次 以水定型 即根据该地降水量可知 降水集中在夏季 即 可确定为热带季风气候 故 C 项正确 答案 C 读甲 乙两种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 回答 4 6 题 4 甲气候典型的特征是干旱多雾 其中多雾的主要成因是 A 当地居民大量使用矿物燃料 B 地形对气流的阻挡 C 沿岸有寒流经过 D 沿岸有暖流经过 5 乙气候类型的特征是 A 气温日较差大 B 降水季节变化大 C 大陆性显著 D 气温年较差小 6 甲 乙两气候类型的分布都受到 A 迎风坡的影响 B 纬度的影响 C 洋流的影响 D 经度的影响 解析 根据两地的位置可确定甲地属热带沙漠气候 乙地属温带海洋性气候 甲地受秘鲁 寒流影响 海洋上来的暖湿空气逐渐冷却而形成平流雾 乙地处西风带 受北太平洋暖流影 响 终年温和湿润 温差小 答案 4 C 5 D 6 C 7 读下面的 气候类型图 和 风向分布模式图 回答问题 乙 40 甲 30 用心 爱心 专心 11 1 M 图是 半球 季 2 甲 乙 丙 丁四种气候类型在 M 图中相应的位置分别是 3 除南极洲外 其他大洲都有的气候类型是 填代号 4 C D 同为 30 40 N 的大陆 但气候截然不同 原因是 解析 1 根据大陆东岸吹偏北风 或大陆西岸 30 40 间吹西风 可判断是北半球冬季 2 甲 乙 丙 丁分别属于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 气候 对应图中的 C A B D 3 除南极洲外 其他大洲都有地中海气候 4 两地海陆 位置不同 大气环流形势不同 因而气候不同 答案 北 冬 C A B D 甲 C 位于大陆西岸 是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 制而形成的地中海气候 而 D 位于大陆东岸是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 而形成的亚热带季 风气候 8 2008 年江苏高考 图 为 甲 乙两地地理位置示意图 图 为 甲 乙两地年内气 温与降水量变化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填表比较甲乙两地气候特征及其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同点 气候特征 不同点 气候特征差异产生 的主要原因 2 分析甲地的气候特征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3 面对国际粮价上涨 请对乙地所在国提高粮食产量提出建议 解析 东亚和南亚都属于季风气候 但东亚重要是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南亚 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两地季风成因 风向 降水量和降水时间都有明显的区别 但两地都因 为降水集中 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容易形成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 答案 1 气候相同点夏季高温多雨 降水季节变化大 用心 爱心 专心 12 特征不同点 甲地全年气温高 或乙地气温年较差大或乙地冬温低 甲地雨季短 或乙地雨季长 气候特征差异产生 的主要原因 受不同季风影响 甲地主要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乙地因海陆热 力性质差异 甲地因地形阻挡 受冬季风影响小 2 全年高温 作物生长期长 降水丰富 利于作物生长 易受干旱 洪涝灾害影响 3 发展农业技术 提高粮食单产 保护耕地 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兴修水利 防灾减灾 基础提升训练基础提升训练 江苏省 09 届高三联考试卷 读世界部分地区图 图中阴影为地面季风的地理分布区 据 此完成 1 3 题 1 1 月 图中 A 地盛行 A 东南季风 B 西南季风 C 东北季风 D 西北季风 2 关于 B 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夏季风性质暖热 干燥 B 冬季风成因与气压带 风带季节移动有关 C 夏季风来得迟 退得早易产生洪涝灾害 D 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 3 当 C 地盛行西北季风时 A A 地高温多雨 B B 地寒冷干燥 C C 地形成高压中心 D 正值 1 月份左 右 解析 图中 A B C 三个季风区分别是东亚 南亚和澳大利亚北部 三地的季风成因和性 质不同 东亚 1 月吹西北风 南亚夏季风是气压带 风带季节移动造成的 性质湿热 其强 弱进退影响降水的多少 冬季风由海陆热力差异形成 性质温和干燥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澳大利亚北部 1 月份受气压带 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 吹西北风 7 月份受海陆热力性质差 异的影响 吹东南风 答案 1 D 2 D 3 D 2008 海南高考 甲 乙两地纬度相同 相距 500 千米 两地气温 降水资料如下表所示 完成 4 5 题 5 月 10 月11 月 次年 4 月地 点平均 温 降水 mm 平均 温 降水 mm 甲 地 2716502522 乙 地 278902677 4 两地的纬度约在 A 15 S 20 S 之间 B 15 N 20 N 之间 C 25 S 30 S 之间 D 25 N 30 N 之间 5 两地之间的地形可能是 A 平原 B 盆地 C 丘陵 D 山地 解析 第 4 题 根据甲乙两地平均气温在 25 以上属于热带 排除 CD 5 10 月气温高 用心 爱心 专心 13 位于北半球 排除 AC 第 5 题甲 乙两地纬度相同 相距 500 千米 乙地年降水量相对甲地 少 太阳辐射 大气环流应该一致 影响气候不同的因素只有地形 而地形雨会导致降水量 差异显著 答案 4 B 5 D 6 2008 广东地理 某地房屋墙壁很厚 门窗多达二至三层 该地的气候类型最有可能是 A 亚热带季风气候 B 温带大陆性气候 C 热带雨林气候 D 热带季风气候 解析 由于该地房屋墙壁很厚 且门窗多达二至三层 主要起到保温的作用 据此可推测 为温带的气候 在冬季时 气候寒冷 房屋需要保温 答案 B 7 2009 届广东一模 我爱我的宁夏美 塞上明珠放光辉 高峡出平湖 大坝多奇伟 千 里河套歌甜花香 广阔平原牛壮羊肥 2008 年 9 月 23 日 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 50 周 年 分析下列图表资料回答 资料一 图 是宁夏附近区域一月平均气温等值线和年降雪等日数线图 资料二 图 宁夏沙坡头经过 50 年不懈的治沙努力 成果卓著 1994 年被联合国授予 全球环保 500 佳单位 的光荣称号 1 读资料一 Q 处有一重要的南北走向山脉 在古代称之为 朔方之保障 沙漠之咽喉 原因是什么 2 Q 处年降雪日数的范围是 不同于周边地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 读资料二 回答 图中铁路和被沙障直接阻隔的沙漠分别是 填正确项字母 A 包兰铁路 腾格里沙漠 B 京包铁路 腾格里沙漠 C 包兰铁路 毛乌素沙漠 D 兰新铁路 毛乌素沙漠 沙坡头地区治沙工作卓有成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正确项字母 A 利用麦草 稻草等材料扎设方格状的挡风墙可以削减风速 截留水分 B 方格状沙障能大量吸收地下水 促使植物生长 固定沙丘 C 方格状沙障固沙成本低 费工小 应大规模推广 D 利用麦草 稻草等材料扎设方格状的挡风墙 属于生物固沙 解析 本题通过等值线图考察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及相关区域地理知识 首先进行空间 定位 确定贺兰山 黄河 包兰铁路等基本地物 山地可阻挡风沙 山地海拔高 气温易形 成降雪 答案 1 贺兰山 该山削弱了西北风的侵袭 阻挡了沙漠的东移 2 10 15 日 地 图 图 用心 爱心 专心 14 势较高 气温较低 易形成降雪天气 3 A A 8 肇庆市 2009 届期末统测 阅读材料 回答 1 4 题 1 出现上述天气过程的直接原因是 异常 近一段时间以来 西南 气流和北方 空气一直持续在我国 一线以南 造成了半个多月之久的低 温 雨雪 冻害天气过程 同时 2007 年 8 月在东南太平洋海域形成的 现象也成为此次灾害性天气的另一大诱因 2 雪灾发生后 除了前期做好防寒保暖 道路清扫和积雪融化等工作外 随着气温升高 后期大量积雪融化 还应预防 等地质灾害 3 发生在湖南省内的雪灾 可直接影响我国南北向 铁路线 东西向 等铁路线 公路线的顺利通行 给春运带来极大压力 为此 中共中央 政治局常委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两赴湖南 考察抗冰救灾工作 4 试举例说明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在雪灾防治和救助方面可以发挥哪些作用 解析 本题的 08 年考察冰冻灾害为背景考察气候异常 自然灾害的关联性 对交通的影 响及 3S 技术的运用 除掌握书本知识外 平时关注国内外重大时事也很重要 答案 1 大气环流 暖湿 冷 秦岭 淮河 拉尼娜 2 崩塌 滑坡 泥石流 3 京广 焦柳 枝柳 浙赣 湘黔 4 运用 RS 技术 及时动态监测各地积雪融化 道路通行状况 运用 GIS 技术 及时向公 众发布各地天气 交通信息 或进行交通状况的趋势分析 帮助政府部门决策 运用 GPS 技 术 对在大雪中受困的车辆 人员进行准确定位 及时施救等 言之有理即可 能力提高训练能力提高训练 浙江省五校 09 届联考 读 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 局部示意图 完成 1 2 题 1 图中的 丙气压带 是指 A 赤道低气压带 B 副热带高气压带 C 极地高气压带 D 副极地低气压带 2 根据图中信息 说法正确的是 A 受丙气压带影响 撒哈拉沙漠炎热少雨 B 受甲风带移动影响 南亚地区夏季多雨 C 受乙风带影响 西欧地区全年温和湿润 D 受丙气压带和乙风带交替控制 新西兰形成地中海气候 解析 根据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丙气压带的风向两边流走 可判定是副热带高气压带 中央气象台 2008 年 1 月 29 日 8 时发布未来 24 小时强降雪 冻雨地区预报 大雪冻雨 用心 爱心 专心 15 根据风向的偏转方向 向左偏 可判定在南半球 因此甲风带是东南信风带 乙风带是中纬 西风带 西北方 夏半年 东南信风带向北移动 跨过赤道偏转成西南风 给南亚地区带 来降水 答案 1 B B 2 B 高要市 2009 届期末统测 读世界各地温度年较差图 完成 3 4 题 3 导致 A 地温度年较差比 B 地小的主要原因是 A A 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小 B 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大 B A 地降水年变化小 B 地降水年变化大 C A 地海拔高 B 地海拔低 D A 地是海洋性气候 B 地为大陆性气候 4 D 地与 E 地气温年较差比较及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 D 地大于 E 地 D 地海拔高 空气稀薄 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均弱 B D 地大于 E 地 D 地深居内陆 是大陆性气候 C D 地小于 E 地 D 地海拔高 冬季不受冬季风影响 D D 地小于 E 地 D 地为海洋性气候 E 地为大陆性气候 解析 气温年较差的大小因纬度 海陆分布 地形等而异 A 地位于赤道附近的刚果盆地 为热带雨林气候 B 地位于西欧 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两者海拔都低 降水变化都小 造成 A 地温度年较差比 B 地小的原因是 A 地纬度低 一年中昼夜长短几乎相等 正午太阳高度角 的变化也很小 各月热量的收支相差不大 故气温年较差很小 D E 两地纬度相近 造成 D 地气温年较差小于 E 地的原因是 D 地海拔高 可与周围自由空气进行热量交换 且海拔高冬 季不受冬季风影响 答案 3 A 4 C 09 届江苏四校联考 右图为亚欧大陆东部某季节大气运动图 读图回答 5 6 题 5 图示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A 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 B 炎热干燥的伏旱天气 C 受热带气旋的影响 D 受强冷空气的影响 6 当 P 天气系统最强盛时 印度半岛 A 德干高原一年中凉爽的时候 用心 爱心 专心 16 B 农田干枯 土地龟裂 C 乞拉朋齐降水最多的时候 D 西南季风来得早 造成严重洪涝灾害 解析 根据图中所示 亚欧大陆上形成高压 太平洋上是低压 应为冬季 此时 长江中 下游地区可能受强冷空气的影响 印度处于凉季 是一年中最凉爽的时候 注意印度的最干 旱的时候是热季 3 5 月 此时太阳直射点已经移到北半球 气温回升快 但雨季尚未来临 所以异常干热 答案 5 D 6 A 2008 年全国高考 下图示意日本本州岛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 完成 7 8 题 7 导致 N 地樱花初放日期比 M 地早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形 B 洋流 C 土壤 D 降水 8 导致 P 地樱花初放日期比 M N 地晚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形 B 洋流 C 太阳辐射 D 降水 解析 第 7 题 N 地东部海域有日本暖流经过 对沿岸增温 增湿 导致花期提前 第 8 题 P M N 位于同一纬度 但 P 地位于内陆的山地丘陵上 其气温低于沿海地区 造成花期滞 后 答案 7 B 8 A 读世界局部区域气候分布图 回答 9 10 题 9 下列气候类型在两大洲均有分布 但成因明显不同的是 10 导致全球气候带分布的最基本原因是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