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1课 孔子与老子学案 岳麓版必修3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1课 孔子与老子学案 岳麓版必修3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1课 孔子与老子学案 岳麓版必修3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心 爱心 专心1 导学案历史导学案历史 高二年级第高二年级第 1 1 课课 孔子与老子孔子与老子 课标解读课标解读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孔子的生平 把握理解孔子的基本学说和影响 2 了解老子的生平 把握理解老子的基本学说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 1 结合孔子生活时代的特征 分析孔子的思想产生的社会根源 2 结合历史资料理解老子学说的基本精神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1 认识孔子作为 万世师表 和世界文化名人的地位 2 认识老子思想体系的博大精深及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 学习重点学习重点 孔子的核心思想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 学习难点学习难点 结合春秋时期的政治 经济特点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产生的必然性 基础知识梳理基础知识梳理 一 孔子的学说一 孔子的学说 1 1 孔子其人 孔子其人 孔子小档案 年代 国籍 地位 著作 2 2 政治背景 政治背景 春秋时期的社会状况 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表现 经济上 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有了显著的进 步 尤其是 和 的使用 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 私田开垦增多 日益瓦解 政治上 周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制遭到破坏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变为 礼乐 征伐自诸侯出 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就是当时社会变革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映 3 3 思想主张 思想主张 1 1 核心 核心 礼礼 和和 仁仁 主要内容是 和 2 2 政治思想 政治思想 提出 学 提倡 为政以德 要求统治者 用 教化百姓 在以 礼 治国的同时 逐步 提出 的主张 力图 按照 的制度把当时已经混淆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 达到 贵贱 有 序 3 3 哲学思想 哲学思想 提倡中庸 主张仁 礼结合 恰到好处 对鬼神敬而远之 把探讨和解决 放在优先的位置 4 4 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 教育原则上 主张 教育方法上 主张 学习方法上 主张把 与 结合起来 鼓励学生 敢于坚持正确意见 当仁不让于师 孔子思想的影响 孔子思想的影响 1 1 当时 2 2 后来经过 形成完整的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 3 3 孔子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 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孔子被尊崇为 受到 后人景仰 延展阅读延展阅读 1 1 礼 礼 作为典章制度 礼是宗法贵族等级制度的体现 是维护宗法等级制度的礼节仪式 作为 道德规范 它是宗法贵族及统治阶级一切行为的准则 作为观念形态的礼 在孔子思想体系 中是同 仁 分不开的 孔子指出 克己复礼为仁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 礼作为中国宗 法分封与专制集权农耕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 对中华民族的精神修养起了重要作用 但是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特别是封建社会后期 传统的 礼 越来越成为人束缚人们 思想 行为的绳索 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孔子主张恢复周代的等级名份制度 实质上 是力图维护奴隶制 在春秋末年奴隶制正在走向灭亡的背景下 他的这一保守思想不可能受 到普遍重视 2 2 仁仁 和和 礼礼 的关系 的关系 仁和礼是相辅相成 不可分割的 首先 孔子仁爱观的直接目的是 想通过对上下尊卑之间的人际关系的调节 维护君臣父子的等级差别 挽救 礼崩乐坏 的 社会政治秩序 其次 礼 是贯彻实施 仁 的手段和保障 3 3 孔子的政治主张有何现实意义 孔子的政治主张有何现实意义 孔子 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 的理论 对今天的政治文明建 设 对国家和社会的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民主法制是近代社会的政治文明 这一点与孔子 礼 的观念有相通之处 孔子 德治 思想是古代政治文明的最高表现 孔子 德治 思 想中包含着许多有价值的东西 如教育为先 利民富民 取信于民 举贤用贤 身正令行的 主张以及反对暴政 反对苛政的思想 孔子的 德治 就是主张通过教育 提高民众的文化 知识和认识水平 实行自律化的管理 以达到社会的治理 德治 思想至今仍有重要的借 鉴价值 思考探究思考探究 1 1 下列表述不属于孔子思想精华内容的是 A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B 以德治民 反对苛政 C 维护周礼 贵贱有序 D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2 2 材料一 材料一 孔子想回到西周 维护奴隶制 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 有他落后的一面 但他 是伟大的史学家 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 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 整理和传播上有卓 越的贡献 论孔子 思想 用心 爱心 专心2 材料二材料二 孔子在历史文化领域有杰出成就 他的 爱人 仁民 观念以及他的教育思想 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性 他想回到西周 只是因为不敢公开反对当时还比较强大的奴隶 制 表现出他怯懦的方面 略论孔子思想的阶 级性 请回答 请回答 1 两则材料都涉及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 孔子在教育方面有何贡献 2 材料一 二评价孔子时 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 结论有何不同 3 综合上述材料 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思路点拨 思路点拨 1 问注意对孔子贡献的设问仅限于教育领域 而且要多角度认识孔子的教育贡 献 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主要有三 教育原则 教育方法 学习方法 2 3 两问实际 都涉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历史人物评价的基本方法问题 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特定的历史背景 即须将历史人物放在所生活的历史时代进行评判 确定评价标准 即 看其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进步等 防止以偏概全 即要全面了解人物的生平事 迹再作评判 克服英雄史观 即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 不能夸大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此外 要注意在解答材料题时要将材料与所学知识相结合 学以致用 回答时一定要有理有 据 不能言之无物 空发议论 答案 答案 基础知识梳理基础知识梳理 二 老聃与二 老聃与 道德经道德经 1 1 老聃简介 老聃简介 春秋时期 国人 重要的思想家 家学派创始人 他的思想通过 一 书流传下来 此书又称 总计约 5000 字 是 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老子思想的著作 2 2 老子的学说 老子的学说 1 1 道 道 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 提出 的思想 剔除了 的绝对权威 2 2 辩证法 辩证法 任何事物都有 的两面 可以转化 3 3 政治思想 政治思想 从 的思想出发 倡导政治上 以 3 3 地位 地位 1 1 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 的哲学家 2 2 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 对中国文化 包括 以及中国人的 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延展阅读延展阅读 1 道 道家 道教 道 道家 道教 道 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范畴 用以说明世界的本原 本体 规律或原 理 其原始含义指道路 坦途 用以表达事物的规律性 上升到哲学范畴是在春秋时期 道 家 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派别 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道教 是以 道 为最高信仰的中国传统宗教 产生于东汉中叶 在中国历史上 道家哲学有时被一些非官方儒 学的重要人物改造继承 有时为官方儒学所吸取 如宋明理学 道家思想曾经一度成为官方哲 学或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 如汉初的黄老之学和魏晋玄学 此外 道家哲学还深深影响了中国 的道教和佛教两大宗教思想的发展 道教尊老子为太上老君 奉 道德经 为道教的基本经典 奉 庄子 为 南华真经 并用老庄哲学来构建道教的神学 建立道教的哲学体系 2 道家思想对中华传统美德的形成有重要影响道家思想对中华传统美德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如老子虚怀若谷 宽容谦逊的思想 恬淡朴素 助人为乐 反对争名夺利的思想 以柔克刚 以弱胜强的思想等 正是这种道家文化的发扬 形成了中华民族开阔的文化胸襟 使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能够经久不衰 思考探究思考探究 1 1 老子思想对后世产生消极影响的是 无为而治 知足不争 克己复礼 主张正名 小国寡民 结绳而用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A B C D 思路点拨 思路点拨 老子思想的历史局限性在于其哲学中所包含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存在严重的缺陷 他不 仅忽略了对立面转化的必要条件 而且把事物向反面转化看做是循环的 而不是上升发展的 他 主张 无为而治 看不到人的主观能动性 因此 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 感到 无能为力 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 这是一种消极思想 2 2 老子与孔子思想观点的相似之处是 A 都主张体谅百姓 不要过分压迫 B 都主张恢复周礼 C 都否认天命论 D 都强调贵贱有序 思路点拨 思路点拨 比较型选择题解答时方法有三 求同法 运用抽象概括思维方式 找出历史事件 历史人物 历史现象等相同点 以达到揭示其共性的方法 求异法 从不同点方面进行分析找 到正确答案的方法 比较演绎 据题干求 对选项分析比较选出答案 3 3 阅读下列材料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材料一 克己复礼为仁 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论语 材料二材料二 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共 拱 之 子为政 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 善矣 论语 材料三材料三 以智治国 虚其心 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