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民营经济的成功实践_0_第1页
发展民营经济的成功实践_0_第2页
发展民营经济的成功实践_0_第3页
发展民营经济的成功实践_0_第4页
发展民营经济的成功实践_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26发展民营经济的成功实践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对我县部分乡镇农户收入状况的调研一、引言近年来,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迅速,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居全市首位。三大主导产业食用菌、畜禽养殖、设施菜已成为我县大多数乡镇增收富民的主要渠道。但同时仍存在一部分乡镇产业发展缓慢,农民增收乏力。而目前我县农户收入构成的基本情况怎样,农业产业化对增加农民收入的具体作用有多大,亟待深入调研。为了获取有关农户收入状况的第一手材料,以了解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农户收入构成的影响,我们在 11 月初选取沙坨子、榆树林子、小寺沟、平房 4 个乡镇进行了实地调查。其中,沙坨子乡是我县食用菌生产量最大,发展最好的乡镇,被称为“中国北方食用菌第一乡” ,榆树林子镇是我县设施菜特色镇,小寺沟则是我县畜禽养殖特色镇,平房乡的畜禽养殖发展得也不错。因此,本次调查主要在特色产业发展较好的乡镇进行,然后通过对不同产业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试图在总体把握农户收入构成状况的基础上,找出农业产业化对农民增收的具体作用及影响农2 / 26户收入构成的主要因素,进而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必要的依据,同时为更好地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合理建议。1、相关概念界定(1)农业及农业收入:这里的农业指农、林、牧、渔各业,是一个广义概念。农业收入亦即经营农业所获取的收入,包括从事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所获取的收入总和,而从事非农业(包括外出打工、个体经营等)获取的收入则是非农业收入。(2)农户类型:根据农户劳动力从事的产业及农户收入的构成的不同,将农户分为纯农户和兼业农户两种。纯农户,指家庭劳动力全部从事农业,家庭收入也全部是农业收入的农户。兼业农户,指同时从事农业和非农业经营的农户,农户中可能有的劳动力从事农业,有的劳动力从事非农业;或者劳动力在农忙时从事农业,农闲则从事非农经营。(3)总收入、纯收入与净收入:总收入=基本收入+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基本收入=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家庭经营收入=农业收入+其他非农业收入纯收入=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纯收入+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3 / 26家庭经营纯收入=家庭经营收入投入的物质生产原料成本净收入=家庭经营净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2、调查程序1、选取调查对象:4 个乡镇(每个乡镇选 2 个村) 。2、对所选择的乡镇、村组进行总体情况的调查。3、在了解乡镇、村组总体情况的基础上,分别选取35 户具有代表性的纯农户、兼业户,对其 20162016 年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深入的调查。3、调查对象这次调查中,对 4 个乡镇 87 个村的部分农户进行了调查。所选样本村数 10 个,样本农户数为 22 户。其中,在沙坨子乡 22 个村,选取了情况大庙村、庙后村和沙坨子村,共 1260 户、5043 人,特别调查了该乡双百亩花香菇科技示范园区暨下岗职工再就业孵化基地;在榆树林子镇 30个村,选取了郑杖子村和百岱营子村,共 694 户、2775 人,特别调查了村民刘利峰、宋英山两户;在小寺沟镇 19 个村,选取了养殖专业村胡杖子村和养殖重点村单家店村、佟杖子村,共 803 户、3215 人,特别调查了新建的雅图沟金泉养殖场和单家店 6 户群众合伙建设分户饲养的养牛场;在平房乡 16 个村,选取了东樱桃沟村和太平梁村,共 744 户、4 / 262976 人,特别调查了该乡引进社会资金进行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太平梁李龙江养牛厂。二、农户收入状况分析1、农户收入水平比较农户收入水平比较(单位:元) 乡镇GDP(2016 年)(万元)总收入(2016 年)农业人口(人)人均纯收入2002 年2016 年增速(%)沙坨子乡20,3005 / 2619,62029,6251,3651,569榆树林子镇19,63419,63431,9161,8171,858小寺沟镇17,85317,87824,6031,4451,6116 / 26平房乡5,4345,46916,9881,6001,620全县204,200340,973360,8631,7191,806分析:4 个乡镇中,沙坨子乡人均纯收入增速最快,达,高于全县水平,主要是食用菌发展迅速,从 2002年的 万盘(袋)发展到 2016 年的 920 万盘(袋) ,户均增产 盘(袋) ;平房乡增速最慢,低于全县水平,一是退耕还林减产减收,二是食用菌发展缓慢;榆树林子镇增速仅为,低于全县水平,主要是退耕面积比较大,林7 / 26果业受影响较大;小寺沟镇增速为,高于全县水平,主要是畜禽养殖发展较快,农民增收明显。2、农户收入状况分析2016 年农户人均纯收入来源(单位:元)乡镇农业纯收入非农收入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合计食用菌设施菜其他种植业畜牧养殖林业及其他小计沙坨子乡750148 / 2622861421014460951569榆树林子镇194713302241421303460951858小寺沟镇2471539 / 261074071421056460951611平房乡1702294242421065460951620全县总计56016510 / 2612026414212514609518062016 年农户人均纯收入构成乡镇农业纯收入非农收入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食用菌设施菜其他种植业畜牧养殖林业及其他小计11 / 26沙坨子乡48%1%1%5%9%65%29%6%榆树林子镇10%38%2%12%8%70%25%5%12 / 26小寺沟镇15%9%7%25%9%66%28%6%平房乡10%14%26%15%66%28%6%全县总计31%13 / 269%7%15%8%70%25%5%分析:沙坨子乡食用菌纯收入 2016 年已达 750 元,占农户人均纯收入的 48%,农业纯收入达到农户人均纯收入的 65%,三大特色产业纯收入达到农户人均纯收入的 55%;榆树林子镇设施菜纯收入 2016 年已达 713 元,占农户人均纯收入的 38%,农业纯收入达到农户人均纯收入的 70%,三大特色产业纯收入达到农户人均纯收入的 60%;小寺沟镇畜禽养殖纯收入已达 407 元,占农户人均纯收入的 25%,农业纯收入达到农户人均纯收入的 66%,三大特色产业纯收入达到农户人均纯收入的 50%;平房乡畜禽养殖纯收入 2016 年已达 424 元,占农户人均纯收入的 26%,农业纯收入达到农户人均纯收入的 66%,三大特色产业纯收入也已达到农户人均纯收入的 37%。全县农户食用菌纯收入 2016 年已达 560元,占农户人均纯收入的 31%,设施菜纯收入 2016 年已达165 元,占农户人均纯收入的 9%,畜禽养殖纯收入 2016 年14 / 26已达 264 元,占农户人均纯收入的 15%,农业纯收入达到农户人均纯收入的 70%,三大特色产业纯收入达到农户人均纯收入的 55%。3、农户收入状况与不同产业类型生产率的关系农户收入状况与不同产业类型生产率的关系对比产业类型亩产单价(元)单位收入(元)单位投入(元)单位纯收入(元)固定资产投入(元)食用菌6670(盘/袋)533,3507,00026,3505,000/个15 / 26设施菜西红柿25,000 斤12,5008,00025,50020,000黄瓜35,000 斤21,000畜禽养殖牛1,00016 / 26猪300羊50玉米1000 斤50016617 / 26334说明:为了便于比较,我们将食用菌、设施菜、玉米全部按照单位亩产计算。分析:三大特色产业中,食用菌增收最为明显,每亩纯收入为 26,350 元,不过前期有一定的固定投入,技术要求也比较高;设施菜增收也比较见效,每亩纯收入为25,500 元,但前期投入太高,每个棚 20,000 元,而且投入时间和精力也很多,一年四季不能闲;畜禽养殖,规模扩大存在困难,不仅投入增加太大,而且人手不够。但相对于种玉米,每亩纯收入仅 334 元,三大特色产业的确诱人。三、影响农户收入构成的主要因素影响我县农户收入构成变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有自然环境因素,也有农民本身素质因素。在此次调研中,我们主要发现以下几个方面:(一)地理区位因素:此次调查的 4 个乡镇中,沙坨子、小寺沟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农户收入受区位制约较少;榆树林子因靠近凌源,许多农副产品都可以拉到凌源销售,比较方便,但受农户自身交通工具限制;平房区位条件较为恶劣,因而农户增收缓慢。18 / 26(二)资源气候因素:沙坨子铁矿等矿产资源丰富,铁选业的发展也大大增加了农民的工资性收入;榆树林子气候独特,所产的设施菜、花卉质高价低,已成为邻近市场的品牌产品。(三)经济发展水平1、产业化水平:沙坨子乡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产业化水平较高,有食用菌生产示范园区 4 个,保鲜库 26 个,菌袋厂 1 家,龙头企业 18 家,有资质的菌种生产户 15 家,占全县的 60%,交易市场 1 个,农民经济人 270 人,食用菌协会 6000 人,因而全乡有 6200 户农户从事食用菌生产,占全县总户数的 75%,农户从食用菌上人均增收 1000 元。2、市场交易水平:沙坨子乡有食用菌交易市场 1 处,农资交易市场 1 处,食用菌保鲜库 26 个,方便了菇农的产前原辅料购买和产后的产品销售,因而有 75%的农户靠食用菌增收致富;榆树林子镇建有 1 处较大规模的果品蔬菜批发市场,蔬菜年交易额达 4600 万公斤,有力地促进了榆树林子设施菜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一些邻近市场的农户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每天可以根据市场行情采摘新鲜产品出售,既可卖个好价钱,又减少了许多成本。(四)劳动力素质1、观念因素:农民素来守业意识强,创业意识弱,等、靠、要的思想还很严重。沙坨子乡虽然有 75%的农户从19 / 26事食用菌生产,但剩下的农户除了邻近市场做点小买卖外,尚有一部分农户仍然固守旧业,抱着“宁可日子舒服过,也不冒风险”的想法。2、学历与技术水平: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沙坨子乡的劳动力学历水平要较其他乡镇高,全乡 15722 名劳动力中,大专以上学历有 116 人,高中及中专 2038 人,初中7451 人;而平房乡的 10041 名劳动力中,大专以上没有,高中 1433 人,初中 6667 人。农业产业化对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特别是食用菌和设施菜,一是技术不过关,造成的损失将是巨大的。虽然所调查的 4 个乡镇都成立了食用菌协会,都有专职的技术人员,但技术推广和培训服务的程度与效果却不尽一样,沙坨子乡有 90%的菇农经过培训,食用菌协会会员发展到 6000 人,因而坏盘率比较低,为%。另一方面,农户对技术的需求也是非常大的,在我们的调查中,不少农户表示“目前所学的技术仍不够,只要有技术员来培训指导,他们一定肯花时间学习” 。此处,对于养殖业,特别是羊的舍饲圈养规模,一般数量达到 200 只就很困难再扩大规模了。3、专业化组织程度:农民专业化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对于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和农产品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是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沙坨子20 / 26乡成立了食用菌协会,有会员 6000 人,农民经纪人 270 人,保证全乡从事食用菌生产的 6200 农户家家都有一名会员,在技术培训、学习与指导上联系比较紧密,在资金扶持上也互相帮助,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该乡食用菌产业的不断壮大。但由于协会成立时间较短、组织程度不高、管理比较松散,以及产业链条较短的限制,还没有形成统一供应种子、原料和统一产品收购、包装、销售的局面,与科研院所的联合研制和引进新品种、应用新技术方面的合作还远远不够,仅停留在技术培训层面。而榆树林子、小寺沟和平房却还没有成立相应的蔬菜协会和畜禽养殖协会,依靠的仅仅是亲戚村邻的指导与互助,既缺乏信息来源,也不了解市场行情。(五)地方政府执政能力1、政策引导:指政府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投入、技术服务、信息服务、市场建设,主要包括为促进产业发展制定的优惠政策、落实中央粮食直补、退耕还林、农业税减免等政策。政策引导是影响农户经营方式选择的重要因素,因此,其对产业化发展的影响不容小觑。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沙坨子乡对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政策引导到位,落实得力。如该乡的双百亩花香菇科技示范园内生产大户杨连叔,获得政府无偿资金 1 万元,国家贴息贷款 5000 元,自己投入万元,年生产食用菌 3 万盘(袋) ,纯收入可达近21 / 2610 万元。4 个乡镇的粮食直补和退耕还林款发放都比较到位,人均粮补元基本到户。2、基层干部带动能力:实践证明,村领导班子比较得力的村,村干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农户收入普遍提高。在沙坨子乡,60的党员和 80的村干部首先带头搞起了食用菌生产,在学透了技术、摸透了市场,赚了钱、致了富后,又带领所在村农民搞食用菌。四、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我县的农业是一种典型的资源约束型农业,耕地面积按万亩算,人均只有亩,这就决定了农业生产终将受到耕地资源瓶颈的制约。一方面,粮食单产无法提高,粮食价格比较低;另一方面,增加农业收入也无法靠扩大规模来实现,进而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的家庭经营性收入注定无法成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源泉。在目前的情况下,要增加农民收入,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二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发展劳务经济,即增加非农就业机会,一是当地的非农工作机会,二是外地的非农就业机会。然而,由于我县非农产业发展水平的限制,目前能够吸纳的劳动力有限,外地的就业信息也比较匮乏,加上大多数农民不愿意离土离乡,劳务经济所能产生的作用相应减弱。因此,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已成为我县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由之路。22 / 26但是,我县三大特色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均存在着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制约因素:食用菌产业,存在菌种质量质量不过关、坏盘率比较高,原辅料来源受限或成本较高,部分农户技术不过关,部分农户没有足够资金,市场营销网络不健全、营销渠道不畅通,市场价格不稳等等问题;设施菜产业,存在因所购买私人品种不过关导致减产滞销的问题;畜禽养殖业,存在羊的舍饲圈养技术不成熟。而存在的共同问题是产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产业链条不够长,龙头企业带动能力有限,精深加工能力不足,农户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缓慢,组织程度不高,市场发育迟缓,交易信息闭塞,交易量上不去。因此,要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政策引导力度需进一步加强,同时保持政策的连续性。按有关条件继续给予发展特色产业贴息贷款支持,管好用好小额信贷及扶贫贷款。农口部门都要围绕特色产业发展谋划和包装项目,积极向上争取资金,资金实行打捆使用,重点支持食用菌产业发展。小额信贷不仅仅限制在支持食用菌产业上,其他特色产业也要安排财政贴息贷款和扶贫贷款。2、要主攻薄弱环节,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23 / 26因此,我们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培育和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要鼓励企业之间的联合和兼并,只要能与生产基地有机结合,只要能带动农民进市场,只要能增加农民收入,就应该一视同仁地给予扶持;要按照省市重点龙头企业政策要求,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落实扶持龙头企业的各项政策措施,改善龙头企业的发展环境,促进龙头企业快速健康发展;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龙头企业的自身素质,提高龙头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龙头企业的科技含量,尤其要注重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积极引进、开发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打造龙头企业的精品名牌,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3、发展多元化农业服务组织,大力倡导农民自主自立的产业化组织。重点鼓励发展由政府支持、民间自办的农业产业化综合服务组织,如农民协会、农业(作物)研究会、农民合作社等,形成上下贯通,相互联结的网络。最终形成农民自愿参加和自主运行,与政府机构脱钩的自立农业产业化推广服务体系。目前则应鼓励现有各种官办、社区或乡镇办和民办的各种农业服务推广组织,在不搞垄断、不厚此薄彼、公平竞争的基础上,各显其能,共同发展,自愿走向联合。在发展中有意弱化官办意思,使之形成具有广阔前途和长久生命力的多元化服务体系。4、积极培育发展、搞活壮大一批专业市场和农产品24 / 26“一条街” 。可以采取政府出资搭台,农民经营得实惠的举措加快建设。由政府筹资食用菌交易市场周围的空铺面统一承租下来,建设一条地方特色农产品的“农民街” ,县直各有关部门及乡镇积极为农户提供市场信息,对农户经销农产品给予帮助,鼓励全县农村种养、加工大户和有一定经商头脑的农户来“农民街”经营,特别是对那些由于城市扩建而失去土地的农民给予优先安排。实行政策倾斜,对到“农民街”经营的农户,两年内免铺租、免税收、免工商管理费。这样既可以为农民提供一个就业舞台,也可为平泉的特色农产品提供了一个展示平台,打开一个农产品流通市场的大门,推动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5、增强乡镇执政能力。乡镇执政能力表现在谋划发展、对外开放、服务群众、维护稳定四个方面。首先是谋划发展,各乡镇要根据本地实际、因地制宜选准一个主导产业,制定战略,合理规划,提出思路,重点扶持、重点推进;其次,必须增强服务意识,承担起引导、扶持农户的责任,有效进行市场调研、品种引进、试验示范,主动承担风险。同时,要建立农产品供需市场信息发布机制,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