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城市交通情况调研_第1页
徐州城市交通情况调研_第2页
徐州城市交通情况调研_第3页
徐州城市交通情况调研_第4页
徐州城市交通情况调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研创新 苏北城市调查 1 徐州交通拥堵现状调研分析徐州交通拥堵现状调研分析 摘要 摘要 分析了受访者对徐州目前交通现状的总体评价 徐州交通拥堵的成 因及治堵措施的效果 总结出城市交通组织方面存在的若干问题 为进一步全 面解决徐州交通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关键词 交通现状 交通拥堵 缓解拥堵 徐州交通 近几年来 随着人口的增长 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在我国许多大 中城市出现了严重的交通拥挤及堵塞现象 加上城市车辆数目 的急剧增长 车辆与路面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 提高和城市经济的发展 以徐州为例 徐州有 890 多万人 2008 年 徐州汽车保有量为辆 2009 年 为辆 2010 年则达到了辆 数字的增长最直观地表现在堵车频率的增加 而徐 州的交通资源配置尚未到位 地铁正准备建 快速路网未成形 每年还有 30 万人在驾校苦学 随时准备加入这座没有交通平峰的城市 因此 徐州交通拥 堵将进入常态化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北京 天津 上海和重庆四个直辖市在谋划 十二五 发展时 均把 不 堵车 列为具体目标 表明交通拥堵已经成为中国一线城市面临的共同挑战 限行 限购 拥堵费 北京 广州 上海等城市尝试运用多种行政或市场方 式来缓解人们对日益严重的拥堵的抱怨 但效果不彰 不少举措并未能从根本 上解决城市交通拥堵 因此 如何破解徐州城市的交通拥堵难题成为社会关注 的热点与焦点 分析徐州治堵现状 立足于长远目标开出缓解拥堵的良药 这 正是本课题调查研究之所在 调研照片调研照片 1 1 调研方法与内容调研方法与内容 本课题组选定了徐州交通参与主要群体 出租车司机 公交司机 私家车 主 自行车 电动车主 大学院校学生及其它普通市民 并根据目标群体的交 科研创新 苏北城市调查 2 通参与频率与特征做了大规模的调研与走访 课题组调研时间为 2012 年 12 月 底至 2013 年 1 月初 调查范围为泉山 云龙 鼓楼等区域 通过定点访问 拦截访问和随机访问三种方法进行调研 调研采取问卷发放与访谈的形式进行 历时一周 共分发调查问卷 300 份 实际回收有效问卷为 282 份 问卷回收率 高达 94 并将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 比照与分析 客观地评估徐州市交通参 与者对现状的感受 不同交通参与群体对缓解徐州交通拥堵现状的预期 基本 态度以及治堵建议 为有关管理部门提供参考依据 1 1 受访者的文化程度与年龄受访者的文化程度与年龄 本次调研中发现交通参与者的受教育水平有着较大的差异 出租车与公交 车从业人员中高中以下文化程度所占比重较高 特别是出租车司机文化程度分 别为高中 29 23 初中 42 34 小学 26 41 公交司机文化程度分别为高 中 57 81 初中 24 58 小学 1 68 而为最高 本科 52 1 大学 27 34 高中仅为 12 67 交通参与群体的年龄构成显示 36 50 岁年龄段的公交司机 与出租车司机所占比例最高 分别为 51 68 与 43 95 比照这二个群体的文化 程度构成 公交车与出租车司机呈现年龄偏高 文化程度偏低的特征 高中 初中 小学 其他 出出租租车车司司机机文文化化程程度度 高中 初中 小学 其他 公公交交司司机机文文化化程程度度 本科 大学 高中 其他 私私家家车车主主的的受受教教育育程程度度 1 2 受访者出行方式受访者出行方式 不同交通参与群体出行方式的调研结果显示 大学院校学生与市民公交出 行比例较高 分别为 43 91 与 41 3 有 30 57 的学生选择了步行 私家车与 自行车 助动车群体将公交出行作为第二出行方式 分别占 17 05 与 26 26 在正常交通状况下 27 85 私家车主可在 20 分钟时间内从住所到达工作地 平 均比例高达 40 以上的交通参与群体可在 20 分钟左右到达工作地或学习地 1 3 受访者遭遇拥堵的频率达受访者遭遇拥堵的频率达 70 受访群体在遭遇拥堵频率的选项上有 36 66 的受访者选择 天天 有 33 19 选择了 经常 仅有 5 73 与 1 53 的比例选择 从未 或 其它 调 查数据显示 徐州拥堵的高峰出现在上午的 7 9 点 下午的 14 点半左右开始 17 20 点进入高峰 在此时间段公交司机与出租车司机所遭遇的堵车时间长度 最长 平均半小时以上的堵车比例这二组群体分别达 63 97 与 50 8 遭遇交 通拥堵情况时 受访者的反应不一 公交司机与出租车司机总体反应较平淡 一般心情比例分别为 39 94 与 36 49 各交通参与群体出现 烦恼 状态的平 均值 30 以上 科研创新 苏北城市调查 3 天天经常从未其它 0 10 20 30 40 受访者遭遇拥堵的频 率 受受访访者者遭遭遇遇拥拥堵堵的的频频率率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 0 1 2 3 4 5 徐州拥堵的时间分布 徐徐州州拥拥堵堵的的时时间间分分布布 2 2 对徐州目前交通现状总体评价对徐州目前交通现状总体评价 2 1 满意度评价满意度评价 1 徐州公共自行车系统的满意度最高 基本满意与完全满意的比例高达 55 由于受访者构成是以出租车 公交车与私家车为主 3 类群体占总比的 57 71 其它 市民与游客 中的 75 私家车主 70 大学院校学生 64 选 择了基本满意与完全满意 2 对徐州交通状况的总体满意度与徐州市主城区道路停车的满意度方面 基本不满意 与 完全不满意 的呼声最高 分别为 47 与 37 对交通状 况总体不满意的群体为公交车司机 74 出租车司机 63 私家车主与大学院 校学生分别为 38 与 37 在对徐州市主城区道路停车政策满意度方面 不满 意的群体为公交车司机 63 出租车司机 41 私家车主与自行车 助动车主 分别 34 与 33 调研照片调研照片 科研创新 苏北城市调查 4 完全 满意 基本 满意 不好 说 基本 不满 意 完全 不满 意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对徐州交通情况的总体满意 度A 对徐州主城区道路停车政策的 满意度B 对公共自行车系统缓解徐州交 通的满意度C 对持续出台的缓解徐州交通政 策的满意度D 2 2 调研结果分析调研结果分析 1 徐州的 职住分离 情况要好于北京与上海等城市 调研结果显示 受访 群体在交通不堵车情况下 从住所到工作与学习地点的时间平均约为 20 分钟 因此 优化徐州上班一族的 职住 间交通能有效缓解徐州交通 2 徐州交通拥堵的现状已经成为常态 近 8 成交通参与者抱怨经常遭遇堵 车 其中 公交司机 出租车司机与私家车主是交通拥堵的最大受害者 有近 5 公交司机遭遇的最长的堵车时间达一小时以上 这也反映了 公交专用道 建设的紧迫性 3 持续发酵的徐州交通拥堵现状 严重地降低了徐州的生活品质 受访者认 为徐州的交通拥堵现状不仅严重影响交通参与者的心理与情绪 同时也形成了 新的社会问题与 安全 隐患 是诱发 路怒症 的主要原因 需以系统工程 的视角加以统筹缓解 4 徐州公共自行车系统 受到高度评价 受访者高度评价 徐州公共自行 车系统 认为该系统在缓解徐州交通拥堵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是行之有效的 交通政策与措施 5 交通参与群体对现治堵政策与措施的预期的担忧与不确定 调研数据显示 53 公交车司机 34 出租车司机与 26 私家车主对持续出台的缓解徐州交通政 策持不满意态度 另有平均数高达 35 的受访者勾选 不好说 客观反映了对 治堵预期的不确定 3 3 徐州交通拥堵的成因与治堵措施分析徐州交通拥堵的成因与治堵措施分析 3 1 导致徐州交通拥堵的成因分析导致徐州交通拥堵的成因分析 1 高达 82 的受访者认为 主城区道路占道停车会增加高峰期交通压力 2 78 的受访者认为城郊结合区域 企事业上下班时间过于集中 3 76 的受访者认为 汽车增长速度过快抵消了交通管理措施的作用 4 69 的受访者认为 徐州交通规划未切实实行 公交优先 的整体战略 科研创新 苏北城市调查 5 5 66 的受访者认为 是交通管理政策重 安全 轻 畅通 所致 导致交通拥堵的原因导致交通拥堵的原因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外地进入主城区车 辆过多 企事业单位公交使 用频率过高 交通参与者素质低 企事业上下班时间 过于集中 未实行 公交优先 的整体战略 汽车增长速度过快 重 安全 轻 畅 通 所致 主城区道路占道停 车 完全同意 基本同意 不好说 基本不同意 完全不同意 3 2 治堵措施效果分析治堵措施效果分析 调研数据显示 受访群体对 5 大措施具有积极的预期 1 91 的受访者认为应加快徐州地铁与轨道交通的工程建设速度 2 84 受访者认为要加快处理简易程序交通事故速度 3 83 受访者认为要加快改善大型居住区的商业与公交综合配套 4 82 受访者认为要大力发展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 5 78 受访者认为要增加公交中快速公交线路与公交专用道 6 75 的受访者认为非常拥堵区域部分时段可实施单双号通行与取消中心城 区道路两边的占道停车政策 详见下表 表 改善与缓解徐州交通拥堵的措施支持率调查表 改善与缓解徐州交通拥堵的措施支持率调查 改善徐州交通拥堵现状的措施 完全 同意 基本 同意 不好 说 基本 不同 意 完全 不同 意 加快地铁与轨道交通的工程建设速度52 39 7 2 0 增加公交中快速公交线路与公交专用道40 38 17 4 1 取消中心城区道路两边的占道停车政策32 40 20 7 1 非常拥堵区域部分时段可实施单双号通 行 32 43 19 5 1 强化交通法制观念 加大交通违章处罚 力度 36 41 17 5 1 学习上海交通治理经验 机动车上牌总 量控制 33 40 20 5 2 大力发展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43 39 14 3 1 提高用车成本 开征拥堵费 加收停车 费 24 32 22 15 7 加快改善大型居住区的商业与公交综合 配套 38 45 14 3 0 加快处理简易程序交通事故速度42 42 12 3 1 科研创新 苏北城市调查 6 3 3 调研结果分析调研结果分析 调研数据显示 徐州交通主要参与群体对引发徐州交通拥堵原因及改善交 通措施的观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主城区道路占道停车的合法化 削弱了高峰期道路应变力 占比最高 82 的观点是对主城区占道停车政策的质疑 认为交通道路 资源挪用停车 无疑是将可疏堵的流动性资源变成静态的 阻碍了 公交专用 道 体系的形成 更有受访者尖锐指出这是添堵的不智之举 2 鼓励与尝试错时上下班有助缓解徐州交通高峰的拥堵 占比较高的观点认为 徐州 职住分离 情况要好于北京与上海等城市 徐州频发的高峰期拥堵现象 主要是由于上下班时间过于集中所致 因此 错 时上下班将有助缓解高峰期交通压力 3 加强动态交通监测 做好徐州主城区拥堵加剧的预测 不少受访者认为 治堵 公共政策 的制定与实施缺乏专业关联与科学节 奏 对徐州交通拥堵现状的动态变化没有足够预期 也没有足够的政策储备 做好动态的交通监测是制定更科学治堵政策的先决条件 4 科学引导各方交通参与群体形成 公交出行 的理念 在交通规划方面 需加大力度落实与执行 公交优先 政策 主要是需以 时间与速度的保障性为基础 以公交的便捷性为抓手 以公交费用的性价比为 突破口 科学落实 公交出行 的治堵策略 5 城市治堵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 畅通 工程的落实 徐州在交通管理方面 做了很多以 安全 为重要内容的工作 也进行了 一系列的道路与管理优化 治堵工作的成功与否还反映在 畅通 的保障性方 面 红绿灯 斑马线 道路标识等都需科学研究与配置 6 徐州地铁与轨道交通的工程建设对缓解交通拥堵具有积极的作用 有高达 9 成的受访者认为 根据徐州的城市布局与交通特征 地铁与轨道 交通在徐州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需前瞻性的规划 这将成为徐州治理未来交 通拥堵的利器 7 简化与加快交通事故的处理速度将有助缓解交通拥堵状况 有较多的受访者赞同 交通高峰期间加快处理简易程序交通事故速度 这 一观点 认为添堵的另一成因是由交通参与者形成的 小事故 与交通处理程 序的复杂所引起的 8 商业与公交综合配套不合理是增加交通流量的主要诱因 徐州商品房与大型居住区越建越远 受访者普遍反映要加快改善大型居住 区的商业与公交综合配套 调研结果显示 受访者认为新建城区的公交换乘的 便捷性与性价比较低是 公交优先 难以实现的原因 科研创新 苏北城市调查 7 9 城市交通规划需前瞻性地考虑快速轨道交通系统 公交司机与出租车司机中有相当数量的受访者认为 徐州的城市交通需前 瞻性地规划快速轨道交通系统 这将是 公交优先 与 公交出行 的最重要 的技术支撑与交通生态的保障 10 增加公交道路中快速公交线路与公交专用道 受访者普遍同意 公交优先 应创建旨在保持轨道交通特性且具备普通公 交灵活性的一种便利 快速的公共交通方式 根据道路运行形式的不同 中快 速公交系统可分为三类 公交专用路 公交专用道和公交优先道 4 4 结语结语 德国人卡尔 本茨可能不会想到 在他发明汽车仅仅一百多年后 人们便 开始承受汽车时代所带来的 痛苦 道路拥堵迅速成为了现代城市通病 出行 市民无不纠结 近年来 徐州道路的环境不断恶化 交通拥堵加剧 徐州寻找 贴合城市实际的治堵方案已迫在眉睫 课题小组认为 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