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多角度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多角度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多角度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多角度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心 爱心 专心1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A A 一主两翼 创意说明 所谓 一主两翼 可从三个方面来说 1 教材 一个核心 两个侧面 本文展示了闻一多先生对于文学事业和革命事业的两 种独特态度 作为一个学者 他是 出世 的 作为一个革命家 他是 入世 的 文章从两 个侧面来表现闻一多的形象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其实有着同一个精神核心 爱国情 和使命感 潜心学术是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 革命斗争是为了踏出一条救国救民的血路 这一精神核心才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2 教法 一个目的 两种渠道 学习本文要着重引导学生深刻认识闻一多 这是主要目 的 围绕这一目的 可采用两种渠道 课内的挖掘探究和课外的资料引进 3 学生 关注一个整体 兼顾两头差异 学生有不同的层次 存在着个体差异 课堂教 学应主要面对整体 同时兼顾两头的差异 在自主的学习活动中 帮助每个学生尽量吃饱吃好 教学步骤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 开展以下活动 一 走近闻一多 1 讲述学者闻一多的故事 2 讲述革命家闻一多的故事 以上活动属创造性讲述 引导学生以课文内容为主 以课外资料为辅 全面深刻地了解闻一多 二 理解闻一多 如果说前面一个环节的活动着眼于闻一多的外在表现 那么这一环节就由表及里 着眼于其 内心世界 探究闻一多前后的 变 与 不变 1 变 在 说 与 做 方面前后判若两人 前期潜心于学术 后期投身于民主运 动 做学问的时候 他目不窥园 足不下楼 潜心钻研 无声无闻 干革命的时候 他起草传单 发表演说 气冲斗牛 声震天地 这种变化源于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 2 不变 闻一多前后外在表现的变化却有着不变的精神核心 爱国情和使命感 潜心学术是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 革命斗争是为了踏出一条救国救民的血路 作为一名 用心 爱心 专心2 卓越的学者 一名伟大的爱国者 一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 他是始终如一的 3 结合诸葛亮的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和李清照的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 雄 来思考闻一多的志趣与追求 三 纪念闻一多 1 摘录编辑作者的话 作者的语言生动形象 精练含蓄 富于感情和音乐美 兼以精当的抒情性议论 极富感染力 请摘录文中优美的 精粹的 重点的 概括性的语句 经过自己的重新编辑与组合 形成一 篇纪念闻一多的短文 2 个性创作自己的话 以课文内容为基础 以课外资料为依据 自己创作一篇纪念闻一多的短文 要体现出自己个性 化的语言风格 表达出真挚的情感 3 以闻一多的口吻自拟墓志铭 用闻一多的口吻 于生前为自己拟写一则墓志铭 以表达自己的人生追求与对祖国对人民深 厚的情感 要注意的是 既然是以闻一多的口吻来写 语言的风格就必须符合人物的个性 闻一多是一个刚性之人 富有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因此墓志铭的语言风格也应当 是富于阳刚之美的 以上三种创作活动是三个能力层级的 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自行选择 也可以全 选 教学设计 B 质疑鉴赏 创意说明 质疑鉴赏不同于理解 而是理解的进一步深化 它是在理解的基础上 运用正确的思想观点 和方法 进一步对文章内容 形式 风格进行分析 评价和欣赏 肯定和吸收正确的 美的 好的东西 批判和舍弃错误的 丑的 坏的东西 它融合了读者的主观思想和感情色彩 从 这个意义上说 能质疑鉴赏才是真正的读懂 它表明读者是否能成功地阅读 学习这篇文章 可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质疑鉴赏 吸纳文章的精华 受到一定的感染与熏陶 教学步骤 一 熟读全文 二 鼓励学生对课文大胆质疑 例如 用心 爱心 专心3 闻一多前后判若两人的表现是否显得过于矛盾 做学问是否一定要像闻一多一样足不出户与生活绝缘 干革命是否一定要像闻一多一样大 张旗鼓将自己暴露 这篇文章的原标题为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断 为什么又改为 闻一多先生 的说和做 有人认为 这篇文章的语言大呼小叫 用大词 文言词 不朴实 到底应该怎样看 三 引导学生鉴赏课文的美点 这篇文章写得十分精粹 全文只有一千多字 就突出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思想品格的最本质 特征 精选的典型事例 精致严谨的结构 精练的诗一般的语言 精当的抒情性议论 使这篇 文章充满了感人的力量 例如 结构美 结构严谨 选材精当 精于剪裁 多种方式的照应 语言美 生动形象 精练含蓄 富于感情 富于音乐美 夹叙夹议 四 师生共同总结 教学设计 C 演读竞赛 创意说明 朗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增加欣赏的趣味 有利于培养语感 丰富语言材料 熟悉书面语 言结构 同时借助语言和表情 朗读往往能传达出文章的神采 有利于提高鉴赏能力 这是一 篇写得十分精美的散文 感情充沛 语言精警 不妨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本文 以领悟文意 受到熏陶 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朗读不仅要有感情 还要有表情 这样的朗读就是演 读 教学本文 结合 最后一次讲演 进行朗读训练 最后举行演读竞赛 既可以提高朗读 能力 又能够进一步提高阅读理解的水平 教学步骤 一 用范读或者放录音 录像等手段 激发学生的感情 调动学生诵读本文的积极性 二 具体指导学生诵读本文 要求读准读懂 读出感情 读出表情 可结合一些具体的句子进行朗读指导 三 学生自己练读 读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也读 最后一次讲演 用心 爱心 专心4 四 举行演读竞赛 学生自行选择演讲材料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或者 最后一次讲演 五 教师总结 资料整合平台 课文背景资料 臧克家和闻一多 臧克家于1930 年至1934 年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 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 经常出入于闻一多 的办公室和家中 向老师请教 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 1932 年回清华任教后写信给臧克家 说 得一知己 可以无憾 在青岛得到你一个人已经够了 可见相知之深 1933 年臧克 家准备出版诗集 烙印 因当时名不见经传 书店不愿出版他的诗集 闻一多联络王统照等人 替他出资印行 烙印 又在大型杂志上撰文介绍 40 年代 两人 多有书信往来 如课文中提到的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 这是闻一多在接到臧克家赞扬他 的信后 于1944 年9 月11日写的回信 课文提到的 1944 年10 月12 日 那封信 是答复 臧克家欲至联大教书的问询的 闻一多先生遇难后 臧克家于1946 年8 月撰写 我的先生 闻一多 以示悼念 课文扩读材料 一 怀鲁迅 郁达夫 使用建议 鲁迅先生和闻一多先生一样 是以文学为武器同敌人进行斗争的 他们离开这个 世界的时候 都应是 知天命 的年龄了 然而他们并不漫长的一生直到最后一息 始终是在 与命运进行着最顽强的抗争 不是为了自己 而是为了整个民族和劳苦大众 如郁达夫所言 他们是 伟大的人物 是值得我们拥护 爱戴和敬仰的 学习 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