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百大经典例题——空间直线(新课标)_第1页
高中数学百大经典例题——空间直线(新课标)_第2页
高中数学百大经典例题——空间直线(新课标)_第3页
高中数学百大经典例题——空间直线(新课标)_第4页
高中数学百大经典例题——空间直线(新课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心 爱心 专心 典型例题一典型例题一 例例 1 若 则 的位置关系是 ba Acb ac A 异面直线 B 相交直线 C 平行直线 D 相交直线或异面直线 分析 分析 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可以通过观察满足已知条件的模型或图形而得出正确 结论 解 解 如图所示 在正方体中 设 则 1111 DCBAABCD aBA 11 bAB ba 若设 则与相交 若设 则与异面 cBB 1 accBC ac 故选 D 说明 说明 利用具体模型或图形解决问题的方法既直观又易于理解 一般以正方体 四面体 等为具体模型 例如 相交 相交 则 的位置关系是相交 平行或异abbcac 面 类似地 异面 异面 则 的位置关系是平行 相交或异面 这些都abbcac 可以用正方体模型来判断 典型例题二典型例题二 例例 2 已知直线和点 求证 过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平行 aA AAa 分析 分析 有且只有 的含义表明既有又惟一 因而这里要证明的有两个方面 即存 在性和惟一性 存在性 即证明满足条件的对象是存在的 它常用构造法 即找到满足条件的对象来证 明 惟一性 即证明满足条件的对象只有一个 换句话说 说是不存在第二个满足条 件的对象 因此 这是否定性命题 常用反证法 证明 证明 1 存在性 和可确定一个平面 aA aA 由平面几何知识知 在内存在着过点和平行的直线 Aa 2 惟一性 假设在空间过点有两条直线和满足和 根据公理 4 必有与Abcab ac cb 矛盾 Acb 过点有一条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平行 Aa 用心 爱心 专心 说明 说明 对于证明 有且只有 这类问题 一定要注意证明它的存在性和惟一性 典型例题三典型例题三 例例 3 如图所示 设 分别是空间四边形的边 EFGHABCDABBCCD 上的点 且 求DA AD AH AB AE CD CG CB CF 证 1 当时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EFGH 2 当时 四边形是梯形 EFGH 分析 分析 只需利用空间等角定理证明即可 FGEH 证明 证明 连结 BD 在中 且 ABD AD AH AB AE BDEH BDEH 在中 且 CBD CD CG CB CF BDFG BDFG FGEH 顶点 在由和确定的平面内 EFGHEHFG 1 当时 故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FGEH EFGH 2 当时 故四边形是梯形 FGEH EFGH 说明 说明 显然 课本第 11 页的例题就是本题 2 的特殊情况 特别地 当时 是空间四边形各边中点 以它们为顶点的 2 1 EFGH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如果再加上条件 这时 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BDAC EFGH 典型例题四典型例题四 例例 4 已知是两条异面直线 直线上的两点的距离为 6 直线上的两点ba aBA b 的距离为 8 的中点分别为且 求异面直线所成的DC BDAC NM 5 MNba 角 分析 分析 解题的关键在于依据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定义构 造成和异面直线平行的两条相交直线 然后把它们归ba 纳到某一三角形中求解 解 解 如图 连结 并取的中点 连结BCBCO ONOM 分别是和的中位线 ONOM ABC BCD 即ABOM CDON aOM bON 所成的锐角或直角是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ONOM ba 用心 爱心 专心 又 6 AB8 CD 3 OM4 ON 在中 又 OMN 5 MN 222 MNONM 90 MON 故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 ba 90 说明 说明 在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时 一般要依据已知条件 找出与两条异面直线分别 平行并且相交于一点的两条直线 但是 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定义中的点一般是在图形中存O 在着的 需要认真观察分析图形的性质 从而找出这一点和过这一点与两异面直线平行的直 线 以得到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在求这个角的大小时 一般是根据平面图形中解三角形 的知识求解的 典型例题五典型例题五 例例 5 已知四面体的所有棱长均为 求 ABCS a 1 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段及的长 ABSC EFEF 2 异面直线和所成的角 EFSA 分析 分析 依异面直线的公垂线的概念求作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段 进而求出其距离 ABSC 对于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可采取平移构造法求解 解 解 1 如图 分别取的中点 连ABSC FE 结 CFSF 由已知 得 SAB CAB 是的中点 CFSF ESC SCEF 同理可证ABEF 是的公垂线段 EFABSC 在中 SEFRt aSF 2 3 aSE 2 1 22 SESFEF aaa 2 2 4 1 4 3 22 2 取的中点 连结 则 ACGEGSAEG 和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就是异面直线和所成的角 EFGEEFSA 连结 在中 FGEFG aEG 2 1 aGF 2 1 aEF 2 2 由余弦定理 得 用心 爱心 专心 2 2 2 2 2 1 2 4 1 4 2 4 1 2 cos 222 222 aa aaa EFEG GFEFEG GEF 45 GEF 故异面直线和所成的角为 EFSA 45 说明 说明 对于立体几何问题要注意转化为平面问题来解决 同时要将转化过程简要地写出 来 然后再求值 典型例题六典型例题六 例例 6 如图所示 两个三角形和的对应顶点的连线 交ABC CBA AA BB CC 于同一点 且 O 3 2 OC CO OB BO OA AO 1 证明 BAAB CAAC CBBC 2 求的值 CBA ABC S S 分析 分析 证两线平等当然可用平面几何的方法 而求面积之比则需证两个三角形相似 由 于三角形是平面图形 故也可用平面几何的方法证明 证明 证明 1 当和在点两侧时 如图甲ABC CBA O 与相交于点 且 AA BBO OB BO OA AO 因为 共面 BAAB AA BB 同理 CAAC CBBC 2 且 和 和的方向相反 BAAB CAACAB B AAC C A 用心 爱心 专心 同理 CABBAC CBAABC 因此 ABC CBA 又 3 2 OA AO BA AB 9 4 3 2 2 CBA ABC S S 当和在点的同侧时 如图乙所示 同理可得 1 2 ABC CBA O 说明 说明 此题与是否共面并不重要 因为等角定理对各种位置已作说明 ABC CBA 典型例题七典型例题七 例例 7 是矩形所在平面外一点 与成角 SABCDBCSA CDSB SACD 60 与成角 求 SDBC 30aSA 1 直线与的距离 SACD 2 求直线与的距离 SBAD 分析 分析 要求出与 与的距离 必须找到它们的公垂线段 公垂线段的长SACDSBAD 度即为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解 解 如图所示 在矩形中 ABCDADBC BCSA ADSA 又 是异面直线 的公垂线段 ADCD ADSACD 其长度为异面直线 的距离 SACD 在中 是与所成的角 SADRt SDA SDBC 又 30SDAaSA aAD3 2 在矩形中 ABCDCDAB ADSB 又 ABSB ADAB 是直线 的公垂线段 其长度为异面直线 的距离 ABSBADSBAD 在中 是异面直线与所成的角 SABRt SAB SACD 60SAB 又 aSA 2 60cos a aAB 直线与的距离为 SBAD 2 a 说明 说明 1 求异面直线之间距离的步骤是 找 作 线段 证线段是公垂线段 求 公垂线段的长度 2 求异面直线间的距离的问题 高考中一般会给出公垂线段 用心 爱心 专心 典型例题八典型例题八 例例 8 是三条直线 若与异面 与异面 判断与的位置关系 并abcabbcac 画图说明 分析 分析 这是一道考查异面直线概念及空间直线位置关系的问题 同时也考查了图形语言 的表达能力 解 解 直线与的位置关系有以下三种情形如图 ac 直线与的位置关系可能平行 图中的 1 可能相交 如图中的 2 ac 可能异面 图中的 3 说明 说明 本题也考查了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划分 分类讨论的能力 典型例题九典型例题九 例例 9 如果两条异面直线称作 一对 那么在正方体的十二条棱中 共有几对异面直线 A 12 对 B 24 对 C 36 对 D 48 对 分析 分析 一般地 立体几何中的计数问题 是由所数的量的性质 确定一规律 然后按此 规律进行计数 正方体的各棱具有相同的位置关系 所以以一条棱为基量 考察与其异面的 几对 问题可解 解 解 如图 正方体中与异面有 ABCC1DD1 11C B 11D A 各棱具有相同的位置关系 且正方体有 12 条棱 排除两棱的重复计算成本 异面直线共有对 24 2 412 说明 说明 分析清楚几何体特点是避免重复计数的关键 计数问题必须避免盲目乱数 做到 不重不漏 典型例题十典型例题十 用心 爱心 专心 例例 10 如图 已知不共面的直线 相交于点 是直线上两点 abcOMPa 分别是 上一点 NQbc 求证 和是异面直线 MNPQ 证法证法 1 假设和不是异面直线 MNPQ 则与在同一平面内 设为MNPQ aPM PM a 又 aO O 且 NbO bN b 同理 C 共面于 与已知 不共面相矛盾 abc abc 是异面直线 MNPQ 证法证法 2 直线 确定一平面设为 Oca ac aP cQ P Q 且 PQ MPQM 又 不共面 abcbN N 与为异面直线 MNPQ 说明 说明 证明两条直线异面的方法有两种 1 用定义证明 即定义法 此时需借反证法 假设两条直线不异面 根据空间两条直 线的位置关系 这两条直线一定共面 即这两条直线可能相交也可能平行 然后 推导出矛 盾即可 2 用定理证明 即定理法 用该法证明时 必须阐述出定理满足的条件 a 然后可以推导出直线与是异面直线 AaB aAB 典型例题十一典型例题十一 例例 11 已知平面与平面相交于直线 为直线 上的两点 在内作直线 lABl 用心 爱心 专心 在内作直线 求证和是异面直线 AC BDACBD 已知 已知 平面平面 如图 llA lB AC BD 求证 求证 是异面直线 ACBD 证明 证明 假设 不是异面直线 则它们必共面 ACBD 在同一平面内 ABCD 即 所确定的平面与 确定的平面重合ABC ABD 这与平面平面 矛盾 l 是异面直线 ACBD 说明 说明 证明两条直线为异面直线 用反证法往往比较简单 典型例题十二典型例题十二 例例 12 已知空间四边形 求证它的对角线和是异面直线 ABCDACBD 证法一 证法一 反证法 如图 假设和不是异面直线 则和在同一平面内 ACBDACBD 在同一平面内 即四边形是平面四边形 ABCDABCD 这与已知条件矛盾 所以假设不成立 因此和是异面直线 ACBD 证法二 证法二 定理法 过和作一平面 则对角线在平面内 BCCD BD 对角线与平面交于外的一点 即点不在直线上 AC BDCCBD 且点在平面外 A 根据异面直线判定定理知 和是异面直线 ACBD 说明 说明 判定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的证明问题常用这两种方法 即 1 反证法 2 用判定定 理 典型例题十三典型例题十三 用心 爱心 专心 例例 13 已知空间四边形 是的边上的高 是ABCDACAB AEABC BCDF 的边上的中线 求证 和是异面直线 BCD BCAEDF 证法一 证法一 定理法 如图 由题设条件可知点 不重合 设所在平面 EFBCD 和是异面直线 DFE E A DF AEDF 证法二 证法二 反证法 若和不是异面直线 则和共面 设过 的平面为 AEDFAEDFAEDF 1 若 重合 则是的中点 这与题设相矛盾 EFEBCACAB 2 若 不重合 EF EFB EFC EF BC A D 四点共面 这与题设是空间四边形相矛盾 ABCDABCD 综上 假设不成立 故和是异面直线 AEDF 说明 说明 反证法不仅应用于有关数学问题的证明 在其他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看一个有趣的实际问题 三十六口缸 九条船来装 只准装单 不准装双 你说怎么装 对于这个问题 同学们可试验做一做 也许你在试验几次后却无法成功时 觉得这种装法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 那么你怎样才能清 楚地从理论上解释这种装法是不可能呢 用反证法可以轻易地解决这个问题 假设这种装法是可行的 每条船装缸数为单数 则 9 个 单数之和仍为单数 与 36 这个双数矛盾 只须两句话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典型例题十四典型例题十四 例例 14 已知 分别是正方体的棱 的中点 E 1 E 1111 DCBAABCD AD 11D A 求证 111 CEBBEC 分析 分析 欲证两个角相等 可通过等角定理或其推论来实现 证明 证明 如图 连结 1 EE 用心 爱心 专心 分别为 中点 1 EE 11D AAD 11E AAE 为平行四边形 EAEA 11 AA1EE1 又 AA1BB1EE1BB1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11EBB E 同理 又与方向相同 EBBE 11 ECCE 11111 BEC CEB CEBBEC 111 说明 说明 有关证明角相等问题 一般采用下面三种途径 1 利用等角定理及其推论 2 利 用证三角形相似 3 利用证三角形全等 本例是通过第一种途径来实现 请同学们再利用第三种途径给予证明 典型例题十五典型例题十五 例例 15 由四个全等的等边三角形的封面几何体称为正四面体 如图 正四面体 中 分别是棱 的中点 与是一对异面直线 在图形中适ABCDEFBCADCFDE 当的选取一点作出异面直线 的平行线 找出异面直线与成的角 CFDECFDE 分析分析 1 选取平面 该平面有以下两个特点 1 该平面包含直线 2 该平面ACDCF 与相交于点 伸展平面 在该平面中 过点作交的延长线于DEDACDDCFDM AC 连结 可以看出 与所成的角 即为异面直线与所成的角 如MEMDEDMDECF 图 用心 爱心 专心 分析分析 2 选取平面 该平面有以下两个特点 1 该平面包含直线 2 该平面BCFCF 与相交于点 在平面中 过点作的平行线交于点 连结 可DEEBCFECFBFNND 以看出 与所成的角 即为异面直线与所成的角 如图 ENEDFCED 分析分析 3 选取平面 该平面有如下两个特点 1 该平面包含直线 2 该平面ADEDE 与相交于点 在平面中 过点作 与相交于点 连结 CFFADEFDEFG AEGCG 可以看出 与所成的角 即为异面直线与所成的角 FGFCCFDE 分析分析 4 选取平面 该平面有如下特点 1 该平面包含直线 2 该平面与BCDDE 相交于点 伸展平面 在该平面内过点作与的延长线交于点CFCBCDCDECK BD 且 连结 则与所成的角 即为异面直线与所成的KBDDK FKCFCKCFDE 角 如图 说明 说明 1 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 要求牢 固掌握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定义和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 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 角是刻划两条异面直线相对位置的一个量 是通过转化为相交直线成角来解决的 这里我们 要注意 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范围是 当时 这两条异面直线互 900 90 相垂直 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关键是作出这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作两条异面直线所 成的角的方法是 将其中一条平移到某个位置使其与另一条相交或是将两条异面直线同时平 移到某个位置使它们相交 然后在同一平面内求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值得注意的是 平移后 用心 爱心 专心 相交所得的角必须容易算出 因此平移时要求选择恰当位置 一般提倡像思考 2 那样作角 因为此角在几何体内部 易求 2 本例题多方位 多角度思考问题 思路开阔 运用知识灵活 对我们解决异面直线所 成角问题大有裨益 要认真理解 典型例题十六典型例题十六 例例 16 如图 等腰直角三角形中 ABC 90A2 BCACDA 若 且为的中点 ABDA 1 DAEDA 求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余弦值 BECD 分析 分析 根据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定义 我们可以选择适当的点 分别引与的平行BEDC 线 换句话说 平移 或 设想平移 沿着的方向 使移向 则BECDCDDADE 移向的中点 这样与所成的角即为或其补角 解即可获CACFBECDBEF EFB 解 解 解 取的中点 连结 在中 分别是 的中点 ACFEFACD EFADAC CDEF 即为所求的异面直线与所成的角或其补角 BEF BECD 在中 EABRt 1 AB 2 1 2 1 ADAE 2 5 BE 在中 AEFRt 1 AC 2 1 AE 2 2 EF 在中 ABFRt 1 AB 2 1 AE 2 5 BF 在等腰三角形中 EBF 10 10 2 5 4 2 2 1 cos BE EF FEB 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BECD 10 10 说明 说明 求角或求角的三角函数值的一般步骤是 找 或作出 角 适合题意 求角 或求角的三角函数值 往往是化归成一个三角形的内角 通过解三角形求得 典型例题十七典型例题十七 用心 爱心 专心 例例 17 在正四面体中 已知是棱的中点 求异面直线和所成角ABCDEBCAEBD 的余弦值 分析 分析 可在平面内过作平行线 可在中求得所成角的余弦值 BCDEBDAEF 解 解 如图 取的中点 连结 CDFEFAF 为的中点 EBC 为的中位线 EFCBD BDEF 与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就是异面直线和所成的角 AEEFAEBD 设正四面体的棱长为 由正三角形的性质知 a 在中 aAFAE 2 3 aEF 2 1 AEF 即异面直线和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6 3 2 1 cos AE EF AEFAEBD 6 3 说明 说明 本题是利用三角形中位线达到平移的目的 这种作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方法称为中 位线平移法 典型例题十八典型例题十八 例例 18 在正方体中 求正方体对角线和面对角线所成角的 1111 DCBAABCD 1 BDAC 大小 解 解 如图 取上中点 则有 DD1NDNND 1 连结 令 则 BDOACBD DOBO 用心 爱心 专心 连结 NONANC 分别为 的中点 NODD1BD NO 1 2 1 BD 或 是异面直线和所成的角 NOA NOC 1 BDAC 在及中 NADRt NCDRt CDAD NDND NADRt NCDRt NCNA 为等腰三角形 ANC 又为中点 OAC ACNO 异面直线和所成角为 1 BDAC 90 说明 说明 1 由于异面直线所成角最大为直角 所以 在把异面直线平移得到的两个夹角中 必须选取其中较小的角为异面直线的所成角 2 实际上 正方体的体对角线与任意一条面对角线所成角均为直角 典型例题十九典型例题十九 例例 19 在正方体中 分别为 的中点 求 1111 DCBAABCD EF 1 BB 1 CCAE 所成角的余弦值 BF 分析分析 1 可平移至 可得到角 再解三角形即可 但要注意到为BF 1 EC 1 AEC 1 AEC 钝角 解法解法 1 如图 连结 则 1 ECBFEC 1 由与所成的锐角或直角 就是与所成的角 AE 1 ECAEBF 连 令正方体的棱长为 1 ACa 有 aECAE 2 5 1 aAC3 1 用心 爱心 专心 在中 1 AEC 5 1 5 6 1 2 1 2 2 cos 2 2 1 2 2 1 2 1 AE AC AE ACAE AEC 的补角为异面直线与所成角 1 AEC AEBF 所成角的余弦值是 AEBF 5 1 分析分析 2 连结 可得即为异面直线和所成的角 进而求其余DBFDDFB AEBF 弦值 解法解法 2 连结 可证得 DBFDAEFD EFAD 或其补角 即为异面直线 所成的角 DFB AEBF aBFDF 2 5 aBD2 由余弦定理 有 5 1 2 5 2 4 5 4 5 2 5 2 5 2 2 2 5 2 5 cos 2 22 aa aaa DFB 所成角的余弦值是 AEBF 5 1 说明 说明 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是 当求得某角的余弦值为负值时 则此角的补 90 0 角是异面直线所成角 典型例题二十典型例题二十 例例 20 在空间四边形中 分别是 的ABCDCDAB BDAC EFADBC 中点 求证 线段是异面直线 的公垂线 EFADBC 证明 证明 如图 连结 AFDFBECE 在和中 ABD ACD 公用CDAB BDAC AD ABD ACD 又是中点 EAD CEBE 用心 爱心 专心 在中 是的中点 BEC FBC BCEF 同理 ADEF 是异面直线 的公垂线 EFADBC 说明 说明 证明某一条直线是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 须证明以下两点 1 与两条异面直线 都垂直 2 与两条异面直线都相交 典型例题二十一典型例题二十一 例例 21 如图 空间四边形中 四边 和对角线 ABCDABBCCDDAAC 都等于 分别为 的中点 BDaEFABCD 1 求证 是异面直线 的公垂线 EFABCD 2 求异面直线和的距离 ABCD 分析 分析 要证明是异面直线与的公垂线 必须说明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个方EFABCD 面与 都相交 另一个方面 与都垂直 EFABCDABCDEF 1 证明 证明 连结 由已知和均为正三角形 分别为 AFBFBCD ACD EFAB 的中点 CDBFAF ABEF 同理 又与 都相交 CDEF EFABCD 为异面直线 的公垂线 EFABCD 2 解 解 空间四边形各边及对角线 的长均为 ACBDa 而 aBFAF 2 3 aAE 2 1 在中 AEFRt aAEAFEF 2 2 22 异面直线和之间的距离为 ABCDa 2 2 说明 1 求线段的长度一般地要把该线段放到一个三角形中去求解 尤其是放到特殊三 角形中去求解 如直角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等 2 满足条件的该空间四边形其实质是空间正四面体 该问题实质上是求正四面体对棱之 间的距离 典型例题二十二典型例题二十二 例例 22 已知 是异面直线 直线直线 那么与 abc acb A 一定是异面直线 B 一定是相交直线 用心 爱心 专心 C 不可能是平行直线 D 不可能是相交直线 解 解 由已知 是异面直线 直线直线 所以直线直线 否则若 abc acbbc 则有与已知矛盾 所以 ba cb 应选 C 说明 说明 本题考察两直线位置关系和公理 4 的应用及异面直线定义 典型例题二十三典型例题二十三 例例 23 两条异面直线指的是 A 在空间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B 分别位于两个不同平面内的两条直线 C 某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外的一条直线 D 不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 解 解 对于 A 在空间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也可能是平行 应排除 A 对于 B 分别位于两个不同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可能是异面直线 也可能是相交直线或平行直线 应排除 B 对于 C 某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外的一条直线可能是异面直线 也可能是平行直线 应排除 C 应选 D 说明 说明 本题主要考查对异面直线定义的掌握 特别是对 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 直线 含义的理解 典型例题二十四典型例题二十四 例例 24 如图 在棱长为 1 的正方体中 分别为和 1111 DCBAABCD MN 11B A 的中点 那么直线与所成的角的余弦值是 1 BBAMCN A B C D 2 3 10 10 5 3 5 2 解 解 在平面中 过点作 交于 连结 如图 11A ABBNAMNP ABPPC 或其补角 就是与所成的角 PNC AMCN 设的中点为 则是中点 ABQPBQ 用心 爱心 专心 可求得 4 5 NP 4 17 CP 2 5 NC 在中 由余弦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