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康康 复复 科科 诊诊 疗疗 常常 规规 2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 概述概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变性 破裂 突出刺激或压迫脊髓或神经根所表现的一 种综合征 是临床常见的腰腿痛疾病之一 本病好发于30 50岁体力劳动者 男性多于女性 临床以腰4 5和腰5 骶1椎间盘突出最为常见 中医将本病归属于 痹证 多因过劳损伤 经脉 或肝肾不足 气血瘀滞 或感受风寒湿邪 经脉痹阻 或跌仆扭挫 瘀血阻滞所致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一 腰痛和一侧下肢放射痛是该病的主要症状 腰痛常发生于腿痛之前 也可二者同 时发生 大多有外伤史 也可无明确之诱因 疼痛具有以下特点 1 放射痛沿坐骨神经传导 直达小腿外侧 足背或足趾 2 一切使脑脊液压力增高的动作 如咳嗽 喷嚏和排便等 都可加重腰痛和放射痛 3 活动时疼痛加剧 休息后减轻 卧床体位 多数患者采用侧卧位 并屈曲患肢 个 别严重病例在各种体位均疼痛 只能屈髋屈膝在床上以缓解症状 合并腰椎管狭窄者 常 有间歇性跛行 二 脊柱侧弯畸形 主弯在下腰部 前屈时更为明显 侧弯的方向取决于突出髓核与 神经根的关系 如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前方 躯干一般向患侧弯 三 脊柱活动受限 髓核突出 压迫神经根 使腰肌呈保护性紧张 可发生于单侧或 双侧 由于腰肌紧张 腰椎生理性前凸消失 脊柱前屈后伸活动受限制 前屈或后伸时可 出现向一侧下肢的放射痛 四 专科检查 1 腰部压痛伴放射痛 椎间盘突出部位的患侧棘突旁有局限的压痛点 并伴有向小腿 或足部的放射痛 沿坐骨神经通路有压痛 2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直腿抬高加压试验阳性 3 挺腹闭气试验阳性 4 神经系统检查 可有膝反射减退或消失 小腿内侧感觉减退 或小腿前外侧足背感 觉减退 足拇指背伸力及第 2 趾肌力减退 或小腿外后及足外侧感觉减退 第 3 4 5 趾 3 肌力减退 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神经压迫症状严重者患肢可有肌肉萎缩 5 突出较大 或为中央型突出 或纤维环破裂髓核碎片突出至椎管者 可出现较广泛 的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损害症状 两下肢均有神经损伤症状 鞍区感觉减退 或有小便失控 湿裤尿床 大便秘结 性功能障碍 甚至两下肢部分或大部瘫痪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X 线片常可见有脊柱侧弯 有时可见椎间隙变窄 椎体边缘唇状增生 腰椎 CT 扫描和磁共 振可明确诊断及突出部位 且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诊断诊断 一 一 诊断 符合上述临床表现和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者 中医证候诊断 1 气滞血瘀型 腰腿痛如 刺 痛有定处 痛处拒按 舌暗紫或有瘀斑 脉弦紧或涩 2 风寒湿型 腰腿冷痛重着 受寒及阴雨加重 肢体发凉 舌淡苔白 脉沉紧或濡缓 3 风湿热型 腰痛腿软无力 痛 处伴有热感 恶热口渴 小便短赤 苔黄腻 脉濡数或弦数 4 肝肾亏虚型 腰酸痛 腿 膝乏力 劳累更甚 卧则减轻 阳虚者舌淡脉沉细 阴虚者舌红少苔 脉细数 二 鉴别诊断 西医鉴别诊断 1 梨状肌综合症 症状与椎间盘突出症有诸多相似之处 但无腰痛和脊柱侧弯等表现 疼痛主要在臀部及下肢 检查梨状肌局部压痛明显 直腿抬高试验在 60 以前疼痛明显 超过 60 后疼痛反而减轻 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 2 腰椎后关节紊乱 此病疼痛多发生于棘突旁 1 5 厘米处 可有向同侧臀部或大腿后 的放射痛 但该病的放射痛一般不超过膝关节 且不伴有感觉 肌力减退及反射消失等神 经根受损之体征 3 增生性脊柱炎 本病发病年龄大 病程缓慢 腰腿痛受寒湿 劳累后加重 疼痛点 广泛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腱反射无异常 X 线检查可见椎间盘变窄 椎体前后缘有明显 的骨质增生 4 腰椎管狭窄症 间歇性跛行是最突出的症状 患者主诉多而体征少 少数患者有根 性神经损伤的表现 严重的中央型狭窄可出现大小便失禁 CT 或 MRI 等特殊检查可进一步 确诊 5 腰椎结核 早期局限性腰椎结核可刺激邻近的神经根 造成腰痛及下肢放射痛 腰 椎结核有结核病的全身反应 腰痛较剧 X 线片上可见椎体或椎弓根的破坏 CT 扫描对 X 4 线片不能显示的椎体早期局限性结核病灶有独特作用 6 椎体转移瘤 疼痛进行性加剧 夜间加重 患者体质衰弱 可查到原发肿瘤 X 线 平片可见椎体溶骨性破坏 7 脊膜瘤及马尾神经瘤 为慢性进行性疾患 无间歇好转或自愈现象 常有大小便失 禁 脑脊液蛋白增高 奎氏试验显示梗阻 CT 或 MRI 检查可明确诊断 中医鉴别诊断 1 痿证 肢体筋脉弛缓 痿软无力 不能随意活动 或伴有肢体麻木 肌肉萎缩 一 般无疼痛 2 腰痛 以腰部疼痛为主症 一般无下肢痛 治疗治疗 一 一般治疗 1 休息 卧硬板床休息可以减轻炎症 避免损伤加重 活动时可以佩戴腰围 2 缓解期逐步开始腰腹肌训练 注意避免腰椎过度屈曲或过伸 每日 2 3 组 每组 10 15 次 每次持续 5 10 秒 1 半桥训练 仰卧位 以头和双足为支撑点 使得臀部抬离床面 力量不足时 还 可辅以双手支撑 2 背飞训练 俯卧位 以腹部为支撑点 上肢背与身后 胸和双下肢同时抬起离床 形如飞燕 也称为 飞燕式 3 后伸训练 俯卧位 双下肢自然伸直 交替向上尽力抬起 二 西医治疗 1 牵引治疗 根据病情选用持续或间断电动牵引 2 物理治疗 可选用超短波 红外线 中频 低频电等 3 可选用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 如尼美舒利0 1口服 一日二次 维生素B1 100mg B12 0 5mg各1支肌肉注射 一日一次 连续10天 辅助治疗 4 局部封闭 对局部压痛点以泼尼松龙 25mg 加 VitB12 0 5mg 注射治疗 每周 1 次 3 次为一疗程 5 经正规系统非手术治疗效果不好或中央型突出压迫脊髓引起大小便障碍 下肢瘫痪 者 应作手术治疗 三 中医治疗 1 针灸治疗 治以通经止痛 以足太阳 足少阳经穴为主 5 取穴肾俞 大肠俞 环跳 委中 承山 阳陵泉 昆仑等 针刺得气后加电 连续波 以病人能耐受为度 每次 20 30 分钟 每日 1 次 10 次为一疗程 休息 3 日 再行下一疗 程 2 一般推拿治疗 治以舒经通络 活血化瘀 松解粘连 理经整复 取穴及部位 腰阳关 大肠俞 环跳 委中 承山 阳陵泉 绝骨 丘墟及腰臀和下 肢后外侧 操作手法 患者俯卧位 医者用滚 按 揉手法在患者脊柱两侧膀胱经及臀部和下肢 后侧施术 3 5 分钟 以腰部为重点 然后医者用双手掌重叠用力 沿脊柱有上至下按压腰 骶部 反复 2 3 遍 再用拇指或肘尖点压腰阳关 肾俞 居髎 环跳 委中及阿是穴 以 解痉止痛 然后在助手配合拔伸牵引的情况下 用拇指顶推或肘尖按压患处 与突出物方 向相反 患者侧卧位 医者用腰部斜扳法 左右各一次 患者俯卧位 医者用滚 拿 揉 弹拨手法沿腰部及患侧坐骨神经分布区施术 3 5 分 钟 然后擦热患处 每日 1 次 10 次为一疗程 休息 3 日 再行下一疗程 3 对于针灸或一般推拿治疗效果不佳的青壮年患者 选用多方位牵引下手法复位或硬 脊膜外麻醉下大推拿治疗 4 中药熏蒸治疗 药物为科内协定处方 每次 30 分钟 1 日 1 次 10 次为一疗程 休息 3 日 再行下一疗程 5 中药治疗 1 气滞血瘀型 治法 活血祛瘀 行气止痛 方药 桃红四物汤加减 桃仁 10 克 红花 15 克 当归 10 克 川芎 10 克 赤芍 15 克 生地 10 克 独活 12 克 玄胡 20 克 土鳖 6 克 甘草 6 克 上方一剂加水 500ml 文火煎至 200ml 每服 100 ml 1 日 2 次 1 日 1 剂 2 风寒湿型 治法 祛风除湿 散寒止痛 方药 加味独活寄生汤加减 科内协定处方 独活 10 克 寄生 15 克 当归 10 克 川芎 10 克 赤芍 15 克 生地 10 克 牛膝 15 克 杜仲 12 克 6 甘草 6 克 细辛 3 克 上方一剂加水 500ml 文火煎至 200ml 每服 100 ml 1 日 2 次 1 日 1 剂 3 风湿热型 治法 清热利湿 通络止痛 方药 四妙散加减 黄柏 10 克 苍术 10 克 当归 10 克 川芎 10 克 赤芍 15 克 茯苓 15 克 牛膝 10 克 杜仲 15 克 甘草 6 克 苡仁 20 克 上方一剂加水 500ml 文火煎至 200ml 每服 100 ml 1 日 2 次 1 日 1 剂 4 肝肾亏虚型 治法 补益肝肾 方药 六味地黄汤加减 生地 12 克 杜仲 15 克 牛膝 10 克 山药 15 克 茯苓 15 克 丹皮 12 克 泽泻 10 克 续断 15 克 枣皮 10 克 巴戟 12 克 上方一剂加水 500 文火煎至 200ml 每服 100 ml 1 日 2 次 1 日 1 剂 四 疗效标准 1 治愈 腰腿痛消失 直腿抬高 70 度以上 能恢复原工作 2 好转 腰腿痛减轻 直腿抬高 50 70 度 腰部功能活动改善 3 无效 腰腿痛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直腿抬高 50 度以下 五 调护宜忌 1 针灸科二级护理 2 卧硬板床休息 垫高下肢以减轻脊柱应力 早期不宜行走及久坐 并注意局部保暖 3 疼痛较甚者 可作局部热敷 4 正常饮食 早期不宜饮酒 少食酸辣 7 神经根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概述概述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最常见的类型 为中老年人的多发疾病 多见于 30 60 岁 的人 男性多于女性 本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变 颈椎骨质增生以及颈部损伤等原因引起 脊柱内 外平衡失调 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 神经根型颈椎病属中医 痹证 之范畴 多因年老体衰 肝肾不足 或感受风寒湿邪 经脉痹阻 或跌仆扭挫 瘀血阻滞所致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一 多发于 40 岁以上中年人 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 玩电脑者 往往呈慢性发病 肩背或颈枕部呈阵发性或持续性的隐痛或刺痛为主要症状 二 受到刺激或压迫的颈脊神经其走行方向有烧灼样或刀割样疼痛 伴针刺样或过 电样麻感 三 当颈部活动 腹压增高 如咳嗽 打喷嚏时 上述症状会加重 四 颈部活动有不同程度受限或发硬 发僵 或颈呈痛性斜颈畸形 五 患侧上肢发沉 无力 握力减弱或持物落地 六 专科检查 1 在颈椎病变节段间隙 棘突旁及其神经分布区可出现压痛 2 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 脊柱侧凸 3 颈部肌肉张力增高 局部有结节状或条索状反应物 4 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X 线片 CT MRI 可见颈曲度或椎间隙改变 椎间盘突出 骨质增生 韧带钙化等 排 出骨折 脱位 结核 肿瘤 嗜伊红细胞肉芽肿等疾病 诊断诊断 一 诊断 符合上述临床表现和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者 中医证候诊断 1 风寒湿型 颈肩上肢串 麻疼痛 以痛为主 头有沉重感 颈僵硬活动不利 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白 脉弦或紧 2 气滞血瘀型 颈肩部 上肢刺痛 痛处固定 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 脉弦 3 肝肾 8 不足型 上肢麻木隐痛 头晕目眩 耳鸣耳聋 面红目赤 舌红少津 脉弦 二 鉴别诊断 西医鉴别诊断 1 颈部风湿病 有颈肩上肢多部位疼痛 无放射痛 无反射改变 与天气变化有明显 关系 2 颈部扭伤 有外伤史 有颈部疼痛 无手指发麻 3 前斜角肌综合征 颈项部疼痛 患肢有放射痛及麻木触电感 肩部下垂时症状加重 肩上举时症状可缓解 前斜角肌痉挛发硬 深呼吸试验阳性 中医鉴别诊断 1 落枕 颈项强痛 无手指症状 起病突然 以往无颈肩症状 2 漏肩风 以肩部疼痛功能障碍为主 一般无颈部症状 也无上肢麻木 治疗治疗 一 一般治疗 低枕平卧休息 注意局部保暖 病情缓解后可指导病人作颈部前俯 后 仰 左旋 右旋 侧屈 旋转等功能保健操 二 西医治疗 1 颈椎牵引 发病初期不宜重量牵引 以轻重量 5kg 开始 逐渐增加牵引重量 2 理疗 可选择高 中 低频电疗 红外线等 1 至 2 种配合治疗 3 选用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 如尼美舒利 0 1 口服 一日二次 维生素 B1 100mg B12 0 5mg 肌肉注射 一日一次 连续 10 天 辅助治疗 4 可选用泼尼松龙 25mg 加 VitB12 0 5mg 痛点封闭辅助治疗 三 中医治疗 1 针灸治疗 治以活血通络 传统十四经脉取穴法 取风池 颈夹脊 肩井 肩髃 肩髎 肩贞 曲池 列缺 合 谷等穴 针后加电针断续波 以病人能耐受为度 每次 20 分钟 1 日 1 次 10 次为一疗程 休息 3 日 再行下一疗程 腹针治疗处方 天地针 中脘 关元 商曲 双 华肉门 双 石关 双 上肢 麻木 疼痛加患侧滑肉门三角 2 推拿治疗 取穴同针灸治疗 手法以滚 按揉 定点旋转复位手法等 每次 20 分钟 1 日 1 次 10 次为一疗程 休息 3 日 再行下一疗程 3 中药治疗 9 1 风寒湿型 治法 祛风散寒除湿 通络止痛 方药 桂枝加葛根汤加减 桂枝 6 克 葛根 18 克 白芍 15 克 羌活 10 克 桑枝 15 克 广 木香 6 克 茯苓 15 克 细辛 3 克 川芎 6 克 甘草 6 克 上方一剂加水 500ml 文火煎至 200ml 每服 100 ml 1 日 2 次 1 日 1 剂 2 气滞血瘀型 治法 活血祛瘀 通络止痛 方药 桃红四物汤加减 桃仁 10 克 红花 15 克 当归 10 克 川芎 10 克 赤芍 15 克 生 地 10 克 羌活 12 克 木香 6 克 甘草 6 克 上方一剂加水 500ml 文火煎至 200ml 每服 100 ml 1 日 2 次 1 日 1 剂 3 肝肾不足型 治法 补益肝肾 方药 六味地黄汤加减 生地 12 克 杜仲 15 克 牛膝 10 克 山药 15 克 茯苓 15 克 丹 皮 12 克 泽泻 10 克 续断 15 克 枣皮 10 克 巴戟 12 克 上方一剂加水 500 文火煎至 200ml 每服 100 ml 1 日 2 次 1 日 1 剂 4 中药丹参注射液 10 ml 加入 5 葡萄糖 250ml 静滴活血祛瘀 1 日 1 次 连续 10 天 四 疗效标准 1 治愈 临床症状全部消失 颈及上肢功能正常 能恢复正常劳动和工作 2 好转 临床症状减轻 尚有颈或上肢部分不适或轻微疼痛麻木 3 无效 临床症状无改善 五 调护宜忌 1 针灸科二级护理 2 疼痛较甚者 可作局部热敷 3 正常饮食 早期不宜饮酒 少食酸辣 10 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 概述概述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较常见的类型 为中老年人的多发疾病 多见于 30 60 岁 的人 男性多于女性 本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变 颈椎骨质增生以及颈部损伤等原因引起 脊柱内 外平衡失调 刺激或压迫椎动脉或刺激椎动脉的交感神经支 引起椎动脉痉挛或 狭窄 影响脑部供血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 椎动脉型颈椎病属中医 眩晕 症 与痰浊 肝风 虚损有关 多因年老体衰 肝肾 不足 或气血亏损 脑髓失养 或因脾失健运 痰湿内蕴所致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一 多见于中年人 病程缓慢 无明显外伤史 二 眩晕为主要临床症状 症状每于头部取过伸位或转向某一方位时出现 当头部 脱离该方位时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 或伴有持续性头痛 或偏头痛 头昏 耳鸣 恶心 呕吐 甚至突然昏倒 三 肢体麻木 感觉异常 持物落地 四 其它可出现枕部跳痛 五 专科检查 1 可有病变节段横突部 或棘突旁压痛 2 旋颈试验阳性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X 线片显示椎体位移或颈曲异常 椎间关节失稳或钩椎关节侧方或后关节部骨质增生 斜位片可见椎间孔变小 CT MRI 可见椎间隙改变 骨质增生 韧带钙化等 TCD 可见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诊断诊断 一 诊断 符合上述临床表现和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者 中医证候诊断 1 肝阳上亢型 眩晕 耳 鸣 头胀痛 易怒 失眠多梦 舌红苔白或微黄 脉弦 2 气血亏虚型 眩晕动则加剧 劳累即发 神疲懒言 气短声低 面色少华 心悸失眠 纳少 舌色淡 质胖嫩 或边有 11 齿印 苔少或厚 脉细 3 痰浊中阻型 眩晕 头重 胸闷 恶心 呕吐 少食多寐 舌胖 苔浊腻或白厚而润 脉滑或弦滑 二 鉴别诊断 西医鉴别诊断 1 内听动脉栓塞 突然发生耳鸣 耳聋及眩晕 症状严重而且持续不减 2 M ni re 综合症 平时可无症状 常因劳累 睡眠不足 情绪波动而发作 其症状 以头痛 眩晕 呕吐 恶心为主 常伴有耳鸣 耳聋 眼球震颤等症 3 位置性低血压 病人突然改变体位时 尤其从卧位改为立位时 突然头晕 而颈部 缓慢活动无任何表现 中医鉴别诊断 1 厥证 突然昏倒 不省人事 或伴有四肢厥冷为主 2 癫痫 发作性的神志异常疾患 昏迷时四肢抽搐 两目上视 多吐延沫 或发出异 常叫声 醒后如常人 治疗治疗 一 一般治疗 低枕平卧休息 注意局部保暖 病情缓解后可指导病人作颈部前俯 后 仰 左旋 右旋 侧屈 旋转等功能保健操 二 西医治疗 1 颈椎牵引 发病初期不宜牵引 眩晕减轻后可用 5kg 轻重量牵引 2 理疗 可选择高 中 低频电疗 红外线 1 至 2 种配合治疗 3 用 ATP 20mg 维生素 C 1g 维生素 B6 100mg 加入 5 葡萄糖 250ml 支持治疗 一 日一次 连续 3 5 天 三 中医治疗 1 针灸治疗 治以益气养血 平肝定眩 传统十四经脉取穴 风池 颈夹脊 新设 肩井 百会 风府 太阳 印堂等穴 针 后加电针 断续波 以病人能耐受为度 每次 20 分钟 1 日 1 次 10 次为 1 疗程 休息 3 日 再行下一疗程 腹针治疗处方 天地针 中脘 关元 商曲 双 华肉门 双 下脘上 气穴 双 2 推拿治疗 取穴同针灸治疗 手法以滚 按揉 定点旋转复位手法等 每次 20 分钟 1 日 1 次 10 次为一疗程 休息 3 日 再行下一疗程 12 3 中药治疗 1 肝阳上亢型 治法 平肝潜阳 清热熄风 方药 天麻钩藤饮加减 天麻 10 克 钩藤 15 克 决明子 20 克 牛膝 10 克 杜仲 15 克 生地 10 克 黄芩 6 克 当归 10 克 白芍 15 克 丹参 30 克 川芎 10 克 甘草 6 克 上方一剂加水 500ml 文火煎至 200ml 每服 100 ml 1 日 2 次 1 日 1 剂 2 气血亏虚型 治法 补益气血 健运脾胃 方药 颈旋汤加减 科内协定处方 黄芪 15 克 党参 15 克 当归 10 克 川芎 10 克 白芍 15 克 生地 10 克 陈皮 10 克 丹参 30 克 白术 15 克 茯苓 15 克 法下 10 克 甘草 6 克 上方一剂加水 500ml 文火煎至 200ml 每服 100 ml 1 日 2 次 1 日 1 剂 3 痰浊中阻型 治法 燥湿祛痰 健脾和胃 方药 半夏天麻白术汤加减 法下 10 克 天麻 10 克 陈皮 10 克 白术 15 克 构杞 10 克 太子参 15 克 甘草 10 克 茯苓 20 克 丹参 30 克 上方一剂加水 500 文火煎至 200ml 每服 100 ml 1 日 2 次 1 日 1 剂 4 中药丹参注射液 10 ml 加入 5 葡萄糖 250ml 静滴活血通络 1 日 1 次 连续 10 天 四 疗效标准 1 治愈 临床症状全部消失 能恢复正常劳动和工作 2 好转 临床症状减轻 基本能从事工作 3 无效 临床症状无改善 五 调护宜忌 1 针灸科二级护理 2 注意局部保暖 低枕平卧 不可转头过快 13 3 注重精神护理 缓解紧张情绪 4 如有呕吐者 吃流质 清淡饮食 病情缓解后 可正常饮食 肩关节周围炎肩关节周围炎 概述概述 肩关节周围炎是指肩关节及其周围的肌腱 韧带 腱鞘 滑囊等软组织的急 慢性损 伤 或退行性变 致局部产生无菌性炎症 从而引起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症的一种疾 病 多见于五十岁左右的中老年人 女性略多于男性 中医称本病为 五十肩 冻结肩 漏肩风 肩痹 等 多因年老体衰 肝肾亏虚 气血不足 复感风寒湿邪 致使经脉 闭阻 或因跌仆外伤 损伤筋骨 气滞血瘀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一 肩部疼痛与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症状有肩部受凉 慢性劳损或外伤史 或无明 显诱因 年龄在 50 岁左右 多为慢性发病 二 起初肩部呈阵发性疼痛 多数为慢性发作 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顿痛 或刀割 样痛 且呈持续性 患肩畏冷 气候变化或劳累后疼痛加重 肩痛昼轻夜重 三 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 以外展 上举 内外旋更为明显 出现典型的 扛肩 现象 特别是梳头 穿衣 洗脸 叉腰等动作均难完成 四 发病早期可出现三角肌 冈上肌等肩周围肌肉痉挛 晚期可发生废用性肌萎缩 出现肩峰突起 上举不便 后弯不利等典型症状 此时疼痛症状反而减轻 五 专科检查 1 患侧肩关节疼痛 活动受限 手臂伸直不能内收外展 2 患侧肩胛后缘 前缘压痛明显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X 线片检查 常规摄片大多正常 后期部分患者可见骨质疏松 但无骨质破坏 可在 肩峰下见到钙化阴影 诊断诊断 一 诊断 14 符合上述临床表现和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者 中医证候诊断 1 风寒湿型 肩部串痛 遇风寒痛增 得温痛缓 畏风恶寒 或肩部有沉重感 舌质淡 苔薄白或腻 脉弦滑或弦 紧 2 气滞血瘀型 肩部肿胀 疼痛拒按 以夜间为甚 舌质暗或有瘀斑 苔白或薄黄 脉弦或涩 3 气血虚型 肩部酸痛 劳累后疼痛加重 伴头晕目眩 气短懒言 心悸失眠 四肢乏力 舌质淡 苔少或白 脉细弱或沉 二 鉴别诊断 西医鉴别诊断 1 肩关节结核 多伴有肺结核 常有低热 消瘦等全身症状 血沉快 可达 50mm h 以上 X 线可见明显疏松 骨质破坏及坏死形成 甚至出现肩关节半脱位 2 颈椎病 多急性发病 以神经根性剧痛为主 即疼痛沿神经分布区放射至前臂及手 部 并伴有感觉及肌力改变 颈部活动受限而肩关节活动正常 3 骨肿瘤 原发骨肿瘤多见于青少年 年老患者多为转移癌 故全身症状明显 血沉 可明显增快 X 线片可见骨破坏等 4 肩袖损伤 发于青壮年 有明显外伤史 肩关节被动活动正常 中医鉴别诊断 1 痿证 肢体筋脉弛缓 痿软无力 不能随意活动 或伴有肢体麻木 肌肉萎缩 一 般无疼痛 2 骨折 有明显外伤史 X 线片可见骨折 治疗治疗 一 一般治疗 1 功能锻炼 指导病人作肩外展 前屈 后伸 旋后等练功活动 如做 手拉滑车 蝎子爬墙 等动作 练功活动要循序渐进 不可操之过急 2 中药熏蒸 一日一次 10 次为一疗程 休息 3 日 再行下一疗程 二 西医治疗 1 理疗 可选择高 中 低频电疗 红外线等 1 至 2 种配合治疗 2 可选用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辅助治疗 如尼美舒利 0 1 口服 一日二次 3 对于关节粘连较甚者 可选择麻醉下手法松解术 在高位肌间沟或全麻下运用手法 松解 4 可选用泼尼松龙 25mg 加 VitB12 0 5mg 痛点封闭辅助治疗 三 中医治疗 15 1 针灸治疗 治以通经活血 祛风止痛 传统十四经脉取穴 以手阳明 手少阳 手太阳经穴为主 肩髃 肩髎 曲池 肩贞 合谷等 针后加电针断续波 以病人能耐受为度 每次 20 分钟 1 日 1 次 10 次为一疗程 休息 3 日 再行下一疗程 腹针治疗取穴 中脘 商曲 健 滑肉门三角 患 肩部疼痛的范围较大时以滑肉 门为顶点的三角距离略长 肩部疼痛的范围较局限时以滑肉门为顶点的三角取穴距离缩短 2 推拿治疗 取穴同针灸治疗 手法以滚 按揉 摇 抖 搓等 每次 20 分钟 1 日 1 次 10 次为一疗程 休息 3 日 再行下一疗程 3 中药治疗 1 风寒湿型 治法 祛风散寒除湿 通络止痛 方药 羌活胜湿汤加减 羌活 10 克 独活 10 克 川芎 10 克 防风 10 克 白芍 10 克 桂枝 10 克 甘草 6 克 桑枝 15 克 广木香 6 克 上方一剂加水 500ml 文火煎至 200ml 每服 100 ml 1 日 2 次 1 日 1 剂 2 气滞血瘀型 治法 活血祛瘀 舒经通络 方药 桃红四物汤加减 桃仁 10 克 红花 15 克 当归 10 克 川芎 10 克 赤芍 15 克 生 地 10 克 羌活 12 克 木香 6 克 甘草 6 克 上方一剂加水 500ml 文火煎至 200ml 每服 100 ml 1 日 2 次 1 日 1 剂 3 气血虚型 治法 益气养血 补益肝肾 方药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黄芪 15 克 桂枝 10 克 当归 10 克 羌活 12 克 生地 10 克 续 断 15 克 杜仲 15 克 川芎 10 克 白芍 15 克 甘草 6 克 上方一剂加水 500 文火煎至 200ml 每服 100 ml 1 日 2 次 1 日 1 剂 4 中药丹参注射液 10 ml 加入 5 葡萄糖 250ml 静滴活血祛瘀 1 日 1 次 连续 10 天 16 四 疗效标准 1 治愈 肩部疼痛症状消失 肩关节功能恢复正常 2 好转 肩部疼痛症状减轻 肩关节活动功能改善 3 未愈 症状未改善 关节功能无恢复 五 调护宜忌 1 针灸科二级护理 2 注意局部保暖 3 疼痛较甚者 可作局部热敷 4 正常饮食 少食酸辣 退行性膝关节炎退行性膝关节炎 概述概述 退行性膝关节炎又称增生性膝关节炎 是中年以后发生的一种慢性退行性膝关节病变 其特征为膝关节软骨出现退化改变 软骨变性剥脱 骨赘形成出现膝关节疼痛 活动受限 多见于 50 60 岁中老年人 女性多于男性 中医将本病归属于 痹证 之范畴 多因年老 体弱 肝肾亏损 气血不足致使筋骨失养 加之慢性劳损 感受风寒湿邪或外伤以致经脉 痹阻 气血运行不畅而发病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一 膝关节酸痛 胀痛为主要症状 起病隐袭 发病缓慢 多见于 50 60 岁中老年 尤以长距离行走 剧烈运动 受凉或阴雨天时加重 二 上下楼梯时疼痛明显 甚或下楼时双膝发软 易摔倒 三 膝关节活动受限 跑跳跪蹲时尤为明显 甚则跛行 但无强直 膝关节活动 时可有弹响声或摩擦音 四 少数患者可出现短暂的关节肿胀和积液 或可见股四头肌萎缩 五 专科检查 1 膝关节局部压痛明显 关节可见肿胀 活动不利 17 2 少数患者可出现短暂的关节肿胀和积液 3 被动运动时膝关节有响声或触及骨摩擦音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X 线片可见关节间隙变窄 关节面模糊 髁间棘变尖 髌骨边缘骨质增生等 血 尿常规化验均正常 血沉正常 抗 O 及类风湿因子阴性 关节液为非炎性 诊断诊断 一 诊断 符合上述临床表现和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者 中医证候诊断 1 肾虚髓亏 膝关节隐 隐作痛 伴有头晕 耳鸣 耳聋 目眩 舌淡红 苔薄白 脉细 2 阳虚寒凝 膝关节重 著 屈伸不利 天气变化加重 昼轻夜重 遇寒痛增 得热稍减 舌淡 苔白 脉沉细缓 3 瘀血阻滞 关节刺痛 痛处固定 关节畸形 活动不利 唇舌紫暗 脉沉或细涩 二 鉴别诊断 西医鉴别诊断 1 髌骨软化症 膝关节活动量越大 疼痛越明显 且有过伸痛 行走无力 膝前侧 下端 内侧 外侧及腘窝均有压痛 按压髌骨时伸膝 可触及摩擦感及疼痛 髌骨研磨试 验阳性 2 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 在韧带损伤部位有固定压痛 常在韧带的上下附着点或中部 膝关节呈半屈曲位 活动关节受限 侧方挤压试验阳性 3 膝关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网络工程师(中级)《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网络架构安全考核试卷
- 2025年农业数字化资格考试(数字农技推广-与机械应用)考核试卷
- 2025年城市公共交通平峰运营优化考核试卷
- 重难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综合测试试题(含详解)
- 综合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现象《光的直线传播》综合训练试题(解析卷)
- 难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透镜专项攻克试卷
- 难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5.5显微镜和望远镜同步测试试题(详解版)
- 考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定向测试试题(含解析)
- 难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透镜章节测评试卷(含答案详解版)
- 政府工程多项目管理模式研究
- 2025年下半年四川省泸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信息中心招聘3人重点基础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佛山地库信号覆盖施工方案
- 2025贵州玉屏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第一批招聘编外人员26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4湘少版(三起)三年级英语上册全册教案
- 团员考试题目及答案大题
- 2025年皮肤科皮肤病病理形态学诊断能力测试答案及解析
- 哈巴涅拉舞曲课件
- 新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及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蓝豚医陪陪诊服务发展研究报告2025
-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课件
- 金坛区苏科版四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第4课《化解冲突有办法》课件(定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