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儿童体格发育评价和生长监测儿童体格发育评价和生长监测 内容提要 1 熟悉儿童体格发育常用的评价指标以及儿童体格发育的规律 2 掌握儿童体格发育的评价方法以及几种常见的体格发育偏离的评价 3 了解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常用的指标以及利用监测图评价儿童生长发育 对儿童身体和心理行为发育的测量与评价是妇幼保健部门的日常工作 也是妇幼保健工作者一项基本技能 准确地对体格发育指标进行测量 选用合适地评价方法 运用地区 全国或世界卫生组织 WHO 推荐的标准 评价儿童体格发育水平和不同指标之间的关系 发现身体矮小 低体重 超重与肥胖等体格发育偏离 第一节第一节 儿童体格发育儿童体格发育 生长发育 growth and development 贯穿于儿童期乃至人的一生 生长 growth 是指细胞体积的增大 机体各组织 器官在体积 重量和长度方面的增加以及化学成分的变化 发育 development 指机体生理功能 以及心理功能的成熟与完善 在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称之为发展 生长是发育的基础和前提 发育寓含于生长 之中 发育儿科学将生长与发育连用 或用发育一词代替生长发育 如身高 体重生长 可称之为身高 体重 发育 但不用生长代替发育 如不能把心理发育或语言发育称为心理生长或语言生长 儿童生长发育包括身体发育和心理发育两个方面 广义的身体发育包括形态 生理和运动能力等多个方面 体格发育 physical growth 是指外部形态发育 可用人体测量指标来反映 一 体格测量指标及其意义一 体格测量指标及其意义 体格发育有很多测量指标 大体归为三类 包括纵向测量指标 横向测量指标和重量测量指标 1 纵向测量指标 身高 3 岁以后 身长 3 岁以前 坐高 3 岁以后 顶臀长 3 岁以前 上肢长 下肢长 手长 足长等 意义 纵向测量指标主要与骨骼系统的生长有关 在全身各个系统中 骨骼是最稳定的系统之一 受遗传因素 控制作用较强 外界生活条件的影响需要有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够得到体现 所以纵向测量指标主要用来反映 长期营养 疾病和其它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过程 2 横向测量指标 包括围度测量指标和径长测量指标 常用的围度测量指标有 头围 胸围 腹围 上臂围 大腿围和小腿围等 常用的径长测量指标 肩围 骨盆围 胸廓前后径和左右径 头前后径和左右径等 3 重量测量指标 目前在儿童保健工作中可应用的重量测量指标为体重 对体格测量指标的选择还需依据年龄和研究目的 婴幼儿时期为了筛查小头畸形和脑积水等常需测量小儿 的头围 观察婴幼儿的头围和胸围的交叉年龄 需测量胸围 监测儿童生长发育情况需测量身高和体重 二 体格发育指标的意义及其测量方法二 体格发育指标的意义及其测量方法 1 身长 3 岁以内的婴幼儿 由于不能站立或站立时不能保持足跟 骶骨和胸椎与身高计保持接触 以使婴 幼儿维持身体直立位 需卧位测量头顶点至足底距离 称之为身长 测量婴幼儿身长用量床 两边可嵌钢尺以示刻度 测量时需要两人 儿童仰卧 助手将儿童扶正 头顶抵 量床头板 测量者位于儿童右侧 左手握住儿童双膝 时腿伸直 右手移动足板使其接触两足跟 以 cm 为记录 单位 精确到小数点后 1 位 注意量床两侧读数一致 钢尺刻度误差不超过 0 1cm 可用标准直钢尺校正 2 身高 表示站立时头 颈 躯干和下肢的总高度 在全身各个系统中 骨骼是最稳定的系统之一 受遗传 因素控制作用较强 外界生活条件的影响需要有一个长期的过程 身高具有这种性质 外界生活条件的改善或 恶化 必须经过长年累月才可能影响身高 身高常用身高坐高计测量 儿童取立位姿势 两眼平视 胸廓稍挺起 腹部微收 两臂自然下垂 手指并 拢 足跟靠拢 足尖分开约 60 度 足跟 臀部和两肩胛间三个部位同时靠身高坐高计立柱 移动滑测板 使之 轻抵颅顶点 测量者平视 记录身高 以 cm 为单位 精确到小数点后 1 位 如某 4 岁 3 个月的男童身高为 104 5cm 两次测量误差不超过 0 5cm 立柱的刻度误差每 1cm 不超过 0 1cm 可用标准直钢尺校正 3 坐高与顶臀长 坐高指儿童处于坐位时的头顶点至坐骨结节的高度 3 岁以下儿童测量头顶点至臀部高度 称之为顶臀长 身长或身高减去顶臀长或坐高即为下肢长度 顶臀长用量床测量 需有 1 人协助 协助者固定儿童头部于正中位 测量者左手提儿童下肢 膝关节屈曲 大腿垂直 测量者右手将底板紧贴儿童骶骨 读取读数 用 cm 位单位记录 精确到小数点后 1 位 刻度误差每 1cm 不超过 0 1cm 两次测量误差小于 0 5cm 儿童身高 身长 坐高 顶臀长 等纵向指标的生长称之为线性生长 4 体重 体重反映了身体各部分 各种组织重量的总和 其中骨骼 肌肉 内脏 体脂和水分占主要成分 在构成体重的各成分中 骨骼发育受遗传因素影响大 发育趋于稳定 儿童肌肉 内脏变化居中 而水分和体 脂变化最为活跃 因此 体重可呈双向变化 体重的下降 可由远期或近期营养造成 研究还表明 体重下降 可预示群体中死亡率有上升的趋势以及有阻碍生长发育的危险因素存在 新生儿和婴儿体重的测量误差比身高 小 此期体重可有效地反映营养状况 低出生体重 low birthweight LBW 是指出生体重低于 2 500g 低出生体重不仅反映了胎儿在宫内营养不 良 也与早产有关 而早产与孕期感染 妊娠并发症 宫颈 胎膜 胎盘 生活方式 如吸烟 吸服可卡因等 和心理压力等因素有关 因而 LBW 发生率也是妇幼保健服务指标之一 新生儿测量体重需要运用婴儿磅秤或特制地杠杆称 最大载重量 10kg 适用于 1 个月 7 岁儿童磅秤最大 载重 50kg 误差不超过 50g 适用于 7 岁以上儿童用磅秤 最大载重 100kg 误差不过 100g 误差测量可用标 准大砝码 结果记录用 kg 位单位 精确到小数点后 2 位 体重测量前应校正零点 不再零点应调节校正螺丝 校正灵敏度 用 100g 砝码 和测量误差 被测量地儿童应脱去外衣 鞋帽 去除内衣重量 也可由大人抱着婴 儿称量 然后减去成人和婴儿所穿衣服重量 5 头围 头围稳定 变异系数最小 新生儿头围大于胸围 随着月龄增长 胸围超过头围 头围与胸围交叉 所在的月龄大小成为评价婴儿营养状况的方法之一 头围与颅内容物和颅骨发育有关 前囟由额骨 顶骨的骨 缝构成 出生时斜径约 2 5cm 在出生后 12 18 个月闭合 后囟由顶骨与枕骨缝构成 呈三角形 在出生时或出 生后 2 3 个月闭合 佝偻病 脑积水 地方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可致囟门闭合延迟 颅内压增高可致前囟饱满 严重脱水或营养不良 可致囟门凹陷 头围表示头颅的围长 间接反映颅内容量的大小 测量者用软尺从头部右侧眉弓上缘经枕骨粗隆 左侧眉 弓上缘回到起点 结果用 cm 表示 记录到小数点后 1 位 测量时 软尺紧贴头皮 左右对称 6 胸围 胸围是胸廓的围长 反映胸廓与肺的发育 出生时胸围小于头围 1 2cm 1 周岁时与头围大致相 等 形成交叉 以后胸围超过头围 胸围测量时 3 岁以下婴幼儿取仰卧位 3 岁以上取立位 两手自然平放或下垂 需要两人进行 测量者立 于儿童的前方或后方 用左手拇指将软尺零点固定在儿童胸前左乳头下缘 右手将软尺从右侧绕过胸后壁 经 左侧回到零点 协助者双手将软尺固定在两肩胛下角下缘 可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记录儿童平静呼吸时中间读 数 用 cm 为单位 记录到小数点后 1 位 7 上臂围 上臂围是指上臂正中位的肌肉 脂肪和骨骼的围度 在儿童期 肌肉和骨骼围度上的差异相对稳 定 脂肪多少影响上臂围变化 因此 可以用上臂围值间接反映脂肪变化来估计营养状况 上臂围测量方法简 便 一般母亲都能够掌握 但它不想体重那样较为敏感地反映营养地变化 一般认为 1 5 岁儿童上臂围变化不 大 如我国 1 5 岁组男童上臂围为 15 5 1 0 cm 可初步以 13cm 作为界值 低于 13cm 作为营养不良的判断 标准 上臂围测量用软尺 被测量者双手臂自然平放或下垂 取左臂肩峰点至尺骨鹰嘴连线的中点绕上臂一周 以 cm 为单位 记录到小数点后 1 位 8 皮脂厚度 皮下脂肪厚度 简称皮脂厚度 是评价儿童营养状况的指标之一 皮脂厚度可用 X 线照片 超声波 皮脂卡钳等 皮脂卡钳 皮脂厚度计 测量儿童的皮下脂肪厚度最为简 单和安全 皮下脂肪常用的测量部位有 1 腹壁皮脂厚度 取锁骨中线与脐平线交界点 测量者用左手拇指与 示指与测量点左右分开 3cm 沿躯干长轴平行方向捏起皮下脂肪 右手拿皮脂卡钳 张开钳口 在距手捏点下 1cm 处夹住皮下脂肪 读取刻度盘指针所指读数 单位用 mm 记录到小数点后 1 位 2 背部皮下脂肪 取左 侧肩胛下角下稍偏外侧处皮下脂肪 左手拇指与示指捏起时与脊柱呈 45 度 3 上臂皮脂厚度 在左侧上臂肩 峰点与尺骨鹰嘴连线中点处 测量皮脂厚度 皮的方向与上臂长轴平行 三 体格发育的年龄特征三 体格发育的年龄特征 一 体格发育的总规律 一 体格发育的总规律 1 体格发育的一般规律 A 头尾规律 在青春发育期之前 儿童头部生长快于躯干和四肢 2 个月的胎儿头长为身长的 1 2 出生 时为身长的 1 4 而成人头长为身长的 1 8 婴儿至成人身体各部分比例见图 这种发育规律称之为头尾发展规律 B 近侧发展律 在婴儿期 儿童体格发育表现形式之一为躯干的生长先于四肢 四肢的近端生长先于远端 称之为近侧发展规律 C 向心律 在青春期 青少年身高发育遵循由足至小腿 大腿再到躯干的发育规律 2 生长发育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生长发育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长期连续过程 儿童的生长发育时刻在进行着 但是在不同时期 年龄 阶段 各器官组织生长快慢不同 脑细胞的发育主要是在 6 岁以前 特别是 3 岁以前 但这并不是说我们的脑 细胞在 6 岁以后就不发育了 6 岁后甚至一生我们的脑细胞都在不断地发育成熟 只是其发育的速度减慢 生后 体重和身高有两个突增时期即婴儿期和青春期 也并不是说在儿童期的其它时期我们的身高体重就不在增加 3 各器官系统发育的不平衡性 各个器官系统的发育不是以同一样的速度和同一情况进行 神经系统发育最早 在 6 岁以前发育最快 特别是 3 岁以前 生殖系统发育最晚 在青春发育期以前 生殖系统一直处于幼稚期 到了青春发育期我们的 生殖系统开始加速发展 在短短的 10 年左右我们的生殖系统便发育成熟 我们的淋巴系统到 12 岁左右发育到 人一生的最高峰 随后我们的淋巴组织开始缩小 所以 在 12 岁时我们可以触及儿童颌下淋巴结节和腹股沟淋 巴结 这是一种正常现象 但在 8 岁之前或 20 岁以后还能触及淋巴结则是一种异常情况 4 生长发育速度的不均衡性 在整个生长期内 个体的生长速度是不均衡的 有的时期快 有的时期慢 因此生长发育速度呈曲线呈 波浪式 从胎儿到成人 我们的全身大多数器官有两次生长突增的高峰 第一次在胎儿期 第二次在青春初期 5 个体的差异性 由于受机体内 外因素如遗传 环境 营养 教养 性别等的影响 可产生相当范围的个体差异 二 体格发育的年龄特征 二 体格发育的年龄特征 1 身高 生长 出生 妊娠 10 个月 达 50cm 是人的快速发育时期 其中 50 以上在妊娠中期完成 我国儿科工作者对 0 72 月龄儿童体格发育追踪资料表明 出生后第一年达 25cm 女 26cm 男 前半年每月增长约 2 5cm 后 半年每月增长 1 2cm 第二年增长 10cm 2 岁后 直至青春发育期 女童约在 9 10 岁 男童约在 11 12 岁 平均每年增长 6 9cm 以上 这样 2 10 岁儿童身高可按公式 2 10 岁身长 身高 cm 85 年龄 2 7 儿童身长 身高 发育的头尾规律和向心规律可通过测量儿童身长 身高 顶臀长 坐高 进行分析 2 体重 体重是儿童生长发育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 因为体重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常作为生长监测的指标 10 个 妊娠月体重达 3Kg 其中 70 以上是在妊娠后 3 个月完成 我国 1995 年九市城区调查结果显示平均男婴出生体 重为 3 3 0 4Kg 女婴为 3 2 0 4Kg 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参考值一致 新生儿体重有生理性下降 多在出生后 的 3 4 日达最低点 以后逐渐回升 7 10 日 又达到出生时的体重 但早产儿体重达到出生时体重的速度较慢 我国儿科学工作者对 0 72 个月龄儿童体格发育进行了追踪观察 结果显示出生后头 3 个月每月增加约 700 1000g 3 6 月每月平均增加约 600 800g 由此我们推导出以下公式 出生后 1 6 个月的体重 Kg 出生时体重 月龄 0 8 7 12 个月每月平均体重增加约 350g 即 7 12 个月体重 Kg 出生体重 6 0 8 月龄 6 0 35 满 1 岁至 10 岁 每年体重增加约 2Kg 即 1 10 岁体重 Kg 8 年龄 2 习惯上 常以出生时体重为基数 不同年龄儿童体重水平与出生时体重比较 来 看体重增长的比例 例如 4 5 个月婴儿的体重约为出生时体重的 2 倍 1 周岁约为 4 倍 3 头围 出生时头围约 34cm 前半年增长约 9cm 后半年增长约 3cm 第二年增长 2cm 达 48cm 第三年增长 1 2cm 5 岁时约 50cm 10 岁时为 52cm 15 16 岁达 54 58cm 4 胸围 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 1 2cm 一般在 1 岁后胸围赶上头围 其后胸围较大 在 1 岁至青春期前 约 10 岁 左右 胸围超过头围的厘米数 年龄 周龄 1 第二节第二节儿童体格发育评价儿童体格发育评价 体格发育评价包括 发育水平的评价发育水平的评价 发育速度的评价 身体匀称度的评价 一 评价的指标一 评价的指标 1 身高 主要反映身体骨骼的发育情况 身长 纵向体格发育指标 坐高 顶臀长 上肢长 主要反映体格发育的远期远期影响 遗传因素 长期营养状况 2 体重 主要反映身体各种体成分 肌肉 骨骼 脂肪 水分等 的变化情况 主要反映体格远期和近期的影响 对于小年龄段的孩子 由于受远期影响的可能性较小 所以主要反映近期的影响 对于小年龄段 的儿童 身长的测量误差要大于小体重的测量误差 故常用体重作为小年龄段儿童的评价指标 3 皮下脂肪 皮下脂肪主要是来反映身体脂肪组织的厚度 不同部位的皮下脂肪是不同的 如何选择恰当 的部位作为测量部位 二 体格发育的参考标准二 体格发育的参考标准 1 参考标准在评价中的重要性 2 体格评价参考标准的制定 1 参照人群的选择条件 ABCDEFG 2 国际用生长参考值 WHO 标准 3 我国的儿童生长参考标准的思考 应该如何制定适合我国随时代变化的标准 三 评价方法的选择三 评价方法的选择 评价方法的选择主要是依据可能获得的参考标准值 国际用生长参考标准给了我们以下的参考值 百分位 数 P3 P5 P10 P20 P30 P40 P50 P60 P70 P80 P90 P95 P97 中位数 M P50 均数 标准差 1 百分位数法 代表个体在总体为 100 分布序列中的某一位置 百分位中有一特殊的位置 P50 即代表一个样本的中间位置 称之为中位数 M 一般而言 我们利用百分位数评价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时 将 P3以下评定为下等 P3 P20 评价为中下等 P20 P80为中等 P80 P97评价为中上等 P97以上评价为上等 评价时只要在将所选择的评价指标在其参考值表中找到相应的位置即可 亦可在相应的生长发育监测图中找 到相应的位置 即可评价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 P3以下即需要我们引起足够的重视 即有可能为中重度低体重 消瘦 生长迟缓等 P97以上也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即可能发展为超重或肥胖 有时提醒我们应注意可能是相应的疾病 如 XXY 染色体病 脆性 X 染色体病等 有时提醒我们家长同志要注意给儿童添加营养物质 2 离差法和标准差分法 离差法即看个体所测得的值距离均数或中位数的距离 即相当于均数加减几个标准差 我们在统计学中可 知 x 1s 占总体的 68 3 x 2s95 6 或 x 3s99 97 标准差分 简称 Z 分 Z 标准差 或均数参考人群中位数实测值 标准差分法是离差法的进化 标准差分和离差法适用于各种不同性质的评价 如比较一个儿童身高和体重的生长情况 我们就可用这一评 价方法 表 1 几种发育评价方法的等级评价 发育等级离差法Z 分法百分位数法 上等 x 2s 2 P97 7 P97 中上等X s x 2s1 2P68 3 P99 7P80 P97 中等 x s 1 1P11 9 P68 3P20 P80 中下等x 2s x 1s 2 1P2 3 P11 9P3 P20 下等 x 2s 2 P2 3120 肥胖 Kaup 指数又称体块指数 它反映身体的匀称度 评价方法 Kaup 指数法 Kaup 指数 体重 身高 2 104 体重测量值用 kg 为单位 身长或身高用 cm 为单位 评价结果 WHO 西太地区成人的 Kaup 指数为 19 23 超过 23 为超重 高于 25 为肥胖 中国成人体块指数建议以 18 5 23 9 为适宜体重 24 0 27 9 为超重 28 0 以上为肥胖 Kaup 指数应用于儿童营养状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西省岢岚县高中化学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4.2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1
- 2025煤炭买卖合同
- 2025山东省荷泽市单县农村信用社房贷合同书
- 2025年建筑外墙真石漆施工合同
- 2025新款合同范本样例
- 拍皮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人音版(主编:曹理)
- 景德镇事业单位笔试真题2025
- 2025民宿租赁合同书范本
- 2025药品批发企业劳动合同书
- 2025职员雇佣合同
- 成吉思汗课件
- 素养与情操-美术鉴赏的意义
- 2024年保育员考试题库加解析答案
- 2024上海高考英语句子翻译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JTS 206-2-2023 水运工程桩基施工规范
- 培养自我控制力意志力培养和自我discipline1
- 2024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报告书模板
- 鼻腔冲洗护理技术
- GB 42298-2022手部防护通用技术规范
- 2024年中国人寿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L型和方形补偿器补偿器计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