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常识判断题带答案_第1页
文化常识判断题带答案_第2页
文化常识判断题带答案_第3页
文化常识判断题带答案_第4页
文化常识判断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文化常识判断 一 文化常识判断 一 1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A 古人有名有字 旧说上古婴儿出生三月后由父亲命名 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 古人有名有字 旧说上古婴儿出生三月后由父亲命名 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 冠礼时取字 女子十八岁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 冠礼时取字 女子十八岁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 B 谥法 是给予谥号的标准 谥号是固定的一些字 这些字被赋予特定的涵义 谥法 是给予谥号的标准 谥号是固定的一些字 这些字被赋予特定的涵义 用来指称死者的美德 恶德等 如欧阳修的谥号叫用来指称死者的美德 恶德等 如欧阳修的谥号叫 文忠公文忠公 C 古代表谦称的词语如 古代表谦称的词语如 寡人 孤 不谷 仆 小人寡人 孤 不谷 仆 小人 等 其中等 其中 不谷不谷 是古是古 代诸侯的谦称 代诸侯的谦称 D 一般地说 日出时叫做旦 早 朝 晨 日入时叫做夕 暮 昏 晚 一般地说 日出时叫做旦 早 朝 晨 日入时叫做夕 暮 昏 晚 太 太 阳正中时叫做日中 将近日中的时间叫做隅中 太阳西斜叫做昃 阳正中时叫做日中 将近日中的时间叫做隅中 太阳西斜叫做昃 2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九品中正制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 九品中正制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 B 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祭酒 司业 进国子监读书的统称为监生 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祭酒 司业 进国子监读书的统称为监生 C 六部六部 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 考核 升降及科举取士 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 考核 升降及科举取士 D 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 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 60 组 古代既可用来纪年 也可用来纪日 组 古代既可用来纪年 也可用来纪日 3 下列各句的叙述 有错的一项是 下列各句的叙述 有错的一项是 A 古时以 古时以 泰山泰山 喻岳父 以喻岳父 以 伉俪伉俪 喻夫妇 对老师称喻夫妇 对老师称 子子 夫子夫子 师师 先生先生 B 臣民称皇帝为 臣民称皇帝为 陛下陛下 皇帝对臣下表示宠爱时称臣下为 皇帝对臣下表示宠爱时称臣下为 卿卿 爱卿爱卿 皇帝的命令称皇帝的命令称 诏诏 敕敕 圣旨圣旨 谕旨谕旨 上谕上谕 等 假托或假冒皇帝的等 假托或假冒皇帝的 命令 称为命令 称为 矫诏矫诏 C 四书指 四书指 论语论语 孟子孟子 大学大学 中庸中庸 五经指 五经指 诗诗 书书 礼礼 易易 春秋春秋 D 师说师说 中的中的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中的中的 六艺六艺 指的是指的是 六经六经 即 即 诗诗 书书 礼礼 乐乐 易易 左传左传 张衡传张衡传 中中 遂通五经 贯六遂通五经 贯六 艺艺 中的中的 六艺六艺 则是指礼 乐 射 御 书 数六种学问和技艺 则是指礼 乐 射 御 书 数六种学问和技艺 4 下列各句的叙述 有错的一项是 下列各句的叙述 有错的一项是 A 古人以古人以 稷稷 为五谷 黍 稷 麦 稻 菽 之长 古代帝王 诸侯祭祀土为五谷 黍 稷 麦 稻 菽 之长 古代帝王 诸侯祭祀土 神 社 和谷神 稷 故合称为神 社 和谷神 稷 故合称为 社稷社稷 并用来代称国家 并用来代称国家 B 宫 商 角 徵 羽为古代音乐的五声 又称五音 变徵 声调悲凉 宫 商 角 徵 羽为古代音乐的五声 又称五音 变徵 声调悲凉 C 古人常用伯 仲 叔 季表示兄弟间的排行 伯是老大 仲是老二 叔是老 古人常用伯 仲 叔 季表示兄弟间的排行 伯是老大 仲是老二 叔是老 三 季是老四 三 季是老四 D 八拜之交 君子之交 莫逆之交 忘年之交 管鲍之交 金兰之交 一面 八拜之交 君子之交 莫逆之交 忘年之交 管鲍之交 金兰之交 一面 之交 点头之交 布衣之交 刎颈之交 都用来形容交情很深 之交 点头之交 布衣之交 刎颈之交 都用来形容交情很深 5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A 科举制度中各省举人到京会考 称为会试 故通称会试第一名为会元 科举制度中各省举人到京会考 称为会试 故通称会试第一名为会元 明明 史史 选举志选举志 会试第一为会元 会试第一为会元 会试后尚有殿试 殿试第一名称状元 会试后尚有殿试 殿试第一名称状元 B 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 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 科举殿试时录取分 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 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 科举殿试时录取分 为三甲 一甲三名 赐为三甲 一甲三名 赐 进士及第进士及第 的称号 第一名称状元 鼎元 第二名的称号 第一名称状元 鼎元 第二名 称榜眼 第三名称探花 二甲若干名 赐称榜眼 第三名称探花 二甲若干名 赐 进士出身进士出身 的称号 三甲若干名 的称号 三甲若干名 赐赐 同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的称号 的称号 C 丁忧是中国古代官员居丧的专用名词 即官员遭父母或其他尊长之丧 必须 丁忧是中国古代官员居丧的专用名词 即官员遭父母或其他尊长之丧 必须 暂离公职 回藉守丧三年 期间停止升转 停给俸禄 然仍准算历俸 待守制暂离公职 回藉守丧三年 期间停止升转 停给俸禄 然仍准算历俸 待守制 2 期满 重新出来任职 丁忧其间在饮食 服饰 起居及婚嫁 赴考等方面有着期满 重新出来任职 丁忧其间在饮食 服饰 起居及婚嫁 赴考等方面有着 严格的规定 严格的规定 D 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 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 而是 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 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 而是 用其他称谓来表示 如 垂髫 髫 古时小孩下垂的头发 指童年或儿童 始用其他称谓来表示 如 垂髫 髫 古时小孩下垂的头发 指童年或儿童 始 龀 龀 儿童换牙 指七八岁 不惑 指四十岁 艾 指五十岁 黄发 指长龀 龀 儿童换牙 指七八岁 不惑 指四十岁 艾 指五十岁 黄发 指长 寿老人 期颐 指九十岁 寿老人 期颐 指九十岁 6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A 社日是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 汉以前只有春社 汉以后开始有秋社 社日是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 汉以前只有春社 汉以后开始有秋社 春社主要是祈求土地神保佑农业丰收 秋社则以收获报答感谢神明 自宋代起 春社主要是祈求土地神保佑农业丰收 秋社则以收获报答感谢神明 自宋代起 以立春 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为社日 以立春 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为社日 B 国子监祭酒 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官职之一 始于西晋武帝国子祭酒 后经北 国子监祭酒 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官职之一 始于西晋武帝国子祭酒 后经北 齐 隋唐 明清延变 该官职基本隶属于朝廷最高学府 国子监 主要任务为齐 隋唐 明清延变 该官职基本隶属于朝廷最高学府 国子监 主要任务为 掌大学之法与教学考试 掌大学之法与教学考试 C 会九日登高会九日登高 九日指重阳节 九日指重阳节 易经易经 中把中把 六六 定为阴数 把定为阴数 把 九九 定定 为阳数 九月九日 日月并阳 两九相重 故曰重阳 也叫重九 与除夕 清为阳数 九月九日 日月并阳 两九相重 故曰重阳 也叫重九 与除夕 清 明节 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习俗有佩茱萸 食蓬饵 饮明节 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习俗有佩茱萸 食蓬饵 饮 菊花酒 赛龙舟等 菊花酒 赛龙舟等 D 两千石 汉官秩 又为郡守 太守 的通称 汉郡守俸禄为两千石 即月 两千石 汉官秩 又为郡守 太守 的通称 汉郡守俸禄为两千石 即月 俸百二十斛 因有此称 汉官秩以万石为最高 中二千石次之 真二千石再次 俸百二十斛 因有此称 汉官秩以万石为最高 中二千石次之 真二千石再次 后一级就是两千石 其下有比二千石 后一级就是两千石 其下有比二千石 7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A 丧服 为哀悼死者而穿的服装 中国古代丧服自周代已用素服 素衣 丧服 为哀悼死者而穿的服装 中国古代丧服自周代已用素服 素衣 素裳素裳 素冠等 素冠等 均取白色均取白色 并有五服制度并有五服制度 即按服丧重轻即按服丧重轻 做工粗细做工粗细 周期长短周期长短 分为五等分为五等 斩衰斩衰 齐衰齐衰 大功大功 小功小功 缌麻 称缌麻 称 五服五服 B 庶子指大宗的嫡长子 依宗法要继承大宗 为兄弟族人所共尊 他有祭祀始 庶子指大宗的嫡长子 依宗法要继承大宗 为兄弟族人所共尊 他有祭祀始 祖的特权 继承特别多的遗产 应受小宗的尊敬 祖的特权 继承特别多的遗产 应受小宗的尊敬 C 七庙 历代帝王为维护宗法制度 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 太庙居中 左三昭 七庙 历代帝王为维护宗法制度 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 太庙居中 左三昭 右三穆 后以右三穆 后以 七庙七庙 为王朝的代称 为王朝的代称 D 古代的 古代的 三纲五常三纲五常 中中 三纲三纲 指指 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五五 常常 仁 义 礼 智 信 又称 仁 义 礼 智 信 又称 五典五典 谓 谓 父义 母慈 兄友 弟恭 父义 母慈 兄友 弟恭 子孝 子孝 又指五行 又指五行 8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A 觐 朝拜皇帝 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称觐 诸侯春见曰觐 秋见曰朝 觐礼规 觐 朝拜皇帝 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称觐 诸侯春见曰觐 秋见曰朝 觐礼规 定 天子不得下朝廷见诸侯 否则失礼 定 天子不得下朝廷见诸侯 否则失礼 B 封禅 古代统治者不仅重视祭祀祖庙 也重视祭祀天地山川 一般都是帝王 封禅 古代统治者不仅重视祭祀祖庙 也重视祭祀天地山川 一般都是帝王 亲自到泰山上举行 亲自到泰山上举行 C 牺牲 古代祭祀时把宰杀的牛 羊 猪等牲畜叫做牺牲 太牢 古代祭品 牺牲 古代祭祀时把宰杀的牛 羊 猪等牲畜叫做牺牲 太牢 古代祭品 指牛 羊 猪各一头 少牢 指猪 羊各一头 指牛 羊 猪各一头 少牢 指猪 羊各一头 D 棺椁 棺椁 即棺材和套棺 古代套于棺外的大棺 泛指棺材 红色棺椁亦作即棺材和套棺 古代套于棺外的大棺 泛指棺材 红色棺椁亦作 棺郭棺郭 指的是装殓尸体的器具 椁 套在棺外的外棺 就是棺材外面套的指的是装殓尸体的器具 椁 套在棺外的外棺 就是棺材外面套的 大棺材 上古的贵族墓里大多有椁 大棺材 上古的贵族墓里大多有椁 3 9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A 视事 就职治事 任职 多指政事言 视事 就职治事 任职 多指政事言 左传左传 襄公二十五年襄公二十五年 饗诸北郭 饗诸北郭 崔子崔子 称疾 不视事 称疾 不视事 B 移病 或移疾 上书称病 为官者要求隐退的委婉语 移病 或移疾 上书称病 为官者要求隐退的委婉语 如 如 使匈奴 还报 不合意 上怒 以为不能 弘乃移病免归使匈奴 还报 不合意 上怒 以为不能 弘乃移病免归 C 表授予官职的词语如征 辟 举 除 封 迁 陟等 表示降低官职的词语表授予官职的词语如征 辟 举 除 封 迁 陟等 表示降低官职的词语 如谪 贬 左迁 左转 转等 如谪 贬 左迁 左转 转等 D 下车 官吏到任 解褐 脱去粗布衣服 喻入任为官 下车 官吏到任 解褐 脱去粗布衣服 喻入任为官 10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A 稽首 稽首 q sh u 指古代汉族跪拜礼 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 常为臣子 指古代汉族跪拜礼 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 常为臣子 拜见君父时所用 跪下并拱手至地 头也至地 因有所稽留 故名稽首 拜见君父时所用 跪下并拱手至地 头也至地 因有所稽留 故名稽首 B 顿首即叩首 九拜之一 古人席地而坐 姿势和跪差不多 行顿首拜时 取 顿首即叩首 九拜之一 古人席地而坐 姿势和跪差不多 行顿首拜时 取 跪姿 先拱手下至于地 然后引头至地 便立即举起 因为头触地时间很短 跪姿 先拱手下至于地 然后引头至地 便立即举起 因为头触地时间很短 只是略作停顿 所以叫顿首 顿首是晚辈对长辈的拜礼 只是略作停顿 所以叫顿首 顿首是晚辈对长辈的拜礼 C 黔首是是中国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贱称 秦始皇自以为得水德 衣服旄 黔首是是中国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贱称 秦始皇自以为得水德 衣服旄 旌节旗皆尚黑 平民以黑巾裹头 故名 旌节旗皆尚黑 平民以黑巾裹头 故名 D 古人 古人 跪跪 两膝着地两膝着地 伸直腰股伸直腰股 臀部不着脚跟 古人有臀部不着脚跟 古人有 跪危而坐安跪危而坐安 跪跪 这一姿势常用来表示道歉 谢罪这一姿势常用来表示道歉 谢罪 或表示对长者的尊敬 或表示对长者的尊敬 11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A 笄礼 即汉民族女孩成人礼 古代嘉礼的一种 笄 即簪子 笄礼 即汉民族女孩成人礼 古代嘉礼的一种 笄 即簪子 自周代起 自周代起 规定贵族女子在订婚 许嫁 以后出嫁之前行笄礼 一般在十五岁举行 规定贵族女子在订婚 许嫁 以后出嫁之前行笄礼 一般在十五岁举行 B 歃血 古代举行盟会时 微饮牲血 或含于口中 或涂于口旁 以示信守誓 歃血 古代举行盟会时 微饮牲血 或含于口中 或涂于口旁 以示信守誓 言的诚意 言的诚意 C 箕踞 两脚张开 两膝微曲地坐着 形状像箕 这是一种不拘礼节的坐法 箕踞 两脚张开 两膝微曲地坐着 形状像箕 这是一种不拘礼节的坐法 比喻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比喻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D 崩 崩 古代帝王和王后死叫崩 薨 古代帝王和王后死叫崩 薨 古代称候王死叫薨 唐以后二品以上 古代称候王死叫薨 唐以后二品以上 官职死亦以此称之 卒 官职死亦以此称之 卒 古代称士死曰卒 不禄 古代称士死曰卒 不禄 古代称大夫死为不禄 殇古代称大夫死为不禄 殇 古代称未成年人死为殇 殒 古代称未成年人死为殇 殒 古代泛指死亡 缢 古代泛指死亡 缢 古代称吊死或绞杀 古代称吊死或绞杀 12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A 古代的学校有 古代的学校有 庠 序 太学庠 序 太学 庠 序是地方学校 太学是汉代最高学府 庠 序是地方学校 太学是汉代最高学府 明清时最高学府是明清时最高学府是 国子监国子监 国子监掌管人员为祭酒 司业 教学人员有教 国子监掌管人员为祭酒 司业 教学人员有教 授 博士 直进 助教等 授 博士 直进 助教等 B 古代河南 河北专指黄河以南和黄河以北地区 山东指崤山以东地区 路 古代河南 河北专指黄河以南和黄河以北地区 山东指崤山以东地区 路 宋代的路最初是征收赋税 转运漕粮的 后来带有行政区和军区的性质 宋代的路最初是征收赋税 转运漕粮的 后来带有行政区和军区的性质 C 南京 又称建康 建业 金陵 江宁 白下 姑苏 石头城 曾是六朝古都 南京 又称建康 建业 金陵 江宁 白下 姑苏 石头城 曾是六朝古都 D 畿 古代王都所在的千里地面 后多指京城管辖的地区 畿 古代王都所在的千里地面 后多指京城管辖的地区 13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A 觐 朝拜皇帝 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称觐 诸侯春见曰朝 秋见曰觐 觐礼规 觐 朝拜皇帝 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称觐 诸侯春见曰朝 秋见曰觐 觐礼规 定 天子不得下朝廷见诸侯 否则失礼 定 天子不得下朝廷见诸侯 否则失礼 B 封禅 古代统治者不仅重视祭祀祖庙 也重视祭祀天地山川 一般都是帝王 封禅 古代统治者不仅重视祭祀祖庙 也重视祭祀天地山川 一般都是帝王 亲自到泰山上举行 亲自到泰山上举行 C 牺牲 古代祭祀时把宰杀的牛 羊 猪等牲畜叫做牺牲 少牢 古代祭品 牺牲 古代祭祀时把宰杀的牛 羊 猪等牲畜叫做牺牲 少牢 古代祭品 4 指牛 羊 猪各一头 太牢 指猪 羊各一头 指牛 羊 猪各一头 太牢 指猪 羊各一头 D 棺椁 棺椁 即棺材和套棺 古代套于棺外的大棺 泛指棺材 红色棺椁亦作即棺材和套棺 古代套于棺外的大棺 泛指棺材 红色棺椁亦作 棺郭棺郭 指的是装殓尸体的器具 椁 套在棺外的外棺 就是棺材外面套的指的是装殓尸体的器具 椁 套在棺外的外棺 就是棺材外面套的 大棺材 上古的贵族墓里大多有椁 大棺材 上古的贵族墓里大多有椁 14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A 寿 以酒或物向别人祝福 如 寿 以酒或物向别人祝福 如 鸿门宴鸿门宴 沛公奉卮酒为寿沛公奉卮酒为寿 郊迎 到 郊迎 到 郊外等候迎接 以示尊敬 郊外等候迎接 以示尊敬 B 古时座次坐向有严格规定 一般坐北朝南为尊位 古时车座分左中右 一般 古时座次坐向有严格规定 一般坐北朝南为尊位 古时车座分左中右 一般 以右为尊 秦汉以前 朝堂及官位多以左为尊 以右为卑 以右为尊 秦汉以前 朝堂及官位多以左为尊 以右为卑 C 古人忌讳说死 天子死曰崩 诸侯曰薨 大夫曰卒 宗教曰西归 仙游 谢 古人忌讳说死 天子死曰崩 诸侯曰薨 大夫曰卒 宗教曰西归 仙游 谢 世 作古等 世 作古等 D 古人避讳实际上是反映封建礼法的忌讳 即遇到与君主 尊长的名相同的 古人避讳实际上是反映封建礼法的忌讳 即遇到与君主 尊长的名相同的 文字就采用某种方法回避主要有两大类 国讳和家讳 文字就采用某种方法回避主要有两大类 国讳和家讳 15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A 选 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徙 指一般的官职调动 黜 指废掉官 选 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徙 指一般的官职调动 黜 指废掉官 职 夺 削除官职 摄 权 暂代官职 职 夺 削除官职 摄 权 暂代官职 B 国 古代诸侯王的封地 也是行政区 国的区域略大于郡 所以 国 古代诸侯王的封地 也是行政区 国的区域略大于郡 所以 国郡国郡 连连 称 称 C 五岳 指东岳泰山 西岳华山 南岳恒山 北岳衡山 中岳嵩山 五岳 指东岳泰山 西岳华山 南岳恒山 北岳衡山 中岳嵩山 D 亲戚 在古代 亲表示的范围比较广泛 子女和父母都可以互称 亲戚 在古代 亲表示的范围比较广泛 子女和父母都可以互称 亲亲 戚 表示亲属关系时比戚 表示亲属关系时比 亲亲 疏远些 汉以后 疏远些 汉以后 亲亲 主要表内亲 戚 表外主要表内亲 戚 表外 亲 亲 16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A 冠礼是古代嘉礼的一种 为汉族男子的成年礼 成年礼起源于原始社会 古 冠礼是古代嘉礼的一种 为汉族男子的成年礼 成年礼起源于原始社会 古 代贵族男子成年时举行的加冠 帽子 仪式 古代贵族成年人必戴帽子 代贵族男子成年时举行的加冠 帽子 仪式 古代贵族成年人必戴帽子 礼礼 记 曲礼上记 曲礼上 男子二十 冠而字 男子二十 冠而字 B 青庐 用青布搭成的篷帐 行婚礼的地方 东汉至唐有这种风俗 青庐 用青布搭成的篷帐 行婚礼的地方 东汉至唐有这种风俗 孔雀东孔雀东 南飞南飞 有有 其日牛马嘶 新妇入青庐 其日牛马嘶 新妇入青庐 C 社稷 古代帝王 诸侯所祭的土神叫 社稷 古代帝王 诸侯所祭的土神叫 社社 谷神叫 谷神叫 稷稷 后来就以 后来就以 社社 稷稷 代表国家 代表国家 D 拜 是古人常用的表示礼节的方式 就是行礼叩头 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 拜 是古人常用的表示礼节的方式 就是行礼叩头 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 拜礼 拜礼有九拜 最重要的是顿首 拜礼 拜礼有九拜 最重要的是顿首 17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A 古代避讳的方法有改字法 即把帝王即所尊者之名改用其他字来代替 空字 古代避讳的方法有改字法 即把帝王即所尊者之名改用其他字来代替 空字 法 即把应避讳的字空而不书 或作法 即把应避讳的字空而不书 或作 某某 或作或作 口口 其他还有缺笔法 改 其他还有缺笔法 改 音法 音法 B 古时只有统治阶级 王公贵人才能冠 戴帽 奴仆只能用巾包头 巾 又 古时只有统治阶级 王公贵人才能冠 戴帽 奴仆只能用巾包头 巾 又 称帩头 幅巾 帻 称帩头 幅巾 帻 C 封建时代 皇帝以下的文武百官共分九个等级 称为九品 以清代为例 文 封建时代 皇帝以下的文武百官共分九个等级 称为九品 以清代为例 文 官服饰一品为麒麟 武官一品为仙鹤 官服饰一品为麒麟 武官一品为仙鹤 D 环 玉质的配饰 圆形 中空 古有 环 玉质的配饰 圆形 中空 古有 君子必佩玉君子必佩玉 之说 玦 环的周边之说 玦 环的周边 上留一缺口就是玦 与上留一缺口就是玦 与 决决 同音 故常以玦寓指与人决绝 同音 故常以玦寓指与人决绝 5 18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A 九宾 宾 同 九宾 宾 同 傧傧 九宾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 有九个迎宾赞 九宾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 有九个迎宾赞 礼的官员司仪施礼 并延引上殿 礼的官员司仪施礼 并延引上殿 史记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 今大王亦宜斋今大王亦宜斋 戒五日 设九宾礼于廷 戒五日 设九宾礼于廷 B 体衣 包括平常所说的上衣和下衣 也是服饰民俗中最重要的部分 在古代 体衣 包括平常所说的上衣和下衣 也是服饰民俗中最重要的部分 在古代 上衣称上衣称 裳裳 上衣又有长短之分 下衣称 上衣又有长短之分 下衣称 衣衣 古代有 古代有 裳 绔 裈裳 绔 裈 之之 分 分 C 足衣 就是鞋 上古称 足衣 就是鞋 上古称 屦屦 j 汉以后称 汉以后称 履履 古时 鞋分革 丝 麻 古时 鞋分革 丝 麻 草四种 有钱人穿革履丝鞋 贫苦人穿草鞋或光脚 草四种 有钱人穿革履丝鞋 贫苦人穿草鞋或光脚 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 有有 揽裙揽裙 脱丝履 举身赴清池 脱丝履 举身赴清池 D 容臭 即香袋 后代称 容臭 即香袋 后代称 香囊香囊 内装香料 香气绕身 故名容臭 臭者 内装香料 香气绕身 故名容臭 臭者 香气也 香气也 19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A 鼎是由远古时期陶制的食具演变而来的 鼎的主要用途是烹煮食物 还可以 鼎是由远古时期陶制的食具演变而来的 鼎的主要用途是烹煮食物 还可以 用来祭祀 并作为王权的象征 用来祭祀 并作为王权的象征 问鼎问鼎 比喻图谋王位或颠覆某国政权 比喻图谋王位或颠覆某国政权 B 古代盛酒的器物主要有尊 彝 壶 卣 觞 觥等 饮酒的器物有觚 觯 古代盛酒的器物主要有尊 彝 壶 卣 觞 觥等 饮酒的器物有觚 觯 角 卮 杯等 角 卮 杯等 C 榻 古代狭长而较矮的床形坐具 床 古代也只供人坐卧的器具 几 一种 榻 古代狭长而较矮的床形坐具 床 古代也只供人坐卧的器具 几 一种 小桌子 案 长方形的桌子 与放置食器的桌案有差别 小桌子 案 长方形的桌子 与放置食器的桌案有差别 D 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 天干有十二个 地支十个 把干支顺序相配正 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 天干有十二个 地支十个 把干支顺序相配正 好六十为一周 周而复始 循环记录 这就是俗称的好六十为一周 周而复始 循环记录 这就是俗称的 干支表干支表 干支可纪年 干支可纪年 纪月 纪日和时辰 纪月 纪日和时辰 20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A 晦 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望 农历每月十五日 有时十六或十七日 十六 晦 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望 农历每月十五日 有时十六或十七日 十六 日叫既望 朔 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日叫既望 朔 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B 元日 农历每月初一日 人日 农历正月初七日 上元 农历正月十五日 元日 农历每月初一日 人日 农历正月初七日 上元 农历正月十五日 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 C 初七 下九 初七 农历七月初七 即 初七 下九 初七 农历七月初七 即 七夕七夕 下九 农历每月十九日 下九 农历每月十九日 汉时 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汉时 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 有有 初七及下九 嬉戏莫相忘 初七及下九 嬉戏莫相忘 D 古时 用十二地支表示十二个时辰 每个时辰相当现在的两个小时 子时 古时 用十二地支表示十二个时辰 每个时辰相当现在的两个小时 子时 是夜半 日出是卯时 相当于现在的五时到七时 是夜半 日出是卯时 相当于现在的五时到七时 21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A 镬是古代煮牲肉的大型烹饪铜器之一 古时指无足的鼎 古代有汤镬的刑罚 镬是古代煮牲肉的大型烹饪铜器之一 古时指无足的鼎 古代有汤镬的刑罚 就是把犯人放到开水中煮死 就是把犯人放到开水中煮死 B 寒食节 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 清明节前一二日 是日 禁烟火 只吃 寒食节 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 清明节前一二日 是日 禁烟火 只吃 冷食 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 踏青 秋千 蹴鞠 牵勾 斗鸡等冷食 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 踏青 秋千 蹴鞠 牵勾 斗鸡等 风俗 风俗 C 古人一日两餐 朝食在日出之后 隅中之前 这段时间叫食时或蚤时 夕食 古人一日两餐 朝食在日出之后 隅中之前 这段时间叫食时或蚤时 夕食 在日昃之后日入之前 这段时间叫晡时 日入以后是黄昏 黄昏以后是人定 在日昃之后日入之前 这段时间叫晡时 日入以后是黄昏 黄昏以后是人定 D 古代的刑罚中刖刑指剃去犯人头发的刑罚 黥 用刀刺刻犯人额颊等处 古代的刑罚中刖刑指剃去犯人头发的刑罚 黥 用刀刺刻犯人额颊等处 再涂上墨 惩罚犯有轻罪的人 再涂上墨 惩罚犯有轻罪的人 6 22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A 古代的髡 黥 劓 笞 杖 刖 膑 宫刑罚 比较起来 最轻的是笞刑 古代的髡 黥 劓 笞 杖 刖 膑 宫刑罚 比较起来 最轻的是笞刑 最重的是宫刑 最重的是宫刑 B 大辟古代五刑之一 是一种砍头的刑罚 周 商 春秋 战国时期 为死刑 大辟古代五刑之一 是一种砍头的刑罚 周 商 春秋 战国时期 为死刑 的通称 车裂 炮烙 凌迟 腰斩 弃市 极刑等也都是处死人的酷刑 的通称 车裂 炮烙 凌迟 腰斩 弃市 极刑等也都是处死人的酷刑 C 古代五音指宫 商 角 徵 羽 后来加上变宫 变徵 就形成七个音节 古代五音指宫 商 角 徵 羽 后来加上变宫 变徵 就形成七个音节 D 六律 律本指用来定音的竹管 后来成为我国古代音乐方面的专门名称 六律 律本指用来定音的竹管 后来成为我国古代音乐方面的专门名称 即黄钟 太簇 姑洗 蕤宾 夷则 无射 即黄钟 太簇 姑洗 蕤宾 夷则 无射 23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A 十二律 古乐的十二调 古代汉族乐律学名词 是古代的定音方法 各律从 十二律 古乐的十二调 古代汉族乐律学名词 是古代的定音方法 各律从 低到高依次为 黄钟 大吕 太簇 夹钟 姑洗 中吕 蕤宾 林钟 夷则 低到高依次为 黄钟 大吕 太簇 夹钟 姑洗 中吕 蕤宾 林钟 夷则 南吕 无射 应钟 南吕 无射 应钟 B 高山流水高山流水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 樵夫钟子期竟能樵夫钟子期竟能 领会这是描绘领会这是描绘 巍巍乎志在高山巍巍乎志在高山 和和 洋洋乎志在流水洋洋乎志在流水 伯牙惊曰 伯牙惊曰 善哉 善哉 子之心与吾同 子之心与吾同 子期死后 伯牙痛失知音 摔琴断弦 终身不操 故有高山子期死后 伯牙痛失知音 摔琴断弦 终身不操 故有高山 流水之曲 流水之曲 C 阳春阳春 白雪白雪 都是古代赵国的歌曲名 表现的是冬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