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六中2012-2013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黑龙江省哈六中2012-2013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黑龙江省哈六中2012-2013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黑龙江省哈六中2012-2013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黑龙江省哈六中2012-2013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黑龙江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黑龙江哈尔滨市第六中学 2012 20132012 2013 学年高一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学年高一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一 单项选择题 1 关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叙述 错误的是 A 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 B 地理环境各要素不能单独存在和发展 C 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发生变化 D 地理环境各要素乃至整个环境系统的特征完全一致 2 人们要特别重视河流上 中游地区植被的恢复 保护以及水土流失的治理 是因为 A 某一要素的变化 不仅影响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 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 生一定的影响 B 水土流失给河流上 中游带来的危害最大 C 河流上 中游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最大 D 河流上 中游地区容易发生土壤盐碱化 3 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A 成土母质 B 地形 C 气候 D 生物 4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是以 A 气候为基础的 B 水分为基础的 C 光照为基础的 D 热量为基础的 5 下列各山脉自然带谱最丰富的是 A 大兴安岭 B 华山 C 泰山 D 珠穆朗马峰 6 五一 期间 游客乘火车从北京到乌鲁木齐 沿途所见到的自然景观的更替现象反映了 A 纬度地域性分异规律 B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 地方性分异规律 读兰州市略图 回答 7 8 题 7 兰州是一座沿黄河河谷而建的城市 整个城市呈东西向 带状分布 造成这种布局特点的最主要因素是 A 矿产资源的分布状况 B 社会经济的发展 C 交通运输发展的需要 D 地形和河流的分布 8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 可以推断出兰州城区主要交通干 道的走向是 A 东西走向 B 南北走向 C 环形 放射状 D 环形 9 冬季旅行时 最能感受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匀的路线是 A 广州至哈尔滨 B 成都至上海 C 福州至昆明 D 包头至乌鲁木齐 10 对公路选线限制较小的地形区是 A 山区 B 高原 C 平原 D 丘陵 11 读下图 台湾岛修建的铁路是半环状的环岛铁路 没有直接联系东西部的横向铁路 据 图思考 这样选择线路主要是考虑了哪种因素对铁路建设的影响 A 地形 B 河流 C 气候 D 矿产 12 有关过去的全球气候变化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在地质时期发生过多次大冰期 2 B 间冰期出现时 冰川从高纬度向低纬度推进 C 在人类历史时期 气候一直比较温暖 D 在有气象观测记录时期 气温有逐渐变冷的趋势 13 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主要措施有 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 采用新能源 禁止燃烧化石燃料 禁止滥伐森林 坚持采伐与抚育更新相结合 加强国际间合作 A B C D 废旧电池一般作为生活垃圾被丢弃 当电池壳体破裂后 汞 锌 锰等金属物就污染水 源 土壤 亦通过食物链进入生态环境 造成区域性的严重生态环境污染 而据测算 如果 回收利用 1 吨废干电池可回收 131 公斤钢 160 公斤锌 375 公斤二氧化锰 我国锌矿资源 逐渐枯竭 产量逐渐下降 按目前开采进度 专家测算 只能开采 19 年了 根据材料分析 回答 14 16 题 14 下列关于锌矿资源的性质 叙述正确的是 A 属于可再生资源 B 属于生物资源 C 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D 属于气候资源 15 我们在进行开发利用锌矿时 要注意合理规划 适度开发 其主要依据是 A 目前我国锌矿资源数量太少 B 我国锌矿资源分布在空间上不平衡 C 我国锌矿资源开发利用技术还不够 D 锌矿是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其数量是有限的 16 上述材料说明 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 人们必须考虑到它是一个相互联系 相互制 约 互为环境的资源系统 这主要是依据自然资源的 A 地域差异性 B 数量的有限性 C 整体性 D 分布的规律性 17 下列关于聚落的说法合理的是 A 聚落就是小村庄 B 聚落就是各类房屋建筑的集合体 C 聚落是人们居住的场所 商店 学校不属于聚落范畴 D 聚落包括乡村和城市两种 18 有关平原地区交通线路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一般呈网状分布 B 公路多呈 之 字形分布 C 工程造价较高 D 限制性因素较多 19 我国许多古村落遗址大多坐落在河谷阶地上 这表明当时先民选择居住地时 已经充分 考虑到 A 河流对聚落的影响 B 气候对聚落的影响 C 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D 资源对聚落的影响 20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开始于 A 原始社会 B 农业社会 C 工业社会 D 后工业社会 2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前煤炭时期以石油为主要能源 B 煤炭时期以煤炭为主要能源 C 后煤炭时期以水能为主要能源 D 从长远看以天然气为主要能源 22 为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正确的做法是 3 A 加大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力度 以满足人类当前发展经济的需要 B 千方百计发展经济为子孙后代积累财富 C 为了保护环境 可减缓经济发展速度 D 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 要高度重视对环境的保护 实现科学利用与保护的 统一 力争达到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 享有更好生存环境的目标 23 下列地理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A 太平洋海底火山爆发 B 2006 年 3 月重庆开县天然气泄漏 C 1976 年唐山大地震 D 2005 年吉林化工厂爆炸导致松花江污染 24 一般来说 影响洪涝灾害发生的较大的因素是 A 地形 B 气候 C 植被 D 河道 25 我国最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 A 地震 B 林业火灾 C 农业灾害 D 洪涝 干旱 纵观世界人口的发展历史 总趋势是人口不断增长 读 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 回答 26 28 题 26 每年净增加人口最多的时间段是 A 公元前 8000 年到公元 1770 年 B 公元 1770 年到 1950 年 C 1950 年到 1999 年 D 1999 年到 2011 年 27 1770 年前世界人口发展的特点是 A 高出生率 高死亡率 低增长 B 高出生率 低死亡率 高增长 C 低出生率 低死亡率 低增长 D 低出生率 低死亡率 负增长 28 关于世界人口增长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1770 年前由于出生率太低 人口增长缓慢 B 1770 年到 1950 年间 由于美洲国家出生率提高 人口增长加快 C 1950 年到 1999 年 由于发展中国家死亡率下降 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大 D 1999 年到 2011 年 世界人口出生率继续提高 人口增长迅猛 读不同国家出生率 死亡率统计图 图中 1 12 代表国家 回答 29 30 题 29 图中呈现 出生率低 死亡率低 自然增长率低 特点的一组国家 是 A 1 2 3 B 4 5 8 C 7 9 10 D 6 11 12 30 图中 11 12 两个国家最有可能位于 A 欧洲 B 北美洲 C 大洋洲 D 非洲 我国西北地区海拔高 地势起伏显著 降水稀少 气候干燥 植被 大部分为荒漠 是目前我国沙尘暴的发源地 西北地区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 30 但人口 只占全国的 4 同时西北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 分析材料回答 31 32 题 31 有关西北地区环境承载力的叙述 正确的是 4 A 西北地区面积广大 矿产资源丰富 环境承载力应该很大 B 西北地区降水稀少 使得气候干燥 植被为荒漠 因此 它成为环境承载力大小的关 键因素 C 西北地区地势起伏大 交通不便 因此它成为环境承载力大小的关键因素 D 西北地区经济落后 社会发展落后 因此它是环境承载力大小的最关键因素 32 有关西北地区人口合理容量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 原因只在于自然条件恶劣 B 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 原因只在于经济发展落后 C 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 原因在于自然条件因素 也有社会经济因素 D 西北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都不好 因此它的人口合理容量会永远很小 33 中国科学院发布报告 主张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应控制在 16 亿左右 并以此作为人口 控制的最终警戒线 这主要反映出环境人口容量的 A 临界性 B 相对性 C 警戒性 D 均衡性 分析下列行为 小王五一期间到世博园参观 农民自发组织志愿活动援助青海玉树重 建 山东小张考取北京大学到北京读书 郊区人民假期到城里大商场购物 王先生从 青岛分公司调到上海总公司工作 从城区到郊区上班 34 以上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 B C D 2012 年 1 月 8 日 中国一年一度的春运大幕正式开启 40 天的春运中 全国旅客出行人 次突破 30 亿人次 据此完成 35 36 题 35 我国每年的春运现象 反映出我国目前的人口迁移方向主要是 A 城市 农村 B 农村 城市 C 农村 农村 D 城市 城市 36 今年的春运中 春运压力最大的广东省吸引大量人口迁入的最主要因素是 A 自然因素 B 经济因素 C 政治因素 D 社会文化因素 2010 年 6 月 5 日召开的 转变发展方式 建设人居环境 研讨会上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 心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部副部长高世楫认为 中国要加快城市化进程 就必然伴随巨大的人 口跨区流动 未来二三十年中国将出现人类历史上没见过的大规模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 据此回答 37 38 题 37 农村人口大量迁移到城市对城市的有利影响是 A 加快农村农业现代化进程 B 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 C 繁荣城市第三产业 D 加大城市交通压力 38 为保证我国城市化健康发展 对我国的农村人口迁入城市应采取的措施是 A 严格限制农民进城 B 提高农民素质 合理控制规模 C 只允许进入小城市 不准进入大城市 D 大力发展城市房地产 满足农民进城居住 读 中心地模式 图 回答第 39 40 题 39 图中四个中心地 级别最高的是 A A B B 5 C C D D 40 服务范围最小的是 A A B B C C D D 41 关于城市中心商务区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一般位于城市几何中心处 B 高档别墅区众多 C 以低层建筑物为主 D 靠近居住区 长三角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 南京 和杭州为副中心的长三角大都市圈空间圈层城市体系 读下图回答 42 43 题 42 图中南京都市圈中的城市按等级可分为 A 2 级 B 3 级 C 4 级 D 5 级 43 下列叙述 不正确的是 A 苏州市比杭州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少 B 扬州市比无锡市的服务范围小 C 城市体系中上海市的服务范围最大 D 宁波市比德清县的服务功能更全面 下图为 某区域五个村落的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 44 45 题 44 图中序号代表的村落中 最有可能发展为小城镇的是 A B C D 45 上题中的这两个村落可能发展为小城镇 与下列哪一因素关系最密切 A 地形平坦 B 气候优越 C 资源丰富 D 交通便利 城市化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它是一种全球性的现 象 据此回答 46 47 题 46 城市化的标志是 城市人口比重增加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城市建筑密度增大 城市数目增多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 三产业逐渐转移 A B C D 47 与当前世界城市化进程特征不相符的是 A 城市化趋势明显 大都市带不断出现 B 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和城市中心区衰落现象 C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 城市化进程缓慢 D 发展中国家人口仍以从乡村向城市迁移为主 2012 年 1 月 17 日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显示 2011 年末 我国城镇人口为 69 079 万 人 乡村人口为 65 656 万人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 51 27 比上年末提高 1 32 个百 分点 下表为我国历年的城镇人口比重变化表 据此完成 48 50 题 时时1949 19491954195419781978 1980198019901990199219921996199620002000200220022006200620112011 6 间间 城市城市 人口人口 比重比重 10 610 6 15 315 3 5 5 17 917 9 2 2 19 319 3 9 9 26 426 4 1 1 27 627 6 3 3 29 329 3 7 7 36 236 2 2 2 39 039 0 9 9 43 943 951 2751 27 48 我国城市化水平的逐年提高 反映了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是 A 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