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实验室的生物安全_第1页
艾滋病实验室的生物安全_第2页
艾滋病实验室的生物安全_第3页
艾滋病实验室的生物安全_第4页
艾滋病实验室的生物安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艾滋病实验室检查及生物安全,山西省人民医院检验科耿燕,我省艾滋病疫情及流行特点,我省1995年发现第一例艾滋病感染者,截至到2009年底,我省共累计报告HIV/AIDS3422例,其中艾滋病病人1572例,死亡888例.2009年,我省共报告HIV/AIDS602例, 其中新报告513例,既往订正89例。2009年报告艾滋病病人167例,其中首次报告101例,66例由既往HIV转为艾滋病病人。2009年报告死亡109例。分布在我省11个市114个县区,占全省119个县区的95.80%。,疫情呈缓慢上升趋势,综合防治效果开始显现 从2000年到2004年疫情呈快速上升趋势,年平均增幅达164%;综合防治效果开始显现。2005年以后,疫情上升趋势放缓,年平均增幅为12%。尽管疫情增幅有所减缓,但由于新增感染数逐年增加,基数持续加大,危害仍在持续加重。,我省艾滋病流行概况,疫情分布范围持续扩大,从2002年的50个县增加到2009年的114个县。 地区差异明显,在全省历年累计报告HIV/AIDS中,运城市报告占42.87%,太原市占21.39%,而忻州市只占1.87%,吕梁市占1.49%。 2009年报告的HIV/AIDS中,太原市占34.39%,运城市占24.58%,而忻州市和吕梁市各占2.16%。,疫情分布范围扩大,地区差异明显,山西省自2006年开始,性传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持续保持在较高比例,每年报告的HIV/AIDS 中约30%-40%为性传播。 2009年占38.1% 。2006年首次报告经男男同性传播,截止到2009年底,已经累计报告95例,管理104例。数量快速增多,分布在全省除朔州市的10个市。,性传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同性性传播上升速度明显,青年成为艾滋病感染的主要人群,自2006年开始,每年报告HIV/AIDS中,2029岁年龄组比例持续增加,约占当年报告数 的1/3,成为艾滋病病毒感染的主要人群。,流动人口成为艾滋病传播的重要人群,外来人口和流动人口中发现的艾滋病感染者逐年增加,从2004年的6.3%上升到2009年的40.55%。该群体在我省流动、生活,作为艾滋病传播的主要人群,给我省艾滋病防治工作带来极大挑战,是艾滋病防控的重点和难点,艾滋病检测,艾滋病检测工作须遵守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管理办法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版),艾滋病检测,HIV抗体检测分为筛查试验(包括初筛和复检)和确证试验筛查试验常用方法 快速检测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第三代或第四代试剂),筛查结果,阴性出具“HIV抗体阴性”报告阳性填写“HIV抗体筛查阳性送检单”,按照有关要求送样品至市级筛查中心实验室或确证实验室,必要时可出具“HIV抗体待复检”报告,一般工作流程(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试验,判断结果,填写HIV抗体筛查阳性送检单,上报筛查中心实验室或确证实验室,必要时可出具待复检报告,阳性反应,阴性反应,评价试验,双孔复查,均阳性,均阴性,出具阴性报告,外部质控:受控试验有效,如失控,分析原因重新进行试验,艾滋病的实验室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艾滋病毒(HIV)属于乙类传染病,在卫生部2006年公布人类传染的病源微生物名录中将艾滋病毒(1和2型)列为危害程度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根据人类传染的病源微生物名录要求:艾滋病血清检测属于未经培养的感染材料的操作,应在符合BSL-2实验室的艾滋病检测实验室(考核发证)中进行。,HIV的分类及防护要求,个体防护的配备原则,BSL2实验室除符合BSL1的要求外,还应该符合下列条件:在实验室中应穿着工作服或罩衫等防护服。离开实验室时,防护服必须脱下并留在实验室内。不得穿着外出。用过的工作服应先消毒,然后统一洗涤或丢弃。当手可能接触感染材料、污染的表面或设备时应戴手套。如可能发生感染性材料的溢出或溅出,宜戴两副手套。不得戴着手套离开实验室。工作完全结束后方可除去手套。一次性手套不得清洗和再次使用。当微生物的操作不可能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而必须采取外部操作时,为防止感染性材料溅出或雾化危害,必须使用面部保护装置(护目镜、面罩、个体呼吸保护用品或其他防溅出保护设备)。,在安排工作人员的实验室区域时,要根据其工作的种类和所涉及的生物试剂,对实验室环境做好安全检查。进入实验室应穿隔离衣、戴手套,必要时(如对初筛阳性标本进行复测或确认时,或直接对HIV毒种进行操作时)戴防护眼镜,以防污染暴露的皮肤和衣物。不用戴手套的手触摸暴露的皮肤、口唇、眼睛、耳朵和头发等。如接触物传染性危险大,可戴双层(两付)手套以增加保护。操作时手套破损,应立即丢弃、洗手并戴上新手套。禁止采用口腔吸液管,必须使用移液器来操作实验室的所有液体。操作中有标本、检测试剂外溅时应及时消毒。对大量溅出的浓度高的传染物在清洁之前应先用1%次氯酸钠溶液浸泡,然后戴上手套擦净。工作完毕,要对工作台面消毒。工作台面应当用0.1%0.2%次氯酸溶液消毒;用消毒液清洗后要干燥20min以上;工作完毕,脱去手套后洗手,再脱去工作衣,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血清及其它体液样品均应严格按要求妥善保存,HIV抗体阳性样品应做好标记单独保存。,实验室的安全操作,避免利器的使用,尽量避免在实验室使用针头、刀片、玻璃器皿等利器,以防刺伤。如果必须使用,在处理或清洗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刺伤或划伤,并应对用过的物品进行消毒处理。尽量使用安全针具采血,如蝶形真空针,自毁性针具等,以降低直接接触血液和刺伤的危险性。应将用过的锐器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针头直接放入坚固的容器内,消毒后废弃。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从大量的国内外实验室相关感染的报告中,可以发现:大多实验室感染事件是由人为意外事故或违规操作而造成的,且是可以最大限度减少的!,操作者在实验过程中的疏忽或错误,有时会造成严重后果,对操作者本人、共同进行操作的工作人员和实验室环境造成威胁。因此,妥善、果断地处理这些意外事故对于保证实验室安全至关重要。,菌(毒)外溢在台面、地面和其他表面,1. 处理人员应戴手套,穿防护服,必要时需进行脸和眼睛防护。 2. 用布或纸巾覆盖并吸收溢出物。 3. 向纸巾上倾倒适当的消毒剂,并立即覆盖周围区域。通常可以使用5%漂白剂溶液(次氯酸钠溶液);但在飞机上发生溢出时,则应该使用季铵盐类消毒剂,如苯扎溴铵等。4. 使用消毒剂时,从溢出区域的外围开始,向中心进行处理。,5. 作用适当时间后(例如30 分钟),将所处理物质清理掉。如果含有碎玻璃或其他锐器,则要使用簸箕或硬的厚纸板来收集处理过的物品,并将它们置于可防刺透的容器中以待处理。 6. 对溢出区域再次清洁并消毒(如有必要,重复第25步)。 7. 将污染材料置于防漏、防穿透的废弃物处理容器中。 8. 在成功消毒后,通知主管部门目前溢出区域的清除污染工作已经完成。,菌(毒)外溢在台面、地面和其他表面,菌(毒)外溢在防护服上,应立即进行局部消毒,更换。污染的防护服用消毒液浸泡后进行高压灭菌处理。,菌(毒)外溢到皮肤粘膜,这种情况被视为有很大危险,应立即停止工作,能消毒的用消毒液在污染部位进行消毒,然后用水冲洗15-20min。处理后安全撤离,视情况隔离观察,期间根据条件进行适当的预防治疗。,皮肤刺伤,若皮肤被刺破应被视为有极大危险,应立即停止工作,对伤口进行挤血,用水冲洗消毒。视情况隔离观察,其间根据条件进行适当的预防治疗。,离心管发生破裂,非封闭离心桶的离心机内盛有潜在感染性物质的离心管发生破裂,这种情况被视为发生气溶胶暴露事故,应立即加强个人防护力度,其处理原则如下: (1)如果机器正在运行时发生破裂或怀疑发生破裂,应关闭机器电源,停止后密闭离心筒至少30min,使气溶胶沉积。 (2)如果机器停止后发现破裂,应立即将盖子盖上,并密闭至少30min。,发生这两种情况时都应报告实验室负责人。随后的所有操作都应加强个人呼吸保护并戴厚橡胶手套,必要时可在外面戴一次性手套。当清理玻璃碎片时应当使用镊子,或用镊子夹着的棉花来进行。所有破碎的离心管、玻璃碎片、离心桶、十字轴和转子都应放在无腐蚀性的、已知对相关微生物具有杀灭活性的消毒剂内浸泡。未破损的带盖离心管应放在另一个有消毒剂的容器中,然后回收。离心机内腔应用适当浓度的同种消毒剂反复擦拭,然后用水冲洗并干燥。清理时所使用的全部材料都应按感染性废弃物处理。,离心管发生破裂,工作人员职称、数量、上岗培训,复训上岗人员从事工作前必须进行HIV抗体(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肝炎病毒标记物)的检测入个人档案每半年到一年做一次HIV抗体复测,并保留血样一年以上遇有意外事故,接触者应在接触当时、4周、8周、12周和6个月各采血检查一次,健康监护,艾滋职业暴露的处理,局部紧急处理,局部压,挤,冲,洗局部消毒:75%酒精,0.2%次氯酸钠,0.5%碘伏,0.2-0.5%过氧乙酸眼睛,粘膜:冲洗,向所在单位有关领导向当地疾控中心(防疫部门)报告及早报告,作好处理,紧急报告,咨询与宣传,稳定情绪了解全过程后分析感染可能性提供相关知识防止传播向有关领导宣传,做好保密,妥善处理暴露者,风险评估,紧急处理的质量服药方案明确感染和措施效果,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证明增加感染的危险因素,接触血液量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