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园林中的生态思想及其案例分析_第1页
近现代园林中的生态思想及其案例分析_第2页
近现代园林中的生态思想及其案例分析_第3页
近现代园林中的生态思想及其案例分析_第4页
近现代园林中的生态思想及其案例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近现代园林中的生态思想与相关案例分析 以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的生态复兴之路为例 目目 录录 摘摘 要要 1 1 第第 1 1 章章 对生态思想的理解对生态思想的理解 1 1 1 1 生态规划设计的应用现状 1 1 2 生态规划设计理论与园林景观设计的结合 2 1 2 1 生态设计的原则 2 1 2 2 与园林景观的结合 2 1 2 3 人类与园林景观生态系统之间的生态关系 3 第第 2 2 章章 生态主义思想对西方近现代风景园林的影响生态主义思想对西方近现代风景园林的影响 3 3 2 1 研究范畴的拓展 从二元对立到多元融合 3 2 2 形式与内容的嬗变 从设计自然到生态设计 3 2 3 意识与价值的变革 从无视生态到彰显生态 4 2 4 材料与技术的创新 从不可再生到可持续 4 2 5 空间与维度的延展 从二维平面到四维时间 4 第第 3 3 章章 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的生态改造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的生态改造 5 5 3 1 公园历史背景 5 3 2 景观层次梳理与整合 5 3 2 1 水公园 5 3 2 2 铁路公园 6 3 2 3 公共使用区 8 3 2 4 公园道路系统 10 3 2 5 公园夜景照明 10 3 3 优化环境的生态对策 10 3 3 1 水污染净化与雨水收集 10 3 3 2 风能利用 11 3 3 3 植被保护 11 3 3 4 工业废弃物利用 12 3 4 对自然演化进程的尊重 12 结语结语 1212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313 1 近现代园林中的生态思想与其相关案例分析近现代园林中的生态思想与其相关案例分析 以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的生态复兴之路为例 摘 要 生态在越来越多的景观设计中被提到 是人们在满足从景观欣赏角度出发的同时对原始 环境的最大保留 而源于对城市快速扩张 环境恶化和生态危机的担忧 生态学和生态主义 思想成为环境 建筑及风景园林领域热议的话题 同时也对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方向产生了 重大的影响 通过对西方近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先驱的思想 著作和实践作品的调查与研究 表明生态主义思想融合了风景园林的社会性 艺术性与生态性 也消解了审美与科学 设计 与规划 艺术与生态之间的二元对立关系 其发展和变化深深地影响了西方近现代风景园林 的自然观 价值观 研究范畴 设计思维 理论方法和实践技术 在生态思想的引导下 风 景园林从单纯的美学设计逐渐走向上了科学规划的途径 也将由科学走向伦理学的思考 关键词关键词 生态 园林景观 复兴 生态修复 生态 园林景观 复兴 生态修复 第 1 章 对生态思想的理解 从不同角度出发对生态思想的理解也不尽相同 从自然的角度希望生态化是可以最大保 留自身系统内在循环的供需状态 从人的角度出发是在满足正常城市生活状态下与自然和谐 相处 生态规划是区域性的景观建设 是平衡城市建设与自然生态的中心点 对生态思想的 重视也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不断认识以及自然改变方式的变迁 1 在生态区规划中从大范 围的基础上拓展到详细的景观生态规划 用整体规划的方法将环境系统性的恢复与改善 从 而实现人对生态的依赖 以及生态对人的影响 1 1 生态规划设计的应用现状 各类生态学 包括植物生态学 水文生态学 环境生态学 污染生态学 森林生态学 城市生态学等 都在景观设计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生态学中的整体论 系统论和协调机 制更是指导景观设计的根本理论 随着生态学的发展 景观生态学理论逐渐完善并且对大范 围景观规划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指导作用 2 尽管在 20 世纪 70 年代以前 生态思想已经被融入到规划构架中 但是 由于以能量流 和物质流为研究对象的生态学和以空间结构为研究对象的景观规划之间缺乏连接的共同点 直接把生态学应用到景观规划具有很大困难 80 年代以来 以研究景观要素 生态系统 之间 相互关联及景观整体结构 功能和变化为主的景观生态学则弥补了生态学的这一缺陷 从而 得以迅速发展起来 澳德姆 Eugeneodum 的 分室模型 提出了土地利用分类系统 哈贝 Haber 在此基础上 将景观生态学思想应用于景观规划设计 并在 1986 年总结出一套完整的景观生态规划方法 2 1 2 生态规划设计理论与园林景观设计的结合 1 2 1 生态设计的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具有科学 艺术和社会三个方面要素构成 三者密不可分 相辅相成 不 同的景观设计师和景观作品对三个方面有不同的侧重 因而指导思想和表现形式不尽相同 缺少了其中任何一方 设计就存在缺陷 如果从这点来理解 生态设计思想作为景观设计中 科学原则的重要部分 应当贯穿设计过程的始终 所有的景观设计都必须建立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之上 生态设计应是景观设计中的一个普 遍原则 在设计过程中 不应当将人与自然对立起来 应将人看作自然系统中的一个因子 生态设计意味着人为过程与生态过程相协调 遵循生命的规律 对环境的破坏达到最小 但 是这个最小没有一个衡量的标准 所以生态设计应当是在现有的知识和技术条件下朝这个方 向的努力 1 2 2 与园林景观的结合 越来越多的景观设计在设计中遵循生态的原则 这些原则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 但具体 到每个设计 可能只体现了一个或几个方面 通常 只要一个设计或多或少地应用于这些原 则 都有可能被称作 生态设计 充分利用场地上原有的建筑和设施 赋予新的使用功能 高效率地用水 减少水资源消耗是生态原则的重要体现 3 一些景观设计项目 能够通过 雨水利用 解决大部分的景观用水 有的甚至能够完全自给自足 从而实现对城市洁净水资 源的零消耗 在这些设计中 回收的雨水不仅用于水景的营造 绿地的灌溉 还用作周边建 筑的内部清洁 或者利用自然净化的机理设计各种人工湿地 水的流动 水生植物的生长都 与水质的净化相关联 使景观被理性地融合于生态的原则之中 3 1 2 3 人类与园林景观生态系统之间的生态关系 人类的活动和影响自始至终全方位的贯穿于整个景观系统 无论是在时间和物质空间上 还是在精神空间上 均对不同尺度的景观系统产生巨大的影响 生态园林强调植物的健康生 长是发挥生态效益的前提 主张运用植物相生相克 生态原理营造园林植物群落 强调植物 群落功能和景观的统一性 从而形成一个和谐有序 稳定的植物群落 最大程度地实现生物 多样性 第 2 章 生态主义思想对西方近现代风景园林的影响 生态主义思想作为一种哲学思想体系 以生态学为学理基础 是人类对有生命的物种之 间的关系 不同物种之间的联系以及物种与物理和生物环境的系统把握 4 在西方一些风 景园林行业迅速发展的国家 生态主义设计不再是纸上谈兵的空中楼阁 也不是少数风景园 林师的先锋实验 而是真切地成为风景园林学科的本质和内在思考 生态学原理及生态主义 思想的引入使文艺复兴之后的风景园林设计的研究范畴 形式与内容 价值观念 表达方法 和实践技术等均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 2 1 研究范畴的拓展 从二元对立到多元融合 生态主义思想引导下的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实践拓展了风景园林学的研究范畴 模糊了 建筑学 城市规划 生态学等相关学科与风景园林学之间的界限 使之有能力处理更加综合 更加复杂的环境与社会问题 5 同时 生态环境恢复和公众的社会心理需求重新得到了关 注和重视 这些改变促成了复杂的 多层次的 多元化的学科融合与风景园林的艺术特征 生态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耦合 以及自然 城市与景观的协同演化 此外 生态主义思潮的影 响使风景园林在自然系统 城市景观及基础设施之间建立起与自然及人类生态系统相互关联 的网络 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场所与生态环境的关联性 场地的历史文化特征等内容均 纳入到风景园林设计的范畴 并在自然与城市之间 艺术与科学之间 设计过程与生命活动 之间建立起持久而稳固的联系 6 2 2 形式与内容的嬗变 从设计自然到生态设计 生态思想的影响使风景园林超越了风格化的框架和现代主义的僵局 由用自然元素模拟 现实对象的人文主义园林 7 用人工技法表达征服自然决心的古典主义园林 8 用自然元 4 素美化自然本身的自然风景式园林 9 转变为源于自然艺术却以生态学为指导的现代主义园 林 倡导工业废弃地的更新与重生的后工业景观 关注自然与城市的生态演替进程与自然物 包括人类本身 生存与栖息的生态主义设计范式以及自由组织 自主涌现 自发生长的后现 代主义园林 并成为一种结合了科学与艺术的研究和探索模式 关注场地的尺度 维度 生 态因子及自然与人工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 关注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策略 10 从设计生态 到生态设计的转变从其本质上讲是对传统思维方式的挑战 是对常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 也 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审视 2 3 意识与价值的变革 从无视生态到彰显生态 19 世纪之前的西方国家自然地理条件优越 景色优美 环境宜人 土地肥沃 森林葱 郁 水源丰沛 风景园林服务的对象主要为君主和贵族 因此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保护等问 题并不在设计师的考虑范围之内 如凡尔赛宫苑选址在极度缺水的场所 却以气势蓬勃 精 致巧妙的水系著称 11 工业革命之后 环境的破坏和生态危机使风景园林师们意识到景观 的生态属性与人类及环境的生存息息相关 而生态主义思想的影响使风景园林的意识形态 价值观和自然观均发生了嬗变 风景园林设计的意识与价值由人与自然相互隔离的心理补偿 和无意识的自然主义倾向转变为自然独立审美价值的客观赋予和含有民主意识的现代文明指 向 现代主义园林的生态探索和生态学观点的融入对社会道德和生态意识的改善具有重要意 义 并将设计师的朴素生态观念上升到关注生态环境的层面 12 2 4 材料与技术的创新 从不可再生到可持续 生态主义的兴起使风景园林师开始重新审视人类的设计与建设活动与赖以生存的自然环 境之间的关系 并将其使命与人类生存 社会发展和环境存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13 生态 主义思想激发了自然观和价值观的转变及生态材料和可持续性技术的创新 推动了风景园林 设计实践由对生态性的无视和对自然资源的无限制耗费转变为对自然过程的尊重 对废弃设 施的功能转换 对可再生物质及能源的循环使用 生态材料的应用 可持续性技术的创新 以实现场地的自我维持和可持续发展 14 2 5 空间与维度的延展 从二维平面到四维时间 自然观的改变与科学概念的引入使风景园林设计中生态思想的表达以动态性 变化性 不确定性和弹性为特征 而生态主义理念的融入和生态设计技巧的进步 生态材料的应用激 5 发了风景园林设计思维模式的转变和表现维度的延展 15 风景园林关注的重点由点 线 面构成的视觉平面转变为由体积构成的实体空间感受 而生态系统恢复的过程和自然演替进 程的漫长又使风景园林设计纳入了时间的流变因素 同时 生态规划方法的完善与科学技术 的发展也使风景园林的设计过程发生了由单一结论到多解可能 从线性过程到非线性思维的 转变 而生态设计关注的焦点也从生态因子的垂直流动变为关注水平作用 甚至发展为对由 持续演化的线索构成的系统网络内的相互影响与作用的强调 16 第 3 章 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的生态改造 3 1 公园历史背景 北杜伊斯堡公园位于德国鲁尔区杜伊斯堡市 总占地面积 230 公顷 曾经是蒂森钢铁厂 的所在地 该炼钢厂于 1985 年被迫关闭 经过四年的荒废破败 1989 年 政府开始启动对 公园的改造 该工厂改造项目被纳入到 国际建筑展埃姆舍公园 计划 绿色框架 主题下 的景观公园系统中 17 1991 年德国景观设计师彼得 拉茨通过竞标取得了该地块的设计 资格 他从景观设计的角度 通过对场地原有元素进行整合重塑 将该地区改造成为一个融 合废弃工业景观与自然景观 展现工业文化的新型景观公园 18 1994 年夏天公园首次对 公众正式开放 好评如潮 彼得 拉兹先生因其在项目中的卓越工作成果而于 2000 年获得 第一届欧洲景观设计奖 并被尊为后工业景观设计的代表人物 德国北杜伊斯堡公园的建设是工业废弃地的景观生态规划与修复的典型案例 公园很大 程度上保留了原有钢铁厂的工业场地和设施 并赋予部分工业构筑物新的功能和景观效果 公园还尊重自然生态的演化过程 富有明显的生态特征 德国北杜伊斯堡公园尊重场地原貌 和历史 建立了完整的景观序列 使工业与生态相结合 被誉为后工业景观公园的经典范例 19 3 2 景观层次梳理与整合 设计者将范围广阔 尺度巨大 景观破碎 布局混乱的园区梳理 整合为水公园 铁路 公园 公共使用区和公园道路系统四个景观层次 3 2 1 水公园 公园标高最低的层次 由净化水渠 净水池 冷却池等水体构成 净化水渠是对由东向 6 西流经整个厂区的埃姆舍河进行净化的河道 20 水渠两岸栽植了自由生长的植被 每隔一 段距离布置有台阶和平台以满足游人亲水的需求 图 1 4 图 1 净化水渠 图 2 水堤及岸上的植被 图 3 净水池 图 4 水渠堤岸上的植被及台阶 3 2 2 铁路公园 铁路公园与高架步行道系统相结合 是园区标高最高的层次 高出地面约 12 m 通过 楼梯 台阶等与其他空间层次相联结 该层次不仅形成了独特的景观视野 而且作为水平线 元素将各个庞大的独立工业设施联结起来 丰富了景观向度 图 5 8 铁路公园层在东西 方向上穿越整个园区 并在中部偏西的位置呈编组形式放大 设计者将其命名为 铁路竖琴 Rail harp 21 7 图 5 铁路公园层的高架步行道系统 图 6 穿过料仓花园的高架步行道 图 7 铁路公园局部 8 图 8 从铁路公园层标高 料仓花园顶部 望 1 号 2 号高炉 3 2 3 公共使用区 包括金属广场 考珀活动场地 熔渣公园 料仓花园 开放绿地等公共开放空间 金属广场 Metallic Plaza 位于厂区中心的位置 在 1 号高炉铸造车间的北侧 作为 公园的标志性景观 该广场由在地面上整齐排列的 7 7 共 49 块 每块重达 7 t 8 t 的方 形铸铁板构成 彼得 拉兹对这些表面具有各异腐蚀状态的铸铁板拍照 编号 排列成抽象 图案 并通过水在铁板表面的流动来象征钢铁加工制造的熔化和硬化过程 铁板在自然状态 下继续被腐蚀 隐喻了对自然演变过程的尊重 图 9 图 9 金属广场铸铁板表面不同的腐蚀状态 考珀活动场地 Cowper Places 位于 5 号高炉北侧 2 号高炉南侧 原来作为堆放废 渣的场地 现更新改造为林荫广场 作为举办多种活动的场所 广场地面利用废渣铺筑 并 在广场中均匀栽植桦树 图 10 9 图 10 由 5 号高炉俯瞰考珀活动场地 熔渣公园 Sinter Park 位于埃姆舍河渠的西侧 与 料仓花园 隔水渠相望 在利 用废弃的熔渣铺砌的地面上种植树木形成小树林 熔渣公园的北端布置了一座半圆形的露天 剧场 采用的砌筑材料是将废弃的红砖磨碎后作为骨料制成的红色混凝土 开放绿地主要指分布在厂区东西两侧的田野 林地等大尺度的开放空间 图 11 其中 东侧有名为 Ingenhammshof 的约 6hm2 的草场和耕地 主要用作休闲区域和学校社团的生 态中心 图 11 公园绿地 10 3 2 4 公园道路系统 包括公园步行道和自行车路 图 12 将原来零散分布的城市街道联结整合成完整的交 通系统 图 12 公园道路 3 2 5 公园夜景照明 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绚丽 迷幻的夜景照明是由在欧洲负有盛名的英国艺术家乔纳 森 帕克 Jonathan Park 设计完成的 22 公园夜景与工业文化遗产 休闲活动共同构 成公园吸引游人的三大亮点 图 13 图 13 夜景照明 3 3 优化环境的生态对策 3 3 1 水污染净化与雨水收集 彼得 拉兹提出对由东向西穿越公园 原作为开敞的排水渠的埃姆舍河道进行处理 将 11 污水与净水系统分离 埃姆舍河流经公园的长度约 3km 过去生活污水 工业废水 雨水 垃圾等都排放到河道中 使水体污秽不堪 夏季气味刺鼻 现在经改造后污水由地下直径 4m 的污水管道排走 经过净化的水则采用水渠的形式以避免与受污染的土壤接触 23 从 场地和建筑屋顶上收集的雨水经过管道进入冷却池和经过清除污泥的沉淀池过滤后 再进入 水渠湿地进一步净化 水污染净化的部分主要布置在厂区中部 图 1 4 3 3 2 风能利用 设置在水渠岸边的 风塔 可以利用风力将水渠中经净化的水从底部提升到高架步行道 标高层 作为旱季灌溉植被用水 在其他季节 经过提升的水又回灌到水渠中 通过这一循 环过程 一方面营造了富有意趣的水的流动 跌落的视听环境 另一方面通过增加水体与氧 气的接触来提高净化质量 风塔 装置中的关键组件是 风轮 wind wheel 它能保证 即使在风力较弱时也能产生较高的输出效率 图 14 15 24 图 14 风塔 图 15 风力提升装置局部 3 3 3 植被保护 彼得 拉兹认为 在废弃地受污染土壤上顽强地进行生态演替的野生植被是生态学家难 得的试验对象 应加以保护 图 16 据统计 这些野生植被有 450 多种 25 在厂区与周 围环境的边缘地带 有大面积的原生生境 成为多种植物生长和鸟类栖息的场所 12 图 16 废弃地上生长的植被 3 3 4 工业废弃物利用 利用工业生产形成的沉积在厂区内的废渣铺筑道路 广场以及新的净水河渠的河床 3 4 对自然演化进程的尊重 公园的设计和营造包含了生态演化进程 因此不应是一蹴而就 生硬地景观处理 而应 是展现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自然演化过程 例如金属广场铁板的持续腐蚀 受污染土壤上植被 的生长等 26 其中也包括规划设计工作的不断修正和完善 十几年来 伴随着北杜伊斯堡 景观公园的逐步实施 彼得 拉兹先生一直在充满激情地持续地优化他的设计 27 结 语 生态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基础 除了对原有自然环境的要求外 还应体现对人类精神需求 的满足 生态规划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不仅要求在空间上的统一性 还要在思想层面 视觉 层面 感受层面相互联系 最大限度的保留原有的状态是我们对自然以及历史的尊重 园林 景观规划设计是沟通人与自然的具体途径和手段 28 保护自然生态系统 创造可持续发展 的人类生存环境 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景观的首要任务 受此影响的生态学景观设计思想当是 未来的景观设计的主导思想 29 随着行业的发展 生态设计的理念将不断地被补充进新的 内容 自然环境在一定程度上的破坏 回到生态的本源 利用自然给我们的一切 30 结合 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手法 找寻人与生态的平衡性 将我们的城市景观得到不断变化与更新 13 参考文献 1 贾良清 殷福才 王晓辉 生态区域建设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J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19 2 Andrew D Green Political Thought An Introduction M Unwin Hyman Ltd 1990 7 3 Elizabeth M Landscape of Infrastructure M Charles W The Landscape Urbanism Reader Princeton Architecture Press 1996 148 149 4 Richard W An Art of Instrumentality Thinking through Landscape Urbanism M Charles W The Landscape Urbanism Reader Princeton Architecture Press 1996 53 5 瑞士 雅各布 布雷哈特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M 何新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4 57 6 陈志华 外国造园艺术 M 郑州 河南科技出版社 2001 139 7 朱建宁 西方园林史 19 世纪之前 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8 81 8 彼得 拉兹 废弃场地的质变 孙晓春 译 风景园林 2005 创刊号 29 36 9 丁一巨 罗华 后工业景观设计代表作 德国北杜伊斯景观公园解析 M 花园与设计 10 刘扶英 邹涛 栗德祥 后工业景观公园的典范 德国鲁尔区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考察研究 M 华 中建筑 11 王昭希 由废弃到景观的重生 以埃姆舍景观公园国际建筑展位例浅析废弃景观设计 M 中华建 设 12 R F H ttl W Gerwin Ecological development of post mining landscapes in the Lusatian lignite mining district Sustainable Post Industrial Land Management 4 6 November 2004 Krak w Poland 13 Judith M Emscher Park Germany expanding the definition of a park In David Harmon eds Crossing Boundaries in Management Proceedings of the 11th Conference o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