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后同步练(有答案和解释)_第1页
2017年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后同步练(有答案和解释)_第2页
2017年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后同步练(有答案和解释)_第3页
2017年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后同步练(有答案和解释)_第4页
2017年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后同步练(有答案和解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152017 年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 1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后同步练(有答案和解释)莲山课件m 人教版必修 1第 1单元第 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第卷一、选择题。本卷共 12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题文】 “汉朝早期,统治者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间走一条中间路线。 ”材料中的“中间路线”是指A郡国并行制度 B郡县制 c分封制 D察举制度2.【题文】有学者在研究汉朝制度变革时指出:如果天下是块大奶酪的话,在一定时期内,奶酪的大小不变化,那么参与分这块奶酪的人越多,每个人得到的奶酪就越少,也就意味着参加分配的人实力就越小。这里所描述的制度变革是A郡国并行制度 B郡县制 c推恩令 D察举制度3 【题文】8 世纪初中期,唐朝节度使“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富。 ”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背景是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15A平定“安史之乱”的影响 B军政合一地方机构设置的影响c对少数民族首领实行羁縻政策所致 D加强边疆地区军事防务所致4 【题文】北宋蔡襄在国论要目中说:“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文士也。虽有武臣,盖仅有也。 ”这说明北宋统治政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A.重文轻武 B.知人善任c.宋朝官员均为文人 D.分化事权5 【题文】钱穆评价中国古代某一政治制度下的机构时指出, “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 ”该政治制度应是A分封制 B郡县制c行省制 D皇帝制6 【题文】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而唐代设立三省制,“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救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其相似作用是A大幅提高了行政效率B有效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15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2015-2016 学年甘肃西北师范大学附中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7 【题文】唐朝时刘晏长期掌管国家财政大权,为官廉洁,被称为“工于谋国而拙于谋身的一代良相” 。据此判断,刘晏供职的部门应该隶属于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中书门下8 【题文】在隋朝及唐初,御史台只管揭发,并且只要根据传闻即可奏劾。开元之后,在纠举之前,往往要“推覆理尽,然后弹之” 。这说明A唐朝开元后监察重证据和推理B捕风捉影是当时监察的特征c弹劾皇帝是监察官的主要职责D唐监察体制的弊端日益突出9 【题文】下图反映的是哪个朝代的中枢权力体系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宋朝10 【题文】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 。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如果被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A.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 B.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 / 15c.便于对权力进行约束 D.君主有效地控制了臣属11 【题文】某古代史书记载:“甲戍,命浙江行省明年漕运粮二百八十万石赴京师” 。该史书应是A 汉书B 史记c 宋史D 元史12 【题文】 唐摭言载:“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注:“岁贡”指由地方贡入国学监的生员)常不减八九百人。 ”该材料主要说明了A科举制是在隋朝时创立的 B科举考试有利于人才的选拔c唐朝进士科为世人所推崇 D当时官吏主要来自科举考试第卷二、非选择题。本卷共 2小题。1314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13 【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他(秦始皇)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第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本朝惩唐朝和五代(梁、唐、晋、汉、周)藩镇割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 / 15据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久困弱。摘编自朱子语录(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涉及的地方行政制度的名称。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具体说明该制度与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相比的进步性。(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朝是如何将“一切收了”的。(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如何认识朱熹“州郡遂日久困弱”的论断。14 【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材料二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摘编自通典卷一四选举二材料三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 / 15“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 ”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摘编自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概括在察举制和科举制中考试所起作用的差异。说明两者的关系。(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朝创立科举制的社会原因。综合材料二、三,概括科举制的特点。(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我国古代选官主要标准的演变。人教版必修 1第 1单元第 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汉在实行郡县制的同时,又有封国制的存在,这是同秦朝最大的不同之处。因此“中间路线”是指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制,选 A项。Bc 分别是指西周和秦朝的地方制度,D 是汉武帝时期的选官制度,都与题干不符,不选 BcD三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郡国并行制度【题型】选择题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7 / 15【难度】一般2.【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制,诸侯国势力逐渐强大,威胁中央集权,汉武帝时实行推恩令,众建诸侯,地方诸侯国势力日益削弱,无法威胁中央。材料所描述的状况与推恩令相符,故选 c项,不选 ABD三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推恩令【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八世纪中期,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事件就是安史之乱,安史之乱之后藩镇割据,节度使把持地方大权,它的平定并没起到实质作用,所以 A选项排除。B 选项不是主要因素;c 选项是客观因素,是外部因素。D 选项是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符合体重要求,所以本题选择 D选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代藩镇割据【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8 / 154.【答案】A【解析】由材料关键信息“大率以文词进” ,即体现了重文轻武,故选 A项。B 项“知人善任” ,D 项“分化事权”在材料中没有涉及,不选 BD两项。c 项表述绝对化,不符合“虽有武臣,盖仅有也” ,不选 c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题型】选择题【难度】较难5.【答案】c【解析】行省制下各行省长官相当于是由中央机构中书省派出的官员来管理地方,故选 c项。分封制下分封的诸侯具有很大的独立自主性,不能说是行动的中央政府,不选A项。郡县制下地方官员不能算是宰相的派出所,不选 B项。皇帝不可能是宰相派出的,不选 D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行省制度【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6.【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 , “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救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9 / 15可见秦汉时期设的朝议制度和唐代设立的三省制都有利于发挥大臣参政议政的作用,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故选 D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决策方式【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7.【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隋唐时期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户部负责财政等。材料“刘晏长期掌管国家财政大权”可以判断出他供职的部门应该是尚书省,中书、门下省主要负责决策、审议。故选 A项,不选 BcD三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唐三省六部制【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8.【答案】A【解析】材料中指出“御史台只管揭发,并且只要根据传闻即可奏劾。而开元之后,在纠举之前,往往要“推覆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0 / 15理尽,然后弹之” 。这个变化表明对弹劾官员更加慎重和重视证据,故选 A项,不选 BD两项。古代监察官弹劾的是政府官员,并非皇帝,不选 c项。【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从汉到元政治体制的演变监察制度【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9.【答案】D【解析】宋代设中书门下平章事负责处理政务,同时为了限制分割宰相权力,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政权,设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事权,因此根据题干图表的内容,可知反映的是宋代的中枢权力体系,故选 D项,不选 ABc三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君主专制加强【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10.【答案】c【解析】由材料关键信息“规矩” ,即体现规范性,约束性。“官员不入酒肆” “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等可知,材料主旨是对官员权力的规范与约束,故选 c项。A 项“遏制了” 、B 项“严密” 、D 项“有效”的表述均过于绝对,不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1 / 15选 ABD三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题型】选择题【难度】较难11.【答案】D【解析】由“命浙江行省”可知材料所述是行省制度。行省制度是元代为加强对地方控制设立的地方行政制度。所以记载这一制度的史书有可能是元史 ,故选 D项。汉代、宋代都没有行省制度, 史记是西汉司马迁的著作,所以汉书 、 史记 、 宋史中都不可能记载,不选 ABc三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行省制度【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12.【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注:“岁贡”指由地方贡入国学监的生员)常不减八九百人” 。其意思即:缙绅虽然地位很高,可是没有经过进士科考,终究觉得不够完美。这样,以至于每次参加岁贡的不少于八九百人。这说明了唐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2 / 15朝进士科为世人所推崇,故选 c项。其它三项说法正确,但均与材料的主旨不符,不选 ABD三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13.【答案】 (1)制度:郡县制。进步性:以地域关系取代血缘关系,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2)措施。军事上:收回主要将领的兵权;挑选地方军队精锐充实中央禁军;行政上:文官知州,通判牵制;财政上:转运使理财,地方财政收入主要部分上交中央。(3)认识:朱熹的论断有道理。宋朝以分化、并置的方法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结果导致地方缺乏自主性,降低了行政效率。这使得自秦确立郡县制以来地方权力日益被削弱,致使地方陷入困弱境地。 (其他表述符合史实,言之有理即可)【解析】 (1)第一小问的解答需要注意材料中“秦始皇将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 、 “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 “解除了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的关键词句。由这些关键词句可以判断秦实行的是郡县制;结合材料可以总结出其进步性,解答第二小问:行政地域取代血缘关系,官员由皇帝任命,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3 / 15军权收归中央;结合所学知识,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2)措施属于容易题,不应轻易失分。宋太祖的中央集权措施综合归纳为收精兵,制钱谷,削实权三个方面,展开作答即可。(3)首先要表明观点,其次,史论结合作答即可。结合材料二可知,朱熹的观点是正确的,根据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弊端,并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联系秦确立郡县制以来历代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权力的措施,对朱熹论断给予肯定。【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中央集权的加强【题型】综合题【难度】一般14.【答案】(1)不同:察举制下考试并不决定取舍,而只决定高下;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