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大教育吉大教育辅导辅导学校学校 初中数学知初中数学知识识点点总结总结 华师华师 1 七年级上七年级上 第二章 有理数 有理数的运算 分配律 除 法 乘 方乘 法 交换律 结合律 减 法 加 法 比较大小 数 轴 点与数的对应 有理数 分数 整数 正分数 负分数 正整数 0 负整数 1 相反意义的量 向东和向西 零上和零下 收入和支出 升高和下降 买进和卖出 2 正数和负数 像 12 1 3 258 等大于 0 的数 通常不写 叫正数 2 1 像 5 2 8 等在正数前面加 读负 的数叫负数 4 3 注 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 有理数 1 整数 正整数 零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分数 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有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2 有理数分类 1 按有理数的定义分类 2 按正负分类 正整数 正整数 整数 0 正有理数 有理数 负整数 有理数 正分数 正分数 0 负整数 分数 负有理数 负分数 负分数 注 有限循环小数叫做分数 3 数集 把一些数组合在一起 就组成了一个数的集合 简称数集 所有的有理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有理数集 类似的 有整数集 正数集 负数集 所有的正整数和零组成的数集叫做自然数集或叫做非负整数集 所有负 吉大教育吉大教育辅导辅导学校学校 初中数学知初中数学知识识点点总结总结 华师华师 2 数和零组成的数集叫做非负数集 4 数轴 1 规定了原点 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注 1 数轴的三要素 原点 正方向 单位长度缺一不可 2 数轴能形象地表示数 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但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并不都是有理 数 2 在数轴上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1 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 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 由正 负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可知 正数都有大于 0 负数都小于 0 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5 相反数 1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称互为相反数 如 5 与 5 互为相反数 2 从数轴上看 位于原点两旁 且与原点距离相等的两点所表示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几何意义 3 0 的相反数是 0 也只有 0 的相反数是它的本身 4 相反数是表示两个数的相互关系 不能单独存在 5 数 a 的相反数是 a 6 多重符号化简 多重符号化简的结果是由 号的个数决定的 如果 号是奇数个 则结果为负 如果是偶数个 则结果为 正 可简写为 奇负偶正 6 绝对值 1 在数轴上表示数 a 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叫做数 a 的绝对值 2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零的绝对值是零 0 0 0 0 a aa a aa 3 绝对值的主要性质 一个数的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 即 a 0 因此 在实数范围内 绝对值最小的数是零 4 两个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 5 运用绝对值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两个负数 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6 比较两个负数的方法步骤是 1 先分别求出两个负数的绝对值 2 比较这两个绝对值的大小 3 根据 两个负数 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作出正确的判断 7 有理数的加法 1 有理数加法法则 1 同号两数相加 取相同的符号 并把绝对值相加 2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 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 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吉大教育吉大教育辅导辅导学校学校 初中数学知初中数学知识识点点总结总结 华师华师 3 3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 4 一个数与 0 相加 仍得这个数 2 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 a b b a 加法结合律 a b c a b c 8 有理数的减法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a b a b 9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1 省略加号和的形式 在一个和式里 通常把各个加数的括号和它前面的加号省略不写 例如 把 8 10 6 4 写成省略加号和的形式为 8 10 6 4 读作 负 8 正 10 负 6 负 4 的和 也可读作 负 8 加 10 减 6 减 4 2 适当的应用加法运算律 10 有理数的乘法 1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 同号得正 异号得负 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零相乘都得零 2 几个不等于零的数相乘 积的正负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 当负号的个数为奇数时 积为负 当负号的个 数为偶数时 积为正 几个数相乘 有一个因数为零 积就为零 3 乘法运算律 乘法交换律 ab ba 乘法结合律 ab c a bc 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a b c ab ac 11 有理数的除法 1 倒数 乘积为 1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注 0 没有倒数 2 有理数除法法则 1 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注 0 不能做除数 0 1 a b b ab 3 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2 两数相除 同号得正 异号得负 并把绝对值相除 零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的数 都得零 12 有理数的乘方 1 求几个相同因数积的运算 叫做乘方 aaaa n a 个 n 2 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a 叫做底数 n 叫做指数 3 有理数乘方法则 吉大教育吉大教育辅导辅导学校学校 初中数学知初中数学知识识点点总结总结 华师华师 4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 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0 的任何非 0 次幂都是零 13 科学记数法 1 一般的 10 的 n 次幂 在 1 的后面有 n 的 0 2 一个大于 0 的数就记成的形式 其中n 是正整数 像这样的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n a 10 101 a 3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数时 10 的指数等于原数的整数位数减 1 或等于小数点向右移动的位数 14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1 先算乘方 再算乘除 最后算加减 2 同级运算 按照从左至右的顺序进行 3 如果有括号 就先算小括号里的 再算中括号里的 然后算大括号里的 15 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1 准确数 完全符合实际的数 2 近似数 和准确数非常接近的数 近似数和准确数接近的程度叫做精确度 3 一个近似数 四舍五入到哪一位 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 这时 从左边第一个不是 0 的数字起到 精确到的位数止 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4 近似数的精确度有两种形式 1 精确到哪一位 2 保留几个有效数字 第三章第三章 整式的加减整式的加减 1 用字母表示数 吉大教育吉大教育辅导辅导学校学校 初中数学知初中数学知识识点点总结总结 华师华师 5 代数式 用运算符号将数 字和字母连接起 来的式子 分式 分母中含有字 母 整式 单项式 数与字母的积 多项式 几个单项式的 和 代数式的运算 合并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法 则 同类项系数相加 所得的结果为系 数 字母和字母 的指数不变 去括号 括号前是加号 不改变符号 括号前是减号 都改变符号 2 代数式 1 由数和字母用运算符号连接起所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 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叫代数式 注 运算符号指加 减 乘 除 乘方 开方 代数式中不可含有 等表 示相等或不等关系的符号 2 代数式书写要求 1 代数式中出现的乘号 通常写作 或省略不写 但数字与数字相乘时 要用 2 数字与字母相乘时 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 3 除法运算写成分数形式 4 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 要把带分数写成假分数 5 在一些实际问题中 有时表示数量的代数式有单位名称 若代数式是积或商的形式 则单位直接写在后面 若 代数式是和或差的形式 则必须先把代数式用括号括起来 再将单位名称写在后面 3 解释简单代数式表示的实际背景 4 列代数式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 常常先把问题中与数量有关的词语用代数式表示出来 即列代数式 注 抓住题中表示运算关系的关键词 如和 差 积 商 比 倍 大 小 增加了 增加到 减少 几分 之几等 5 代数式的值 一般的 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 按照代数式中运算计算得出的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 注 1 代数式中的值随着代数式中字母取值的变化而变化 所以求代数式值时 在代入前必须写出 当 时 吉大教育吉大教育辅导辅导学校学校 初中数学知初中数学知识识点点总结总结 华师华师 6 2 代数式里字母的取值必须确保代数式有意义 3 单项式 1 如 100t 6a 2 5x vt n 它们都是数或字母的积 像这样的式子叫做单项式 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 2 字母也是单项式 2 单项式的系数 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3 单项式的次数 一个单项式中 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注 1 当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是 1 或 1 时 1 通常省略不写 2 单项式的系数是带分数时 通常写成假分数 4 多项式 1 几个单项式的和 叫做多项式 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2 多项式的次数 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 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3 一个多项式含有几项 就叫几项式 例如 x 2x 18 是一个二次三项式 2 注 1 多项式的次数不是所有项的次数和 2 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正负号 5 整式 单项式与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6 升幂排列与降幂排列 为便于多项式的运算 可以用加法交换律将多项式各项的位置按某个字母的指数的大小顺序重新排列 若按某个字母的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叫做这个多项式按这个字母降幂排列 若按某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叫做这个多项式按这个字母升幂排列 注 重新排列的多项式 每一项一定要连同它的正负号一起移动 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字母的多项式 常常按照其中某一个字母升幂排列或降幂排列 7 整式的加减 1 同类项 所含字母相同 并且相同字母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所有的常数项都是同类项 2 合并同类项 根据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把多项式中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法则 在合并同类项时 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 所得的结果作为系数 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保持 不变 3 去括号与添括号 1 去括号法则 括号前是 十 号 把括号和它前面的 号去掉 括号里各项都不改变正负号 括号前是 一 号 把括号和它前面的 一 号去掉 括号里各项都改变正负号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2 添括号法则 所添括号前面是 十 号 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改变正负号 所添括 h 号前是 一 号 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正负号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4 整式的加减 先去括号 再合并同类项 吉大教育吉大教育辅导辅导学校学校 初中数学知初中数学知识识点点总结总结 华师华师 7 第四章第四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图形的初步认识 几何体 棱柱 棱锥圆柱 圆锥 点动成线 线动成面 面动成体 从三个方向看 主视图 左视图 俯 视图 球 棱与棱的交点 各侧 棱的公共点 顶点 侧棱长相等 棱柱上下面是相同的 多边形 棱锥侧面是三角形 1 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 1 球体 2 柱体 包括圆柱和棱柱 1 圆柱 有两个底面是圆 侧面是曲面 2 棱柱 上下两个底面是两个平行且相同的多边形 侧面是平行四边形 棱柱可按底面多边形边数分为三棱柱 四棱柱 五棱柱等 3 椎体 包括圆锥和棱锥 1 圆锥 有一个底面是圆 侧面是曲面 2 棱锥 底面是多边形 侧面是三角形 棱锥可按底面多边形边数分为三棱锥 四棱锥 五棱锥等 4 多面体 由平的面围成的立体图形 2 画立体图形 1 视图 就是从正面 上面 和侧面 左面或右面 三个不同的方向看一个物体 然后描绘三张所看到的图 即视图 正视图 从正面看到的图形 俯视图 从上面看到的图形 侧视图 从侧面看到的图形 依观看方向不同 有左视图 右视图 三视图 通常把正视图 俯视图 与左 或右 视图称作一个物体的三视图 2 球体的三视图都是圆 正方体的三视图都是正方形 圆柱体的正视图和左视图都是长方体 俯视图是圆 圆锥体的正视图和左视图都是三角形 俯视图是圆 中心有一个点 吉大教育吉大教育辅导辅导学校学校 初中数学知初中数学知识识点点总结总结 华师华师 8 3 由视图到立体图形 主视图 可分清物体的长与高 俯视图 可分清物体的长与宽 左视图 可分清物体的宽与高 口诀 主俯长对正 主左高齐平 俯左宽相等 4 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 多面体是由平面图形围成的的立体图形 沿着多面体的一些棱将它剪开 可以把多面体的表面展开成一个 平面图形 这个平面图形叫做多面体的表面展开图 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 有 一四一型 一三二型 二二二型 三三型 口诀 一行不过四 田 凹 应弃之 相间 Z 端是对面 5 平面图形 1 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 2 多边形 由在同一平面且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或三条以上的线段首尾顺次连结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多 边形 按照组成多边形的边的个数 多边形可分为三角形 四边形 五边形 六边形 在多边形里 三角形是最基本的图形 每个 n 边形都可以分割成 n 2 个三角形 6 最基本的图形 点和线 1 点 通常表示一个物体的位置 2 线段 射线 直线 线段 有两个端点 不向任何一方延伸 可度量 有两种表示方法线段 AB BA 或线段 a 射线 有一个端点 向一方无限延伸 不可度量 有一种表示方法射线 OA 直线 没有端点 向两方限延伸 不可度量 有两种表示方法直线 AB BA 直线 l 3 两点之间 线段最短 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4 线段长短的比较 1 度量法 2 叠合法 就是把其中一条线段移到另一条线段上 使其一个端点重合 然后去加以比较 5 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已知 线段 MN 求作 一条线段 AC 使 AC MN a AB OA A B l 吉大教育吉大教育辅导辅导学校学校 初中数学知初中数学知识识点点总结总结 华师华师 9 做法 1 画一条射线 AB 2 用圆规量出线段 MN 的长 3 在射线 AB 上截取 AC MN 则线段 AC 就是要画的线段 6 线段中点 把一条线段分成相等的点 叫做这条线段的中点 7 角 1 角是由两条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 2 角也可以看成是有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图形 射线的端点叫做角的顶点 起始位置的射线叫 做角的始边 终止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中边 注 角的大小只与开口大小有关 与角的边的长短无关 3 角的表示方法 1 用数字表示单独的一个角 如 1 2 等 2 用小写的希腊字母表示单独的一个角 如 等 3 用一个大写的英文字母表示独立 在一个顶点处只有一个角 的角 如 O A 等 4 用三个大写的英文字母表示任意一个角 但必须把表示角的顶点的字母写在中间 如 o 360 AOB BOC 等 4 角的分类 锐角 o 0 o 90 直角 o 90 钝角 或 b 那么 a c b c a c b c 性质 2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 或除以 同一个正数 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如果 a b 并且 c 0 那么 ac bc 性质 3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 或除以 同一个负数 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如果 a b 并且 c 0 那么 ac bc 5 一元一次不等式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且含未知数的式子是整式 未知数的次数是 1 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6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同解方程类似 主要有去分母 去括号 移项 合并同类项 系数化为 1 但这里的去分母和系数化为 1 时 需要注意若乘以或除以的数是负数 不等号需要改变方向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只有 1 个 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有无数个 7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把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和在一起 就得到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8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不等式组中几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 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9 解集的确定方法 口诀 同大取大 同小取小 大小小大取中间 大大小小解不见 10 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a a a b a xb b b a 无解 a b xn a 0 2 整式的乘法 1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 将它们的系数 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 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中出现的字母 则连 同它的指数一起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2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将单项式分别乘以多项式的每一项 再将所得的积相加 3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 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a b m n am bm an bn 3 乘法公式 1 平方差公式 两数和乘以这两数的差 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22 bababa 2 完全平方公式 两数和 或差 的平方 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 或减去 这两数积的 2 倍 22 2 2bababa 22 2 2bababa 4 整式的除法 1 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把系数 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 对于只在被除式中出现的字母 则连同它 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2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 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吉大教育吉大教育辅导辅导学校学校 初中数学知初中数学知识识点点总结总结 华师华师 21 5 因式分解 1 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 叫做多项式的因式分解 2 公因式 多项式 ma mb mc 中的每一项都含有一个相同的因式 m 我们称之为公因式 3 提取公因式法 把公因式提出来 多项式 ma mb mc 就可以分解成两个因式 m 和 a b c 的乘积 这种 因式分解的方法 叫做提取公因式法 4 公式法 将乘法公式反过来用 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的 这种因式分解的方法成为公式法 5 十字相乘法 a b 是常数 abxbax 2 bxax 公式特点 1 右边相乘的两个因式都只含有一个相同的字母 都是一次二项式 并且一次项的系数为一 2 左边是二次三项式 二次项的系数是 1 一次项系数是两常数项之和 积的常数项等于两个因式中常数项之积 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 1 命题 乘法公式 单项式乘单项式单项式乘单项式 把它们的系 数 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 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 字母 则连同他的指数作为积 的一个因式 单项式乘多项式 单项式乘多项式 用单项式乘 多项式的每一项 再把所得的 积相加 多项式乘多项式多项式乘多项式 用多项式乘 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 再把 所得的积相加 完全平方公式 a b 2 a2 2ab b2 平方差公式 a b a b a2 b2 分解因式 倒推 十字相乘法 吉大教育吉大教育辅导辅导学校学校 初中数学知初中数学知识识点点总结总结 华师华师 22 判断它是正确的或是错误的句子叫做命题 正确的命题叫做真命题 错误的命题叫假命题 命题可以写成 如果 那么 的形式 2 定理 数学中有些命题的正确性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并把它们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原始依据 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公理 3 公理 数学中有些命题可以从公理或其他真命题出发 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证明它们是正确的 并且可以进一步作为 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 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公理 4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一般三角形 SSS SAS ASA AAS 直角三角形 SSS SAS ASA AAS HL 5 尺规作图 只有使用圆规和没有刻度的直尺这两种工具去作几何图形的方法称为尺规作图 1 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2 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3 作已知角的平分线 4 经过一已知点 直线上 直线外 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5 作已经线段的垂直的平分线 6 逆命题 1 对于两个命题 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外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 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 命题 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 另外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的逆命题 2 原命题为真 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7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1 利用定义 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 2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 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 等角对等边 8 1 直角三角形 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一半 2 在直角三角形中 30 度角所对的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9 角平分线 到一个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 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10 线段垂直平分线 到一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 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第十四章勾股定理第十四章勾股定理 1 对于任意的直角三角形 如果它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 a b 斜边为 c 那么一定有 222 cba 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 a b c 有关系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22 cba 吉大教育吉大教育辅导辅导学校学校 初中数学知初中数学知识识点点总结总结 华师华师 23 2 常见的勾股数 3 4 5 6 8 10 5 12 13 第十五章第十五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1 调查 普查 对所有考察对象所做的全面调查 抽查 对部分考察对象所做的调查 总体 所考察对象的全体个体 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 样本 从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样本的容量 样本中个体的数目 2 数据的收集 明确调查对象 确定调查对象 选择调查方法 展开调查 记录结果 得出结论 3 频数 表示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 4 频率 表示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 或者百分比 即频率 频数 数据总数 所有小组的频率 之和等于 1 5 频数和频率都能够反映每个对象的频繁程度 5 数据的表示 1 扇形统计图 是用圆的面积表示一组数据的整体 用圆中扇形的面积与圆面积的比来表示各组成部分在总 体中所占的百分比的统计图 它可以直观的反映出各部分数量在总量中所占的份额 2 条形统计图 是用宽度相同的条形的高低或长短来表示数据特征的统计图 它们可以直观的反映出数据的 数量特征 如果有两个研究对象 常常把两个对象的相应数据并列表示在同一张条形统计图中 3 折线统计图 是用折线表示数量变化规律的统计图 它能反映出各部分数据的变化趋势 4 统计图表 可以准确的反映出数据的不同特征 八年级下八年级下 吉大教育吉大教育辅导辅导学校学校 初中数学知初中数学知识识点点总结总结 华师华师 24 第十六章第十六章 分式分式 1 分式 形如 A B 是整式 且 B 中含有字母 的式子 叫做分式 其中 A 叫做分式的分子 B 叫做 B A 0 B 分式的分母 注 分式中 分母不能为零 否则分式无意义 2 有理式 整式和分式统称为有理式 3 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 或除以 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 分式的值不变 5 最简分式 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的分式称为最简分式 6 最简公分母 各分母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 7 分式的运算 1 分式乘分式 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 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如果得到的不是最简分式 应该通过约 分进行化简 2 分式除以分式 把除式的分子 分母颠倒位置后 与被除式相除 3 分式的乘方等于分子分母分别乘方 4 同分母分式相加减 分母不变 把分子相加减 异分母分式相加减 先通分 变为同分母的分式 然后再加减 8 分式方程 1 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2 解分式方程 实质上是将方程的两边乘以同一个整式 约去分母 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来解 所乘 的整式通常取方程中出现的各分式的最简公分母 3 增根是指不适合原分式方程的解 或根 因此 解分式方程必须进行检验 4 解分式方程进行检验的关键是看所求得的整式方程的根是否使原分式方程中的分式的分母为零 有时为了 方便起见 可将它代入最简公分母中 看它的值是否为零 若为零 则为增根 9 零指数幂与负整指数幂 1 任何不等于零的数的零次幂都等于 1 注 0 的零次幂没有意义 2 任何不等于零的数的 n n 为正整数 次幂 等于这个数的 n 次幂的倒数 是正整数 na a a n n 0 1 10 利用 10 的负整指数幂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些绝对值较小的数 即将它们表示成的形式 其 n a 10 中 n 是正整数 101 a 吉大教育吉大教育辅导辅导学校学校 初中数学知初中数学知识识点点总结总结 华师华师 25 第十七章第十七章 函数及其图像函数及其图像 1 变量与函数 1 变量 在某一变化过程中 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 叫做变量 2 一般的 如果在一变化过程中 有两个变量 例如 x 和 y 对于 x 的每一个值 y 都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 我们就说 x 是自变量 y 是因变量 此时也称 y 是 x 函数 3 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 1 解析法 关系式法 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有时可以用一个含有这两个变量的等式表示 这种方法叫解 析式法 2 列表法 3 图像法 4 在问题的研究过程中 还有一种量 它的取值始终保持不变 我们称之为常量 5 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指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全体 通常从两方面考虑 1 在实际问题中 自 变量 x 的取值会受到实际意义的限制 2 使函数的解析式有意义 2 函数的图像 1 直角坐标系 1 在平面上画两条原点重合 互相垂直且具有相同单位长度的数轴 这就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 通常把其 中水平的一条数轴叫做 x 轴或横轴 取向右为正方向 铅直的数轴叫做 y 轴或纵轴 取向上为正方向 两数轴 的交点 O 叫做坐标原点 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任意一点都可以用一对有序实数来表示 例如点 P 分别向 x 轴和 y 轴作垂线 垂 足分别为 M 和 N 这时 点 M 在 x 轴上对应的数字是 m 称为点 P 的横坐标 点 N 在 y 轴上的坐标为 n 称为 点 P 的纵坐标 得到一对有序实数 m n 称为点 P 的坐标 可记为 P m n 3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两条坐标轴把平面分成 四个区域 分别称为第一 二 三 四象 限 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 吉大教育吉大教育辅导辅导学校学校 初中数学知初中数学知识识点点总结总结 华师华师 26 4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和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的 5 不同位置点的坐标的特征 x 轴0任意实数 y 轴任意实数0 2 函数的图像 1 一般来说 函数的图像是由直角坐标系中的一系列点组成 图像上的每一点的坐标 x y 代表函数的一对对应值 它的横坐标 x 表示自变量的某一个值 纵坐标 y 表示与它对应的函数值 2 画函数图像的方法 描点法 即列表 描点 连线三步 3 一次函数 1 函数的解析式都是用自变量的一次整式表示 我们称它们为一次函数 一次函数通常可以表示为 y kx b 的形式 其中 k b 是常数 k0 特别的 当 b 0 时 一次函数 y kx 常数 k0 也叫做正比例函数 2 一次函数的图像 一次函数 y kx b k b 是常数 k0 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通常也称为直线 y kx b 特别的 正比例函 数 y kx k0 的图像是经过原点 0 0 对于直线 y kx b k b 是常数 k0 k 表示直线的倾斜程度 b 是直线与 y 轴交点的纵坐标 3 一次函数的性质 当 k 0 时 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这时函数的图像从左到右上升 当 k0 b 0 时 函数经过 象限 当 k 0 b 0 时 函数经过 象限 当 k0 时 函数经过 象限 横坐标纵坐标 第 象限 第 象限 第 象限 第 象限 M N x y O P n m x x 吉大教育吉大教育辅导辅导学校学校 初中数学知初中数学知识识点点总结总结 华师华师 27 当 k 0 b0 时 函数的图像在第 象限 在每个象限内 曲线从左向右下降 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 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 2 当 k0 的自变量的所有的值 就是一元一次不等式 kx b 0 的解集 第十八章第十八章 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 1 平行四边形 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 ABCD 可以记作 ABCD 2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1 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2 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 对角相等 3 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 4 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对称中心是对角线交点 4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注 两条直线平行 其中一条直线上的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 叫做两条平行线间 的距离 3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1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吉大教育吉大教育辅导辅导学校学校 初中数学知初中数学知识识点点总结总结 华师华师 28 第十九章 矩形 菱形和正方形 1 矩形 1 有一个角为直角的平行四边形 2 矩形特有的性质 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 3 矩形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 2 矩形的判定 1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3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3 菱形 1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2 菱形特有的性质 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 菱形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 4 菱形的判定 1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3 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4 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的四边形是菱形 5 正方形 1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2 正方形的性质 1 四个角都是直角 四条边都相等 2 正方形两条对角线相等 并且互相垂直平分 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6 正方形的判定 1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2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3 有一组邻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7 梯形 1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叫做直角梯 形 2 等腰梯形总可以看成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与一个三角形的组合 吉大教育吉大教育辅导辅导学校学校 初中数学知初中数学知识识点点总结总结 华师华师 29 1 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 只有一条对称轴 一底的垂直平分线 2 等腰梯形同一底边上的两个内角相等 3 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8 等腰梯形的判定 1 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2 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3 两条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第二十章第二十章 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 1 算术平均数 若一组数据为 它们的平均数为 则 平均数反映了这组 n xxxx 321 x n xxxx n x 321 1 数据中个数据的平均大小或者是集中趋势 2 加权平均数 一般来说 由于各个指标在总结果中占有不同的重要性 因而会被赋予不同的权重 各指标乘以相应的权 重后所得的平均数就是加权平均数 21 21 2211 nfff fff xfxfxf x n n nn 3 扇形统计图的制作 1 先计算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量的百分比 2 再算出表示各部分数量的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 3 按照圆心角度数 在圆中画出各个扇形 4 在每个扇形中标出所表示各个部分数量名称和所占的百分比 5 中位数 把一组数据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若有奇数个数时 则处在正中间的数是中位数 若有偶数个数时 则取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是中位数 中位数也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6 众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值 它也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一组数据中可以不止一个众数 也可以没有众数 7 极差 最大值 最小值 反映这组数据的变化范围 8 方差 用 先平均 再求差 然后平方 最后再平均 得到的结果表示一组数据偏离平均值的情况 这个结果叫 做方差 通常用表示一组数据的方差 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2 s x 吉大教育吉大教育辅导辅导学校学校 初中数学知初中数学知识识点点总结总结 华师华师 30 22 2 2 1 2 1 xxxxxx n s n 9 标准差 22 2 2 1 1 xxxxxx n s n 九年级上九年级上 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一章 二次根式二次根式 1 二次根式 表示非负数 a 的算术平方根 也就是说 是一个非负数 它的平方等于 a 即有 0 aa 0 aa 1 2 0 0 aa 0 2 aaa 形如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0 aa 二次根式的性质 0 0 2 aa aa a 2 二次根式的乘法 两个二次根式相乘 将它们的被开方数相乘 0 0 baabba 3 积的算术平方根 积的算术平方根 等于各因式算术平方根的积 主要用于二次根式的化简 0 0 babaab 4 二次根式的除法 两个二次根式相除 将它们的被开方数相除 0 0 ba b a b a 6 商的算术平方根 商的算术平方根 等于各因式算术平方根的商 主要用于分母有理化 就是使分母中不含有二次根式 并 吉大教育吉大教育辅导辅导学校学校 初中数学知初中数学知识识点点总结总结 华师华师 31 且二次根式中不含有分母 0 0 ba b a b a 7 最简二次根式 被开方数中不含分母 并且被开方数中所有因式的幂的指数都小于 2 这样的二次根式称为最简二次根式 8 二次根式化简主要包括两方面 1 如果被开方数中含有分母 通常可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母配成完全平方 再 开方 出来 2 如果被开方数中含有完全平方的因式 或因数 可利用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 将它 开方 出来 9 同类二次根式 像与 与这样的几个二次根式 称为同类二次根式 3332 a3 a2 a4 二次根式的加减 先把各个二次根式化简 再将同类二次根式合并 第二十二章第二十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 1 一元二次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2 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一般形式 是已知数 其中分别叫做二次项的系数 一次项的系数 cbacbxax 0 2 0 acba 常数项 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 直接开平方法 2 因式分解法 3 配方法 4 公式法 04 2 4 2 2 acb a acbb x 3 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 acb4 2 当时 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0 当时 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0 当时 方程没有实数根 0 a c xx a b xx 2121 第二十三章第二十三章 图形的相似图形的相似 吉大教育吉大教育辅导辅导学校学校 初中数学知初中数学知识识点点总结总结 华师华师 32 1 相似图形 把具有相同形状的图形称为相似图形 2 成比例线段 对于四条线段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长度的比等于另外两条线段的比 如 dcba dcba d c b a 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 简称比例线段 此时也称这四条线段成比例 3 比例的基本性质 1 如果 那么 ad bc d c b a 2 如果 ad bc a b c d 都不等于零 那么 d c b a 4 1 如果 那么 d c b a d dc b ba 2 如果 那么 d c b a dc c ba a 5 相似多边形的性质 对应边成比例 对应角相等 也是判断两个多边形相似的方法 6 相似三角形 1 相似用 来表示 2 ABC A B C 对应顶点要写在对应位置上 3 如果记 那么这个比值 k 就是这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 k CA AC CB BC BA AB 4 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的特例 7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1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 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 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2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 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 并且相应的夹角相等 那么这两个三 角形相似 3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 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 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8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1 相似三角形的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 2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3 相似三角形的对应中线 对应角平分线的比等于相似比 4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9 中位线 1 三角形的中位线 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2 三角形三条边上的中线交于一点 这个点就是三角形的重心 重心与一边中点的线段的长是对应中线长的 3 1 3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边 并且等于两底边和的一半 吉大教育吉大教育辅导辅导学校学校 初中数学知初中数学知识识点点总结总结 华师华师 33 10 画相似图形 位似 两个相似的多边形 它们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 像这样的相似叫做位似 这一点叫做位似中 心 位似图形上的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等于位似比 第二十四章第二十四章 解直角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 1 锐角三角函数 1 在 Rt ABC 中 A 的正弦 sinA A 的对边 斜边 A 的余弦 cosA A 的邻边 斜边 A 的正切 tanA A 的对边 A 的邻边 A 的余切 cotA A 的邻边 A 的对边 2 0 sinA 1 0 cosA0 时 图像开口向上 函数有最小值 当 x0 时 y 随 x 的增大而 增大 当 a o 时 图像开口向下 函数有最大值 当 x0 时 y 随 x 的增大而 减小 3 的图像与性质 0 2 akaxy 1 由向上 或向下 平移 k 个单位得到的 0 2 akaxy 0 2 aaxy 2 对称轴是 y 轴 顶点坐标是 0 k 3 当 a 0 时 图像开口向上 函数有最小值 即当 x 0 时 y k 当 x0 时 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 当 a o 时 图像开口向下 函数有最大值 即当 x 0 时 y k 当 x0 时 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 4 的图像与性质 0 2 ahxay 1 由向左 或向右 平移 h 个单位得到的 0 2 ahxay 0 2 aaxy 2 对称轴是 x h 顶点坐标是 h 0 3 当 a 0 时 图像开口向上 函数有最小值 即当 x h 时 y 0 当 xh 时 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 当 a o 时 图像开口向下 函数有最大值 即当 x h 时 y 0 当 xh 时 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 吉大教育吉大教育辅导辅导学校学校 初中数学知初中数学知识识点点总结总结 华师华师 35 5 k a0 的图像与性质 2 hxay 1 a0 由 a0 先向右 或向左 平移 h 个单位 再向上 或向下 平移khxay 2 2 axy k 个单位得到的 2 对称轴是 x h 顶点坐标是 h k 3 当 a 0 时 图像开口向上 函数有最小值 即当 x h 时 y k 当 xh 时 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 当 a o 时 图像开口向下 函数有最大值 即当 x h 时 y k 当 xh 时 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 4 二次函数的图象的上下平移 只影响二次函数 k a0 中 k 的值 左右平移 只影响 h 的 2 hxay 值 抛物线的形状不变 所以平移时 可根据顶点坐标的改变 确定平移前 后的函数关系式及平移的路 径 此外 图象的平移与平移的顺序无关 6 通过配方把二次函数化成 k a0 的形式 即 0 2 acbxaxy 2 hxay a bac a b xay 4 4 2 2 2 1 对称轴 顶点坐标 a b x 2 a bac a b 4 4 2 2 2 当 a 0 时 图像开口向上 函数有最小值 即当 x 时 y 当 x时 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 a b 2 当 a o 时 图像开口向下 函数有最大值 即当 x 时 y 当 x时 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 a b 2 7 最大值或最小值的求法 第一步确定 a 的符号 a 0 有最小值 a 0 有最大值 第二步配方求顶点 顶点的 纵坐标即为对应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解决实际问题时 应先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列出函数关系式 再研究所得的函数 得出结果 8 会根据不同的条件 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函数关系式 1 一般式 给出三点坐标可利用此式来求 0 2 acbxaxy 2 顶点式 给出两点 且其中一点为顶点时可利用此式来求 0 2 akhxay 吉大教育吉大教育辅导辅导学校学校 初中数学知初中数学知识识点点总结总结 华师华师 36 3 交点式 给出三点 其中两点为与 x 轴的两个交点 时可利 0 21 axxxxay 0 1 x 0 2 x 用此式来求 9 抛物线与直线的交点 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交点的个数由方程组的 0 abaxy 0 2 acbxaxy cbxaxy baxy 2 解得个数决定 当方程组有两个不同解时 两函数图像有两个交点 当方程组有两个相同解时 两函数图像有一个交点 当方程组无解时 两函数图像没有交点 10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1 二次函数 当 y 0 时 二次函数就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 0 2 acbxaxy 0 0 2 acbxax 2 抛物线与 x 轴交点的个数就由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决定 0 0 2 acbxaxacb4 2 若 抛物线与 x 轴有两个交点 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这两个与 x 轴交点0 0 0 2 acbxax 的横坐标就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实根 若 抛物线与 x 轴有一个交点 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此时一元二次方程0 0 0 2 acbxax 的根就是抛物线顶点的横坐标 若 抛物线与 x 轴没有交点 方程无实根 抛物线在 x 轴上方 0 0 0 2 acbxax0 a 抛物线在 x 轴下方 0 a 11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不等式之间的关系 0 2 acbxaxy 若 的解集为 0 0 2 cbxaxy 2121 xxxxxx 的解集为 0 2 cbxaxy 2121 xxxxx 若 的解集为 0 0 2 cbxaxy 2 1 xx 的无解 0 2 cbxaxy 若 的解集为 x 可取任意实数 0 0 2 cbxaxy 的无解 0 2 cbxaxy 吉大教育吉大教育辅导辅导学校学校 初中数学知初中数学知识识点点总结总结 华师华师 37 第二十七章第二十七章 圆圆 1 圆的认识 1 当一条线段 OA 绕着它的一个端点 O 在平面内旋转一周时 它的另一个端点 A 的轨迹叫做圆 或到一个 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这个以点 O 为圆心的圆叫作 圆 O 记为 O 2 线段 OA OB OC 都是圆的半径 线段 AC 为直径 3 连结圆上任意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弦如线段 AB BC AC 都是圆 O 中的弦 4 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弧 如曲线 BC BAC 都是圆中的弧 分别记为Error Error Error Error 其中像弧Error Error 这样小于半圆周的圆叫做劣弧 像弧Error Error 这样的大于半圆周的圆弧叫做优弧 3 圆心角 顶点在圆心 两边与圆相交的角叫做圆心角 如 AOB AOC BOC 就是圆心角 2 圆的对称性 1 在同一个圆中 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所对的弦相等 2 在同一个圆中 如果弦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中秋国庆道德讲堂活动-学榜样颂情怀话中秋迎国庆
- 铁路专用线项目初步设计
- 建筑垃圾再生资源利用项目商业计划书
- 复合板生产基地项目实施方案
- 电子级特种聚酰亚胺单体生产线项目投标书
- 2025年转业面试试题及答案
- 农硕往年考试真题及答案
- 2025年中航物业考试题目及答案
- 动画方向面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消化内科疾病治疗方案综合评估测试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大麻酚油(CBD油)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行政执法常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 山东省潍坊市2025-2026学年上学期高三开学调研监测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 钢结构隔断施工方案(3篇)
- GB/T 20716.2-2025道路车辆牵引车和挂车之间的电连接器(7芯)第2部分:12 V标称电压车辆的制动系统和行走系的连接
- 2025广西公需科目真题续集(附答案)
- 学校“1530”安全教育记录表(2024年秋季全学期)
- 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18年版)
- 最全的食物相克表(打印版)
- 施工现场安全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设置方案
- QC课题衬衣小扣外观解析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