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国课标1理科数学_第1页
2014年全国课标1理科数学_第2页
2014年全国课标1理科数学_第3页
2014年全国课标1理科数学_第4页
2014年全国课标1理科数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 年全国课标 1 理科数学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 卷 选择题 和第 卷 非选择题 两部分 答题前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 姓名 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 卷时 选出每个小题答案后 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 需改动 用橡皮搽干净后 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 卷时 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 考试结束 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 卷 一 选择题 共 12 小题 每小题 5 分 共 60 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已知集合 则 2 230 22Ax xxBxx AB A B C D 2 1 1 2 1 1 1 2 解析 2 23031013Ax xxx xxx xx 或 故选 A 22Bxx 又AB 2 1 2 3 2 1 1 i i A B C D 1 i 1 i 1 i 1 i 解析 故选 D 32 22 11121 1 2 11 iiiii i i ii A 3 设函数的定义域都为 R 且是奇函数 是偶函数 则下列结论 f xg x f x g x 中正确的是 A 是偶函数 B 是奇函数 f x g x f x g x C 是奇函数 D 是奇函数 f x g x f x g x 解析 是奇函数 是偶函数 则是奇函数 排除 A f x g x f x g x 是奇函数 是偶函数 是偶函数 则是偶函数 排除 B f x f x g x f x g x 是奇函数 是偶函数 则是奇函数 C 正确 f x g x f x g x A MO P 是奇函数 是偶函数 是奇函数 则是偶函数 排除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D 故选 C 4 已知为双曲线的一个焦点 则点到的一条渐近线的F 22 30C xmym m FC 距离为 A B C D 333m3m 解析 双曲线的焦点到渐近线的距离为虚半轴长 b 故距离 选 A3 5 4 位同学各自在周六 周日两天中任选一天参加公益活动 则周六 周日都有同学参加 公益活动的概率为 A B C D 1 8 3 8 5 8 7 8 解析 周六没有同学的方法数为 1 周日没有同学的方法数为 1 所以周六 周日都有同学 参加公益活动的概率为 故选 D 4 4 227 28 P 6 如图 圆的半径为 1 A 是圆上的定点 P 是圆上的动点 角的始边为射线 OA Ox 终边为射线 OP 过点 P 作直线 OA 的垂线 垂足为 M 将点 M 到直线 OP 的距离表示为 x 的函数 则在的图像大致为 f x yf x 0 解析 由已知 又 所1 sin cosOPPMx OMx 11 22 f xOPOM MP 以 故选 C 1 sincossin2 2 f xxxx 7 执行右面的程序框图 若输入的分别为 1 2 3 则输出的 a b kM A B C D 20 3 7 2 16 5 15 8 解析 当时 2n 33 2 22 Mab 当时 当时 3n 838 323 Mab 4n 15815 838 Mab 此时运算终止 故选 D 15 8 M 8 设 且 则0 0 22 1 sin tan cos A B C D 3 2 3 2 2 2 2 2 解析 由得 1 sin tan cos sin1 sin sincoscoscossin coscos 即 所以 由已知 sincos sinsin 2 0 0 22 所以 在上单调递增 所以 0 2222 sinyx 2 2 故选 C 2 22 9 不等式组的解集记为 D 有下面四个命题 1 24 xy xy 12 22 22 px yD xypx yD xy 其中的真命题是 34 23 21 px yD xypx yD xy A B C D 23 pp 12 p p 14 p p 13 p p 解析 令 所以 222xym xyn xymn xmn y 解得 所以 因而可以判断 1 22 mn mn 4 3 1 3 m n 41 220 33 xyxyxy 为真 故选 B 12 p p 10 已知抛物线的焦点为 准线为 是 上一点 是直线与的一个交 2 8C yx FlPlQPFC 点 若 则 4FPFQ QF P A C B A B C D 7 2 3 5 2 2 解析 由已知又 则2 2 PF xx 4FPFQ 过 Q 作 QD 垂直于 l 垂足为 D 所以 故选 B 442 Q x 1 Q x 3QFQD 11 已知函数 若存在唯一的零点 且 则的取值 32 31f xaxx f x 0 x 0 0 x a 范围是 A B C D 2 1 2 1 解析 当时 有两个零点 不满足条件0a 2 31f xx 当时 令 0a 2 2 363fxaxxax x a 2 030fxax x a 解得 2 0 xx a 或 当时 在 0a 32 31f xaxx 22 0 0 aa 和递增 递减 为极小值 为极大值 若存在唯一的零点 且 2 24 1 f aa 01 f f x 0 x 0 0 x 只需 2 24 10 a2 f aa 即为 当时 在 为0a 32 31f xaxx 22 0 0 aa 和递增 递减 01 f 极大值 为极小值 不可能有满足条件的极值 故选 C 2 24 1 f aa B C O A 12 如图 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 1 粗实线画出的是某多面体的三视图 则该多面体 的个条棱中 最长的棱的长度为 6 4A6 2BC4 2D 解析 几何体为如图所示的一个三棱锥 底面ABC为等PABC 腰三角形 顶点B到AC的距离为4 面 且三角形 A4 ABBCC PACABC 面 为以A为直角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所以棱最长 长度为6 故选BPACPB 第第 卷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个部分 第 13 题 第 21 题为必考题 每个考生都必须作 答 第 22 题 第 24 题为选考题 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二 填空题 本大题共四小题 每小题二 填空题 本大题共四小题 每小题5分 分 13 的展开式中的系数为 用数字填写答案 8 xy xy 27 x y 解析 故展开式中的系数为 888 xy xyx xyy xy 22 x y 12 88 82820CC 14 甲 乙 丙三位同学被问到是否去过 A B C 三个城市时 甲说 我去过的城市比乙多 但没去过 B 城市 乙说 我没去过 C 城市 丙说 我们三人去过同一个城市 由此可判断乙去过的城市为 解析 乙没去过 C 城市 甲没去过 B 城市 但去过的城市比乙多 所以甲去过 A C 三 人都去过同一个城市 一定是 A 所以填 A 15 已知 A B C 是圆 O 上的三点 若 则与的夹角为 1 2 AOABAC AB AC 解析 如图所示 O 为中 1 2 AOABAC BC 点 即 为圆 O 的直径 所以与的夹角BCAB AC 为 2 16 已知分别为的三个内角的对边 2 且 a b cABC A B Ca 则面积的最大值为 2 sinsin sinbABcbC ABC 解析 因 22 2 sinsin sin 2 2bABcbCb abcb cabcbc 为 2 所以a 222 22222 1 2cos 223 bca abcbcbcabcAA bc 面积 而ABC 13 sin 24 SbcAbc 22222222 44bcabcbcbcabcbcbc 13 sin3 24 SbcAbc 三三 解答题 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 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解答题 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 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 本小题满分 12 分 已知数列 的前项和为 1 其中为常数 n an n S 1 a0 n a 1 1 nnn a aS 证明 2nn aa 是否存在 使得 为等差数列 并说明理由 n a 解析 证明 当时 得2n 1 11 1 1 nnn nnn a aS aaS 11111 112 0 nnnnnnnnnnn nnnn a aaaSSaaaaa aaaa 存在 证明如下 假设存在 使得 为等差数列 n a 则有 而 1 213 2 aaa 1 a 23 1 1aa 所以 此时 为首项是 1 2124 n a 公差为 4 的等差数列 18 本小题满分 12 分 从某企业的某种产品中抽取 500 件 测量这些产品的一项质量指标值 由测量结果得如下 频率分布直方图 求这 500 件产品质量指标值的样本平均数和样本方差 同一组数据用该区间的中x 2 s 点值作代表 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可以认为 这种产品的质量指标值服从正态分布 其Z 2 N 中近似为样本平均数 近似为样本方差 x 2 2 s i 利用该正态分布 求 187 8212 2 PZ ii 某用户从该企业购买了 100 件这种产品 记表示这 100 件产品中质量指标值位于区X 间 187 8 212 2 的产品件数 利用 i 的结果 求 EX 附 12 2 150 若 则 0 6826 0 9544 Z 2 N PZ 22 PZ 解析 0 02 1700 09 1800 22 1900 33 2000 24 2100 08 2200 02 230200 x 222 2 2222 0 021702000 091802000 22190200 0 332002000 242102000 082202000 02230200150 s i 由 知 150 所以 2 2 s15012 2 O B1 C1 A1 A C B 187 8212 2 200 12 2200 12 2 0 6826PZPZ ii 100 件产品中质量指标值为于区间 187 8 212 2 的产品件数服从二项分布X 100 0 6826B 所以 100 0 682668 26EX 19 本小题满分 12 分 如图三棱柱 中 侧面 111 ABCABC 为 11 BBC C菱形 1 ABBC 证明 1 ACAB 若 AB BC 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1 ACAB o 1 60CBB 111 AABC 解析 证明 侧面为菱形 令又 11 BBC C 11 BCBCO 11 BCBC 1 ABBC 又 O 为中点 所以三 11111 ABBCBBCABCAOABCAOBC 面面 1 BC 角形为等腰三角形 所以 1 ACB 1 ACAB AB BC 令 1 ACAB o 1 60CBB 1AC 1 22BCBCAB 又由已知可求 222 26 22 AOBOAOBOABAOBO 11 AOBC BCBOO 11 AOBBC C 面 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y z x O B1 C1 A1A C B 1 333 0 0 1 0 0 0 0 0 0 333 ABBC 111 333 0 1 0 333 ABABAB 11 3 1 0 3 BCBC 设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则 nx y z 11 AAB 1 11 33 0 0 33 1 3 3 03 0 3 yz n AB n n AB xz A A 即所以可取 设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则 ma b c 111 ABC 11 11 0 1 3 3 0 m BC m m AB A A 同理可取 则 所以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1 cos 7 n m n m n m A 111 AABC 1 7 20 本小题满分 12 分 已知点 0 2 椭圆 的离心率为 是椭圆的右AE 22 22 1 0 xy ab ab 3 2 FE 焦点 直线的斜率为 为坐标原点 AF 2 3 3 O 求的方程 E 设过点的直线 与相交于两点 当的面积最大时 求 的方程 AlE P QOPQ l 解析 由已知得 2 2 3 2 2 1 43 22 3 3 c a x a Ey c c 解得椭圆的方程 当直线 垂直于 x 轴时 不存在lOPQ 令直线 的方程为与联立消去 y 有 l2ykx 2 2 1 4 x y 22 4116120kxkx 2 222 3 164411264480 4 kkkk 令 12 2 1122 12 2 16 41 12 41 k xx k P x yQ xy x x k 2 2 22 1212 22 1648 141 4141 k PQkxxx xk kk 整理得 令点 O 到直线 l 的距离为 d 则 22 2 4 143 41 kk PQ k 2 2 1 d k 所以的面积 令OPQ 2 2 14 43 241 k S kPQ d k 2 430kt t 2 22 4 43447 12 4 4142 kt S ktk kt t t 当且仅当即时取到 此时直线 l 的方程为或 7 2 2 yx 7 2 2 yx 21 本小题满分 12 分 设函数 曲线在点 1 处的切线 1 ln x x be f xaex x yf x 1 f 为 1 2ye x 求 a b N E B M C O A D 证明 1f x 解析 1 1 22 1111 lnln x xx bexb x fxaexeaex xxxx 因为曲线在点 1 处的切线为 所以 yf x 1 f 1 2ye x 1 21 1 e2 fa fb 代入有 证明 由 知 欲证 只需证 1 2 ln x x e f xex x 1f x 即证 即证 1 2 ln1 x x e ex x 21 ln x x exe 2 xln x x x ee 令 2 gxln x x xxh x ee 1 g 1 ln x x xx hx e 11 g 1 ln0 x 0 x1 x x xxhx ee 解得解得 当 min 111 0 0 0 gxgxxgxx eee max 1 01 0 1 0 gxhxxhxx e 所以成立 所以 2 xln x x x ee 1f x 请考生从第 请考生从第 22 23 24 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注意 只能做所选定的题目 如果 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注意 只能做所选定的题目 如果 多做 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作答时请用多做 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作答时请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后的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后的 方框方框 涂黑 涂黑 22 本小题满分 10 分 选修 4 1 几何证明选讲 如图 四边形 ABCD 是 O 的内接四边形 AB 的延长线与 DC 的 延长线交于点 E 且 CB CE 证明 D E 设 AD 不是 O 的直径 AD 的中点为 M 且 MB MC 证明 ADE 为等边三角 形 解析 证明 四边形 ABCD 是 O 的内接四边形 DCBECBCEECBEED 证明 取中点 连接 由 MB MC 得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