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化险-沁园春--卜算子-导学案_第1页
黄河化险-沁园春--卜算子-导学案_第2页
黄河化险-沁园春--卜算子-导学案_第3页
黄河化险-沁园春--卜算子-导学案_第4页
黄河化险-沁园春--卜算子-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 2014 学年度第二学期南关学校七年级 下 语文导学案 1 黄河化险黄河化险 导学案导学案 主备人 陈松贤主备人 陈松贤 审核人 张志忠审核人 张志忠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 朗读课文 概括课文的故事情节 2 找出文中写毛泽东神情的词句 揣摩当时毛泽东的心理 3 体会作者塑造人物的方法 学习重点 学习重点 细读课文 概括毛泽东及干部 战士在化险为夷中体现的优良品质 学习难点 学习难点 抓住关键词句 品读文本细节 教学时间教学时间 2 课时 导学过程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1 1 自主学习 初步感知自主学习 初步感知 1 作者简介 权延赤 当代作家 1945 年生于河北完县 1970 年北京工业学院毕业 历 任空军某部无线电技师 宣传干事 大队副政委 北京空军政治部文学创作员 1975 年开始发表作品 著有长篇小说 多年之欲 狼毒花 长篇纪实文学 走下神坛的毛泽东 走下圣坛的周恩来 等 2 给划线字词注音 喧嚣 骤然 严峻 蠕动 鸦雀无声 孱弱 沤烂 簇拥 惊愕 愠怒 2013 2014 学年度第二学期南关学校七年级 下 语文导学案 2 紧蹙 3 简述课文内容 注意 概述队伍面临着什么样的险情 又是怎样化险为夷的 2 2 理清文脉 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整体感知 1 找出文中描写毛泽东神情的词句 揣摩当时毛泽东的心理 2 速读课文 我们能理清文章思路 一 1 28 节 记述了中央纵队在黄河边陷入了绝境 二 29 67 节 写风浪太大 部队无法渡河 追兵在眼前 敌众我寡 形势十分危机 三 68 90 节 毛泽东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带领大家走出包围圈 四 91 114 节 通过毛泽东与任弼时的对话 巧妙地揭示了毛泽东胆大 心细 举重若轻 作出英明决策 3 朗读课文 93 114 段 想想这些文字有什么作用 毛泽东是凭借什么化险为 夷的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2013 2014 学年度第二学期南关学校七年级 下 语文导学案 3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三 合作交流 品读质疑三 合作交流 品读质疑 1 文题 黄河化险 中的 险 具体指什么 课文是如何写黄河的 有怎样的 作用 前有黄河后有追兵 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应此称为 险 对黄河没有正 面描写 但在听觉上进行了概括性描写 表现人物内心的紧张 矛盾 不平静 2 全文中毛泽东的心态变化非常多 总结一下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课本批注 3 细读任弼时与毛泽东争论的部分 说说这里所表现出的两人的个性 关系 说说任弼时以什么方式和什么样的语言最终使毛泽东接受了批评 两人对话中表现的性格 不是指决策过程中毛泽东的性格 毛泽东的性格 争强好胜 敏捷坦诚 能言善辩 行事有些意气用事 任弼时的性格 责任心 强 厚道认真 真诚直爽 敢提意见 两人的关系既是上 下级又是亲密的战 友 任弼时用一种实话实说的方式和不掩饰作假的语言 最终使注重实事求是的毛 泽东认真思考 接受了批评 4 写毛泽东骂人 发脾气 是不是有损伟人的形象 为什么 毛泽东发火看似无理 实则表现了他当时精神的高度集中 写出了他的真性 情 四 回顾总结 拓展延伸四 回顾总结 拓展延伸 1 主题概括 这是一篇纪实性的作品 文章记叙了毛泽东带领一支红军部队在黄河岸边 与敌人斗智斗勇 最终化险为夷的经过 表现了毛泽东作为一代领袖的远见卓 识以及敢于挑战的精神 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可感的伟人形象 2 写法借鉴 2013 2014 学年度第二学期南关学校七年级 下 语文导学案 4 本文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 神态 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人物的性格 特点也是通过人物的语言 动作 神态描写来表现 文章中有许多描写人物的 句子 应该通过这些句子来体会作者所塑造的人物的性格特点 并且在今后的 作文中学会正确地运用这些描写人物 塑造人物的方法 3 拓展运用 学习本文的写法 你能否把自己的一份心情 欢乐 喜悦 悲伤 愤 怒 用生动可感的精彩片段描述出来 五五 达标测评 巩固内化达标测评 巩固内化 1 阅读课文第 1 8 自然段 回答下列问题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部分的内容 2 文中 风大雨狂 道路泥泞 属于 描写 交代了 3 分析文中 顾不得拧干 忙 等词语的作用 4 黑暗中一个颤抖的声音问 句中的 颤抖 一词体现了人们 的心情 5 文中 黄河 黄河 是黄河 我们到黄河边了 这些句子体现了 战士们怎样的心情 2 1 能过要过 不能过也要过 这一语言描写 表现了任弼时 的性格 任弼时牙齿咬得咯咯响 腮上鼓起一道斜纹 两眼死死盯住那疯狂 的浪涛 这属于 描写 表现了任弼时 的性格 2 分 2 周恩来望望山头 快步追上 走在毛泽东左侧偏后 这是 描 写 表现了周恩来 的性格 3 课文以毛泽东唱出两句京剧结束全篇 这样写有什么深意 2013 2014 学年度第二学期南关学校七年级 下 语文导学案 5 4 本文记叙了毛泽东在 局势下 为了中国的革命 大局 置 于不顾 以 化险为夷的经 过 展现了 的风采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沁园春沁园春 雪雪 导学案导学案 主备人 陈松贤主备人 陈松贤 审核人 张志忠审核人 张志忠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 了解诗歌的特点 学习写景 抒情 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2 领悟作者热爱祖国山河 立志超越前人 3 培养学生远大的理想抱负 学习重点 学习重点 领悟作者热爱祖国山河 立志超越前人 学习难点 学习难点 学习写景 抒情 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时间教学时间 2 课时 导学过程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3 3 自主学习 初步感知自主学习 初步感知 1 背景介绍 沁园春 雪 这首词 是毛泽东主席于 1936 年 2 月所作 沁园春 为 词牌名 1936 年 2 月 毛泽东同志和彭德怀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 涧县袁家沟 准备渡河东征 开赴抗日前线 为了视察地形 毛泽东同志登上 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 当 千里冰封 的大好河山展现在他眼前时 不禁 感慨万千 诗兴大发 欣然命笔 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 沁园春 雪 2 沁园春 北国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弛蜡象 须 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娇 折腰 略输 稍逊 文采 风骚 一代天骄 弯弓 俱往矣 数 风流人物 4 4 理清文脉 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整体感知 2013 2014 学年度第二学期南关学校七年级 下 语文导学案 6 1 上下阕各写什么内容 它们又分哪几层 2 上阕的写景 哪几句是实景 哪几句是虚景 3 下阕提到的五位帝王 诗人认为哪一位最缺乏文采 你的根据是什么 4 主题句是哪一句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三 合作交流 品读质疑三 合作交流 品读质疑 1 望 字可否换成 看 字 为什么 2 顿 字可否删去 为什么 3 下阕中 惜 字含有哪些意味 如 从 略输文采 稍逊风骚 只识弯弓射大雕 我们可以看出 古 代帝王在武功方面还可以 但在 文学才华 方面就差一些 从 略输 稍逊 又可看出作者在文中也肯定了这些古代帝王的丰功伟绩 在历史的发 展过程中他们曾起过一定的作用 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英雄 大豪杰 还包 含着后来者必然居上的伟大气概 4 这首词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它的写景和议论抒情有什么特点 四 回顾总结 拓展延伸四 回顾总结 拓展延伸 主题概括 上阕写景抒情 下阕评古论今 从赞美祖国大好河山到评说封 建帝王的不足 水到渠成地过渡到歌颂真正的英雄人物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的伟大的中国人民 从而将议论和抒情结合起来 五五 达标测评 巩固内化达标测评 巩固内化 一 指出下列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1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2 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3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4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5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二 背诵默写 1 本词主题句 2013 2014 学年度第二学期南关学校七年级 下 语文导学案 7 2 上阕中概括描写北方雪景的诗句 3 上阕中具体描写北方雪景的诗句 4 上阕想象描写的诗句 5 上下阕之间承上启下的诗句 6 下阕中评论古代帝王的诗句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卜算子卜算子 咏梅咏梅 导学案导学案 主备人 陈松贤主备人 陈松贤 审核人 张志忠审核人 张志忠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 思想目标 学习梅花的品质 从中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 2 知识目标 理解词中所表现的乐观 谦虚的精神 掌握对比的写法 3 能力目标 有感情的朗读 学习重点 学习重点 1 比较阅读 2 总结词中梅花的象征意义 学习难点 学习难点 1 理解词篇中所表现的精神内涵 2 两首词的不同 教学时间教学时间 1 课时 导学过程导学过程 5 5 自主学习 初步感知自主学习 初步感知 1 搜集有关梅花的资料 古今诗人的咏梅作品 梅花图片 音乐等等 2 师生查阅 1961 年国内社会背景的资料 3 给加横线字注音 咏梅 俏 驿 碾 4 自由朗读课文 扫除文字障碍 分别用一句话说说自己读毛泽东 卜算 子 咏梅 和陆游 卜算子 咏梅 后的感受 初步感知梅花的形象和特点 6 6 理清文脉 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整体感知 1 找出你认为最能表现梅花形象和品质的句子 思考 词中写出了梅花的什么 形象和品质 2013 2014 学年度第二学期南关学校七年级 下 语文导学案 8 2 想像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的画面 如果梅花也有表情 你觉得 此时她会有怎样的表情 如果梅花会说话 此刻她会说什么呢 三 合作交流 品读质疑三 合作交流 品读质疑 1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这时展现在眼前的是怎样的画面呢 这 时梅花的心情怎样 这里的 笑 是一种怎样的笑 2 如果梅花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那么她代表怎样的一种精神 如果梅花是人 应该属于怎样的人呢 3 结合写作背景 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 你认为作者写梅花的形象是为了表现 什么 4 比较阅读 陆游笔下的梅花是什么样的形象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词的感情基调怎样 5 比较毛泽东词 卜算子 咏梅 和陆游词 卜算子 咏梅 的相同点和不同 点 相同点 不同点 四 回顾总结 拓展延伸四 回顾总结 拓展延伸 毛泽东的 卜算子 咏梅 上阕着重写梅花傲寒开放的美好身姿 下阕着 重写梅花的精神品质 由外而内地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 品格高洁的动人形象 五五 达标测评 巩固内化达标测评 巩固内化 1 卜算子 是 名 咏梅 是词的 词的前两句 是 2 读陆游咏梅词 反其意而用之 的意思是说明 3 对这首词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 头两句叙述季节的变化 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 风雨 是指暮春的风 雨 飞雪 是指冬天的飞雪 它们象征着政治形势的变化 2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