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4课知能优化演练 语文版必修4_第1页
2013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4课知能优化演练 语文版必修4_第2页
2013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4课知能优化演练 语文版必修4_第3页
2013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4课知能优化演练 语文版必修4_第4页
2013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4课知能优化演练 语文版必修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20132013 学年高中语文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第第 1414 课知能优化演练课知能优化演练 语文版必修语文版必修 4 4 一 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 4 题 有生之初 人各自私也 人各自利也 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 有公害而莫或除之 有人者 出 不以一己之利为利 而使天下受其利 不以一己之害为害 而使天下释其害 此其人之 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 夫以千万倍之勤劳 而己又不享其利 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 故古之人君 量而不欲入者 许由 务光是也 入而又去之者 尧 舜是也 初不欲入而不 得去者 禹是也 岂古之人有所异哉 好逸恶劳 亦犹夫人之情也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 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 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 以天下之害尽归 于人 亦无不可 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 不敢自利 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 始而惭焉 久而安焉 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 传之子孙 受享无穷 汉高帝所谓 某业所就 孰与仲多 者 其逐利之情 不觉溢之于辞矣 此无他 古者以天下为主 君为客 凡君之所毕世而经 营者 为天下也 今也以君为主 天下为客 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 为君也 是以其未 得之也 屠毒天下之肝脑 离散天下之子女 以博我一人之产业 曾不惨然 曰 我固为 子孙创业也 其既得之也 敲剥天下之骨髓 离散天下之子女 以奉我一人之淫乐 视为 当然 曰 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 君而已矣 向使无君 人各得自 私也 人各得自利也 呜呼 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1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公害而莫或除之 除 清除 B 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 居 居住 C 不觉溢之于辞矣 溢 流露 D 以博我一人之产业 博 换取 讨取 解析 选 B 居 居处 处于 地位或状况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比之如父 拟之如天 诚不为过也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 不以一己之利为利 而使天下受其利 向使无君 人各得自私也 C 古者以天下为主 君为客 不以一己之利为利 D 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 孟子之言 圣人之言也 解析 选 B A 项 副词 确实 B 项 动词 让 连词 假如 C 项 动词 作为 D 项 结 构助词 的 3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 许由 务光推辞君主之位 是因为好逸恶劳的天性 B 尧 舜 禹不愿居于君主之位 是因为他们以天下为公 千万辛劳于百姓 不能得到个 人的私利 C 作者认为世人妄传伯夷 叔齐的故事 是件很滑稽可笑的事情 D 作者认为 武王讨伐商纣是理所当然的 应该尊之为圣人 解析 选 C 原文中 无稽 无从查考 并非滑稽可笑 4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有生之初 人各自私也 人各自利也 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 有公害而莫或除之 译文 2 向使无君 人各得自私也 人各得自利也 译文 答案 1 人类社会开始之后 人都是自私的 也是自利的 社会上对公众有利的事却无人 2 兴办它 对公众有害的事也无人去除掉它 2 当初假使没有君主 人们还能各管各的私事 各得各的利益 二 语言运用 5 请将下面的一句话扩写成 50 字左右的语段 使其更加丰富形象 黄宗羲穿越百年的风雨向我们走来 答 答案 身系天下 心怀黎民 一介书生黄宗羲带着天下苍生的嘱托 挟着古圣先贤的期望 高唱着 为天下之大害者 君而已矣 的警世之言 穿越百年的风雨 在这个倡导民主 提 倡和平的年代向我们走来 6 余秋雨在散文 废墟 中写道 中国历史充满了悲剧 但中国人怕看真正的悲剧 最终 都有一个大团圆的结局 以博得情绪的安慰 心理的满足 唯有屈原 杜甫 曹雪芹 孔尚 任等不想大团圆 他们保存了废墟 净化了悲剧 请根据上面这些人物及其作品 仿照例句 再写出两个 不肯大团圆 的句子 例 曹雪芹不想大团圆 描写宝 黛爱情悲剧 昭示了封建家族的衰落 答 答案 1 屈原不想大团圆 于是忧愁幽思作 离骚 表达了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清白 2 杜甫不想大团圆 作 三吏 三别 感叹人民在战乱中的悲惨 3 孔尚任不想大团圆 借侯 李的离合之情 抒发了他对南明王朝的兴亡之感 任选其二 一 基础考查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含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以一己之害为害 而使天下释其害 释 解脱 B 许由 务光非绝尘也 绝尘 离开 C 其欲得天下之心 有不废然摧沮者乎 摧沮 沮丧 D 许由 务光所以旷后世而不闻也 旷 空缺 解析 选 B 绝尘 超绝尘俗 与世人不同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比之如父 拟之如天 至桀 纣之暴 B 禁人之窥伺者 皆不便于其言 于兆人万姓之中 独私其一人一姓乎 C 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 不以一己之害为害 而使天下释其害 D 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 以我之大私为天下公 解析 选 D A 项 代词 他们 代词 那样的 B 项 介词 对 介词 在 C 项 连词 表 转折 连词 表并列 D 项 动词 认为 3 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A 是故武王 圣人也 孟子之言 圣人之言也 B 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C 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D 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 为天下也 解析 选 B A C D 三项均为判断句 B 项 为状语后置句 4 下列加点的词语 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好逸恶劳 亦犹夫人之情也 B 一人之智力 不能胜天下欲得之者之众 3 C 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 不敢自利 D 许由 务光所以旷后世而不闻也 解析 选 C A 项 夫人 意思是 众人 B 项 智力 意思是 智慧和力量 D 项 所以 意思是 的原因 5 下列句子中 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 为天下也 凡君主毕生经营的一切 都是天下人的 B 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 就天下人的本性来说 必然不愿意居住在那个地方 C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 君而已矣 然而成为天下大害的 不过是君主罢了 D 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难道设置君主的原因和道理 原来就是这样的吗 解析 选 B 居住在那个地方 应译为 处在那个地位 二 阅读理解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6 8 题 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 比之如父 拟之如天 诚不为过也 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 视之 如寇雠 名之为独夫 固其所也 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至桀 纣之 暴 犹谓汤 武不当诛之 而妄传伯夷 叔齐无稽之事 使兆人万姓崩溃之血肉 曾不异夫 腐鼠 岂天地之大 于兆人万姓之中 独私其一人一姓乎 是故武王 圣人也 孟子之言 圣人之言也 后世之君 欲以如父如天之空名禁人之窥伺者 皆不便于其言 至废孟子而不 立 非导源于小儒乎 虽然 使后之为君者 果能保此产业 传之无穷 亦无怪乎其私之也 既以产业视之 人之 欲得产业 谁不如我 摄缄縢 固扃 一人之智力 不能胜天下欲得之者之众 远者数世 近者及身 其血肉之崩溃 在其子孙矣 昔人愿世世无生帝王家 而毅宗之语公主 亦曰 若何为生我家 痛哉斯言 回思创业时 其欲得天下之心 有不废然摧沮者乎 是故明 乎为君之职分 则唐虞之世 人人能让 许由 务光非绝尘也 不明乎为君之职分 则市井 之间 人人可欲 许由 务光所以旷后世而不闻也 然君之职分难明 以俄顷淫乐 不易无 穷之悲 虽愚者亦明之矣 6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比之如父 拟之如天 拟 看作 B 使兆人万姓崩溃之血肉 曾不异夫腐鼠 曾 竟然 C 禁人之窥伺者 皆不便于其言 不便 不方便 D 以俄顷淫乐 不易无穷之悲 俄顷 片刻 解析 选 C 不便 不利 7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 之 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A 虽然 使后之为君者 果能保此产业 B 一人之智力 不能胜天下欲得之者之众 C 人愿世世无生帝王家 而毅宗之语公主 D 不明乎为君之职分 解析 选 C A B D 三项均为助词 可译为 的 C 项 助词 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的独 立性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岂天地之大 于兆人万姓之中 独私其一人一姓乎 译文 2 回思创业时 其欲得天下之心 有不废然摧沮者乎 译文 答案 1 难道天地这么大 在千千万万天下人中 唯独 应当 偏爱君主一人一家吗 2 回想他们祖上创业之时 志在占据天下的雄心 哪有不垂头沮丧的呢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9 12 题 黄宗羲 字太冲 馀姚人 明御史黄尊素长子 尊素以劾魏阉死诏狱 思宗即位 宗羲入都 讼冤 至则逆阉已磔 即具疏请诛曹钦程 李实 会廷审许显纯 崔应元 宗羲对簿 出 所袖锥锥显纯 流血被体 时钦程已入逆案 实疏辨原疏非己出 阴致金三千求宗羲弗质 4 宗羲立奏之 于对簿时复以锥锥之 狱竟 偕诸家子弟设祭狱门 哭声达禁中 思宗闻之 叹曰 忠臣孤子 甚恻朕怀 明亡 清诏征博学鸿儒 掌院学士叶方蔼 敦促就道 再 辞以免 未几 方蔼奉诏监修明史 以礼来聘 又辞之 上曰 可召至京 朕不授以事 即欲归 当遣官送之 宗羲虽不赴征车 而史局大议必咨之 乞审正而后定 尝论宋史别 立 道学传 为元儒之陋 明史不当仍其例 朱彝尊 固适有此议 得宗羲书示众 遂去之 王夫之 字而农 衡阳人 张献忠陷衡州 夫之匿南岳 贼执其父以为质 夫之自引刀遍刺 肢体 舁往易父 贼见其重创 免之 与父俱归 明王驻桂林 授行人 时国势阽危 诸臣 仍日相水火 夫之三劾王化澄 化澄欲杀之 明亡 益自韬晦 归衡阳之石船山 学者称船 山先生 吴三桂僭号于衡州 有以劝进表相属者 夫之曰 亡国遗臣 所欠一死耳 今安 用此不祥之人哉 遂逃入深山 作祓禊赋以示意 三桂平 大吏闻而嘉之 嘱郡守馈粟帛 请见 夫之以疾辞 当是时 海内硕儒 推容城 馀姚 昆山 然诸人隐遁自甘 声望益炳 虽荐辟皆以死拒 而公卿交口 天子动容 其著述易行于世 惟夫之窜身瑶峒 声影不出林 莽 遂得完发以殁身 顾炎武 字宁人 昆山人 见明季多故 讲求经世之学 鲁王授为兵部司务 事不克 母遂 不食卒 诫炎武弗事二姓 炎武自负用世之略 不得一遂 所至辄小试之 垦田于山东长白 山下 畜牧于山西雁门之北 累致千金 遍历关塞 四谒孝陵 六谒思陵 始卜居陕之华阴 谓 华阴绾毂关河之口 虽足不出户 亦能闻天下之事 一旦有警 入山守险 不过十里之 遥 若有志四方 则一出关门 亦有建瓴之便 乃定居焉 尝与友人论学云 士而不先 言耻 则为无本之人 非好古多闻 则为空虚之学 以无本之人 而讲空虚之学 吾见其日 从事于圣人 而去之弥远也 康熙十七年 诏举博学鸿儒科 又修明史 大臣争荐之 以 死自誓 注 磔 古代酷刑之一 车裂肢体以处死 朱彝尊 人名 9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出所袖锥锥显纯 流血被体 被 覆盖 B 狱竟 偕诸家子弟设祭狱门 狱 官司 C 明亡 益自韬晦 韬晦 收敛锋芒 隐蔽行迹 D 炎武自负用世之略 自负 自以为了不起 解析 选 D 自负 自己怀有 10 黄宗羲 王夫之 顾炎武在明亡后在政治上都采取了与清朝统治者不合作的态度 下列 句子分别编为四组 全都表明这一态度的一组是 敦促就道 再辞以免 得宗羲书示众 遂去之 遂逃入深山 作祓禊赋以示意 荐 辟皆以死拒 窜身瑶峒 声影不出林莽 大臣争荐之 以死自誓 A B C D 解析 选 B 是朱彝尊的行为 是容城 馀姚 昆山等海内大儒的行为 故排除 即 可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黄宗羲嫉恶如仇 铁骨铮铮 入都讼冤 锥刺阉党 拒绝贿赂 终于为父昭雪 B 王夫之拒绝与张献忠合作 自伤肢体 救出被扣为人质的父亲 参加明王政府 为国事 弹劾王化澄 几乎被杀 明亡后 避居衡阳之石船山 C 顾炎武参加过鲁王军队 事情不利后对于国事心灰意冷 转而经商 最终累致千金 D 黄宗羲虽然屡次拒绝清廷征召 但清修明史 他仍然提出自己的意见并被采纳 顾炎武 认为做学问的前提是做人 清廷征他修明史 他誓死不从 解析 选 C C 项 心灰意冷 不对 1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朱彝尊固适有此议 得宗羲书示众 遂去之 译文 2 虽荐辟皆以死拒 而公卿交口 天子动容 其著述易行于世 译文 5 答案 1 朱彝尊正好有这种主张 得到黄宗羲的书信以后拿给大家看 便删去 明史 中 的 道学传 2 虽然朝廷征召都以死拒绝 可是公卿称赞 天子动容 他们的著作容易在世上流传 参考译文 黄宗羲 字太冲 馀姚人 是明朝御史黄尊素的长子 黄尊素因为弹劾太监魏忠贤死在诏狱 里 明思宗即位后 黄宗羲赴京师为父亲申冤 抵达时太监魏忠贤已被分尸处死 便写了奏 疏请求皇帝处死曹钦程 李实 正逢朝廷审问许显纯 崔应元 黄宗羲和他们对簿公堂 拿 出衣袖中所藏的铁锥子刺许显纯 刺得遍体流血 当时曹钦程已经牵连到魏忠贤的逆案中 李实上疏申辨原先的奏疏并非出自己手 暗地里送给黄宗羲三千两银子请求他不要出面对质 黄宗羲立即把这件事奏报朝廷 在和李实对簿公堂时又用铁锥子刺他 官司了结以后 他和 受害各家的子弟到狱门前设祭台对亲人祭奠 痛哭声传到皇宫里 明思宗听到以后 叹息说 忠臣孤子 朕的心中很可怜他们 明朝灭亡后 清廷下诏征求博学鸿儒 掌院学士叶方 蔼敦促他上路就任 推辞两次才得以避免 过了不久 叶方蔼奉诏监修 明史 以礼聘请 他 又被推辞 皇上说 可以召他到北京来 朕不交给他任务 如果他要回去 当即派遣 官员送他回去 黄宗羲虽然不肯来 而史局凡有重要的问题 一定向他征求意见 请黄宗 羲审订改正而后定稿 曾经说到 宋史 另外列有 道学传 是元朝者的鄙陋所致 明史 不应该按照 宋史 的旧例这样做 朱彝尊正好有这种主张 得到黄宗羲的书信以后拿给大 家看 便删去 明史 中的 道学传 王夫之 字而农 衡阳人 张献忠攻陷衡州 王夫之避居南岳 张献忠抓住他父亲作为人质 王夫之自己举刀遍刺肢体 被人抬去交换父亲 对方见他伤重 放了他 和父亲一起回家 明王驻扎桂林 任命他担任行人一职 当时国势危急 大臣们仍然水火不容 夫之多次弹劾 王化澄 化澄想杀他 明朝灭亡 更加收敛锋芒 隐蔽行迹 回到衡阳石船山 学者称他船 山先生 吴三桂在衡州称帝 有人让王夫之上劝进表 王夫之说 亡国遗臣 剩下的只有 一死罢了 现在怎么会写给此不祥之人呢 于是逃入深山 作了祓楔赋来表明心志 吴三 桂被平定 上级官员闻听此事 心中称许 嘱咐郡守赏赐王夫之粟帛 召见他 王夫之以患 病推辞 当时 海内大儒 首推容城 馀姚 昆山 然而这些人通过隐居声望日盛 虽然朝 廷征召都以死拒绝 可是公卿称赞 天子动容 他们的著作容易在世上流传 只有王夫之避 身瑶峒 声影不出林莽 最终得以完发而死 顾炎武 字宁人 昆山人 他看到明末变故很多 所以讲求经世致用的学问 南明的鲁王授 他为兵部司务 事情没有成功 他的母亲便绝食而死 死前告诫顾炎武不要到异姓的清朝做 事 炎武认为自己怀有为世所用的策略 不得一展自己的志愿 因此在所到的地方就稍稍地 试一下 他在山东的长白山下开垦农田 在山西的雁门北面放牧 积累了千两白银 顾炎武 走遍了边关要塞 四次到明孝陵拜谒 六次拜谒明思陵 才在陕西的华阴住下来 他认为 华阴控扼潼关和渭河的路口 即使足不出户 也能听到天下的事 一旦有警报 就能进山 把守险要的地方 不过只有十里路那样的距离 如果有志于四方 那么一出潼关的关门 也 有居高临下其势不可阻挡的便利 因此在这里定居 他曾经和友人谈论学问说 读书人 如果不首先说是非荣辱 就是没有根基的人 不是好古多闻 就是空洞的学问 没有根基的 人去讲空洞的学问 我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