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零件部件外观质量要求_第1页
产品零件部件外观质量要求_第2页
产品零件部件外观质量要求_第3页
产品零件部件外观质量要求_第4页
产品零件部件外观质量要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武武汉汉德德威威斯斯电电子子技技术术有有限限公公司司企企业业标标准准 Q DVC GLQ DVC GL 008 2007008 2007 GB 产品零件 部件外观质量要求 2007 07 282007 07 28 发布发布2007 08 012007 08 01 实施实施 武汉德威斯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武汉德威斯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发发布布 Q DVC GL Q DVC GL 008 2007 I 目目 次次 前言 1 范围 1 2 2 术语和定义 2 4 3 技术要求 4 9 4 检验方法与判别 9 10 Q DVC GL 008 2007 II 前 言 本标准是根据现行有效的国家军用标准和行业军用标准编制的 本标准由武汉德威斯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武汉德威斯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 武汉德威斯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本标准起草人 Q DVC GL 008 2007 1 1 范围范围 本标淮规定了产品外观表面质量的定义 技术要求 检验方法及判别并对可接受的外观表面缺陷进 行了限制 未出现的缺陷种类属于不允许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结构件及产品外观表面的生产验收 外购 协 件的验收亦适用本标准 本标 准中表面缺陷的限定标准不适用于压铸结构件 2 术语和定义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 1 A 级表面级表面 用户使用 操作及日常维护时能直接正视到的装饰性表面 如粉末喷涂 涂料涂覆 镀金及装饰铬等 2 2 B 级表面级表面 用户使用 操作及日常维护时不能正视到的装饰性表面 2 3 C 级表面级表面 非装饰性表面中的主要表面 用户使用 操作及日常维护时能经常直接正视到的表面 2 4 D 级表面级表面 非装饰性的次要表面 用户使用 操作及日常维护时很少看到的表面 2 5 E 级表面级表面 用户使用及日常维护时看不到的无外观要求的表面 2 6 金属表面金属表面 包括金属及金属镀覆层 化学镀覆层和金属压铸面等表现为金属质感的表面 2 7 拉丝面拉丝面 是一种砂带磨削加工面 通过砂带对金属表面进行磨削加工 去除金属表面缺陷 并形成具有一定 粗糙度 纹路均匀的装饰表面 2 8 基材花斑基材花斑 金属镀覆和化学处理前因基体材料腐蚀 材料中的杂质 或者材料微孔等原因所造成的 与周围材 Q DVC GL 008 2007 2 质表面不同光泽或粗糙度的斑块状花纹外观 2 9 正视正视 指检查人员站立于被检查表面的正面 视线与被检表面呈 45 90 而进行的观察 见图 1 所示 图 1 正视 2 10 压痕压痕 零件表面局部受力后产生塑性变形 一般为边缘圆滑的凹陷 且原表面纹理与方向不变 2 11 表面处理前划痕表面处理前划痕 指金属镀覆 化学处理或涂料涂覆等表面处理前因操作不当 或对明显缺陷进行粗打磨等人为造成 的基体材料上的划伤或局部磨擦痕迹 一般呈细线型 2 12 凹凹坑坑 由于基体材料缺陷 或在加工过程中操作不当等原因而在材料表面留下的小坑状痕迹 2 13 凹凸痕凹凸痕 因基材受撞击或校形不良等而呈现出的明显变形 凹凸不平整的现象 手摸时有不平感觉 2 14 抛光区抛光区 对基材上的腐蚀 划伤 焊接区 铆接区等部位进行机械打磨抛光后表现出的局部高光泽 光亮区 域 2 15 烧伤烧伤 拉丝处理时因操作不当 造成零件表面过热而留下的烧蚀痕迹 45 90 45 90 Q DVC GL 008 2007 3 2 16 水印水印 金属镀覆 化学处理后因清洗水未及时干燥或干燥不彻底所形成的斑纹 印迹 2 17 缩水缩水 因材料 工艺等原因使塑胶或压铸件表面出现凹陷的收缩现象 2 18 气泡气泡 指压铸件 塑胶件或镀层上因材料 工艺原因内部出现的可见空气泡 2 19 砂眼砂眼 塑胶或压铸件表面的疏松针孔 2 20 披锋披锋 压铸或塑胶件上浇口残留物取掉后的毛刺 2 21 浅划痕浅划痕 膜 镀 层表面划伤 但未伤至底层 即底层未暴露 的伤痕 2 22 深划痕深划痕 表面膜 镀 层划伤 且已伤至底层 即底层已暴露出来 或材料本体的伤痕 2 23 露白露白 镀锌彩色钝化膜因磨擦而被去除 露出锌层 或因缝隙截留溶液导致的无钝化膜现象 呈现为区别 于周围彩色的白色 2 24 雾状雾状 镀铬 镀镍表面或透明塑胶表面上的模糊 不清晰 不光亮的现象 2 25 局部无镀层局部无镀层 指镀层表面因电镀工艺的局限而在凹槽内 深孔内 折弯内角等低电位区出现镀层未电镀上的现象 2 26 Q DVC GL 008 2007 4 修补修补 因膜层损伤而用涂料所作的局部遮盖 2 27 异物异物 由材料 模具 环境或机器设备中的灰尘 夹杂物 污物等影响而形成的与表面不同色的斑点 2 28 颗粒颗粒 因材料杂质或外来物 如焊渣等 的影响而在表面形成的 颜色与正常表面一致的凸起现象 2 29 挂具印挂具印 指在表面处理生产过程中 因装挂用辅助工具的遮挡而使其与零件相接触的部位局部无膜层的现象 2 30 顶杆痕顶杆痕 指压铸件或塑胶件出模时 因模具顶杆顶出工件 而在顶杆与工件接触处的工件表面上形成的下陷 或凸出痕迹 一般下陷或凸出面平整且边缘较清晰 2 31 夹渣夹渣 嵌入材料内部以颗粒状存在的杂物 2 32 色差色差 同一要求的同一表面上 不同区域在光泽及颜色上所表现出来的视觉差异 2 33 变色变色 指金属镀覆 化学处理或涂料涂覆等表面处理后 实际颜色与应该得到的颜色间的差异 且这种 差异是整体性的均匀的 2 34 麻点麻点 在表面上的局部不均匀分布 往往呈集中的凹点状和小孔状 一般是板料轧制过程中产生的缺陷 3 技术要求技术要求 3 1 产品外观应美观 单独一零件 部件的整体视觉效果不能受到破坏 不能给人以劣质产品的印 象 生产者应认真操作 严格控制产品质量 避免在生产过程中出现对各种表面的损伤 Q DVC GL 008 2007 5 3 2 产品的各部位表面按其在产品中所处位置 表面质量要求分为五个等级 即A级 B级 C级 D 级及E级表面 A 级 和 B 级 主要用于有装饰性涂镀的表面 如面板等 C 级 和 D 级 主要适用于金属表面的要求 如直接可见的腔体外表面 外部盖板的外表面等 如 有必要 金属表面也可定为 B 级 如有一定装饰性要求的机壳等 E 级 一般为无外观要求的外表面 但须满足防护性要求 表面需进行不透明涂覆的产品 零件 涂覆前的表面质量按不同要求在设计时应选 D 级 或者 E 级 对典型零件 产品 外观表面的表面质量等级及选择见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各等级每一表面上表面缺陷的限定标准如表 1 所示 表1 表面缺陷的限定标准 合格范围 外观 缺陷 类型 表 面 大 小 缺陷所 处表面 类型 A 级B 级C 级D 级E 级 基材 花斑 不 限 金属表 面 不允许 轻微 S 缺陷 面积总和 被测面积的 10 S 缺陷面积总和 被测面积的 30 不限 小不允许 S 50 且 P 2 或 S 100 且 P 1 中不允许 S 50 且 P 2 或 S 100 且 P 1 S 50 且 P 3 或 S 100 且 P 2 以及 S 200 且 P 1 压痕 其 它 所有 不允许 S 30 且 P 2 或 S 60 且 P 1 S 50 且 P 3 或 S 100 且 P 2 S 100 且 P 3 或 S 200 且 P 2 以及 S 300 且 P 1 不限 表面 处理 前划 痕 手 感无 小 金属表 面 不 含拉丝 及喷砂 面 不允许L 15 且 P 2 L 30 且 P 3 或 L 40 且 P 2 不限 Q DVC GL 008 2007 6 中L 15 且 P 2 L 30 且 P 3 或 L 40 且 P 2 L 50 且 P 5 或 L 100 且 P 3 大 L 30 且 P 3 或 L 40 且 P 2 L 50 且 P 5 或 L 100 且 P 3 L 100 且 P 5 或 L 150 且 P 3 凹入 或凹 入极 轻微 超 大 L 50 且 P 5 或 L 100 且 P 3 L 100 且 P 5 或 L 150 且 P 3 L 200 且 P 5 或 L 300 且 P 3 小不允许 L 10 且 P 2 或 L 20 且 P 1 L 15 且 P 3 或 L 20 且 P 2 L 20 且 P 4 或 L 30 且 P 2 以及 L 40 且 P 1 表面 处理 前划 痕 手 感有 明显 凹入 其 它 金属表 面 不 含拉丝 及喷砂 面 L 10 且 P 2 或 L 20 且 P 1 L 15 且 P 3 或 L 20 且 P 2 L 20 且 P 4 或 L 30 且 P 2 以及 L 40 且 P 1 L 30 且 P 5 或 L 40 且 P 3 以及 L 80 且 P 1 不限 表面 处理 前划 痕 手 感无 凹入 不 限 拉丝及 喷砂面 L 15 且 P 2L 20 且 P 3 L 20 且 P 4 或 L 30 且 P 2 以及 L 40 且 P 1 表1 表面缺陷的限定标准 续 合格范围 外观 缺陷 类型 表面 大小 缺陷所 处表面 类型 A 级B 级C 级D 级 Q DVC GL 008 2007 7 表面 处理 前划 痕 手 感明 显凹 入 不限 拉丝及 喷砂面 不允许L 10 且 P 2 L 15 且 P 2 或 L 20 且 P 1 L 15 且 P 3 或 L 20 且 P 2 不限 小不允许 直径 0 5 且 P 2 直径 1 且 P 3 直径 1 且 P 5 直径 1 且 P 10 凹坑 其它 非拉丝 及喷砂 面 直径 0 5 且 P 2 直径 1 且 P 3 直径 1 且 P 5 直径 1 且 P 8 直径 1 且 P 15 小不允许 S 缺陷面积总 和 200 S 缺陷面积总和 300 中不允许 S 缺陷面积总 和 150 S 缺陷面积总 和 250 S 缺陷面积总和 400 不限 麻点 大 超大 未经机 械加工 的原材 料表面 及其镀 覆面或 化学处 理面 S 缺陷面积总 和 150 S 缺陷面积总 和 250 S 缺陷面积总 和 400 不限 凸凹 痕 不限所有不允许S 25 且 P 3不限 小不允许 S 100 且 P 2 S 200 且 P 2 中不允许 S 100 且 P 2 S 100 且 P 3 S 200 且 P 3抛光 区 大 超大 金属表 面 S 缺陷面积总 和 被测面 积的 5 S 缺陷面积总 和 被测面 积的 8 S 缺陷面积总 和 被测面 积的 10 S 缺陷面积总和 被测面积的 15 不限 烧伤不限拉丝不允许S 10 且 P 2不限 小不允许S 3 且 P 2 中S 1 且 P 2S 3 且 P 2S 3 且 P 5 水印 其它 金属镀 覆面 化学涂 覆面 S 3 且 P 2S 3 且 P 5S 3 且 P 8 不限 水纹 缩水 不限塑胶 不允许 S 缺陷面积总 和 被测面 积的 5 S 缺陷面积总 和 被测面 积的 10 S 缺陷面积总和 被测面积的 15 S 缺陷面积 总和 被 测面积的 30 不限 透明塑 胶 不允许直径 1 且 P 4 小不允许直径 1 且 P 4 其它 不透明 塑胶 直径 0 3 且 P 4直径 1 且 P 4 直径 2 且 P 6 气泡 不限镀覆面不允许直径 0 3 且 P 4 直径 0 5 且 P 6 直径 1 且 P 10 Q DVC GL 008 2007 8 砂眼不限塑胶不允许直径 0 3 且 P 4直径 0 5 且 P 4 披峰不限塑胶目视无披峰 手摸不刮手手摸不刮手 表1 表面缺陷的限定标准 续 合格范围 外观 缺陷 类型 表 面 大 小 缺陷所 处表面 类型 A 级B 级C 级D 级 小不允许L 20 且 P 2 中L 7 且 P 1 L 20 且 P 3 或 L 30 且 P 2 大L 7 且 P 2 或 L 10 且 P 1 L 25 且 P 3 或 L 40 且 P 2 浅划 痕 超 大 所有 L 10 且 P 3 或 L 15 且 P 2 以及 L 25 且 P 1 L 30 且 P 3 或 L 50 且 P 2 以及 L 80 且 P 1 不限 塑胶不允许不限 深划 痕 不 限 其它不允许 露白 不 限 镀锌彩 色钝化 不允许S 4 且 P 3 镀铬 镀镍 透明表 面 不允许S 100 且 P 2不限 雾状 不 限 铜件镀 镍 S 100 且 P 2 S 200 且 P 2 不限 局部 无镀 层 不 限 镀层面不允许允许在深孔内壁 凹陷区 内角部位等低电位区出现 色差 不 限 镀覆 化学处 理 涂 覆 不允许 目视轻微 S 缺陷面积总 和 被测面 积的 10 目视轻微 S 缺陷面积总 和 被测面 积的 20 目视轻微 S 缺陷面积总 和 被测面积 的 30 目视不严重 面积不限 Q DVC GL 008 2007 9 变色 不 限 镀覆 化学处 理 涂 覆 不允许 轻微 不明显轻微 较明显不限 电镀 氧化 颜色 光泽与原膜层目视无明 显差异 S 4 且 P 3 颜色 光泽与原涂层目视允许有 轻微差异 S 20 且 P 3 修补 不 限 喷涂 颜色 光泽与原膜层目视无明 显差异 S 50 且 P 3 颜色 光泽与原涂层目视允许有 轻微差异 S 100 且 P 3 不限 表1 表面缺陷的限定标准 续 合格范围 外观 缺陷 类型 表面 大小 缺陷所 处表面 类型A 级B 级C 级D 级 小不允许 中S 0 2 且 P 2 S 0 3 且 P 4 异物 大 超大 所有 S 0 3 且 P 4 S 0 5 且 P 4 S 1 且 P 6 小S 0 3 且 P 1 S 0 5 且 P 2 S 1 且 P 3 中 S 0 3 且 P 3 或 S 0 5 且 P 2 以及 S 0 7 且 P 1 S 0 5 且 P 3 或 S 0 7 且 P 2 以及 S 1 且 P 1 S 0 7 且 P 3 或 S 1 且 P 2 以及 S 1 5 且 P 1 大 S 0 5 且 P 3 或 S 0 7 且 P 2 以及 S 1 且 P 1 S 0 7 且 P 3 或 S 1 且 P 2 以及 S 1 5 且 P 1 S 1 且 P 3 或 S 1 5 且 P 2 以及 S 2 且 P 1 S 1 且 P 3 以及 S 3 且 P 2 颗粒 超大 所有 S 1 且 P 3 或 S 1 5 且 P 2 以及 S 2 且 P 1 S 1 5 且 P 3 或 S 2 且 P 2 以及 S 3 且 P 1 S 1 5 且 P 3 或 S 2 且 P 2 以及 S 3 且 P 1 S 1 5 且 P 3 以及 S 3 且 P 2 小S 1 且 P 4 挂具 印 中 电镀 氧化 不允许 当表面要求均较高时按附录 A 中 A 8 S 2 且 P 4 不限 Q DVC GL 008 2007 10 大 超大 S 3 且 P 4 所有喷涂不允许 注1 L 表示单个缺陷长度 单位为 毫米 S 表示单个缺陷面积 单位为 平方毫米 P 表示 缺陷的数 量 单位为 个 4 检验方法及判别检验方法及判别 4 1 目视检测 在自然光或光照度在 300 lx 600 lx 的近似自然光下 如 40 瓦日光灯 距离 500 毫 米处 相距为 600 毫米 650 毫米 观测时间为 10 秒 按图 1 检查人员应位于被检查表面的正面 视线与被检表面呈 45 90 来进行正常检验 检验人员的校正视力不得低于 1 2 4 2 检查时 每一表面按其面积或该表面最大外形尺寸划分为不同大小类别 当有两个条件满足时 以大的一类为准 表面大小划分标准如表 2 当缺陷所在的检测面尺寸超过表 1 中对应的最大一类 时 则将该面划分为几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