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镇人大代表先进事迹_第1页
市县镇人大代表先进事迹_第2页
市县镇人大代表先进事迹_第3页
市县镇人大代表先进事迹_第4页
市县镇人大代表先进事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7市县镇人大代表先进事迹我现任*县*镇*村党支部书记,很荣幸有机会与大家一起交流学习工作经验。自从当选为市、县、镇人大代表以来,我时刻牢记人民的重托,认真履行代表职责,充分发挥自身作用,把人民的诉求放在心上,把群众的意愿挂在心间,努力做好群众的“代言人” 、“引路人”和“贴心人” 。一、听民声,做群众“代言人”人大代表是人民群众选举出来的,就应该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 “作为人大代表,要是不为老百姓提意见,谁还会选你?”只有时刻把群众冷暖装在心中,才能赢得群众的拥护和信任。一是深入调研,了解民生。结合自身工作,深入广泛地开展调查研究,了解群众的喜怒哀乐,倾听群众的呼声与愿望,为群众代言收集第一手材料。及时反馈、协调解决群众关注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努力维护好群众的根本利益。去年冬天,一些群众反映宽带网络不畅通,时常出现卡慢或断网现象,影响了群众上网需求。我到 7 个自然屯进行调研,入户走访 41 家,经过整理,在人代会期间,提出了加强农村网络建设的建议 。目前,有关网络公司正在架设光纤,改造网络线路。二是联系群众,体贴民心。通过走进田间地头,了解群众农业生产需求;走访入户,关心群众疾苦;与群2 / 7众促膝长谈,体察群众情绪,拉近了与群众的感情距离,赢得了群众的信任,群众也非常愿意向我反映意见,真正把我当成代言人。几年来,共为群众代言 98 件次,解决问题 30 件。例如,刚开始推广玉米膜下滴灌种植技术时,多数村民对新技术不了解,心里没底,持观望态度。我首先从提升认识入手,协调县、镇农技专业人员为村民讲解新技术,了解掌握技术优势和经济效益,并动员自己的亲友和村干部进行示范种植,以实际效果为出发点,以算账对比为切入点,通过座谈、观摩等活动,让村民更直观地了解新技术所带来的高效益,为玉米膜下滴灌项目推广增加了说服力。目前,全村玉米覆膜种植面积达到 11000 亩,形成百亩连片种植 6 块,亩均促农增收 800 元。三是善于建言,反映民意。作为人大代表,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把村民们的心声传达出去,让政府部门能够听到百姓的心里话。几年来,我积极替民纳言荐策,共向市县镇政府提出建议 23 条。其中,向市政府提出的 4 条建议均得到落实,有 3 条建议被列为县重点建议进行办理。其中,镇内背街小巷容易成为被人遗忘的角落,脏乱差问题也始终是群众关心的问题,我详细了解情况后,提出了硬化巷道的建议,被县人大常委会列为重点建议督办,当年就实现硬化巷道5 条。二、谋发展,做群众“引路人”3 / 7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和村书记,要想取信于民,必须让农民真正地富起来,必须带头发展农村经济。我通过深入调研,访群众、跑市场、求良策,明确了全村经济多元发展的工作思路。一是做好“劳务”经济。针对多数村民“打完收成喝一盅,卖完粮食就猫冬”的现状,我建议村里成立了劳转办公室,外找出路,内练能力,鼓励年轻村民到城市打工创业。经过多方协调,我村与大庆卸沙厂达成用工协议,每年输送劳动力 400 多人次,实现了屯屯出劳务、户户去打工,种地、打工两不误,年可促农增收 300余万元。二是做大“蔬菜”经济。针对那些走不出去的村民,我鼓励他们利用外出务工和养殖户富裕出的大片土地开展棚室种植,以新鲜的时令蔬菜和技术含量高的反季蔬菜抢占城区市场。村民姜向涛自主研制的全雌西瓜、香瓜科研成果填补了世界空白,形成了沿路棚室瓜果产业带。目前,全村共发展温室大棚 42 栋,拥有 10 多个蔬菜品种,年产蔬菜 10 万斤,促农增收 57 万元。三是做强“畜牧”经济。针对全村养殖业基数小、分布散、品种单的现状,积极鼓励和扶持有能力的村民搞集中养殖、规模养殖和特色养殖。目前,在村里成立了奶牛养殖合作社,实现奶牛存栏 950 头,年产鲜奶万吨,创收 240 万元。村民盛遵洲、褚景有创办了两个万只蛋鸡机械化养殖场,年产鸡蛋万斤,创收 45 万元。村民王军搞起了梅花鹿特色养殖,实现梅花4 / 7鹿存栏 120 只,年创收 80 多万元。四是做优“实体”经济。“无工不兴,无工不富” 。为了加快以工养农、富民强村的步伐,我通过走市场、寻门路、找项目,积极招商引资,争取各类项目。几年来,引进大兴安岭海涛木业,投资1200 万元成立沃华木业有限公司,年产值 5000 万元,解决农村劳动力 200 人。引进金地粮园米业,投资 6100 万元,打造企业+支部+经营主体创业模式,为北大荒集团和中储粮存储玉米 20 万吨,年加工水稻 3 万吨,加工杂粮 2 万吨,实现利润 1000 万元,可带动就业创业村民 130 人。发挥带头致富作用,争取扶贫和项目资金 1700 万元,建设*村农业综合体,集种植合作社、农机合作社、粮食收储深加工、加油服务等于一体,流转土地 3 万亩,可带动 110 名贫困户脱贫致富。三、办实事,做群众“贴心人”人民选我当代表,是对我的信任,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工作中,我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大力发展民生事业,努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一是改善人居环境。为切实消除村内大大小小的“土坯坑” ,我广集众智,打破常规,带领村干部组织人力物力“填坑造田” ,将高岗处的土运来填坑,将不规则的废坑经过设计改建成蓄水渠、排水渠,经过不懈努力,改造出良田近百亩,种植绿化树木 5000 株。为减少柴草垛乱堆乱放引起的5 / 7不安全因素,我利用国家鼓励发展新能源的有力契机,通过实地考察和探讨,决定在*村实施沼气池建设工程。在我的宣传和帮扶下,村民积极响应,纷纷在自家动工建起了沼气池。目前,全村共有大型沼气池 1 处,家用型沼气池 260 个,不仅改善了村容,节约了能源,减少了污染,还能变废为宝,化腐草为农肥。二是完善基础设施。通过多方沟通协调,争取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鼎力相助,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建设。2016 年 7 月,*八屯开始进行整体改造,建设*新区,到 2016 年,在积极争取上级新农村建设资金和群众自筹资金基础上,使 150 户村民迁入新居,消灭了泥草房;硬化屯内道路 3 公里,栽植树木 8000 株;新打地热井 1 眼,改造了电网、安装太阳能路灯 65 盏;建设了 2 处共万方米的休闲广场,为全力打造温泉新区奠定了基础。同时,还解决了全村人畜安全饮水问题,为所有村民安装了有线电视,铺修村内白色水泥路面 10 公里,缓解村民出行难、行路难。筹资 40 万元,建设一座 396 平方米的砖瓦结构多功能办公室,改善了办公环境,也为村民开辟了一个娱乐休闲的好去处。三是倡导文明新风。先后投入 2 万余元购买了电教设备、电教光盘,定期组织村民观看、学习各类理论知识和实用技术知识。充分利用农家书屋和文化大院,给村民提供了一个“充电” 、休闲、放松的平台。组建各种文体娱乐队伍,广泛开展强身健体、 “咱6 / 7村也有文艺人”等活动,展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亮丽风景。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村民之间打架、喝酒赌博的事少了,学习健身、唱歌跳舞的人多了,民风得到了极大转变。几年来,全村没有发生一件上访事件和刑事案件。四是强化帮扶救助。谁家有困难,我都会第一时间赶到,竭尽全力,解决群众的燃眉之急。几年来,先后为高龄孤寡老人雇请保姆,为困难党员爱心捐款,为贫困村民筹集贷款等。同时,研究建立了一套“助弱、救急、奖优”的帮扶机制,村上每年对贫困老党员、困难群众都要进行救济慰问,每人不低于 200 元标准;对村里考上大学的学生都要进行奖励帮扶,每人不低于 500 元标准;对学习优秀的小学生每学期都要进行表彰奖励。各位领导、各位代表,以上是我在市、县、镇人大的关怀和指导下进行履职的几点做法。回顾担任代表的历程,有欢乐也有辛酸,但让我最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