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美术鉴赏》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美术鉴赏》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美术鉴赏》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美术鉴赏》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2003 2004 学年度第二学期学年度第二学期 美术鉴赏美术鉴赏 期末考试试题期末考试试题 A 科目 科目 美术鉴赏 模拟考试 班级 班级 03 8 9 10 11 02 8 9 学号 学号 姓名 姓名 班级 班级 一 一 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 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 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 题干的括号内 每题题干的括号内 每题 1 分 共分 共 15 分 分 1 美术欣赏课开设的目的 就是为了让同学们掌握感受 分析 A 判断美 术作品的美的基本方法 A 理解 B 分解 C 感悟 D 感受 2 美术欣赏的特点主要有历时性和 D 两种 A 再生性 B 再认识性 C 再创新性 D 再创造性 3 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有形式欣赏法 内容欣赏法和 B A 对比欣赏法 B 比较欣赏法 C 对照欣赏法 D 比喻欣赏法 4 美术的品类按社会功能分 有纯美术和 D 两大类 A 抽象美术 具象美术 C 设计美术 D 实用美术 5 美术品类的艺术形态 其共同的艺术特征是 D 空间性 材料性和静 态性 A 立体性 透视性 B 形状性 视觉性 C 造型性 透视性 D 造型性 视觉 性 6 陶器分为细陶 B 紫砂陶 A 精陶 B 粗陶 C 大陶 D 彩陶 7 瓷器分为青瓷 黑瓷 白瓷 A 玉兰瓷 鲁玉瓷 A 骨灰瓷 滑石瓷 B 玉灰瓷 玉石瓷 C 绿瓷 蓝 D 粗瓷 细瓷 8 中国画中 与人的精神生活有密切关系的的人物画主要有 B 方面内容 的中国画 A 文化 B 宗教 C 艺术 D 神话 9 维摩诘经变 是 C 的杰作 A 不求形似求神似 B 以神写形 C 以形写神 D 不求神似求形似 10 山水画的审美特征表现为 B A 意象 B 意境 C 形象 D 情景 11 我国现存最早的山水画作品是 D A 早春图 B 溪山行旅图 C 千里江山图 D 游春图 12 文艺复兴时期 C 成为当时的艺术中最引人注目的重大发现 A 素描画法 B 色彩画法 C 透视画法 D 雕塑技法 2 13 真正的服装美是指穿者与衣服配合之下产生的 C A 效果美 B 视觉美 C 整体美 D 服饰美 14 印象派画家只有一个共同的愿望 那就是使瞬间 A 成为永恒 A 印象 B 景物 C 想象 D 艺术 15 现代主义绘画风格首先见于法国 B 画家们的作品 A 立体派 B 野兽派 C 超现实主义 D 抽象主义 二 二 多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或二个以上正确答案 并将正确答多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或二个以上正确答案 并将正确答 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正确答案未选全或有选错的 该小题无分 每小题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正确答案未选全或有选错的 该小题无分 每小题 2 分 共分 共 28 分 分 1 美术欣赏课开设的目的 就是为了让同学们掌握 BD 美术作品的基本方 法 A 感知 分解 B 感受 分析 C 分解 比较 D 理解 判断 2 美术欣赏的意义在于使美术的 ABD 得到充分发挥 A 认识功能 B 教育功能 C 欣赏功能 D 审美功能 3 美术创作的语言艺术构成体系包括 ABCD 艺术形象与情感相思 A 材料工具媒体 B 造型语言 C 创作方法 D 艺术形式 4 设计美术按目的分有 ACD A 视觉传达设计 B 工业设计 C 产品设计 D 环境设计 5 宋代五大名窑指的是 ABCD 定 A 汝 B 官 C 哥 D 钧 6 中国人物画的两个基本规律是 BC A 以神写形为主 B 以形写神为主 C 不求形似求神似 D 不求神似求形 似 7 以下是描绘宋代社会生活的风俗画的有 ABCD A 七夕夜市图 B 货郎图 C 耕织图 D 清明上河图 8 山水画创作方法遵循的原则是 AC A 外师造化 B 搜妙创真 C 中得心源 D 以形写神 9 中国山水画构图取景有 BCD 的透视方法 A 平行 B 平远 C 高远 D 深远 10 花鸟具有 A 和 C 的深邃意境 A 传神写照 B 以形写神 C 情感寄托 D 情感思想 11 文艺复兴时期三杰是 ABD A 米开朗琪罗 B 拉斐尔 C 扬 凡 爱克 D 达 芬奇 12 服装的整体美包括 ABCD A 内在美 B 外在美 C 个性美 D 流行美 13 以下属于印象派画家的有 ABCD A 马奈 B 雷诺阿 C 德加 D 西斯莱 14 以下属于立体主义画派特点的是 AB A 用块面的结构关系分析物体 B 表现体面重叠 交错的美感 3 C 使用从颜料管里直接挤出来的强烈色彩 D 引起了视网膜的振动 三 判断改错题 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 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判断改错题 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 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 错误的打 错误的打 并改正划线部分 每小题 并改正划线部分 每小题 2 分 共分 共 14 分 分 1 绘画是运用点 线 面 色彩 空间等艺术语言 在三维空间上创造艺术形象 二维空间 2 在英语词汇中 China 原译就是中国 瓷器 3 中国人物画追求不求神似求形似 不求形似求神似 4 现存最早的一件花鸟画作品是五代西蜀宫廷画家陈琳的 写生珍禽图 黄筌 5 文艺复兴运动从 14 世纪在意大利的威尼斯萌发 到 16 世纪下半叶已席卷了整个 欧洲 佛罗伦萨 6 印象主义画派被认为是现代绘画的开端 7 否定传统艺术法则 追求创新是印象派美术主要特点之一 现代派美术 四 四 简答题 共简答题 共 26 分 分 1 花鸟画与人的情感表现有什么关系 8 分 2 山水画有哪几种透视方法 这几种方法方法有何审美特点 可以混合运用吗 9 分 3 印象主义 新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美术在特色上有何不同 9 分 4 五 五 作品欣赏题 每小题作品欣赏题 每小题 9 分 共分 共 27 分 分 1 要求 答出作品的作者 作品的表现形式和创作寓意 作品样图 略 血衣 2 欣赏中国人物画 维摩诘变图 3 赏析 格尔尼卡 要求 答出作品的作者 作品的形式或艺术流派及创作寓意 5 2003 2004 学年度第二学期学年度第二学期 美术鉴赏美术鉴赏 期末考试试题 期末考试试题 A 答 答 案案 一 一 选择题 选择题 1 A 2 D 3 B 4 D 5 D 6 B 7 A 8 B 9 C 10 B 11 D 12 C 13 C 14 A 15 B 二 二 多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1 BD 2 ABD 3 ABCD 4 ACD 5 ABCD 6 BC 7 ABCD 8 AC 9 BCD 10 AC 11 ABD 12 ABCD 13 ABCD 14 AB 三 三 判断改错题 判断改错题 1 二维空间 2 瓷器 3 不求形似求神似 4 黄筌 5 佛罗伦萨 6 7 现代主义美术 四 四 简答题 简答题 1 答 花鸟的自然属性与人类情感表现审美有密切的联系 花鸟画具有传神写 照的艺术表现力和情感寄托的深邃意境 如宋代画家文同赞美竹子具有 心虚 异众草 节劲逾凡木 的人格化品格 他笔下的墨竹是弯转节劲的迂竹 象征 他屡遭贬官坎坷不平生活经历和刚正不阿 素节凛凛欺霜秋 的节操 赋予了 自然物象人格化审美理想和意境 2 答 1 中国山水画有平远 高远 深远三种透视方法 2 平远法的审美 特点 自近山而望远山 景物辽阔 高远法的审美特点 自山下而仰山巅 上突 危峰下瞰穷谷坡岸水际之章法 给人以气势磅礴伟岸崇高之感 深远法的审美特点 自山前而窥山后 景象宏伟壮观 3 这三种方法可以混合运用 如北宋王希孟 的 千里江山图 就是这三种透视方法的混合 3 答 印象主义画家注重对外光的研究 并根据眼睛的观察和直接感受 表现物 体在外光的照射下色彩的变换 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的愿望 那就是表现真实的视网 膜印象 用最少的笔触表现出对象的显著特征 使瞬间印象成为永恒 新印象主义 完全抛弃了线与线性透视 它造成的结果是让观众的眼睛充当调色盘 每种色彩借 助它周围色彩的关系而获得它的色调 后印象主义的画家强调艺术家的个性和主观 感情对事物的再创造 在手法上追求表现性的笔触 用色彩描绘物体的体积感 量 感以及绘画的装饰性和造型性 五 五 作品欣赏题 作品欣赏题 1 答 1 作者 王式廓 2 表现形式 素描 3 创作寓意 作品以 写实手法表现了万恶的旧社会及其旧势力必然要被人民群众推翻的历史必然趋 6 势 横贯画面中景的激愤民众在整体形式上构成排山倒海似的人潮 扑向近景 一角孤立畏缩一团 代表旧势力的地主恶霸 构图形式的巧妙处理有力地烘托 出了作品的内容与主题 2 答 我国甘肃敦煌 103 窟的盛唐壁画 维摩诘经变 是佛教题材的人物画 描绘一位精通佛理 智辩过人的维摩诘居士在家称病 于是释迦牟尼派文殊菩 萨前去探视 维摩诘借此机会与能言善辩的文殊菩萨就佛理展开论争 以至于 惊动帝王臣子赶来听法 从而达到弘扬佛法目的 此卷画面表现维摩诘坐在床 上 身子稍向前倾 左手自然地放在右膝上 右手悠然摇动着扇子 面庞浓眉 挑起 双目炯炯有神 口唇薄而微张 胡须飘洒 显得神情轻松自如 辩论从 容自得 睿智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