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高效测评卷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1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高效测评卷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2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高效测评卷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3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高效测评卷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4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高效测评卷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心 爱心 专心1 高三一轮总复习高三一轮总复习 新课标新课标 历史高效测评卷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历史高效测评卷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 想的演变想的演变 能力卷能力卷 一 选择题 每小题 5 分 共 60 分 1 2012 浙江温州十校联考 分定而无制 不可 故立禁 禁立而莫之司 不可 故立官 官设而莫之一 不可 故立君 这种主张最符合下列古代哪一学派 A 法家 B 儒家 C 道家 D 墨家 解析 材料论述了君主专制等主张 在四个选项中只有法家主张君主专制 答案 A 2 2012 皖南八校联考 爱是世界最美丽的语言 与墨子的 兼爱 相比 孔子的 仁 注重 A 调节人际关系 B 倡导重义轻利 C 讲求实际功利 D 区分等级名分 解析 孔子认为 仁 就是爱人 是有差别的 爱 而墨子的 兼爱 是无差别的 爱 没有等级名分之分 答案 D 3 有人认为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 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 这两个 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 荀子 董仲舒 B 荀子 孟子 C 商鞅 孟子 D 韩非子 董仲舒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演化历程中的代表人物 据题意强调两个 时期 先秦法家奠定 汉朝儒生发展 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4 有人认为董仲舒的 天人感应 学说继承了儒家的 仁政 思想 这一观点主要是 看到了董仲舒 A 主张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B 提出 君者舟也 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 水则覆舟 C 认为天子受命于天 地位不可动摇 D 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 如果残暴 天将降灾祸于他 解析 本题只有 C D 两项符合董仲舒的思想 其中 C 项反映的是 君权神授 D 项 反映董仲舒希望君主能爱惜百姓 继承了儒家 仁政 思想 答案 D 5 梁启超曾说 如果让孔子当国民政府的教育总长 他一定会像法国那样 把教育部 改为教育美术部 把国立剧场和国立学校看得一样重 并且还会改良戏曲 到处开音乐会 忙个不停 这说明儒家 A 主张用仁爱之心调节和协调社会关系 B 强调有教无类 注重发展私立教育 C 注重美育对道德修养的辅助作用 D 注意借鉴不同文明 进行教育改革 解析 由梁启超的认识看出孔子重视美术 戏曲 音乐对人教育的影响 说明孔子注 重美育对道德修养的辅助作用 C 项正确 其他三项都与材料的核心思想不符 答案 C 用心 爱心 专心2 6 理会得熟时 道理便在上面 又如律历 刑法 天文 地理 军旅 官职之类 都 要理会 虽未能洞究其精微 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 道理方泱洽通透 这段话提倡的是 A 格物致知 B 发明本心 C 知行合一 D 致良知 解析 理学注重人身修养 格物致知 是主张通过外在的行为 使人明事理 材料 中 理会 能使事物通透就是格物致知的范畴 而王守仁思想的核心是 致良知 认为良 知就是理 理就在自己心中 不必外求 答案 A 7 右图是我们所熟悉的云根书院 朱熹常到云根书院讲学布道 传授理学思想 一时 八方学子云集 探究理学真谛 朱熹在讲学中最可能出现的言论观点是 A 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即是真理 B 学以致圣的修养关键在于致良知 C 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D 倡导 三纲五常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C 项是民主思想 B 项是王阳明的观点 A 项是 陆九渊的观点 朱熹倡导 存天理 灭人欲 强调理的作用 理就是 三纲五常 答案 D 8 2012 湖南十二校 3 月联考 朱熹编著 小学集注 论语训蒙口义 童蒙须知 对儿童的衣着 语言 行为 读书 写字 饮食等习惯提出具体行为规范 这反映出他对儒 学发展的主要贡献是 A 树立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 B 初步建立儒学的教育系统 C 推动儒学的普及化与通俗化 D 使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 解析 本题考查程朱理学 由朱熹编著的课本名称 受教育的对象及提出的具体行为 规范看出 C 项正确 A 项中的 治学 超出材料的主要意思 B D 两项出现于西汉武帝时期 答案 C 9 2012 安徽淮北二模 王守仁的心学四称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其中的 格物 是 A 本原 B 目的 C 途径 D 本心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宋明理学基本知识的掌握 程朱理学认为 理 是世界的本原 王守仁认为良知就是理 通过格物这一方法 即途径 达到融会贯通而明 理 的目的 答案 C 10 孟子主张 民贵君轻 董仲舒主张 人君受命于天 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 天 下之大害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B 孟子 黄宗羲都具有民主思想 C 三种主张都没有受到当时统治者的重视 用心 爱心 专心3 D 三种主张都反映了社会转型的巨变 解析 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 孟子主张 民贵君轻 是一种 民本 思想而不是民 主思想 在当时并没有受到统治者重视 董仲舒的主张 人君受命于天 并没有反映社会转 型的巨变 答案 A 11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中国古代出现了众多的儒学大师 梁启 超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说 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 我自己的政治活动 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 他评价的书应是 A 董仲舒的 春秋繁露 B 朱熹的 四书章句集注 C 李贽的 焚书 藏书 D 黄宗羲的 明夷待访录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 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梁启超是资产阶级 维新派的代表 其政治主张是实行君主立宪制 反对君主专制 A B 两项是为维护封建统 治服务的 可以排除 C 项李贽只是离经叛道 并未明确反对君主专制 答案 D 12 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思想的共同点是 反传统反教条 反封建专制 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反映商品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 A B C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归纳能力 上述思想家生活在商品经济发展 封建制度日趋衰 落的时代 从其思想内容看 都具有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反映 答案 A 二 非选择题 每小题 20 分 共 40 分 13 2012 江苏南通二模 2011 年 1 月 11 日 在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的国家博物馆北 广场 矗立起一座孔子雕像 就此事 某校甲 乙两个学生学习小组 在学习 中国传统文 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过程中展开讨论 形成了两种不同意见 以下是讨论中利用的两则材料 材料一 孔子的学说也不过只是一家之言 代表不了中华文明 什么 君君 臣 臣 父父 子子 什么 温良恭俭让 什么 克己复礼 只有一个字 礼 而他的 礼 的核心就是封建统治者的 礼 我们不可以随意否定一个历史人物 也不可随意 拔高一个历史人物 2011 年 1 月 14 日 新华网博客 材料二 汉黜百家 独尊儒术 此后历代当权者都推崇儒术 奉为治国方略 仁 与 礼 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 对任何时代任何制度都是适用的 当此之际 儒学再次引人关注 养心莫善于寡欲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这些格言 耳熟能详又历久弥新 仿佛就是针对现实 社会的某些弊端发出的 最近公布的 十二五 规划建议 在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方面汲取 孔孟伦理原则 提出了更符合实际的建议 提倡修身律己 尊老爱幼 勤勉做事 平实做 用心 爱心 专心4 人 推动形成我为人人 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崔道怡 略谈孔子塑像 2011 年 1 月 31 日 人民政协报 请回答 1 作为甲组同学 请你据材料一指出反对为孔子塑像的理由 你又将如何利用材料二 从思想文化方面进一步说明自己的观点 10 分 2 作为乙组同学 请你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从儒家思想的历史影响及现实意义 方面概括赞成为孔子塑像的理由 8 分 3 综合上述材料 你认为应如何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 2 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评价分析能力 第 1 问中的 理由 依据材料一 中 孔子的学说 他的 礼 的核心就是封建统治者的 礼 分析 从材料二中找出儒 家思想的消极因素 进一步论证自己的观点 第 2 问 注意关键词 历史影响 现实意义 第 3 问 综合材料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有其消极的方面 但也存在着积极的方面 要 善于学习其积极的 克服其消极的 答案 1 反对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维护封建等级秩序 符合封建统治者的利 益 不能代表中华文明 拔高了孔子的地位 进一步说明 汉武帝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压制了人们的创造 性 10 分 2 历史影响 自汉武帝开始 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维护了政治上 的大一统和社会的稳定 现实意义 儒家学说对现实社会具有借鉴意义 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质 有利于 建立和谐社会 有利于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 8 分 3 应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 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 2 分 14 2012 鄂州模拟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 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 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 以 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亦无不可 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 不敢自利 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 此无他 古者以天下为主 君为客 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 为天下也 今也以君为主 天下为客 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 为君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 君而已矣 向使 无君 人各得自私也 人各得自利也 呜呼 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所谓天子者 执天下之大权者也 其执大权奈何 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而权乃归之于天子 自公卿大夫 至于百里之宰 一命之官 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 而天子之权乃益尊 后世有不善治者出焉 尽天下一切之权而收之在上 而万几之广 固非 一人之所能操也 顾炎武 日知录 材料三 以天下论者 必循天下之公 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 而抑非一姓之私也 一姓之兴亡 弘也 而生民之生死 公也 国祚之不长 为一姓言也 非公义 也 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 私己而已矣 斥秦之私 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 又岂天下之大 公哉 王夫之 读通鉴论 方且割万有 专己私 侈身臂 矜总持 不纵以权 不强其辅 则所以善役天下而救其 祸者 荡然无所利赖 王夫之 黄书 请回答 1 概括材料一中黄宗羲的主要观点 他认为君主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8 分 用心 爱心 专心5 2 针对材料一存在的现象 顾炎武提出何种解决方法 理由是什么 6 分 3 材料三中王夫之实际上是否定了当时政治制度的哪些方面 6 分 解析 本题出发点立足于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 能力 整理材料 最大限度的获取有效信息 第 1 问的观点把握材料中 天下之大害者 君而已矣 可以看出黄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