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车行》高二语文教案_第1页
《兵车行》高二语文教案_第2页
《兵车行》高二语文教案_第3页
《兵车行》高二语文教案_第4页
《兵车行》高二语文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9 页 兵车行兵车行 高二语文教案高二语文教案 1 在诵读中体会诗歌意蕴含蓄的特点 2 了解七言古诗的有关知识 3 学习诗人 缘事而发 的现实主义精神 1 理解诗人的创作风格 2 理解本诗的 写作背景及内容 1 杜甫思想的历史根源 有关资料 杜甫是一个 儒家者流 有诗为证 如早年的诗 奉赠鲜于京兆 中 有儒愁饿死 早晚报平津 如 奉赠韦左丞文 中 纫袴不饿死 儒冠多误身 如晚年多自称 腐儒 江汉 一诗中写道 江汉思归客 乾坤一腐儒 因年已老大 有时也自称 老儒 如 出江陵 南浦 一诗中的 社稷缠妖气 干戈送老儒 忆 昔 中 愿见北地傅介子 老儒不用尚书郎 等 杜甫为什么能以一个 儒家者流 成为伟大的作 家呢 儒家思想虽然属于封建思想体系 但其中不乏 第 2 页 共 9 页 入世 主张 有为 的积极因素 杜甫在他的人生 态度上正是接受了儒家这一精神 很有孔子所谓 知 其不可而为之 的顽强性 儒家学说虽然主张 尊王 和 忠君 但同 时也主张 爱民 反对暴君 独夫 提倡 民为 邦本 民为贵 这些思想对杜甫都有很大的影响 杜甫不仅继承了儒家思想中进步的一面 在某 种程度上还批判了儒家思想中落后的一面 他敢于正 视现实 批评现实 也要求改变现实 在任何穷困的 情况下 他都没有停止他的呐喊 2 杜甫的几种进步思想 人道主义的思想 这是杜甫的基本思想 在杜 甫一生中 大而对于国家人民 小而对于妻子 弟妹 朋友 一直到犬 马 鸡 鱼 虫等物类 都无不贯 穿着这一思想 如 病马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等 热爱祖国的思想 他经常关心祖国的命运 歌 颂祖国的大好山川 在很多诗中都有所体现 如 闻 官军收河南河北 岳麓山道林二寺行 等 热爱人民的思想 在 江月 登楼 赴奉 先咏怀 等诗中都有所体现 第 3 页 共 9 页 热爱劳动的思想 第一 他不轻视体力劳动 第二 他不轻视体力劳动者 如在 暮春题瀼西草屋 信行远修水筒 等诗中都有所体现 无贵 无富的幻想 由于艰难生活的亲身感受 由于生活经验的丰富 杜甫到了晚年 对社会现实有 更进一步的认识 如 述怀 中写道 无贵贱不悲 无富贫亦足 用他自己的诗句来证明 就是 没有 朱门酒肉臭 也就没有 路有冻死骨 3 杜甫的诗为何称为 诗史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存诗一千四百多首 纵观他的篇什 能以时间为序 真实地反映当时的政 治 经济 军事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和社会问题 体现 历史的面貌 杜诗具有强烈的人民性 表现了诗人对 人民的深切同情 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和对统治集团的 强烈不满 杜诗的伟大还在于他那博大的思想内容和 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的完美结合 因而风韵独步 后 人无法比拟 4 李白 杜甫风格的差别 李白 杜甫生活在同一时代 都经历了唐帝国的 鼎盛期和安史之乱 然而李白师承道家艺术精神 形 式上注重自由的民歌样式 充满出世的思想内容 杜 甫秉承儒家艺术精神 形式上讲求格律的严谨 充满 第 4 页 共 9 页 现实的思想内容 二人如两山对峙 雄踞诗坛 兵车行 是历史生活的真实记录 唐玄宗天宝年间 朝廷对边疆少数民族频繁发动 进攻 八载 哥舒翰奉命进攻吐蕃石堡城 久攻不下 后虽侥幸取胜 但所部六万三千人损失大半 到这年 冬天 所派驻龙驹岛的二千戍卒也全军覆没 十载四 月 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又奉命进攻南诏 结果大败 士卒死者六万人 仲通仅以身免 由于这两次战争中 丧师巨万 朝廷乃大举征兵 这件事 在 资治通鉴 唐纪三十二 里有生动的记载 人闻云南多瘴疠 未战 士卒死者什八九 莫肯 应募 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 连枷送诣军所 于 是行者愁怨 父母妻子送之 所在哭声振野 如此摧肝裂肺的图景在历史上也是罕见的 兵 车行 这首诗 很可能就是诗人见到这样图景的当时 或其后不久写的 但诗人把这个历史镜头捕捉到自己的诗中来 不 过是拿它作为一出社会悲剧的序幕 而他的主要意图 是揭露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压迫 因此 紧接着这 个序幕 就通过 行人 答问逐层深入地展示这出悲 剧的内容 去时里正与裹头 归来头白还戍边 这是说丁壮们无限期地超期服役 边庭流血成海 第 5 页 共 9 页 水 这是千百万战士战死沙场 汉家山东二百 州 千村万落生荆杞 这是说全国农村生产凋敝 县官急索租 租税从何出 这是说人民连生计 都无法维持 而朝廷依旧逼索租税 可见 这种艺术 概括方式的基本点是 由点到面 由现象到本质地勾 画出安史之乱前的一个历史时期里社会的真实状况 读完这首诗 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整整一代人的深重苦 难 而且能触摸到诗人那颗同情人民的火热的心 这首诗的意义还不止于此 更为重要的是 它表 现了诗人反对 开边 战争的坚定立场 边庭流血 成海水 武皇开边意未已 说明他认识到这种不义 的战争是一切苦难的根源 他敢于把战争的责任加在 最高统治者身上 这样的勇气是当时众多的诗人所不 具有的 诗人的这种立场是一贯的 在 前出塞 中 他曾写道 君已富土境 开边一何多 杀人亦有 限 立国自有疆 这正是杜诗人民性之所在 这首诗属于歌行体 歌行体的诗长于叙事 且多 含感叹之意 而这首诗旨在揭露当时的最高统治集团 连年发动 开边 战争 而使人民深受其害 诗人的 情绪显然已超出感叹而变为怨愤 这是全诗的基调 必须始终把握住这个基调 才能读好这首诗 下面谈 几点意见供参考 第 6 页 共 9 页 1 第一段写亲人送别出征战士 这是诗人亲眼 所见 要表达出诗人 穷年忧黎元 叹息肠内热 的 感情 声音要沉重一些 前四句可用平调读 最后两 句当用升调读 这是本段的高潮点 诗人的怨愤之 情初现 2 第二段开头两句是诗意转换处 可以读得平 缓些 声音稍稍放低 但 点行频 三字为下文叙事 总纲 须重读 以下直至结尾皆用 行人 口气读 但其中的抒 情语字字都融合着诗人的感情 要跟叙事语区别开来 本段可分三层 前六句为第一层 先叙事后抒情 叙的是服役时间过长 占去人的大半生 读时当有怨 而不伤之意 至 归来头白还戍边 怨情稍稍加重 读后宜作一顿 为下文直抒胸臆作铺垫 下文 边庭 二句有怨有愤 为本段高潮点 应当读得掷地有声 中间四句为第二层 极言战争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 用 君不闻 领起 是 行人 问 长者 也是诗 人诉诸读者 感情十分强烈 有指控之意 最后两句 为第三层 这是 行人 为自己也为同伴们申诉委屈 读时声调放低些 寓怨愤于嗟叹之中 读完可作稍长 停顿 如乐曲中的半终止 为转换话题作铺垫 第 7 页 共 9 页 3 第三段前半段写秦兵家庭的困难 长者 二句是承上启下语 当用比较柔和的调子读 敢申 恨 者 不是无恨 而是 申 亦无用 有奈何不得 之意 且如 四句当一气读出 但速度不宜快 要 作低回之势 至 租税从何出 稍稍振起 因为 行 人 的怨愤在这句话中表现得含蓄而又深刻 后半段 顺势说到 天下父母心 不重生男重生女 简直 令人悲痛欲绝 读至 生女 二句当再作低回之势 声调凄楚 最后四句为全诗高潮所在 君不见 一句当突 然振起 有指点之意 古来 一句道尽战场的惨景 也集中地表达了 行人 和诗人的怨愤 要缓缓读出 无人收 三字乃血泪铸成 尤应加以强调 使人能 想见此中情景 1 生字词注释 辚辚 车轮转动声 干云霄 干 冲 荆杞 荆棘和杞柳 啾啾 凄厉的哭叫声 2 通假字 耶娘妻子走相送耶 通 爷 读 父亲 3 一词多义 第 8 页 共 9 页 信信知生男恶确实 皆明智而忠信语言真实 引申为诚实 讲信用 忌不自信相信 信任 今行而无信信物 凭证 自可断来信使者 送信的人 信耗莫通消息 书信 低眉信手续续弹任意 随便 欲信大义于天下通 伸 4 词类活用 或从十五北防治名词作状语 向北 便至四十西营田名词作状语 向西 长者虽有问动词作名词 问题 5 特殊句式 被动句 行人但云点行频 被驱不异犬与鸡 倒装句 未休关西卒 省略句 去时里正与裹头 或从十五北防河 便至四十西营田 第 9 页 共 9 页 禾生陇亩无东西 天宝以后 唐王朝对西北 西南少数民族的战争 越来越频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