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数学 下 重要知识点总结七年级数学 下 重要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整式的运算第一章 整式的运算 一 概念 1 1 代数式 代数式 2 单项式 由数字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单项式不含加减运算 分母中不含字 母 3 多项式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多项式含加减运算 4 整式 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二 公式 法则 1 同底数幂的乘法 am an am n 同底 幂乘 指加 逆用 am n am an 指加 幂乘 同底 2 同底数幂的除法 am an am n a 0 同底 幂除 指减 逆用 am n am an a 0 指减 幂除 同底 3 幂的乘方 am n amn 底数不变 指数相乘 逆用 amn am n 4 积的乘方 ab n anbn 推广 逆用 anbn ab n 当ab 1 或 1 时常逆用 5 零指数幂 a0 1 注意考底数范围 a 0 6 负指数幂 底倒 指反 1 1 0 p pp a aa a 7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m a b c ma mb mc 8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m n a b ma mb na nb 9 平方差公式 a b a b a2 b2 公式特点 有一项完全相同 另一项只有符 号不同 结果 22 相同 不同 推广 项数变化 连用变化 10 完全平方公式 222222 2 2 abaabbabaabb 逆用 222222 2 2 aabbabaabbab 完全平方公式变形 知二求一 222 2ababab 222 2ababab 2222 1 2 ababab 222222 1 2 2 2 ababababababab 22 4ababab 22 1 4 ababab 完全平方和和公式中间项 完全平方差差公式中间项 完全平方公式完全平方公式中间项 例如 是一个完全平方和和公式 则 是一个完全平方差差公式 22 9x m xy 4ym 则 是一个完全平方公式完全平方公式 则 mm 11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 abcmambmcm 12 常用变形 221 nn xyxy 2n2n 1 y x y x 第二章第二章 平行线与相交线平行线与相交线 一 余角与补角 1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直角 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简称为互余 称其中一个角是另一 个角的余角 2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 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简称为互补 称其中一个角是另一 个角的补角 3 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二 对顶角 1 两条直线相交成四个角 其中不相邻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2 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这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3 对顶角的性质 对顶角相等 三 同位角 内错角 同旁内角 1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形成了 8 个角 2 同位角 两个角都在两条直线的同侧 并且在第三条直线 截线 的同旁 这样的一对 角叫做同位角 3 内错角 两个角都在两条直线之间 并且在第三条直线 截线 的两旁 这样的一对角 叫做内错角 4 同旁内角 两个角都在两条直线之间 并且在第三条直线 截线 的同旁 这样的一对 角叫同旁内角 四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1 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2 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3 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 4 在同一平面内 如果两条直线都平行于第三条直线 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称为 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5 在同一平面内 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第三条直线 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称为 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性质 1 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2 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 3 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 尺规作线段和角 1 在几何里 只用没有刻度的直尺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称为尺规作图 2 尺规作图是最基本 最常见的作图方法 通常叫基本作图 第三章第三章 生活中的数据生活中的数据 一 单位换算 1 长度单位 1 百万分之一米又称微米 即1 微米 10 6米 2 10 亿分之一米又称纳米 即1 纳米 10 9米 3 1 微米 103纳米 4 1 米 10 分米 100 厘米 103毫米 106微米 109纳米 2 面积单位 1 10 6千米 2 1 米2 102分米2 104厘米2 106毫米2 1012微米 2 1018纳米2 3 质量单位 1 1 吨 103千克 106克 二 科学计数法 1 用科学计数法表示绝对值小于 1 的较小数据时 可以表示为 a 10n的形式 其中 1 a 10 n 为负整数 例如 例如 2 用科学计数法表示绝对值较大数据时 可以表示为 a 10n的形式 其中 1 a 10 n 为正整数 例如 例如 三 近似数与精确数 例如 考范围题目 近似数 X 2 8 则 X 的范围是 近似数 X 4 0 则 X 的范围是 规律 左边为最后一位数字减 5 且有等号 右边为最后一位数字后面多写一个数字 5 且没有等号 四 有效数字 1 对于一个近似数 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 到精确到的数位为止 所 有的数字都叫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2 对于科学计数法型的近似数 由 a 10n 1 a 10 中的 a 来确定 a 的有效数字 就是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与 10n无关 五 近似数的精确度 1 近似数的精确度是近似数精确的程度 2 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 位 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 3 精确度是由该近似数的最后一位有效数字在该数 中所处的位置决定的 例如 例如 2 10 万精确到 位 有效数字 个 分别是 精确到 位 有效数字 个 分别是 4 2 1 10 六 统计图 表 1 条形统计图 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2 折线统计图 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3 扇形统计图 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4 象形统计图 能直观地反映数据之间的意义 第四章第四章 概率概率 一 事件 1 事件分为必然事件 不可能事件 不确定事件 2 必然事件 事先就能肯定一定会发生的事件 也就是指该事件每次一定发生 不可能 不发生 即发生的可能是 100 或 1 3 不可能事件 事先就能肯定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 也就是指该事件每次都完全没有机 会发生 即发生的可能性为零 4 不确定事件 事先无法肯定会不会发生的事件 也就是说该事件可能发生 也可能不 发生 即发生的可能性在 0 和 1 之间 二 等可能性 是指几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相等 1 概率 是反映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的量 它是一个比例数 一般用 P 来表示 P A 事件 A 可能出现的结果数 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数 2 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 1 记作 P 必然事件 1 3 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 0 记作 P 不可能事件 0 4 不确定事件发生的概率在 0 1 之间 记作 0 P 不确定事件 c a c b b c a a b c a c b b cc a c b b c a 同时成立时 能组成三角形 2 当两条较短线段之和大于最长线段时 则可以组成三角形 3 确定第三边 未知边 的取值范围时 它的取值范围为大于两边的差而小于两边的 和 即 abcab 三 三角形中三角的关系 1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 1800 n 边行内角和公式 n 2 0 108 2 三角形按内角的大小可分为三类 1 锐角三角形 即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 2 直角三角形 即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三角形 我们通常用 Rt 表示 直角三角形 其中直角 C 所对的边 AB 称为直角三角表的斜边 夹直角的两边称为直角三角形的 直角边 注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3 钝角三角形 即有一个内角是钝角的三角形 3 判定一个三角形的形状主要看三角形中最大角的度数 4 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两直角边乘积的一半 四 三角形的三条重要线段 1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1 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 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 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2 任意三角形都有三条角平分线 并且它们相交于三角形内一点 内心 3 三角形的中线 1 在三角形中 连接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 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 2 三角形有三条中线 它们相交于三角形内一点 重心 3 三角形的中线把这个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三角形的中线把这个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4 三角形的高线 1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做垂线 顶点和垂足之 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 简称为三角形的高 2 任意三角形都有三条高线 它们 所在的直线相交于一点 垂心 3 注意等底等高知识等底等高知识的考试 五 全等图形 1 两个能够重合的图形称为全等图形 2 全等图形的性质 全等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相同 六 全等三角形 1 能够重合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用符号 连接 读作 全等于 2 用 连接的两个全等三角形 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八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1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写为 边边边 或 SSS 2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写为 角边角 或 ASA 3 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写为 角角边 或 AAS 4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写为 边角边 或 SAS 九 作三角形 十 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 十一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在直角三角形中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简写成 斜边 直角边 或 HL 第六章第六章 变量之间的关系变量之间的关系 一 变量 自变量 因变量 1 在某一变化过程中 不断变化的量叫做变量 2 如果一个变量 y 随另一个变量 x 的变化而变化 则把 x 叫做自变量 y 叫做因变量 一一 列表法 列表法 采用数表相结合的形式 运用表格可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列表时要选取能代 表自变量的一些数据 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列出 再分别求出因变量的对应值 列表法最大 的特点是直观 可以直接从表中找出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对应值 但缺点是具有局限性 只能 表示因变量的一部分 例例 1 1 在全国抗击 非典 的斗争中 黄城研究所的医学专家们经过日夜奋战 终于研 制出一种治疗非典型肺炎的抗生素 据临床观察 如果成人按规定的剂量注射这种抗生素 注射药液后每毫升血液中的含药量 微克 与时间 分钟 之间的关系近似地满足下表 时间 分钟 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220240260 含药量 微克 02465 75 24 84 443 63 22 82 42 1 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哪个是自变量 哪个是因变量 2 当注射药液 60 分钟后血液中含药量是多少 3 据临床观察 每毫升血液中含药量不少于 4 微克时 控制 非典 病情是有效的 如 果病人按规定的剂量注射该药液后 那么这一次注射的药液经过多长时间后控制病情开始有 效 这个有效时间有多长 解解 1 1 上表反映了注射药液的时间和血液中的含药量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自变量 是注射药液的时间 因变量是血液中的含药量 2 当注射药液 60 分钟后血液中含药量是 6 微克 3 据临床观察 每毫升血液中含药量不少于 4 微克时 控制 非典 病情是有效的 如 果病人按规定的剂量注射该药液后 那么这一次注射的药液经过 40 分钟后控制病情开始有 效 这个有效时间是 120 分钟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 当注射药液达到 40 分钟时 血液中的 含药量上升到 4 微克 之后继续上升至最高值为 6 微克 然后缓慢下降 当注射药液 160 分 钟后 血液中的含药量下降至 4 微克 所以 如果按规定的剂量注射该药液后需要经过 40 分钟控制病情开始有效 这个有效时间为 160 分钟 40 分钟 120 分钟 二二 关系式法 关系式法 关系式是利用数学式子来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等式 利用关系式 可以根 据任何一个自变量的值求出相应的因变量的值 也可以已知因变量的值求出相应的自变量的 值 例例 2 2 已知 已知梯形上底的长是 x 下底的长是 15 高是 8 梯形面积 为 y 原题见课本 197 页数学理解第 1 题 1 梯形面积 y 与上底长 x 之间的关系式是什么 2 用表格表示当 x 从 10 变到 20 时 每次增加 1 y 的相应值 3 当 x 每增加 1 时 y 如何变化 说说你的理由 4 当 x 0 时 y 等于什么 此时它表示的什么 解解 1 梯形面积 y 与上底长 x 之间的关系式是 y 4x 10 2 用表格表示当 x 从 10 变到 20 时 每次增加 1 y 的相应值如下表 梯形的上底 x 1011121314151617181920 梯形的面积 y 100104108112116120124128132136140 3 当 x 每增加 1 时 y 增加 4 4 当 x 0 时 y 等于 60 此时它表示的是三角形的面积 三三 图象法 例图象法 例 3 3 如图是某天温度变化的情况 原题见课本 198 页 1 上午 9 时的温度是多少 12 时呢 2 这一天的最高温度是多少 是在几时达到的 最低温度呢 3 这一天的温差是多少 从最低温度到最高温度经过了多长时间 4 在什么时间范围内温度在上升 在什么时间范围内温度在下降 5 图中 A 点表示的是什么 B 点呢 解解 1 上午 9 时的温度是 27 12 时是 31 2 这一天的最高温度是 37 是在 15 时达到的 最低温度是 23 是在 3 时达到的 3 这一天的温差 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差值 是 37 23 14 从最低温度到最 高温度经过了 15 时 3 时 12 时 4 在 3 时到 15 时温度在上升 在 0 时到 3 时 15 时到 24 时温度在下降 5 A 点表示的是 21 时的温度是 31 B 点表示的是 0 时的温度是 26 一 概念 变量 在某一过程中发生变化的量 其中包括自变量与因变量 自变量是最初变动的量 它 在研究对象反应形式 特征 目的上是独立的 因变量是由于自变量变动而引起变动 的量 它 依赖于 自变量的改变 常量 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始终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二 图像注意 a 认真理解图象的含义 注意选择一个能反映题意的图象 b 从横轴和纵 轴的实际意义理解图象上特殊点的含义 坐标 特别是图像的起点 拐点 交点 三 事物变化趋势的描述 对事物变化趋势的描述一般有两种 1 随着自变量 x 的逐渐增加 大 因变量 y 逐渐增加 大 或者用函数语言函数语言描述也可 因 变量 y 随着自变量 x 的增加 大 而增加 大 2 随着自变量 x 的逐渐增加 大 因变量 y 逐渐减小 或者用函数语言函数语言描述也可 因变量 y 随着自变量 x 的增加 大 而减小 注意 如果在整个过程中事物的变化趋势不一样 可以采用分段描述 例如在什么范围内随 着自变量 x 的逐渐增加 大 因变量 y 逐渐增加 大 等等 四 估计 或者估算 对事物的估计 或者估算 有三种 1 利用事物的变化规律进行估计 或者估算 例如 自变量 x 每增加一定量 因变量 y 的变化情况 平均每次 年 的变化情况 平均每次的变化量 尾数 首数 次数或相差 年数 等等 2 利用图象 首先根据若干个对应组值 作出相应的图象 再在图象上找到对应的点对 应的因变量 y 的值 3 利用关系式 首先求出关系式 然后直接代入求值即可 第七章第七章 生活中的轴对称生活中的轴对称 一 轴对称图形 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 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 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 对称图形 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二 轴对称 对于两个图形 如果沿一条直线对折后 它们能互相重合 那么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可以说成 这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 三 角平分线的性质 1 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该角的对称轴 2 性质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四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 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垂直平分线 又叫线段的中垂中垂 线线 2 性质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五 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中分子与细胞课件
- 高三物理最后一课课件
- 高三家长会课件
- 高一政治课件资本主义
- 知识产权保护劳动合同补充协议书变更
- 《离婚冷静期间婚姻法律咨询与代理服务合同》
- 汽车美容店租赁合同经营许可及监管协议
- 智能家居研发合伙协议退伙技术成果转化协议
- 智能制造工程合同签订关键要素及法律风险防范
- 离婚诉讼中子女抚养费及扶养费调整协议书
- 【一例重症肺炎的个案护理案例报告6000字(论文)】
- 员工培训体系优化研究
- 冯友兰-人生的境界课件
- 传热学全套PPT完整教学课件
-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5课《国家机构有哪些》优秀课件
-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北师大版高二全册第6课《温故知新》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 瑞美检验医生工作站操作手册
- 欧美电影文化(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智慧树知到】网课章节答案
- 双人心肺复苏
- 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大纲
- T-GDPA 3-2021 奥利司他胶囊质量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