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板浦高级中学高二年级语文唐诗宋词选读导学案课 题:苏东坡词 时间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苏轼词清新明快、沉挚深永、雄壮超脱、奔放流转的艺术风格。 2通过苏轼词与晏欧词、柳永词、张先词的比较,了解苏轼词”新天下耳目”的特色。 3通过探究性学习,了解宋词豪放和婉约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一、课文探究导引:(一)阅读苏轼的定风波,思考:1仔细体味“莫听”“何妨”“ 吟啸徐行”“ 轻”“谁怕”“ 任”这些词语,从这些词语我们可以看出面对风雨,苏轼是怎样的心态? 2作者为什么说“竹杖芒鞋”比“马”轻?这里的“竹杖芒鞋”和“马”有什么深刻含义? 3“一蓑烟雨任平生”中的“烟雨”是否仅指自然界的风雨?从这句诗中可以看出作者表怎样的意志品质? 4“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词给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启示? 5“也无风雨也无晴”中的“风雨”和“晴”的深层含义是什么?这句诗写出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 6在该词中,苏轼通过途中遇雨这种生活小事,表达了自己怎样的生活态度? 7、定风波这首词中,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词句简要回答。 (二)阅读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思考:1.词作中出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了怎样的意境?从词中你读出了词人何种感情? 2.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如何理解“两茫茫”? 3.词作明明是写了词人对亡妻的深切怀念,应该“常思量”才对,为什么词人又说“不思量”,这样写是否矛盾? 4.“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仅仅是因为时间过得太久,久到亲密的两个人不认识了吗?其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人生体验?联系词的写作背景思考。 5.词人期盼与亡妻相见,为什么在梦中见了,却又“相顾无言”? (三)阅读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思考:.简析“也无人惜从教坠”中“坠”字在词中的作用。 .结句“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前人评价章词“曲尽杨花妙处”(魏庆之诗人玉屑),请说说章词写出了扬花的哪些妙处。 .说说苏轼水龙吟写杨花与章词相比其新妙之处。 (四)阅读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思考:1.词的开头两句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有什么作用? 2. 词中所描写的孤鸿的形象是怎样的?“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写出了幽人与孤鸿的什么相似之处?这首词主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3.这首词下阕主要运用了一种什么表现手法?试简要分析。 附:知识链接作者逸闻趣事公元1055年,一对新人结婚了。新郎是19岁的四川才子苏东坡,新娘是16岁的王弗。新郎羽扇纶巾,雄姿英发,新娘也是年轻美貌,天资聪颖,一对新人可谓才子佳人,琴瑟和谐。据记载,在一个正月夜里,王弗见庭前梅花盛开,月色清朗,对苏轼说:“春月胜与秋月。秋色让人惨凄,春月令人和悦。可召清高之人饮此花下。”东坡听了高兴地说:“此乃诗家语也。”王弗贤淑端庄,曾对苏轼的事业、为人处事进行过多次有识见的告诫、嘱咐。可见王弗生前,不但是苏轼生活上的伴侣,而且是文学上的知音,事业上的贤内助。可惜天妒良缘,红颜薄命,王弗二十六岁时就谢世了。这对诗人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公元1075年,东坡来到密州(今山东诸城县),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以词悼亡是作者首创)。此时诗人四十岁,其妻王弗去世整十年。题目上“乙卯”,指的就是这一年。一天,苏轼和佛印乘船游览西湖,苏轼有心捉弄佛印,抬头看见河边一只狗叼着根骨头,便写道:“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将诗句丢入水中,随即答道:“水漂东坡诗(尸)。”苏东坡少年时读了一些书,因为聪慧,常得到师长赞扬,颇为自负地在自己房前贴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后一白发老妪持一深奥古书拜访苏轼,苏轼不识书中的字,老妪借此委婉批评了苏轼,于是苏轼把对联改为“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用以自勉,从此传为佳谈。久未与友谋面的苏轼邀黄庭坚来家做客,小妹见兄长亲自出门迎接,便出了个上句相戏,句云:阿兄门外邀双月。“双月”合为“朋”字。苏轼知小妹是和自己开玩笑,当即对道:小妹窗前捉半风。“半”对“双”,“风”对“月”,甚为妥贴。有趣的是,“风”的繁体字是“风”,半风即“虱”,意思是说小妹在窗前捉虱子。小妹气得扭头就走。板浦高级中学高二年级语文唐诗宋词选读导学案课 题:苏东坡词 时间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苏轼词清新明快、沉深隽永、雄壮超脱、奔放流转的艺术风格。 2通过苏轼词与晏欧词、柳永词、张先词的比较,了解苏轼词”新天下耳目”的特色。 3通过探究性学习,了解宋词豪放和婉约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一、课文探究导引:(一)阅读苏轼的定风波,思考:1仔细体味“莫听”“何妨”“ 吟啸徐行”“ 轻”“谁怕”“ 任”这些词语,从这些词语我们可以看出面对风雨,苏轼是怎样的心态?【答】闲适、坦然的心态。2作者为什么说“竹杖芒鞋”比“马”轻?这里的“竹杖芒鞋”和“马”有什么深刻含义? 【答】(1)“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这两句似乎是说穿着草鞋、拄着竹杖在雨中走得很轻松,胜过骑马,风雨有什么可怕的呢?(2) “竹杖、芒鞋”代指隐居、闲适的江湖生活,是苏轼向往的,“马”隐喻奔波的官场生活,“轻胜马”表明苏轼向往一种隐居闲适的生活,厌恶官场的险恶的争斗。3“一蓑烟雨任平生”中的“烟雨”是否仅指自然界的风雨?从这句诗中可以看出作者表怎样的意志品质?【答】不仅指自然界的风雨,也指作者仕途中的坎坷和生活中遇到的磨难和困难。表现了作者乐观自信、飘逸豁达的态度,也体现出不为现实所束缚的心境。作者平生任由各种各样的风吹雨打都是无所畏惧的,表现了词人无惧苦难,勇敢前行的意志品质4“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词给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启示?【答】阳光总在风雨后。也许正当我们感到绝望的时候,希望和转机已经在前面等着我们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失败乃成功之母。5“也无风雨也无晴”中的“风雨”和“晴”的深层含义是什么?这句诗写出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答】“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晴”比喻春风得意的顺境。这一句是此词的画龙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间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人生有顺逆、有成败、有荣辱、有祸福。但无论处于何种境地,我们都要以坦然而超越的心态去对待,胜不骄,败不馁,福不喜,祸不悲,这样才能完成自己的人格修养。风雨改变不了苏东坡,也改变不了我们。6在该词中,苏轼通过途中遇雨这种生活小事,表达了自己怎样的生活态度?【答】在定风波中,作者写了在一次出游途中遇到阵雨的经过。在突如其来的风雨中,作者没有雨具,却依旧手拄拐杖,脚穿芒鞋,吟咏长啸着从从容容地缓步行走。他把风雨看得很平常,觉得风雨交加的天气和晴朗天气并没有什么差别。作者实际上是以自然风雨来隐喻人生风雨,表明自己对于各种政治打击和迫害已遇变不惊,见怪不怪了。作者正是通过这一件生活小事表达了自己那种旷达、洒脱的人生态度。7、定风波这首词中,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词句简要回答。【答】词人是一个吟啸徐行、拄着竹杖、穿着草鞋、顶风冒雨、不畏艰难、镇定从容、旷达乐观的形象。(二)阅读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思考:1.词作中出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了怎样的意境?从词中你读出了词人何种感情?【答】意象(千里)孤坟、(明)月、(短)松冈。意境阴冷凄凉。情感深挚思念 ,孤寂哀伤。2.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如何理解“两茫茫”? 【答】茫茫:遥不可及。“茫茫”二字传达出了一种莫可名状的空寂凄清之感。“两茫茫”,就不只是讲词人这一面的心情和感受,也同时包含了九泉之下的妻子在内。生者和死者,一样的情思,一样的哀绪。这里将无知作有知写,虽系虚空悬想,却更见得夫妻二人生前相知相爱之深,死后刻骨相思之切,以及相思而不得相见之痛。“两茫茫”所表现出的感情,凄婉、沉痛,直笼罩全篇。3.词作明明是写了词人对亡妻的深切怀念,应该“常思量”才对,为什么词人又说“不思量”,这样写是否矛盾?【答】“不思量,自难忘”,写生者对死者的思念。“不”初看自相矛盾,仔细领会,却是诗人的更深一层的情怀。说不思量,即是思量。因为这种思念,既是一种有意识的每时每刻的思念,也是一种难以中断的无意识的思念,可谓“此情无计可消除”(李清照一剪梅)所以是“不思量,自难忘”。“不思量”不是真的不去思量,而是因为相思实在太苦,太伤人,故而不敢思量,说不思量,即是思量。相思太苦、旧情难忘。4.“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仅仅是因为时间过得太久,久到亲密的两个人不认识了吗?其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人生体验?联系词的写作背景思考。【答】这十年,正是围绕王安石变法,革新派与守旧派的斗争愈演愈烈的时候。苏轼被卷进了这场漩涡之中,身不由己,宦海沉浮,不断地放外任,左迁,流徙,历尽苍桑,备尝艰辛,已是“尘满面,鬓如霜”了。“为伊消得人憔悴”不仅是大地上的灰尘,也是岁月的风尘、情感的风尘,“鬓如霜”是艰难苦恨烦霜鬓,是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5.词人期盼与亡妻相见,为什么在梦中见了,却又“相顾无言”?【答】夫妻相见,自有万端感慨;万语千言,从何说起呢?语言又是那么的笨拙和苍白。“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感情的浓烈已不需语言来表示。将思念与感慨以“泪千行”来互诉衷肠。(三)阅读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思考:.简析“也无人惜从教坠”中“坠”字在词中的作用。 【答】“坠”,坠落。一个“坠”字,赋杨花之飘落,却“无人惜”。天下惜花者虽多,惜杨花者却少。此处用反衬的手法,暗语怜惜杨花的情意,并为下片雨后觅踪伏笔。.结句“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结句运用了拟人、联想的表现手法。赋予杨花以生命,化无情之物,为有思之人;由眼前的流水,联想到思妇的泪水,又由思妇的点点泪珠,映带出空中的纷纷杨花,这样虚中有实,实中见虚,虚实结合,借飘荡的杨花,抒写闺中少妇幽怨缠绵的惜春伤别之情。.前人评价章词“曲尽杨花妙处”(魏庆之诗人玉屑),请说说章词写出了扬花的哪些妙处。 【答】章词细腻地写出了杨花之形态(飘坠、轻飞乱舞)、杨花之神态(闲趁、静临、傍珠帘)、杨花之“闯入”人间的状态(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渐满,香毯无数)等。可以说写得形神兼备、笔触细腻、轻灵生动。 .说说苏轼水龙吟写杨花与章词相比其新妙之处。 【答】苏词从“惜”字生发,写出了杨花之态(抛家、坠:飘落无归)、杨花之神(“萦损”句)、杨花之魂(“梦随风”句)、杨花之归宿(下片),篇末“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实为显志之笔,总收上文,既干净利索,又余味无穷。 全词借暮春之际“抛家傍路”的杨花,化“无情”之花为“有思”之人,“直是言情,非复赋物”,幽怨缠绵而又空灵飞动地抒写了带有普遍性的离愁。 苏词写杨花与章词写杨花相比,苏词比章词立意更高。原作毕竟不离咏物诗之原意,苏轼写物而不黏滞于物,予杨花以生命,主观抒情色彩更浓,更为幽怨缠绵。将原作从“以形写神”提到“离形得似”的地步。 苏词比章词构思更奇妙,从虚处着笔,虚实结合。以惜春、惜别的感情为统率,以物拟人,从“似”与“非似”两个角度来写,通过一系列奇思妙想,达到“离形得似”的地步,极尽缠绵缱绻之致。(四)阅读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思考:1.词的开头两句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有什么作用?【答】开头两句选取残缺之月、疏落孤桐、断滴漏等意象,营造出萧疏幽冷的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2. 词中所描写的孤鸿的形象是怎样的?“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写出了幽人与孤鸿的什么相似之处?这首词主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答】全词刻画了一个飘飞不定,惊恐不安,心怀幽恨,孤独寂寞的孤鸿形象。相似之处:寂寞、孤高、 孤芳自赏、洁身自好。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自己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3.这首词下阕主要运用了一种什么表现手法?试简要分析。【答】下阕主要采用了托物寓人(以物写人、借物抒情)的手法,把孤鸿失群与幽人失志联系起来,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这正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无所依托而又无可哀告的寂寞与伤感的心情与处境的真实写照。借写“孤鸿”的具体形象,来表现自己被贬黄州时孤寂及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附:知识链接作者逸闻趣事公元1055年,一对新人结婚了。新郎是19岁的四川才子苏东坡,新娘是16岁的王弗。新郎羽扇纶巾,雄姿英发,新娘也是年轻美貌,天资聪颖,一对新人可谓才子佳人,琴瑟和谐。据记载,在一个正月夜里,王弗见庭前梅花盛开,月色清朗,对苏轼说:“春月胜与秋月。秋色让人惨凄,春月令人和悦。可召清高之人饮此花下。”东坡听了高兴地说:“此乃诗家语也。”王弗贤淑端庄,曾对苏轼的事业、为人处事进行过多次有识见的告诫、嘱咐。可见王弗生前,不但是苏轼生活上的伴侣,而且是文学上的知音,事业上的贤内助。可惜天妒良缘,红颜薄命,王弗二十六岁时就谢世了。这对诗人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公元1075年,东坡来到密州(今山东诸城县),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以词悼亡是作者首创)。此时诗人四十岁,其妻王弗去世整十年。题目上“乙卯”,指的就是这一年。一天,苏轼和佛印乘船游览西湖,苏轼有心捉弄佛印,抬头看见河边一只狗叼着根骨头,便写道:“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将诗句丢入水中,随即答道:“水漂东坡诗(尸)。”苏东坡少年时读了一些书,因为聪慧,常得到师长赞扬,颇为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全教育的培训反思课件
- 废弃房屋改造工程方案(3篇)
- 2025年度医护人员针对性普法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共十套)
- 冬泳基地修缮工程方案(3篇)
- 牧场疫情防疫安全培训课件
- 农业产业强镇资金申请政策与农业产业链延伸报告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备份恢复策略的产业链创新驱动模式
- 高考加油信范本
- 社交媒体营销协议分享
- 社区预算推广方案设计
- 2025年《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 2024年内蒙古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招聘真题
- 减糖与健康口腔课件
- 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机制研究
- 2025秋统编版(2024)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 祖国 我为您自豪》教学设计
- 消防维保质量管理及保证措施
- 2025年上海市(秋季)高考语文真题详解
- 品牌沙龙活动策划方案
- 子宫肌瘤的治疗与护理
- 传统文化公司管理制度
- 小学生钻石画社团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