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0课《〈孟子〉二章》 教案 长春版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0课《〈孟子〉二章》 教案 长春版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0课《〈孟子〉二章》 教案 长春版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0课《〈孟子〉二章》 教案 长春版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0课《〈孟子〉二章》 教案 长春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心 爱心 专心1 一一 O O 孟子孟子 二章二章 教学目标 1 了解孟子雄辩的文风 2 学习文章中用于叙述和议论的排比句式 3 深刻领会忧患能激励人勤奋 求得生存发展 而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的道理 4 认识孟子 舍生取义 思想的进步性及其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 1 积累文言词句 学习文章中用于叙述和议论的排比句式 2 领会忧患能激励人勤奋 求得生存发展 而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的道理 教学难点 1 了解孟子雄辩的文风 2 深刻领会忧患能激励人勤奋 求得生存发展而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前充分预习 查阅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3 课时 教学方法 朗读 自学 点拨 阅读 写作相结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 今天老师给大家说一个有趣的实验 把一只青蛙放在冷水里加温 文火煮 青蛙死了 把一只青蛙扔进沸锅里 青蛙一跃跳出了沸锅 青蛙活了 这个实验说明了一 个什么道理呢 下面我们到孟子的文章中去找一找答案 二 初读课文 扫清障碍 1 听课文录音 注意节奏 字音 2 学生自由读 齐读课文 教师随时点拨 教师强调某些句子的节奏和作用 用心 爱心 专心2 如 舜 发于 畎亩之中 傅说 举于 版筑之间 胶鬲 举于 鱼盐之中 管夷吾 举于 士 孙叔敖 举于 海 百里奚 举于 市 如 故 天将降大任 于是人也 必先 苦 其 心志 劳 其筋骨 饿 其体肤 空乏 其身 行 拂乱 其所为 采用了排比的句式 用 于本段的议论 增强了论辩的气势 三 细读课文 疏通文义 四 精读课文 理清思路 1 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问题 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 2 课文连举古代六位名人的事例 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都出身贫贱 都经历了磨炼 最终都大有作为 3 作者举例想说明什么道理 说明了要想成才必先经历磨炼 只有经过磨炼才能有所作为 4 第 2 自然段作者论述了什么 得出了什么结论 经受磨炼的好处 个人成才的主观条件 征于色 发于声 和客观条件 思想 生活 行为 从国家存亡的反面来论述受磨砺的好处 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得出的结论句是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五 悟读课文 写作延伸 1 在本文中 孟子提出了怎样的人才观 怎么理解这一人才观 他认为人才要在困境中磨炼造就 优越的条件容易消磨人的意志 腐蚀人的健康肌体 使人丧失成功的上进心 而艰苦的环境 坎坷的道路 却能磨炼人的意志 增长人的上进 心 美国剧作家帕特里克说的 痛苦使人思索 思索使人明智 智慧使人生命持久 足 以说明逆境的优越性 2 文中提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炼 请同学们落笔补充一些例子 说 说你的看法 在这一环节中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或认识 用一些实例验证本文所说的观 点 也可以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韩信受胯下之辱成将军 爱迪生经历上千次实验发明了电灯 诺贝尔发明炸药 实验 中多次被炸伤 贝多芬耳聋后写出 命运交响曲 居里夫人发现了镭元素 毛泽东 周 恩来 朱德 邓小平等领导人开创了新中国的历史 张海迪高位截肢自学了四国外语 3 请你写出一些和本文阐述的道理相似的名言警句 用心 爱心 专心3 穷且益坚 不坠青云之志 自古英雄多磨难 从来纨绔少伟男 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六 熟读课文 达到背诵 七 课堂小结 1 这篇文章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 文章的第 2 自然段从正 反两方面论述了个人成才 与国家存亡的道理 2 这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就是标题 也是结论 3 文章运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法和道理论证法 八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1 归纳整理本课的字词 了解作者的观点 主张 并进一步熟背课文 2 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 并结合社会现实写一篇 500 字左右的感悟 3 课外阅读 孟子 的其他文章 体会孟子的雄辩文风 第二课时 学习 鱼我所欲也 一 导入新课 从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中我们领略了孟子文章语言的犀利 他的文章论辩性极强 设喻举例皆从身边事入手 他就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某人因手指弯曲不如别人 四处求 医 由此引出下面的论述 指不若人 则知恶之 心不若人 则不知恶 此之谓不知类也 请你借助所掌握的文言文知识 说说这段话的意思 参考 手指 弯曲 不如别人 便知道讨厌它 思想不如别人 却不知道讨厌它 这就是所谓的不明事理 善于运用比喻来陈说事理 辩论是非 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又增强了说服力 鱼 我所欲也 一文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些特点 二 整体感知 1 默读课文 对照注释扫除字音障碍 2 请 3 名学生朗读课文的 3 个自然段 然后请其他学生指出读错的字词 3 教师板书本课中的生字 通假字 全班齐读 或指名读 用心 爱心 专心4 4 齐读课文 5 学生自读课文 参考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有不懂之处 字 句 可以勾画出来 准 备进行质疑 有特别欣赏的语句也请勾画下来 准备进行交流 6 请两三名学生说说这篇文章的大概意思 不要求字字落实 三 分步品味 1 质疑与交流 前面我们说过 孟子 文章的特点是气势充沛 感情强烈 富于鼓动性 有很强的 感染力和说服力 通过刚才的整体感知 同学们一定有所感受 那么这篇文章所要论证的 中心论点是什么呢 人要时刻保有 本心 在生和义面临抉择的时候 要做到舍生而取义 如果学生 接受起来有困难 也可以在分析完课文之后再落实 关于 鱼我所欲也 的论点 历来对 舍生取义 和 保有本心 这两种观点争论不 休 其实这两个观点并不矛盾 放到 告子上 全文里看 本文讲的是每个人都有 本心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 人都应该保有自己的 本心 只要 本心 在 即使在生死关头 人也能经受住考验 做到舍生取义 而如果丧失了 本心 人就会做出贪利忘义的事来 另外 对本文的结构进行一番分析 我们也可以看出 在第 1 自然段里 作者用比喻的方 式引出 舍生取义 的观点 并分别从正面和反面加以阐明 舍生取义是人的本性 这个 论点 但在实际生活中 确实存在着见利忘义的人 这是孟子所不能否认的 必须对这种 情况作出解释 于是有了第 2 3 自然段讲的有的人 失其本心 这是对中心论点的补充 说明 作者用一般的人和乞丐都不肯接受 嗟来之食 的故事证明人人都有 本心 用 不辨礼义 接受 万钟 的故事概括失去 本心 的人的惯有行为 并对此进行批评和 嘲讽 但在阐述过程中 孟子仍然强调了舍生取义是人的本性 他连说几句 乡为身死而 不受 如今却为了 宫室之美 妻妾之奉 和 所识穷乏者得我 而受之 意谓那些 人本也有舍生取义之心 只是后来为了自己的私利 丧失了他们的本性 因此从课文整体 上看 人应该保有舍生取义的本心 是本文论述的中心 2 齐读课文 3 读后让学生进行自由质疑 重点解决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和 万钟则不辨礼 义而受之 万钟于我何加焉 的意义 用心 爱心 专心5 4 文中两次提到 心 在第 1 自然段中说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人皆有之 贤者 能勿丧耳 在文章最后又说 此之谓失其本心 两句中 是心 本心 各指什么 本心 就是能够做到 舍生取义 的心 是心 就是 这样的心 其义与 本 心 相同 在学生质疑时 教师可适当拓展孟子的 性善说 告子上 的主要内容是阐明 性善说 所谓 恻隐之心 人皆有之 羞恶之心 人皆有之 恭敬之心 人皆有之 是非之心 人皆有之 这种善的天性 就是人的 本心 本心 不可小视 因为它 们分别是 仁义礼智 这几种道德的萌芽状态 四 小结 在人生面临抉择时 应当具备怎样的价值标准 孟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应当摒弃自 私自利之心 将正义 道义放在首位 这也就是保有 本心 五 布置作业 1 熟读课文 2 理解掌握书下注释中的字词 第三课时 学习 鱼我所欲也 一 复习检测 1 抽查朗读情况 2 检查对字词的理解 或者由学生相互出题 考查对字词及语句的理解情况 二 朗读文章 体会文义 1 分组朗读文中的排比句和对偶句 欣赏整齐而又有变化的句式美 尝试删除某个句 子 而后再读 体会文章论说的气势 进行演讲式背诵 感受其表达效果 2 跳读课文 找出为论证中心论点作者使用了哪些不同的论证方法 并思考本文作者 的写作意图 1 论证方法 比喻论证和道理论证 第 1 自然段 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 第 2 自 然段 2 作者的写作意图 赞颂时刻保有 本心 的人 在面临人生的抉择时 将正义放 在首位 而摒弃利己的做法 3 齐读课文 用心 爱心 专心6 三 课堂练习 对比阅读以下几则材料 联系课文说说它们各自表现了怎样的价值取向 材料一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材料二 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二者皆可抛 匈牙利 裴多菲 材料三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材料四 砍头不要紧 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 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 以上材料供教师根据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