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兰兰州市州市 2012 年初中年初中毕业毕业生学生学业业考考试试 化学化学试试卷分析卷分析 一 试卷概况 2012 年兰州市中考化学试题试题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的同时 着重考察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题严格遵循了 课程标准 要求 很好体现了课改理念 全面落实了 兰州市中考化学考试说明 的相关精神 整张试卷的知识 点覆盖面较广 梯度合理 无偏题 怪题与高难度题 1 试卷结构 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题计算题 10 年256322 11 年254322题目数量 12 年254322 10 年0 660 160 080 050 05 11 年0 690 110 080 060 06题量比率 12 年0 690 110 080 060 06 10 年0 320 250 130 210 1 11 年0 380 190 150 180 1分值比率 12 年0 380 190 150 180 1 由以上统计可知 近三年 特别是近两年 兰州市中考化学试题无论在题型上还是题量上 都保持了高度的一致 这对教师明确命题规律 把握中考动向 组织中考复习意义重大 具有 很好的导向性 2 知识点分布 题号分值分值比率 10 年5 13 14 20 24 31 33 35 36460 38 11 年14 16 20 23 29 32 33 34390 39科学探究 12 年2 5 12 16 20 29 32 33 34390 39 10 年3 7 17 18 19 21 22 23 34 30260 22 11 年5 8 10 12 15 19 24 31140 14身边的化学物质 12 年7 13 15 18 23 28 31180 18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10年11年12年10年11年12年10年11年12年10年11年12年10年11年12年 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 题号 分值 分值比率 10 年2 6 9 10 15 26 27 28 37230 19 11 年7 11 13 18 26 27 30 35220 22物质构成的奥秘 12 年8 9 11 14 17 19 26 27 35200 20 10 年1 11 16 25 29 32 38220 18 11 年1 9 21 21 22 25 36140 14物质的变化 12 年1 21 24 25 36130 13 10 年4 8 1230 03 11 年2 3 4 6 17 28110 11化学与社会发展 12 年3 4 6 10 22 30100 11 图一 各知识点分布柱形图 由以上对比统计可知 2012 年兰州市中考化学试题中 课程标准 规定的五个一级主题按 试题考查所占分值计算 比重最大的是科学探究 最小的是化学与社会发展 身边的化学物 质 所占比重较 11 年略有增长 物质构成的奥秘 物质的变化 所占比重近三年逐渐下降 需 要特别说明的是 科学探究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也是化学课程的重要内 容 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以 近三年我市化学试题对 科学探究 的 考查 题型与题量都较为稳定 这既是命题者对科学探究的重视 也是对 课程标准 的尊重 化学与生活方面的知识点近两年基本保持在 10 分左右 特别是今年中考试卷中还出现了一 道大题 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现阶段对该部分学习内容重视不足 教师课中 勾勾画画 学 生课后 死记硬背 的不良现状 二 试题特点 1 重视双基 体现连续 凸显了初中化学的基础性地位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初中化学课程的基本内容 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基础 是学 生适应现代社会及未来社会生活所必需的 也是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和情感教育的必要载体 本次中考化学试题命制能严格按照 课程标准 和 考试说明 的要求 紧贴教材 题目素材很 多来源于教材 但又区别于教材 充分体现了教材的基础性 重要性 同时试题考查知识点的 角度 设问的方式 题目的难度 解题思路等与以往试题较为相似 中考试题的基础性与连续 性 对于一线教师准确把握中考动向 优化复习方法 提升复习效率有着积极不可低估的作用 2 重点突出 主干明确 体现了初中化学的学科特色 在中考试题中出现频率很高的知识点称为 重点知识 或 主干知识 它们在一定程度上 决定了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整合与取舍 同时也为教师确定中考复习侧重点指明了方向 下面 是对今年中考化学试卷中各知识点的考查方式及考查力度的统计 知识内容题号题型分值 分子 原子 离子的有关知识 11 选择 1 原子 离子结构及意义 19 选择 2 粒子符号的意义 书写26 1 3 填空 2 17 选择 2 化学式的书写 意义 26 2 填空1 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35 计算 4 化合价 9 26 4 选择 填空 1 1 元素周期表8 选择 1 物质变化种类的判断 1 选择 1 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 24 选择 2 29 2 填空2 32 二 简答2化学方程式意义 书写 34 2 3 4 实验 6 质量守恒定律 14 25 28 4 选择 选择 填空 2 2 1 物质变化规律 数型结合 23 选择 2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36 计算 6 空气的组成及成分探究 33 2 27 2 实验 1 1 1 氧气的性质与用途 7 选择 1 水的组成的认识28 4 填空 1 水的净化28 1 3 填空 2 碳单质的性质与用途 13 选择 2 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 34 4 27 1 实验 填空 2 1 一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29 2 填空 1 金属的性质与用途32 一 简答 3 金属锈蚀与防止措施 18 选择 2 溶液的形成及性质 15 选择 2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31 1 3 4 简答 3 溶质质量分数及计算 31 2 33 3 简答 实验 1 1 常见酸 碱 盐的性质与用途32 二 简答 2 pH 中和反应及应用34 4 实验 1 化学肥料27 3 填空1 无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21 29 选择 填空 2 2 能源及能源开发利用 4 选择 1 燃烧与灭火 22 选择 2 化学与材料合成3 选择 1 化学与人体健康30简答4 化学与能源 材料 健康 环境综合 6 10 选择 选择 1 1 实验仪器的识别 使用 34 1 28 2 实验 填空 1 1 实验现象的识别 12 选择 1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5 33 1 4 选择 实验 1 2 物质的分离 提纯 20 选择 2 物质的检验 16 选择 2 常见气体的制取34 2 3 实验 6 实验方案的设计 2 选择 1 从中可以看出 今年化学试题重点突出 主干明确且以实验为依托 对物质的组成 构成 化学变化规律进行的细致的考查 较好的体现了化学学科特色 3 关注社会 贴近生活 强调了初中化学的实用性 从生活走进化学 从化学走进生活 是新课改的重要理念 与往年一样 今年中考化学试 题依然具有采社会之热点 集生活之实际 记学习之足迹 熔科学知识 基本观点 环保意识 学习方法 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于一体的且更为明显 全卷紧密结合生活实际的试题多 达 17 道 分值也达到了 40 分 如第 1 小题结合生活中常见现象考查了物质的变化种类 第 3 小题结合 2012 兰州国际马拉松比赛活动 考查了有机合成材料 第 4 小题结合 甘肃省 2012 年科技活动周 考查了清洁能源有关 以上两题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第 6 小题在告诉学生什 么是 低碳生活 的同时还告诉了学生生活中 低碳 的具体措施 第 8 小题以小儿湿疹治疗为 背景 考查了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 第 9 小题以偏钛酸钡的应用为依托 考查了化合价知识 第 10 小题以 PM2 5 空气污染为命题背景 旨在考查学生对减少大气污染物措施的识别的能 力 第 17 小题从 人造奶油会产生一种影响身体发育的反式脂肪酸 入手 考查了物质的组成 构成与分类 第 28 小题题落脚于水资源的污染来源与净化措施的考查 第 30 小题倡导 膳食 合理 营养均衡 第 32 小题取材于 2012 年 1 月 广西河池宜州市境内龙江河镉浓度超标事 件 在提供与 镉 及其化合物相关信息后 重点考查学生实验现象描述能力 信息处理能力与 知识迁移能力 第 35 小题从化学与食品安全的角度重点考查了学生根据物质化学式进行基本 运算的能力 总之 今年中考化学试题关注社会 贴近生活的特点将进一步引导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 做有心人 多渠道 多方位地关注生产 生活 社会和科技中与化学有关的问题并将收集到的 素材渗透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 这无疑会使教师开阔视野 丰富教学情景 优化课堂环境 活 化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效益 同时也会使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激发 对所学习内容会有更直观 的认识和更真切的感受 对学生高中化学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 数据分析 1 试卷总分各分数段人数统计 分数段人数百分比累计人数 0 0 1970 009197 0 5 160 001213 5 10 1720 008385 10 15 5200 024905 15 20 6890 0321594 20 25 8120 0372406 25 30 7870 0363193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2000 0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80 85 90 95 100 人数 人数 30 35 8410 0384034 35 40 8220 0384856 40 45 8920 0415748 45 50 9690 0446717 50 55 9980 0467715 55 60 11860 0548901 60 65 14060 06410307 65 70 14960 06811803 70 75 16120 07413415 75 80 16820 07715097 80 85 17750 08116872 85 90 18580 08518730 90 95 19400 08920670 95 100 12030 05521873 图二 总分各分数段人数分布柱形图 由以上统计可以看出随总分增加 各分数段人数呈现依次递增的特点 60 以上的考生 总分在 60 分以上 2 题目通过率 难度 区分度与标准差 1 试题通过率 题号通过率题号通过率题号通过率 184 34 1373 63 2551 16 254 18 1485 01 26 2766 14 383 46 1589 96 2868 88 496 27 1659 14 2932 69 573 00 1761 25 30 3170 63 697 07 1883 30 3239 67 743 38 1980 51 3355 21 876 68 2060 48 34 1 2 55 66 975 08 2150 77 34 3 5 61 42 1093 68 2278 14 3575 21 1180 84 2339 91 3643 40 1250 64 2451 50 图三 试题通过率散点图 数据说明通过率较低的试题是第 7 小题 第 29 小题 第 32 小题及第 36 小题 以上题目 本身没有较大难度 而通过率较低 充分说明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 知识迁移能力 信 息处理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不足 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教师教学中忽视基本知识 基本 技能的落实 2 主观题难度分析 题号难度系数题号难度系数 26 270 69330 63 280 5934 1 34 20 6 290 3834 3 34 40 6 30 310 66350 76 320 48360 47 主观题难度平均值 0 586 较 2011 年 0 6733 明显升高 与 2010 年 0 5733 基本持平 就试题本身对知识点考查深度而言 容易题 71 分 中等难度题 21 分 难题 8 分 基本符合了 7 2 1 的要求 三 试题分析与考生答题情况 1 选择题 通过率 题号123456789 通过率0 840 540 830 960 730 970 430 770 75 题号101112131415 161718 通过率0 940 810 510 740 850 900 590 610 83 题号 192021222324 25 通过率0 810 600 510 780 400 520 51 学生失误分析 通过相关数据 不难发现选择题整体通过率较高 个别试题灵活度较大 学生通过率较低 如第 2 小题 7 小题 12 小题 16 小题 21 小题 23 小题 24 小题 25 小题 第 2 小题正确答案为 C 统计发现 有 16 92 的同学选 A 27 40 的同学选 B 错答的同 学没有领会科学探究过程中每一环节的真正内涵 这与我们平时的教学存在误区分不开 有 的老师和同学都只重视实验的结果 而不重视实验的设计 完成 分析等完整过程 第 7 小题正确答案为 A 统计发现 有 36 81 的同学错选 D 主要原因在于同学审题太 快 太慌 把 密度 当做 沸点 不加思考就作答 还有一部分同学没有搞清楚分离液态空气法 原理的实质 第 12 小题难度并不大 但有一定的综合性和灵活性 正确答案为 A 统计发现 有 13 89 的 同学选 B 31 54 的同学选 D 误选 B 的同学把 向饱和食盐水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 当成 向饱和食盐水中加入少量氯化钠固体 这是一种思维定势 反应出教师的教学也是一种墨守 成规 没有培养学生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 误选 D 的同学 缺乏化学学科的科学素养 没有对 待科学的严谨态度 认为 白光 就是 耀眼白光 第 16 小题正确答案为 C 统计发现 有 22 41 的同学选 B 15 81 的同学选 D 失分原 因没有记住硝酸铵和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有热量变化 也不会根据热量变化来鉴别物质 化 学与社会 化学与生活这部分内容 由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没有较好领悟新课改精神 出现 非常基础的知识点学生都没有记住 导致误选 D 第 21 小题正确答案为 D 统计发现 有 13 67 的同学选 A 12 34 的同学选 B 22 95 的同学选 C 主要考查物质的转化知识 要正确作答 学生必须要有牢固的化学知识 特别是 物质的化学性质方面的知识 误选的考生 主要原因是考生没有记住碳酸钙的化学性质 CO2 的化学性质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同时也反应出教师在中考复习中没有及时帮助学生总结物 质之间相互转化时的规律及解题技巧 第 23 小题正确答案为 B 统计发现 有 4 14 的同学选 A 41 34 的同学选 C 14 29 的 同学选 D 这是典型的数形结合类选择题 这类题通常将某一过程中某些量的变化以曲线 直 线的形式表示 这类题目具有形象直观 简明清晰 知识面广 综合性强等特点 本次中考第 23 小题也不例外 题目涉及到了具体化学反应中生成物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催化剂对反应速 率的影响 溶液稀释后 pH 的变化等 其间渗透了酸碱盐的反应规律和硫酸钡的溶解性等重要 知识 本题通过率只有 0 40 充分说明了学生无论读图 识图能力 还是思维能力都比较薄弱 的现实 选 C 是因为考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 认为氢氧化钡溶液先与盐酸反应 再与硫酸钠反 应生成沉淀 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总是训练这种模式的题 而忽略了一开始就产生沉淀的情 况 考生太缺乏灵活性 第 24 小题重点考查了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内涵的理解与外延的把握 综合性较强 正确 答案为 C 统计发现 有 20 74 的同学选 A 21 21 的同学选 B 6 24 的同学选 D 误选 A 的考生没有深刻理解氧化反应定义中 氧 的含义 氧 不仅包含氧气 还包括化合物中的氧元 素 例如 H2 CuO H2O Cu 虽然没有氧气参加反应 但该反应却是氧化反应 误选 B 的 考生没有真正领悟单质属于纯净物这个前提 第 25 小题正确答案为 D 统计发现 有 4 05 的同学选 A 34 08 的同学选 B 10 34 的 同学选 C 这是一道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传统题型 但此题的亮点在于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 乙物质的质量用字母表示 考生一下子被蒙住了 导致误判 2 填空题 过率 以上数据说明填空题学生答题情况很不好 特别是第 29 题通过率最低 学生失误分析 第 26 27 小题主要考查化学用语的规范使用 学生失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常见 元素种类识别不清 将 Si 写成 S 对构成物质的微粒混淆不清 将 Si 写成 Si2 将 N2写成 N 分子概念未理解透彻 将保持甲烷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写成 H 或 H 没有记住甲烷的化学式 将其写成 CH3或 NH4 化合价与离子符号记忆不清 错标数值 位置 正负号 阴阳离子搞反 等比比皆是 如 Fe2 写成 Fe2 Fe 2 把硝酸亚铁中的阳离子写成 NO3 物质的用途记忆不清 制造舞台云雾的物质写成 CO O2 填充灯泡的气体写成 NO NO2 用作复合肥料的盐的化学 式问题特别严重 完全是胡乱书写 其原因有两点 一是不清楚复合肥料的概念 二是不会应 用化合价原则书写化学式 这些都体现出基本功不扎实 第 28 题失分最严重的是 电解水实验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理论依据是什 么 绝大部分学生答非所问 此问通过率只有 26 7 平时大多数学生只是机械记忆该实验 的结论 没有认真分析结论的由来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另外 语言表达能力太差 审题不 清 如 明矾的作用写成 去除杂质 降低水的硬度写成 肥皂水 等 还有电解水实验中氢气 和氧气的体积比搞反 第 29 题全卷通过率最低 该题属于综合性较强的框图推断题 涉及知识点较多 包括物 质的分类 酸碱盐之间的反应 酸与金属 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金属氧化物的还原 物质的酸 碱性以及颜色 知识覆盖面较广 涉及第六 八 十 十一单元内容 主要考查学生逻辑思维和 综合分析能力 由于题干信息较少 学生不能很好地抓住突破口 A 是单质 C 是红棕色固体 又缺乏综合分析能力 导致大多数学生根本答不上 分不清炼铁和除锈的含义 将此题由 C 转化为 A 的原理在工业上的用途 炼铁 写出 除锈 3 简答题 通过率 题目30 3132 通过率0 710 40 题目26 272829 通过率0 660 690 33 由以上可以看出 该部分试题学生普遍失分较为严重的是 32 题 学生失误分析 本题考查的内容属于化学与生活 让学生感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学生没有记住 人体缺 会得夜盲症 有的写缺 Zn Fe 维生素 C Ca 钾 维生素等 第 32 题得分率很低 是一道关于金属活动性的探究性实验题 首先要读懂信息 然后利 用金属活动性原理作答 最后还要进行思维拓展 很多学生答题不严谨 现象答不全 如铜中 加硝酸银溶液后 只答出铜的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 而忽略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有些同学 审题不清 答非所问 把现象写成结论 如上述现象写成 铜将银置换出来 还有很多同学表 述不准确 如上述现象写成 铜表面有新物种生成 铜表面有白色物质析出 知识迁移 信息 处理不到位 写不出该题方程式 有的同学原理明白 但方程式书写不规范 如 CdCl2错写成 Cdcl2 不配平 不打 符号等 要求写俗名却写成化学式 4 实验题 通过率 题目3334 1 2 34 3 4 通过率0 550 560 61 实验题失分较严重 反映出学生实验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应用知识的能力都很差 同 时也反映出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对该部分的重视程度不够 学生失误分析 第 33 题失分主要在使用量筒时俯视和仰视的误差分析 这一直是教学的难点 大多数学 生还是没有突破此难点 另一失分点是 蒸发至什么时 应停止加热 本来是送分题 但由于 学生平时没有养成科学严谨的态度 使得答题不准确 频繁丢分 如写成 水全部蒸发 有颗 粒物析出 固体完全析出 等 第 34 题属于化学实验基础内容 巧妙地将九年级化学中两种重要的气体氧气和二氧化 碳制取与性质糅合到一起 主要考查学生 1 实验室常见仪器的名称 2 实验室制备氧气 二 氧化碳的基本原理 采用的装置以及物质间所发生的反应 3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等 知识 第 2 小题书写实验室制取 O2的化学方程式错误较多 书写不规范 一大二小 不知 道 如将 MnO2写成 mno2 没有配平 符号乱标 第 3 小题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杂质 主要失分表现为仪器连接顺序 思路混乱 逻辑颠倒等 对各种装置的特点混淆不清 如带孔 隔板装置的优点写成 防止 CO2逸出 收集的二氧化碳气体不纯 等 该题失分最为严重的是 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有很多同学写成 SO2 2NaOH Na2SO4 H2 一部 分同学审题不严密 没有看到题后要求用方程式回答 直接用文字表达 5 计算题 通过率 题目3536 通过率0 750 43 第 36 题失分严重 考生缺乏分析问题 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生失误分析 第 36 题属于化学计算题 难度适中 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 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将近一半 的学生能完全答对 另一半学生几乎不会做 有一部分学生的基础计算和读题能力仍然存在 较大的问题 一是概念不清 对溶质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三者关系模糊 二 是审题不清 把 H2SO4 错写成 HCl 三是计算错误和解题格式不规范 相对分子质量也有 计算错误的 学生不能从图表中提取有用的数据 分析加工数据和信息 导致无法作答 五 反思和对教学改革的建议 1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加强化学方程式的教学要求 化学方程式历年都是中考化学的重头戏 与化学方程式有关的题目占中考总分的 25 左 右 各位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不要只是强调死记硬背方程式的重要性 还要教给学生一些记方 程式的方法 尤其是复分解反应的方程式 此外还要加强其它化学用语的教学要求 如化学式 离子符号 价标符号的书写 化合价的识记等 在平时的教学中可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训 练 2 重视教材 重视基础 强调应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重视教材 重视基础 是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 防止进行 超纲 性学习 已 经明确的不作要求或降低要求的内容 不再往高处拔 教师要加大对教材基础知识的重视程 度 善于挖掘教材中的隐含考题 实践表明 初中化学中的那些最基本 最核心的内容 始终 是中考重点 无论是容易题还是难题 无论是客观判断题还是主观分析题 都是以教材中的基 础知识为依托来设计的 而部分学生多因基础不扎实而导致在一些基础题上失分 坚实的化 学基础知识 清晰的化学知识结构 是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重要基础 是中考化学获得 高分的前提条件 所以对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要扎扎实实地落实到位 3 重视实验 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验是认识自然的一种基本方法 是自然科学中常用的一种探究性活动 其探究性理应 体现在我们的化学学习活动中 加强实验教学 不仅要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激发学 习兴趣 获得化学实验技能 启发思维 形成化学概念 巩固化学知识 还要通过一些探究性 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品质 在化学实验中 值得我们去 探究的问题有很多 例如探究反应条件 探究实验装置 探究实验原理 探究实验步骤等 我 们应经常把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化学实验 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中去 使学生得到运用化学知 识和技能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训练 在实践中提高能力 4 学生语言文字功底差 教师要重视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 文字表达能力是中考每一门学科都要考查的能力 中考化学复习也要强化学生文字表达 能力的培养 不少学生表达不准确或错误 不能用简明准确的化学语言来表述有关化学概念 化学规律 化学现象 实验过程等一系列的化学问题 所以 我们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 要切 实加强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 要在课堂上多提问 对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