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学复习(萧宗六)_第1页
学校管理学复习(萧宗六)_第2页
学校管理学复习(萧宗六)_第3页
学校管理学复习(萧宗六)_第4页
学校管理学复习(萧宗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23 页 学校管理学复习资料学校管理学复习资料 学校管理学学校管理学 萧宗六萧宗六 20082008 年人教第四版年人教第四版 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 一 选择 一 选择 1 学校管理是伴随学校教育的产生而产生的 是为了提高学校教育的有效性而对学校资源和 事务进行组织安排的活动 2 学校管理学是研究学校管理活动 揭示学校 管理规律的学科 3 对学校管理学的学科性质基本可以概括为教 育性质论 管理性质论和边缘性质论三种 4 学校管理学的特点是 应用性 理论性 综 合性 5 近代学校的产生是学校管理学产生的基础 现代意义上的学校管理学产生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美国 6 最早的关于学校管理的论著是 1875 年问世 的威廉佩恩的 论学科管理 和 1882 年问世的 罗伯的 学校管理 1908 年 达顿与斯奈登 出版了 美国公共教育管理 标志学校管理学 正式诞生 7 古典管理理论包括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法 约尔的一般组织理论及韦伯的科层组织理论 该理论坚信管理是有章可循的 把高效地完成 组织任务视为管理工作的最高目标 强调分工 和专业化 强调统一指挥 主张工作标准化 注重严密的规章制度 奖励和惩罚 8 人际关系理论认为 人不是机器而是能动的 生物体 人除了追求金钱外 还有社会的 心 理的需求 9 两千多年前问世的教育理论专著 学记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 论演说家的教育 早三百 年 比十七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 大教 学论 早一千八百多年 1904 年清政府颁布 奏定学堂章程 规定在师范学堂中必须开设 学校管理法 课程 并审定了教科书 标志 着学校管理学在我国起步 二 名词 二 名词 1 1 学校管理学 学校管理学 研究如何提高学校管理有效性 的学科 它融管理学 心理学 教育学 社会 学等多方面知识于一体 具有极强的应用性 三 简答 三 简答 1 1 学校管理学的任务 学校管理学的任务 研究任务 通过对学校管理活动的研究 总结学校管理经验 了解学校管理特点 探寻 学校管理规律 借鉴吸收其他相关学科知识 完善学科体系 丰富学校管理理论 以指导学 校管理工作 提高学校管理效益 传授知识任务 向学习者系统介绍学校管 理的基本理论和管理常识 为学校管理者释疑 解惑 开阔眼界 活化思维 形成正确的管理 观念 提供科学管理方法 提高学习者的管理 素质 2 2 古典管理理论对学校管理的影响 古典管理理论对学校管理的影响 注重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 把科层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组织基础 宣示一种新的管理观念 泰勒的科学管理 强调效率与人性的统一 以科学取代经验 以 合作取代对抗 法约尔首次将管理职能明细化 并将管理与经营区分 韦伯则对不同类型的组 织体制的分析 深化了人们对科层制的认识 3 3 人际关系理论对教育管理领域的影响 人际关系理论对教育管理领域的影响 重视学校中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把非正式 组织看作是学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沟通 来协调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的冲突与目标 重视并改善教师人际关系 满足教师的各 种社会需求与心理需求 提高教师士气 重视教学民主 充分相信教师 对教师的 教学不做过多的干预 有意识向学生灌输合作 意识 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 发挥学生的 主动性 积极性 教师对管理者拥有民主监督的权力 4 4 行为科学对管理的影响 行为科学对管理的影响 强调管理中人的因素的重要性 强调社会 环境 人际关系对劳动效率的影响 主张从社 会学 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管理 认为行为是人的思想 感情 欲望在行动 上的表现 管理的作用在于使人们因措施的刺 激而产生行为动机 强调从人的行为本性激发 出动力 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古典管理学派只注重 组织的结构与科学的管理 人际关系理论只重 第 2 页 共 23 页 视人的情感与态度的偏颇 5 5 行为科学理论对学校管理的影响 行为科学理论对学校管理的影响 学校管理研究的多维视野 实证研究手段突破了经验模式 把学校视为开放系统 第二章学校领导体制第二章学校领导体制 一 选择 一 选择 1 在管理学中古往今来的领导体制按不同标准 来划分 可分为许多类 按参与决策人数分可 分为一长制和合议制 按机构内部职权性质和 范围分为层次制和职能制 按不同层次的机关 职权的集中与分散程度分集权制和分离制 按 统一机构的各单位接受上级机关的控制程度分 完整制和分离制 2 一长制的优点在于行政决策权由最高行政首 长一人掌握并对本单位工作全面负责 权力集 中 责任明确 指挥通畅 反应迅速 工作效 率高 不足之处是有效性依赖于领导者个人素 质易出现独裁 一长制比较适合事务性 执行 性机构 3 合议制的优点在于行政决策权分别掌握在两 个以上的行政主管手中 凡是集体商议 少数 服从多数 可集中多数人才能智慧避免独裁 不足在于权力分散 决策周期长 会议多 问 题议而不决决而不行 行动缓慢 协调困难 工效低下 适合制定方针政策 长期规划 立 法 协调的职能为主的机构 4 当今世界领导体制改革的总趋势代表一种是 集体决策 个人分工负责 重大问题集体讨论 决定 常规事务由主管拍板 另一种是实行行 政首长个人负责制 同时大力加强咨询 审议 监督等机构的作用 我国中小学领导体制属于 后者 5 我国中小学学校领导体制经历了七次大的变 革 校务委员会 校长负责制 党支部领导下 的校长负责制 校长负责制 革命委员会 党 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 校长负责制 6 我国中小学现行的校长负责制 是 中共中 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于 1985 年 3 月颁 布实行的 7 校长负责制的本质属性从主体数量上看是一 长制 一所学校只有一位校长 从主体功能上 看是承担责任 对学校工作承担全部责任 因 此校长负责制的性质就是个人负责制 8 教代会的权力有 建议权 审议权 监督权 评议权 决议权 否决权 问责权 二 名词 二 名词 1 1 学校领导体制 学校领导体制 确定学校内部领导力量的地 位 作用 权责划分及彼此关系的根本制度 2 2 校长负责制 校长负责制 学校工作由校长全面负责 校 长是学校行政的最高负责人 是学校的法人代 表 对外代表学校 对内全面负责 有决策指 挥权 三 简答 三 简答 1 1 学校领导体制频繁变革的原因 学校领导体制频繁变革的原因 泛政治化的错误 对独裁制的恐惧和对民主制的向往 漠视学校管理规律 客观形势使然 2 2 确定校长负责制的重要意义 确定校长负责制的重要意义 有利于正确理解和把握校长负责制的含义 正确推行校长负责制 正确确定校长的职责 权力和地位 使校长放手展开工作 有利于理顺校内外各方面的关系 各司其 职 相互协助 建立权力制衡机制 3 3 我国校长负责制推行的四个阶段 我国校长负责制推行的四个阶段 试点探索阶段 正式推行阶段 回落阶段 重振阶段 4 4 怎样完善校长负责制 怎样完善校长负责制 建立科学的校长遴选制度 营造学校改革的宽松环境 建立合理的咨询监督机制 配套改革 整体推进 建立严格的法律保障制度 5 5 学校管理自主权的内容 学校管理自主权的内容 按照章程自主管理 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 招收学生或其他受教育者 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 实施奖励或处 分 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 第 3 页 共 23 页 聘任教师及其教职工 实施奖励或处分 管理 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 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 法干涉 法律 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6 6 教育行政部门的改革思路 教育行政部门的改革思路 政校分开 转变职能 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能集中在规 划 指导 协调 监督 服务 精简机构 下放权力 7 7 党政关系如何互动 党政关系如何互动 党组织对学校行政要支持校长履行职权 保证学校办学方向和监督工作 校长对学校党组织要尊重党组织决定 尊 重书记 对组织的决议和开展的活动支持配合 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依靠党组织 发挥党组织 的定向 把关作用 8 政校关系中建立教代会的意义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决定 教职工参 与学校民主管理是人民当家作主的表现 民主管理是世界各国管理发展的大趋势 是学校领导体制改革的要求 可以弥补校 长负责制的不足 9 政教关系如何互动 教代会必须独立行使民主管理权力 学校 行政不应干预教代会的活动 明确双方责权范围 对教代会必须参与的 管理过程应作出明确规定 确立明确的行政决策程序和民主管理与民 主监督程序 凡是教代会在权限范围内作出的决议校长 当全力执行 校长应拥有例外权 对某些须经双方协商处理的事务 如果不 能达成一致应先按校长的意见执行 对与学校发展以及与教职工利益密切相关 的重大事务一定要双方达成一致才能执行 第三章第三章 学校管理过程学校管理过程 一 选择 一 选择 1 学校管理过程研究 就是要探讨学校管理活 动的演变状态 演变顺序 演变周期以及演变 的种种特点 使学校管理全程变成一个可控的 过程 2 戴明认为管理过程是由计划 执行 检查 处理四环节构成 3 计划制定的要求 超前性 针对性 可行性 弹性 4 计划环节的作用 保证行动方向 统一步调 减少耗能提高资源利用率 5 执行环节的任务 执行是将计划付诸实施 把设想变为现实的过程 在管理过程中 执行 环节占时最长 工作最复杂 是四环节中最重 要的一环 6 执行环节的作用 实现资源的能量转换 实 现活动的功能转换 实现知识的价值转换 7 检查的意义 对管理者来说具有测度管理水 平高低的作用 对学校成员来说具有督促 考 核和激励作用 对工作来说 检查前期工作具 有验收作用 对后续工作具有推动作用 8 检查的方式有 分散检查和集中检查 全面 检查和专题检查 领导检查相互检查和自我检 查 9 处理环节是管理过程的终结环节 主要发挥 善后作用和启后作用 主要任务是 对问题及 原因分析开展对策研究 对目标工作计划方法 进行调整 总结教训 10 总结的基本要求是 以检查为基础 摸索 管理规律 二 名词 二 名词 1 1 学校管理过程 学校管理过程 是学校管理者行使组织职能 组合学校资源 发挥资源作用 使之产生理想 结果的持续活动状态 2 2 计划 计划 是对完成任务 实现工作目标的过程 进行的全面设计和统筹规划 3 3 执行 执行 是将计划付诸实施 把设想变为现实 的过程 4 4 检查 检查 是衡量工作现状与工作标准之间是否 存在差异的活动 5 5 改进 改进 是消除系统性问题 使质量达到一个 新水平 新高度的活动 第 4 页 共 23 页 三 简答 三 简答 1 1 学校管理过程的特点 学校管理过程的特点 动态性和可控性 周期性与连续性 有序性与可变性 2 2 学校管理的环节的内容 学校管理的环节的内容 计划 确定目标 拟订方案 作出决策 制订措施 执行 组织 监控 指导 协调 激励 检查 搜集信息 诊断 指导 评价 处理 总结 改进 3 3 检查的基本要求 检查的基本要求 以计划规定的标准为尺度 工作结果与工作过程并重 检查与指导结合 自检重于他检 4 4 改进与监控的关系 改进与监控的关系 计划的实施环节的监控和处理环节的改进都 是 管理过程中的职能活动 两者相辅相成既联系 又区别 监控是计划的演绎和实施 目标在于确保 产品和服务符合预先规定的计划要求 改进导致原有质量标准的提高 使过程 活动 资源在更高 更合理的水平上重新处于 受控状态 监控是改进的基础和前提 改进是监控的 延伸和发展 两者都服从于计划的目标以及落实于质量 形成全过程 5 5 改进的步骤 改进的步骤 明确问题 掌握现状 分析问题 原因 拟定对策并实施 确认效果 标准化 对改进工作进行总结 第四章第四章 学校管理原则学校管理原则 一 选择 一 选择 1 学校管理原则是学校管理所必须遵从的基本 准则和要求 2 由于学校系统具有多维性 整体性 反映管 理规律的行为准则就具有多样性 层次性 体 系性和主观性特点 3 管理的基本原则有以人为主 以教师为主 以激励为主 以效益为主 4 育人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5 管理者在不同观念支配下对管理方法的选择 和运用体现了管理者的管理观念 也反映了管 理者的管理能力 6 所谓效益是管理活动的社会效果与价值 是 管理质量的表现 二 名词 二 名词 1 1 管理原则 管理原则 学校管理者总会持有一定的观念 并用以指导自己的工作 将这种有指导管理者 的行为活动的观念概括化 就是管理原则 三 简答 三 简答 1 1 管理原则与管理观念的关系 管理原则与管理观念的关系 管理观念也叫管理观或管理理念也就是管 理思想 没有正确的管理观念就不可能有正确的管 理行为 管理原则是管理观念的概括化 受管理观 念直接影响 有什么观念就有什么原则 2 2 管理原则与管理原理的关系 管理原则与管理原理的关系 管理原理是对管理系统及其运动中存在的 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表述 是一 个与管理规律等量齐观的概念 规律不能制定和制造 不能随意改变废除 而只能发现提示认识运用 管理原则是对管理原理的把握而提出来的 是管理原理的具体运用 是管理规律的主观反 映 两者都是在无数管理经验的基础上认识规 律 同根同源 管理原则属于微观层次的原则 经验成分 多 理论色彩少 而管理原理更科学和更具普 遍指导意义 3 3 管理原则与管理理论的关系 管理原则与管理理论的关系 管理理论是人们通过某种形式表达出来的 系统化的管理观点和主张 反映了对管理规律 的认识 两者都是对管理活动理性思考的结果 原 则是理论的特殊表现和组成部分 管理实践需要理论指导 包括 为什么 第 5 页 共 23 页 和 应该怎么样 原则属于后者 管理原则是否经得起实践检验 也可以证 明管理理论的正确性如何 4 4 提出 提出 以育人为主以育人为主 原则的依据是什么 原则的依据是什么 是学校亘古不变的使命 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要求 是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需要 是学校管理的根本宗旨 5 5 贯彻 贯彻 以育人为主以育人为主 基本原则的要求 基本原则的要求 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突出教学管理地位 完善育人管理系统 引导教师树立正确育人观念 处理好教学与育人的关系 6 6 以教师为主以教师为主 原则提出的依据是什么 原则提出的依据是什么 是学校工作性质决定的 是教育特性决定的 是教学过程决定的 是教师劳动特点决定的 7 7 贯彻 贯彻 以教师为主以教师为主 原则的要求 原则的要求 树立民主管理的观念 树立教师优先的观点 政治上信任 业 务上尊重 生活上关怀 树立服务意识 8 8 以激励为主以激励为主 原则提出的依据 原则提出的依据 是人的行为活动本质决定的 是学校特点决定的 是教师的心理特点和工作特点决定的 9 9 贯彻 贯彻 以激励为主以激励为主 原则的要求 原则的要求 满足教职工的合理需要 了解教师主导 需要 物质精神并重 注意公平 做好思想沟通工作 学校规章制度要有激励性 员工参与制 订 内容合理符合实际 严格执行赏罚分明 建立和谐人际关系 1010 以效益为主以效益为主 原则的提出依据 原则的提出依据 是学校管理目的决定的 是经济活动规律的要求 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要求 1111 以效益为主以效益为主 原则的要求 原则的要求 正确认识几种关系 效率与效益 经济 与社会效益 学校效益与社会效益 坚持以质量为本 全员抓 全过程抓 全面抓 坚持以人为本 第五章第五章 学校管理方法学校管理方法 一 选择 一 选择 1 学校管理学一般研究三个问题即 管什么 谁来管 怎么管 也就是主体 客体 手段问 题 学校管理方法就是手段问题 2 管理活动的实质就是采用一定的方法 协调 和控制管理系统的矛盾运动 3 管理方法是构成管理活动的特殊因素 是贯 穿于管理过程始终的灵魂 4 管理者能驾驭管理过程 实现管理目标 关 键就在创造和应用管理状况决定的管理方法和 管理艺术 5 广义地说 管理方法是一个复杂的 有层次 结构的有序的大系统 6 学校管理方法按不同标准分不同类 纵向和 横向 7 按层次分类一般分为 具有指导意义的管理 方法 思想 理论 研究 具有普遍意义的一 般方法 行政 经济 具有特殊管理职能的具 体方法 目标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 计划管理 项目管理 和实际应用功能的技术方法 技术 工具 手段 技巧 8 按类型分类 根据决策特征分为专制方法和 民主方法 按量化与否分为定性和定量方法 按激励方式分为物质和精神方法 按是否强制 分为强制和非强制 9 学校管理的一般方法指各行业部门通用的方 法 学校管理方法大体有教育 行政 经济 法律方法 10 教育方法形式多样如参观访问 理论讲座 政策宣传 对话 谈心 其特点是启发性 长 效性 广泛性 11 教育方法应遵循平等 求是 权变原则 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讲求艺术和身教言教相结 合 12 行政方法的特点是 权威性 强制性 垂 第 6 页 共 23 页 直性 时效性 注意正确认识权威作用 提高 命令指示和规定的科学性 建立健全学校内部 组织制度 13 法律方法的特点是 强制性 规范性 和 稳定性 14 经济方法的特点是 利益性 间接性 多 样性 运用此法应注意 正确对待教职工物质 利益要求 坚持按劳分配原则 与其他方法结 合使用 15 目标作为人们行为的最终目的具有方向性 系统整合性 未来性 发挥导向作用 激励作 用 调控作用 16 学校目标管理的特点是 强调系统管理 强调自我管理 强调绩效管理 学校目标管理 的过程人为制定 分解 实施和评价四个阶段 目标管理的不足在于 学校工作难以建立明确 目标体系 使育人工作刻板 绩效考核导致负 面组织氛围 17 学校教育质量包括育人结果的质量和育人 过程的质量 具有全员性 全面性 全程性 整个过程分为四个环节 确定质量标准 开展 质量检查 进行质量分析和实施质量控制 不 足处在于 重技术轻战略 重管理轻经营 重 监控轻自主 重质量轻绩效 18 学校计划管理具有强制性 程序性 统一 性 分为四个环节 计划制定 实施 检查 总结 其不足在于重形式轻实质 重总结轻处 理 重外控轻内控 19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特点 集成性 超文本 交互性 计算机网络技术特点 信息量大 检 索速度快 参与性强 快捷通信 二 名词 二 名词 1 1 学校管理方法 学校管理方法 学校管理者实施的管理活动 完成管理任务 达成管理目标的方式 手段 形式 途径 程序 格式和工具的总称 2 2 教育方法 教育方法 运用启发 说服 行为影响的方 式使受教育者提高思想认识 增强工作自觉性 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或手段 3 3 教育行政方法 教育行政方法 依靠行政组织及其管理者的 权力和威信 运用命令 指示和规定等手段 通过学校组织系统对师生员工进行管理的方法 4 4 法律方法 法律方法 依照国家有关教育的法律 法令 条例等规范性文件 对学校工作进行管理的方 法 5 5 经济方法 经济方法 按照一定的经济利益分配原则 运用工资奖金等经济手段对学校教职工进行管 理的一种方法 6 6 学校管理特殊方法 学校管理特殊方法 从某种特殊角度入手 或追求某种特殊目的的方法 7 7 学校计划管理 学校计划管理 用计划去组织 指导 协调 控制人们活动 以实现学校目标的管理方法 三 简答 三 简答 1 1 学校管理方法的特点 学校管理方法的特点 目的性 为实现学校管理工作目标服务的 每一种方法的运用都有明确目的 多样性 不同对象不同方法 同一对象不 同方法 灵活性 根据管理工作目的 对象 时间 空间及客观条件灵活掌握 2 2 教育方法的优缺点 教育方法的优缺点 优点 注重沟通 使组织目标成为自觉行 为目标 形成相互理解 关心 团结书面 形 成崇高理想和责任感 缺点 约束力较差 见效慢 3 3 行政方法的利弊 行政方法的利弊 优点 集中统一 顺利实现目标 发挥管 理职能 加强控制 缺点 不便于分权和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 造性 导致官僚 强迫 独断 4 4 法律方法的利弊 法律方法的利弊 优点 高度统一 集中领导 责权清楚 便于管理 预见后果 有效调节 缺点 缺乏弹性 灵活性 限制较多 不 利调动积极性 5 5 法律方法的作用 法律方法的作用 保证学校管理秩序 加强学校管理系统的稳定性 有效调节学校内部关系 促进学校管理系统发展 6 6 法律方法实施的办法 法律方法实施的办法 树立依法治校观念 第 7 页 共 23 页 做好教育法制宣传工作 注意司法工作开展 加强教育法律法规的监督 7 7 学校教育目标 管理目标和目标管理的关系 学校教育目标 管理目标和目标管理的关系 教育目标即教育目的 是各级各类学校总 目标 管理目标是学校管理工作要达到的预定目 标 是对学校管理工作的全部要求 教育目标是管理目标的依据 管理目标是 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 目标管理即是对学校管 理目标实施管理 8 8 如何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如何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推广 推广 建立专门技术机构 搞好硬件和软件建设 实施现代信息技术使用全员培训 建立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制度 第六章第六章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一 选择 一 选择 1 1991 年 10 月国家教委 全国教育工会颁布 的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规定 中小学 教师必须 执行教育方针 遵循教育规律 尽 职尽责 教书育人 2 1906 年清王朝提出的 钦定教育宗旨 是 忠君 尊孔 尚化 尚武 尚实 这是中国 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次正式提出的教育宗旨 3 1912 年蔡元培发表 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 提出军国民主义教育 实利主义教育 公民道 德教育 世界观教育 美育为教育方针的内容 4 1915 年 袁世凯出于复辟帝制的需要颁布 教育纲要 规定教育宗旨为 爱国 尚武 崇实 法孔孟 重自治 戒贪争 戒躁进 5 1915 年 陈独秀在 新青年 发表 今日 之教育方针 补偏救弊 以求适世界之生存 6 1918 年北洋政府提出 养成健全人格 发 展共和精神 为教育宗旨 7 1927 年中华教育改进社提议以 养成爱国 国民 为教育宗旨 8 1929 年 国民党政府提出 三民主义的教 育方针 9 在中国 蔡元培首创美育 认为美育使人 不顾祸福 不计生死 与人同乐 舍己为群 认为他提出的五育 皆今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 者也 10 1957 年 毛泽东在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 部矛盾问题 一文中指出 我们的教育方针 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 智育 体育几方面都 得到发展 成为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 者 11 1958 年 中共中央 国务院发布 关于教 育工作的指示 正式提出 党的教育工作方针 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教育与生产劳动 相结合 12 1991 年 4 月 19 日七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 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 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 提出了新时期的 教育方针是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服务 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培养德智体 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3 1995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的 中华人民共和 国教育法 第五条即教育方针 教育必须为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必须与生产劳动相 结合 培养德 智 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 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 名词 二 名词 1 1 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 是一个国家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 总目标 三 简答 三 简答 1 1 马克思主义对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对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把人的全面发展看作是大工业 生产的生死攸关的问题 而人的全面发展只有 通过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才能实现 现代生产的不断变革使人在生产中的地位 和作用发生了质的变化 即劳动性质发生了变 化 生产者不仅要用手劳动还要用脑劳动 现代科学技术不仅促进了生产过程的不断 变革 也揭示了现代生产过程的奥秘 为结合 提供了基础 第 8 页 共 23 页 结合不仅是大工业生产的要求和提高生产 力的必要手段 而且是改造旧社会培养革命新 人的唯一途径 2 2 如何理解 如何理解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服务服务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不仅包括四个现代 化 还包括整个社会的政治 经济 文化 社 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现代化 教育工作也必须要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为之服务 教育还必须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着眼于提高素质 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同于资本主义现代化 要发展社会生产力 发展公有制 增加全民所 得 逐步做到按劳分配 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物 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需要 3 3 如何理解 如何理解 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从宏观上理解 要做到整个教育事业同国 民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 从 双向 上理解 不仅教育要与生产劳 动相结合 生产劳动也要与教育相结合 从更宽更广的角度上理解 结合 作为教 育方针的组成部分 是 1958 年提出来的 我们 一定要吸取教训 不要把教劳结合简单地看成 参加体力劳动 而要把它同劳动技术教育结合 起来 结合 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人 提高教育质 量 提高人的素质 要明确 结合 的具体内容是 知识分子 与工人农民结合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结合 理论与实践结合 学与用结合 4 4 如何理解 如何理解 培养德 智 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德 智 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提出了我国培养人才的规格要求 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做到德智体 全面发展 体现了新中国建立以来教育方针的 连续性和继承性 三育 是最基本的 都含有美育因素 教 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已把劳写进去 抓住了青少年身心发展的本质方面 这个 标准深入人心 起了很好作用 新时期教育方针三句话是一个有机整体 互相联系 互为条件 第七章第七章 素质教育素质教育 一 选择 一 选择 1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实施素质教育 应是多渠道 多途径的 基本途径是课内 课 外 校内 校外 学校多途径实施素质教育 政府要领导 全社会要支持 实施的渠道不应 有主次之分 犹如五大素质没有主次之分一样 因为素质教育的效果应从整体去衡量 学生素 质的高低应综合起来评估 2 人的素质指人的基本品质 一是先天具有的 生理上的特点 二是指公民或某种专门人才的 基本品质即先天素质和后天素质 3 素质教育的宣传和实施经过了两个阶段 1985 1994 为酝酿准备 1994 1998 为起步 4 改革开放以来的三次全教会 从教育体制改 革到教育优先发展地位的确立 再到全面推进 素质教育 不仅是教育事业量的积累而且是质 的飞跃 二 简答 二 简答 1 1 人们对素质教育的理解有以下几种 人们对素质教育的理解有以下几种 认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 就是多开体育 音乐 美术课 就是多搞课外文娱体育活动 把素质教育等同于思想品德教育 素质教育要提高学生哪些素质 也有各种 各样的说法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 有人认为 应试教育 的罪魁祸首是考试 有人认为 百分制助长了片面追求升学率 妨碍学生全面发展 应该改为等级制 关于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 实质上是 教育方针 的关系也有多种认识 以上负面影 响之所以产生 是因为理论是混乱的 理论上 的混乱 必然导致实践的混乱 2 2 全教会前后素质教育的主要区别 全教会前后素质教育的主要区别 在界定上有区别 从 决定 全文可以看 出 所谓素质教育 就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教 育 这样界定 不会产生任何歧义 不可能出 现多种定义 第 9 页 共 23 页 涵盖的范围有区别 决定 所说的素质教 育 大大超过了 起步阶段 素质教育的范围 因为 决定 是从 提高全民族素质 出发 不只是提高中小学学生的素质 是从 全面推 进 出发 不只是在中小学推进 决定 所说的素质教育 是同国家的教育 方针密不可分的 实施素质教育 就是全面贯 彻党的教育方针 这是何等简洁 明快的语言 人们再也不会提出现在看来很可笑的问题 素质教育与教育方针是什么关系 素质教 育与全面发展教育是什么关系 决定 对如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提出了 许多重大举措 使人们看到了希望 树立了信 心 起步阶段 的素质教育 则几乎未涉及怎 样为实现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决定 着重指出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根本上要靠法制 靠制度保障 全教会以前推 行的素质教育 就没有抓这个根本 3 3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 全面全面 二字 二字 包括以下含义 包括以下含义 1 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 中小 学教育 职业教育 成人教育 高等教育等各 级各类教育 2 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 家庭 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 3 实施素质教育 必须把德育 智育 体育 美育 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等有机地统一 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4 4 怎样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怎样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 重视智育工作 加强和改善体育卫生工作 发挥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重视劳动技术教育 5 5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应树立的几个基本观点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应树立的几个基本观点 素质教育实质上就是全面发展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 质 实施素质教育 必须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 第八章第八章 依法治校依法治校 一 选择 一 选择 1 依法办学 依法治校是新形势下教育管理方 式的根本变革 2 学校安全事故纠纷安全事故主要有 校舍建 筑不符合标准导致的事故 学校未尽教育 管 理与保护职责导致的事故 侮辱 体罚学生导 致的事故 校外活动导致的事故 3 侵犯学生财产权现象有 乱收费 以罚代教 克扣学生伙食费 4 侵犯巳学生受教育权现象有逼迫学生退学现 象 随意让学生停学现象 5 社会侵权现象有校园环境侵扰行为有物质污 染和精神污染两种 二 名词 二 名词 1 1 依法治校 依法治校 就是依照教育法律 法规所规定 的权限和程序来管理学校 三 简答 三 简答 1 1 在理解依法治校上 应避免以下三个误区 在理解依法治校上 应避免以下三个误区 认为依法管理就是管理者用法律作为武器 去管理教师和学生 是认为法律法规就是要求人们履行义务 对人起约束作用的 是认为依法治校就是 以罚治校 2 2 依法治校的意义 依法治校的意义 依法治校是科教兴国战略得以实现的重要 保障 依法治校是促进和保护教育改革成果的重 要保障 依法治校是促进学校管理科学化 民主化 维护教育秩序稳定的重要保障 依法治校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保障 依法治校是国家法制建设的基础工程 3 3 依法治校的原则 依法治校的原则 权利与义务对称原则 a 接受义务教育既是适龄儿童少年的权利 同 时完成与其受教育权利相对称的学习任务又是 他们应尽的义务 b 还体现在适龄儿童或少年受教育权利的实现 与国家 社会 学校和家庭保障适龄儿童 少 年受教育权利实现这一义务的履行的对称性上 第 10 页 共 23 页 c 更体现在行使教育行政管理职能的机构的教 育行政管理的职权和责任的对称性上 平等性原则 a 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教育法律规定的权利 b 任何公民都必须平等地履行教育法律规定的 义务 c 教育为每个公民提供平等的竞争机会 任何 公民不得有超越教育法规限定的教育特权 d 任何公民关于教育方面的权益受到侵害时 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规范的保护 e 对任何公民违反教育法规的行为 必须平等 地追究法律责任 依法给予同等的制裁 守法原则 公开透明原则 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 究原则 教育性原则 4 4 实现依法治校的条件 实现依法治校的条件 树立依法治校观念 制定学校章程 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 实行校务公开 加强教育职业道德建设 第九章第九章 校长管理校长管理 一 选择 一 选择 1 人的素质有广义狭义之分 狭义的素质是指 生理学上讲的人的神经系统 感觉器官特别是 大脑的先天特点 广义的素质则包括人的性格 毅力 兴趣 气质等心理品质 包括后天的文 化修养水平等 本节所指的素质 是从广义说 的 校长要提高领导水平 必须坚持每天自学 关心和参加教育学术问题的讨论 思考 写作 参观访问 校长的岗位要求包括基本政治素养 岗位 知识要求 岗位能力要求三方面 二 简答 二 简答 1 1 校长自我管理的内容包括 校长自我管理的内容包括 要充分认识自己所处地位的重要性 努力具备校长的素质 忠实履行校长职责 讲究领导艺术 重视进修提高 建立校长威信 注意自我管理方法 2 2 如何正确地表述我国中小学校长的素质 如何正确地表述我国中小学校长的素质 1 要体现我国优秀校长的经验 2 不机械搬用外国的说法 3 素质要求既是基本的 全面的 又是经过 努力可以达到的 4 素质分类要科学 文字表述要简明扼要 便于记忆 3 3 校长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校长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校长素质包括政治素质 业务素质 思想素质 身体素质 包括 1 热爱教育事业 热爱学生 积极为社会主 义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2 有相应的学历 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 有 一定的教育理论水平 有管理才能 3 在对己 对人 对事等方面 能做到严于 律己 宽以待人 实事求是 勇于创新 4 身体健康 中小学校长的主要职责 中小学校长的主要职责 1 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执行上级指示 2 领导和组织教学工作 3 领导和组织德育工作 4 领导和组织体育卫生 美育 劳动技术教 育工作 5 领导总务工作 关心师生生活 保护师生 健康 6 培养和提高教师 7 管理人事工作 校长的领导艺术 校长的领导艺术 一多谋善断 二知人善任 1 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 2 文化水平和工作能力 3 工作态度和工作效果 4 爱好特长 5 家庭经济状况和工作条件 6 健康状况 所谓善任 第 11 页 共 23 页 1 量才使用 2 用其所长 3 人尽其才 三善于团结干部 1 要按照分层管理的原则办事 2 要互通声气 3 正确处理已经产生的矛盾 四善于运筹时间 1 要善于掌握自己的时间 2 要合理安排别人的时间 3 要统筹支配自己学习和各项管理活动的时 间 威信对于办好学校有着重大意义 威信对于办好学校有着重大意义 校长作出的决定就能畅通无阻 这对全面 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处理学校各种问题是非 常有利的 校长发出的号召和提出的倡议 就能得到 大多数人的响应 这对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实 现学校的远景规划和近期打算是非常必要的 校内人际关系将是融洽的 校长如何建立自己的威信 校长如何建立自己的威信 1 德才兼备 是领导威信的基础 2 多谋善断 有决策力 特别在关键时刻 能作出准确判断 3 执行决定坚决果断 做到言必信 行必果 4 以身作则 身先士卒 5 襟怀坦白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6 有领导者的气魄 作风民主 敢于批评和 自我批评 校长要如何巩固自己的威信 校长要如何巩固自己的威信 1 威信不是上级授予的 2 威信不是白封的 3 威信不是靠四面讨好 八面玲珑取得的 4 要树领导集体的威信 不能只树校长个人 的威信 5 不能因为有了威信而滥用职权 6 建立威信难 丧失威信易 校长自我管理的方法 校长自我管理的方法 内省法 内心反省 反躬自问 格言 名人名言 鞭策法 行为规范法 实践锻炼法 第十章第十章 教师管理教师管理 一 选择 一 选择 教师是现代化建设中的一支骨干力量 是 科学文化艺术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是新知识新 文化的创造者 是教育目标的组织实施者 是 专门人才的培养者 教师管理的内容包括教师资格 教师聘任 教师工作考核 教师培训 教师工资报酬 教师聘任制有任命制 代用制 聘任制 教师工作考核重在对教师履职过程及履职 的效果进行考核 教师人力资源管理具有生命性 能动性 动态性 智能性 社会性 增值性等特点 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包括 人力资源 规划 人力资源开发 人力资源评价 人力资 源调整 人力资源规划包括 搜集信息 供求预测 制定规划 监督与反馈 人力资源开发包括 选人 育人 用人 留人 教师人力资源评价方法包括 因素评价法 比较排序法 查核表法 10 职称的特点 1 与工资待遇挂钩 2 有数额限制 3 有任期 4 有明确的职责 与工作岗位紧密联系 5 有明确的任职条件 相同的职务 因具体的岗位不同 其任职条件 可以有所不同 6 离退休教师不能参加职务评 聘 7 教师能否被聘任相应教师职务 首先取 决于岗位需要 其次才取决于自身所具备的条 件 11 学术称号的特点 1 不与工资待遇挂钩 2 没有数额限制 3 一旦取得 终身享有 4 相同的学术称号 评定的标准完全相同 不因地区 民族等因素而有所差异 5 与职业 道德 身体状况 年龄无关 只看学术水平 离退休人员也可以申请评定 12 异化职称 的特点 1 与工资待遇挂 钩 2 有数额限制 3 一旦取得 终身享有 4 相同的职称 评定的标准相同 5 与使 第 12 页 共 23 页 用无关 但离退休教师不能参加职称评定 13 教师职务聘任问题的表现 1 聘任主体 不明 2 考评缺乏明确的指标 3 聘任目的 偏离 4 权益保护缺位 5 以聘代管现象严 重 6 合格教师储备不足 14 教师职务聘任问题产生的原因 1 国家 教育部门有关教师聘任制的法规缺位 2 教师 人才市场还没有形成 高素质教师人才储备不 足 3 教师素质偏低 中高级教师职务比例偏 低 4 各地教师待遇差别大 15 教师职务聘任问题的解决思路 1 加快教 育系统人事制度配套改革的步伐 2 依法治教 明确规范教师职务聘任的程序 3 树立正确的 教师管理观念 正确认识教师职务聘任的目的 4 完善教师聘任的监督保障制度 建立教师 合法权益维护救助机制 5 增加合格教师数量 改善教师生活待遇和工作条件 二 名词 二 名词 1 1 教师管理 教师管理 对教师的任用 培养 考核 工 资待遇方面的规定及其操作 任命制 任命制 定编 定员 定岗 定职责的基 础上 按照确定的学校教师职务的结构比例 由教育行政部门对符合任职条件的教师进行任 命 代用制 代用制 在教师数量不足的情况下 选择 不具有教师资格的人员担任教师工作的制度 聘任制 聘任制 通过双向选择 以合同的形式聘 请教师的制度 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根据教育 发展的要求 对教师开展的旨在提高其素质的 培训活动 6 6 教师人力资源管理 教师人力资源管理 指进入学校管理活动领 域并与学校管理者发生功能联系 产生互动作 用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教职工的 总和 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 根据发展战略 教育目标 与管理目标以及学校环境的变化 科学预测学 校在未来教育 教学 科研 管理方面的教师 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状况并制定相应政策措施 人力资源开发 人力资源开发 以政策为导向 以学习为 基础 以创新为动力 以激励为手段 持续不 断增强学校成员的能力 改变其态度 形成群 体合力 提高学校整体效能的管理活动 9 9 教师人力资源评价 教师人力资源评价 即搜集 分析研究和评 价教师的工作态度 行为与工作结果方面的信 息 对其工作实绩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1010 教师职务聘任 教师职务聘任 是一种以教师职务为基础 的岗位聘任制度 三 简答 三 简答 教师管理的任务 教师管理的任务 1 根据国家对教师的资格条件要求 选聘合 格的教师 2 根据学校工作需要和教师的专业特长 合 理安排教师的工作岗位 3 制定教师岗位责任制和其他管理制度 落 实教师的职责要求 4 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 为教师的工作 学 习提供条件 5 制定教师培训计划 多种形式提高业务水 平 6 按教育部门有关规定 做好教师考评 职 务评聘和劳动报酬工作 教师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教师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权利是权力与利益的总称 指个人拥有的 法定自主性和应得的利益 义务则是指公民在 政治 经济 法律以及道义上应尽的责任 没有只享受权利而不尽义务的 也没有只 尽义务而不享受权利的 权利的实现依赖于义务的履行 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 承担义务 的同时也意味着享受权利 教师的权利 教师的权利 1 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 试验 2 从事科学研究 学术交流 在学术活动中 充分发表意见 3 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评定学生的品行 和学业成绩 4 按时获取工资报酬 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 待遇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5 对学校教育教学 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 第 13 页 共 23 页 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参与学校的民主管 理 6 参加进修或其他形式的培训 教师的义务 教师的义务 1 遵守法律和职业道德 为人师表 2 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执行学校的教学计 划 3 对学生进行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 民族团结的教育开展社会活动 4 关心 爱护学生 尊重学生人格 促进学 生在品德 智力等方面发展 5 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其他侵犯学生合 法权益的行为 6 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 平 教师聘任制的特点 教师聘任制的特点 1 双方地位平等 2 双方关系契约化 3 教师任期明确 4 聘任过程公开 5 激活竞争机制 6 形式多样化 6 6 教师履职考核的要求 教师履职考核的要求 确立科学的考评标准 全面考核 突出重点 考核方法多样化 完善考核监督机制 7 7 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 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 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人力支持 建立新型的人事运作机制 实现人力资本的增值 提高教职工的工作 生活质量 8 8 与传统教师人事管理的区别 论述 与传统教师人事管理的区别 论述 1 1 管理观念上的区别 管理观念上的区别 1 传统教师管理视人为金钱动物或政治动物 人力资源管理是以 人 为核心 对人和人性 的认识内容更广泛 思维视野更开放 更具有 整体性和未来性 2 传统教师管理视教师为成本或生产技术要 素 人力资源管理将人力视为组织的第一资源 一种最有活力 最有创造力 价值最大的资源 3 传统教师管理观念强调个人对组织的服从 组织的利益大于一切 人力资源管理认为人与 组织权力均势 主张组织为人服务 人与组织 双赢 4 传统教师管理观念 把人看作是符合统一 标准的 没有差别的人 人力资源管理将人视 为 个性 的集合体 主张学校实行人性化管 理 个性化管理 2 2 管理实践上的区别 管理实践上的区别 1 传统人事管理的特点是以 事 为中心 将人视为 工具 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 核心 将人视作无可替代的 不能复制的 资 源 2 传统人事管理属于学校的辅助性工作 主 要是负责考勤 考核 档案及合同管理等事务 人力资源管理作为组织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 分 涵盖组织建设 文化建设与系统建设各个 方面 3 传统的教师管理注重外控式的封闭式的静 态管理 教师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开放式的动 态的管理 强调从整体效用出发 合理引进 选择和配备各级各类人员 4 传统的教师管理强调刚性的 控制式的管 理 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强调刚柔相济的激励 式的管理 9 9 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 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 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促进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 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的关键所在 1010 实行教师职务聘任制度优缺点 实行教师职务聘任制度优缺点 优点是 1 有利于教师队伍的统筹规划和管理 2 有利于保证教师安心工作 不用担心失业 3 有利于学校教师队伍稳定 学校管理者不 用担心教师跳槽 弊端是 1 教师来源统得过死 学校和教师都没有充 分的双向选择权力 2 教师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配置 一旦分到 学校就定了终身 归学校所有 3 教师管理制度不健全 管理工作不规范 第 14 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