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起重机械吊具与索具安全规程起重机械吊具与索具安全规程 LD48 93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 1993 07 09 批准批准 1994 02 01 实施实施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规程对起重机械吊具与索具的设计 制造 检验 使用 报废 维护 管理等方面 的安全要求 作了最基本的规定 本规程适用于起重机械吊具与索具 包括吊钩 夹持吊具 起重横梁 抓斗 起重电 磁铁 起重真空吸盘 集装箱专用吊具和索具 2 引用标准引用标准 GB560 索具套环 GB700 碳素结构钢技术条件 GB985 气焊 手工电弧焊及气体保护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与尺寸 GB986 埋弧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和尺寸 GB998 低压电器基本试验方法 GB1102 圆股钢丝绳 GB T1228 1231 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 大六角螺母 垫圈与技术条件 GB1591 低合金结构钢 GB3077 合金结构钢技术条件 GB3220 集装箱吊具的尺寸和起重量系列 GB3323 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 GB3683 钢丝编织液压胶管 GB3766 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B4829 起重用短环链 验收总则 GB5118 低合金钢焊条 GB5196 绳索 鉴别用的颜色标记 GB5976 钢丝绳夹 GB6067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GB6946 钢丝绳铝合金压制接头 GB7659 焊接结构用碳素钢铸件 GB8358 钢丝绳破断拉伸试验方法 GB8834 绳索 有关物理和机械性能的测定 GB8918 优质钢丝绳 GB10051 1 起重吊钩 机械性能 起重量 应力及材料 GB10051 2 起重吊钩 直柄吊钩技术条件 GB10051 3 起重吊钩 直柄吊钩使用检查 GB10051 4 起重吊钩 直柄单钩毛坯件 GB10051 5 起重吊钩 直柄单钩 GB10290 集装箱在铁路上的装卸和栓固 GB10854 钢结构焊缝外形尺寸 GB11345 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 GB11352 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 GB12420 5D 型集装箱吊具技术条件 GBJ65 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 3 术语术语 3 1 额定起重量 吊具在一般使用条件下 垂直悬挂时允许承受物品的最大质量 3 2 极限工作载荷 单肢吊索在一般使用条件下 垂直悬挂时 允许承受物品的最大质 量 3 3 吊索 起重机械吊卸 移动物品时 系结在物品上承受载荷的挠性部件 含上 下端 配件 3 4 肢间夹角 吊索起吊物品时对应二分肢间呈现的夹角 见表 18 3 5 与铅垂线夹角 吊索起吊物品时 分肢与铅垂线所构成的夹角 9 见表 18 3 6 吊挂方式系数 在一般使用条件下 由吊挂方式 多肢吊索分肢数 肢间夹角 单肢 吊索不同吊挂方式 所确定的吊索安全工作载荷与性能完全相同的单肢吊索极限工作载荷比 值 3 7 安全工作载荷 吊索在一般使用条件下 由特定吊挂方式允许承受的最大质量 3 8 检验载荷 验证力 吊具与索具在一般使用条件下 垂直悬挂时 验证吊具或索具 承载能力所施加的非破坏性垂直向下载荷 3 9 最小破断力 链条 钢丝绳等在静拉力破断试验过程中所能承受的最小破断拉力 3 10 总极限伸长率 以计量长度的百分比表示链条 端部配件在破断时的总伸长与原长 之比 3 11 吊索公称长度 尚未使用的吊索在无载荷状态下 上 下端承载点间的距离 见图 4 a 3 12 C 形吊钩 端部做成 C 形钩状 带有平衡重块的吊钩 见图 1 3 13 夹持吊具 通过机构闭合或机构与物品之间摩擦力提取物品的装置 3 14 端部配件 是吊索主环 中间主环 连接环 中间环 下端部配件的统称 见图 4 a 3 15 主环 直接连接到起重机吊钩上的端部配件 见图 4 a 3 16 中间主环 用于将两个或更多吊索分肢连接到主环上的链环 见图 4 a 3 17 连接环 装在链条端部的链环 直接或通过中间环将链条连接在端部配件上 见图 4 a 3 18 中间环 用以端部配件与装在链条上连接环之间起连接作用的链环 见图 4 a 3 19 下端部 装在吊索肢端的链环 环眼吊钩或其它装置 此肢端远离主环或上端部 见 图 4 3 20 索眼 吊索端部的索套 3 21 硬索眼 镶嵌索具套环的索眼 3 22 软索眼 不镶嵌索具套环的索眼 3 23 插穿一次 各绳股按规定方法 插穿绳股间隙进出一次 3 24 接缝 将织带一端与自身或将数层织带结合在一起时 用线穿透织带形成针迹的缝 合固定连接 3 25 非承载接缝 将数层织带结合在一起的接缝 不影响吊带的强度 3 26 承接接缝 在织带端部形成软索眼的缝合固定连接 以及环形吊带对头搭接缝合固 定连接时的接缝 该接缝直接承受载荷并影响吊带的强度 3 27 环形吊索 由一根链条或绳索 含纤维织带 首尾两端连接在一起 形成的环形索套 见图 3 b 3 28 链环的内长度 链条节距 P 见图 4 a 4 总则总则 4 1 吊具与索具的设计 制造 使用 应满足下列安全要求 a 承载结构应力求简单 受力明确 传力直接 减少应力集中的影响 b 设计时应考虑动载 磨损 腐蚀 温度 工作环境等因素对安全性能的影响 c 承载构件应有足够的强度 刚度和稳定性 d 承载件表面与内部应无足以损害其可用性的缺陷 且应有良好的抗疲劳性及满足实 际工作需要的冲击功 e 吊具与索具系结物品 及其连接在起重机械上的方法应安全可靠 必要时 应有保 证吊具安全作业的保护装置或措施 f 吊具上外露有伤人可能的活动零部件 应装设防护罩 露天使用的吊具 其结构应 避免积水 吊具上的电气设备一般应为防水型 否则应有防水措施 g 结构设计还应考虑制造 运输 安装 检查以及维修的方便 h 制造方法必须适合于所用材料 并满足设计与工艺要求 i 锻件纤维走向 应力求符合工作形状分布 j 轧制件的轧制方向和工作纤维走向应力求与受力方向保持一致 对采用气割形成的 热影响区必须予以消除 k 当采用锻件 轧制件不能完全满足性能要求或难于制造时 承载件允许采用铸件 一般应为铸钢件 不得用铸铁制造 l 制造用材料 外购零部件必须有制造单位的合格证等技术证明文件 否则应进行检 验 查明性能合格后方可使用 m 经检验合格的吊具与索具 制造单位应在其适当位置作出不易磨损的标记 并签 发合格证 标记内容至少应包括 额定起重量 极限工作载荷 检验标志 生产编号 制 造日期 制造单位 合格证内容应包括主要技术性能参数 产品售出时 应附有安全使用 维护保养说明书 n 应使用有合格证的专用吊具与索具 且使用单位 应有安全使用 维护保养规程或 相应的规章制度 4 2 载荷试验 自制 改造 修复和新购置的吊具与索具 应在空载运行试验合格的基础上 按规定 试验载荷试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在使用过程中按本规程的规定进行检查 维护和报废 4 2 1 新安装的集装箱 抓斗专用起重机以及通用轿式 门式起重机中的 A7 A8 级等 特殊用途起重机吊具的载荷试验 应按吊具设计要求随起重机同时进行 4 2 2 静载试验 a 试验载荷为吊具额定起重量的 1 25 倍 其中起重电磁铁为电磁铁的起重能力 最 大吸力 b 单肢吊索及多肢吊索各分肢试验载荷分别为该单肢 分肢极限工作载荷的 2 倍 手 工插接索眼吊索为 1 倍 且不得超过 1 25 倍 吊索的主环 中间主环的试验载荷应符合 本规程附录 A 补充件 中验证力的规定 c 试验载荷应逐渐地加上去 起升至离地面 100 200mm 高处 悬空时间不得少于 10min 卸载后进行目测检查 试验如此重复三次后 若各部结构未出现裂纹 永久变形 或对性能与安全有影响的损坏 连接处没有出现松动或损坏 即认为静载试验合格 4 2 3 动载试验 a 试验载荷为吊具额定起重量的 1 1 倍 其中起重电磁铁为电磁铁的额定起重量 b 单肢吊索以及双肢 三肢 四肢吊索的每个分肢试验载荷分别为该单肢 分肢极限 工作载荷的 1 25 倍 双肢主环以及三肢 四肢中间主环的试验载荷为相应分肢极限工作 载荷的 2 5 倍 三肢 四肢主环的试验载荷为相应分肢极限工作载荷的 3 75 倍 c 试验时 必须把加速度 减速度和速度限制在起重机正常工作的范围内 并应按其 工作循环进行 时间一般应延续到 1h 若各机构动作灵敏 工作平稳可靠 各项参数达到 技术性能指标要求 各限位开关及安全保护装置的动作准确可靠 结构及零部件无裂纹 连接无松动等对性能与安全有影响的损坏 即认为动载试验合格 5 金属结构金属结构 5 1 材料 吊具的金属承载结构材料一般应采用符合 GB700 中的碳素结构钢 Q235 A Q235 B 或符合 GB1591 中的低合金结构钢 16Mn 15MnTi 等 在低温 20 以下工作的吊具主要 承载结构件必须使用镇静钢 并应满足在常温下 180 冷弯试验要求 铸钢件一般应采用符合 GB7659 GB11352 中规定的铸钢 5 2 焊接连接 5 2 1 主要受力构件焊缝质量不得低于 GB3323 中 级焊缝或 GB11345 中 级焊缝的 规定 5 2 2 焊条 焊丝和焊剂应与焊接的材料相适应 5 2 3 焊条应符合 GB5118 的规定 焊缝应符合 GB985 GB986 和 GB10854 的规定 5 2 4 焊接工作必须由考试合格的焊工担任 主要受力构件的焊缝附近必须打上焊工代 号钢印 5 3 高强度螺栓连接 5 3 1 应使用 GB T1228 1231 中规定的高强度螺栓 螺母 垫圈 并应按设计技术 要求用专用工具拧紧 5 3 2 当出现裂纹或部分螺纹损坏 达不到规定连接强度时应报废 5 4 铰接连接 5 4 1 铰接连接应有防止销轴自行脱开的保险装置或功能 5 4 2 销轴与轴套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 应报废 a 塑料变形 b 裂纹 c 销轴与轴套配合间隙增大 不能满足构件相对运动需要 d 销轴断面磨损达原尺寸 5 应报废销轴 5 5 报废 5 5 1 主要受力构件失去整体稳定性 5 5 2 主要受力构件断面腐蚀 磨损达原厚度的 10 如不能修复应报废 5 5 3 当主要受力构件产生裂纹时 在不改变构件原设计性能的情况下 可根据受力和 裂纹状况 采取加强或改变应力分布措施阻力裂纹扩展 如不能修复应报废 5 5 4 当主要受力构件产生永久变形超过原状态 10 或使吊具不能正常安全作业时 如不能修复应报废 6 主要零部件主要零部件 6 1 螺纹连接紧固件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 应报废 a 塑性变形 b 裂纹 c 螺纹倒牙 脱扣 6 2 吊耳与耳轴 6 2 1 吊耳与耳轴的安全系数应不小于 4 6 2 2 盛钢 铁 桶耳轴及焊缝 必须经超声波探伤检查 当确认无裂纹时方可投入使用 6 2 3 通过销轴联接的活动吊耳 应转动灵活 6 2 4 直接与吊钩连接的吊耳 耳轴应能挂人钩底 6 2 5 盛钢桶横梁吊耳的上顶角不宜超过 45 6 2 6 吊耳 耳轴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 应报废 a 塑性变形 b 裂纹 c 吊耳 耳轴或耳轴套 磨损减少原尺寸 5 6 3 钢丝绳 不含吊索 钢丝绳的选用及绳端固定连接应符合 GB6067 中的有关规定 6 4 滑轮和卷筒 6 4 1 滑轮槽与卷筒不得有损伤钢丝绳的缺陷 6 4 2 卷筒凸缘应比最外层钢丝绳 含单层缠绕 高出 2 倍的钢丝绳直径 6 4 3 滑轮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 应报废 a 裂纹 b 轮槽不均匀磨损达 3mm c 轮槽壁厚磨损达原壁厚的 20 d 滑轮槽底磨损 铸造滑轮达钢丝绳原直径的 30 焊接滑轮达钢丝绳原直径 15 e 滑轮轴磨损量达原直径的 3 6 4 4 卷筒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 应报废 a 裂纹 b 筒壁磨损达原壁厚的 20 c 绳槽磨损量大于钢丝绳直径 1 4 不能修复时 6 5 铸件 6 5 1 承载的铸钢件 不得有气孔 夹渣等影响安全使用性能的铸造缺陷 且缺陷不得 焊补 6 5 2 铸件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 应报废 a 塑性变形 b 危险断面磨损减少原尺寸的 5 c 沟槽磨损超出允许磨损范围不能修复时 d 冶金加料起重机的挑杆 夹钳臂横向裂纹 e 其它影响安全使用的内部开裂与表面裂纹 6 6 润滑 6 6 1 需要润滑的吊具 宜设有润滑图 润滑点应有标志 6 6 2 润滑点的设置应便于润滑 且不易受到碰撞 6 6 3 在使用中应按设计要求用油和定期润滑 7 钩取 夹取 抓取取物装置钩取 夹取 抓取取物装置 7 1 吊钩 7 1 1 一般要求 7 1 1 1 吊钩缺陷不得焊补 吊钩表面应光滑 不得有裂纹 折叠 锐角 过烧等缺 陷 7 1 1 2 吊钩内部不得有裂纹和影响安全使用性能的缺陷 未经设计制造单位同意不 得在吊钩上钻孔或焊接 7 1 1 3 在吊钩 不含板钩 开口最短距离处 选定二个适当位置打印或镶嵌不易磨损 的标志 测出标志间的距离 作为使用中检测开口度是否发生变化的依据 7 1 2 锻造吊钩 7 1 2 1 一般应采用 GB10051 1 中规定的 DG20 DG20Mn DG34CrMo DG34CrNiMo DG30Cr2Ni2Mo 钢制造 7 1 2 2 吊钩纤维走向应力求与吊钩成形方向一致 7 1 2 3 直柄吊钩应符合 GB10051 1 10051 5 的规定 7 1 2 4 环眼吊钩应设有防止吊重意外脱钩的闭锁装置 其他吊钩宜设该装置 7 1 3 C 形吊钩 见图 1 7 1 3 1 应能保证在承载和空载时保持平衡状态 7 1 3 2 多连 C 形吊钩的间距应能调节 7 1 3 3 C 形吊钩应有使卷材在吊运时不受损伤的保护措施 7 1 4 板钩 7 1 4 1 板钩一般应采用 GB700 中规定的 Q235 A Q235 B 或 GB1591 中规定的 16Mn 钢制造 7 1 4 2 钩片的纵轴 必须位于钢板的轧制方向 且钩片不允许拼接 7 1 4 3 板钩钩片应用沉头铆钉连接 而在板钩与盛钢桶耳轴接触的高应力弯曲部位 不得用铆钉连接 7 1 4 4 叠片间不允许全封闭焊接 只允许有间断焊 7 1 4 5 吊运液态金属盛钢桶的板钩应在靠液态金属侧设置防热辐射的隔热板 7 1 4 6 板钩与盛钢桶耳轴的接触处及其上侧应设防磨板 7 1 5 自制吊钩 含吊钩售出前 应按下列要求经过检验载荷试验合格 a 检验载荷见表 1 表 2 b 吊钩卸去检验载荷后 在没有任何明显的缺陷和变形的情况下 直柄吊钩 板钩开 口度的增加不应超过原开口度的 0 25 环眼吊钩开口度的增加不应超过原开口度的 0 5 或 0 2mm 两者中按较大值 c 吊钩应能可靠地支持住 2 倍检验载荷 d 检验载荷应无冲击地沿吊钩轴向作用 e 对于采用常用材料制造 工艺成熟 质量稳定 每批具有相同额定起重量的吊钩机 械性能抽检数量应符合表 3 的规定 表表 1 直柄吊钩 板钩 直柄吊钩 板钩 C 型钩检验载荷型钩检验载荷 额定起重量 t检验载荷 kN额定起重量 t检验载荷 kN额定起重量 t检验载荷 kN 0 1224040700 0 1252 52 55050850 0 163 23 263631000 0 24480801200 0 25551001001430 0 326 36 31251121580 0 4881601251725 0 51010200160 0 6312 512 5250200 0 81616315250 12020400320 1 252525500400 1 63232600500 超载 33 表表 2 M 4 T 8 级锻造环眼吊钩检验载荷级锻造环眼吊钩检验载荷 M 4 级T 8 级 额定起重量 极限工作载荷 t检验载荷 kN额定起重量 极限工作载荷 t检验载荷 kN 0 5711 41 122 7 0 7815 41 530 8 120 2240 3 1 631 53 263 2 7545 4107 4818161 510210204 5 711411 5227 6 312612 5252 7 715315 5305 8 416716 9333 1019720393 10 821321 6425 12 524725493 1632232644 2040840815 25503501006 32637631273 表表 3 抽检数量抽检数量 额定起重量 t 抽 检 数 小于或等于 505 但不少于 3 件 大于 50100 采用新材料制造吊钩 在质量未稳定前 应对全部吊钩作 100 的材料机械性能检验 检验结果应符合相应材料标准 f 按 GB10051 2 制造的直柄吊钩 其抽检数量应符合该标准表 3 的规定 7 1 6 按本规定 4 1 m 条要求 标记内容还应包括 钩号 或额定起重量 强度等级 标定的开口度实测长度 7 1 7 吊钩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 应报废 a 裂纹 注 焊接的 C 形吊钩焊缝裂纹修复后达原性能要求的除外 b 危险断面磨损或腐蚀 按 GB10051 2 制造的吊钩 含进口吊钩 达原尺寸的 5 其它吊钩达原尺寸的 10 c 钩柄产生塑性变形 d 按 GB10051 2 制造的吊钩开口度比原尺寸增加 10 其它吊钩开口度比原尺寸 增加 15 e 钩身的扭转角超过 10 f 当板钩产生吊挂盛钢桶不灵活的侧向变形时 应进行检修 当钩片侧向弯曲变形半 径小于板厚 10 倍 应报废钩片 g 板钩衬套磨损达原尺寸的 50 时 应报废衬套 h 板钩心轴磨损达原尺寸的 5 时 应报废心轴 i 板钩铆钉松弛或损坏 使板间间隙明显增大 应更换铆钉 j 板钩防磨板磨损达原厚度的 50 时 应报废防磨板 7 2 夹持吊具 7 2 1 吊索的下端部如起重钳 吊卡 等的安全系数及验证及试验应符合本规程 11 2 条 中的有关规定 7 2 2 钳爪对应的夹持点不得错位 钳爪开度应与物品幅宽相适应 板钢坯夹钳的两对 爪子间距应可沿坯长方向调整 7 2 3 钳爪与物品接触面积 摩擦系数应满足安全吊运的需要 7 2 4 吊牙宜采用轴套方式安装 应牢固可靠 吊牙纵轴与钳臂应保持垂直 吊牙锥顶 角应根据夹持物表面状况 所需夹紧力确定 一般为 90 120 且应有良好的耐磨性 抗氧化性 抗热疲劳性 7 2 5 钳臂及连杆构件不允许拼接 7 2 6 卷材夹持吊具应有防止损伤卷材的措施 7 2 7 安全防护装置 7 2 7 1 设置 吊具应按表 4 要求装设安全防护装置并须在使用中及时检查 维护 使其保持正常工 作性能 如发现性能异常 应立即进行修理或更换 表表 4 安全防护装置设置要求安全防护装置设置要求 序 号 安全防护装置名称 电动 板坯 夹钳 电动传 动卷板 夹 钳 电 动 钢 板 提升机 电动旋 转卷材 夹 钳 电 动 卷 材 翻转机 均热炉 脱 锭 夹 钳 机械 板坯 夹钳 机械自 动联锁 夹 钳 起重 钳 1 2 3 4 5 6 7 8 9 10 开闭限制开关 夹紧力安全装置 未夹紧联锁保护装置 极限力矩限制装置 锁定联锁保护装置 光电保护装置 复位回路保护 零位保护 回转定位装置 机械式钳口开闭锁定装置 应装 应装 应装 应装 应装 应装 应装 应装 应装 应装 应装 应装 应装 应装 应装 应装 应装 应装 应装 应装 应装 应装 应装 应装 应装 应装 应装 应装 应装 应装 应装 应装 应装 应装 应装 应装 应装 应装 应装 7 2 7 2 技术要求 a 开闭限制开关 必须保证当钳臂 或爪 达到极限位置或卷材被夹紧时 应自动切断 动力源 b 夹紧力安全装置 靠楔子机构使移动爪移动 由板钢坯重量产生并保持夹紧力 c 未夹紧联锁保护装置 当钳臂移动爪达到行程极限位置仍未产生所要求夹紧力时 应发出声 光报警信号或使起升机构不能起升 d 极限力矩限制装置 应保证当阻力矩大于设计规定的力矩时 能发生滑动或起保护 作用 e 锁定联锁保护装置 当钳臂承载锁定后 起重机运行中或钳臂受横向 偏心载荷作 用时 钳臂不应松开 f 光电保护装置 应保证钳爪切实插入卷材孔 当卷材孔检测光电开关处于断开位置 时 钳爪不能闭合 g 复位回路保护 在吊运物品途中发生松爪误动作时 电机便运转以保持夹紧力 在 物品夹紧后 必须先按复位按钮才能进行开启动作 h 零位保护 在吊重过程中出现短暂停电后 操作开关需返回到零位才能起动 i 回转定位装置 应保证吊具回转机构的锁定 j 机械式钳口开闭锁定装置 应能保证钳口在开启和闭合状态的锁定 7 2 8 夹持吊具主要受力构件更换或报废应符合下列要求 a 裂纹 铸造钳臂横向裂纹 b 严重扭曲变形和弯曲 c 杆件断面磨损 腐蚀达原尺寸的 10 d 钳爪 钳口 吊牙磨损 损坏不能满足安全吊运时 e 脱锭 钢锭夹钳钳架滑槽磨损严重影响夹紧时 7 3 起重横梁 7 3 1 横梁的安全系数不得小于 4 横梁的吊钩 夹钳 电磁吸盘 料耙等吊具应用安 全可靠的方法进行连接 且不得降低横梁 吊具原有机械性能 7 3 2 横梁上的吊具应对称地分布 且横梁与吊具承载点之间的垂直距离应相等 以保 证横梁在承载和空载时保持平衡状态 7 3 3 吊运液态金属盛钢桶的横梁 在液态金属侧宜装防热辐射的隔热板 7 3 4 当横梁直接挂入起重机承载吊钩使用时 起重机吊钩宜设置意外脱钩的闭锁装置 7 4 抓斗 7 4 1 回转 摇动部件和开闭机构动作应灵活可靠 7 4 2 使用钢丝绳开闭的抓斗 应有减少钢丝绳磨损的保护措施 7 4 3 当作业要求抓斗起吊后不得转动时 宜采用 4 绳型抓斗 或在 2 绳型抓斗上设置 稳升器 当抓斗稳升器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 应停止使用 如不能修复 应更换零部件 a 钢丝绳已达到报废指标 绳端固定连接松动 b 滚轮转动不灵活 c 配重两轨道高低差大于 5mm 不平行度大于 1mm d 轨道末端缓冲装置失效 7 4 4 抓取干粉料的抓斗 应有防漏措施 斗体上应安装防风板 7 4 5 当电动抓斗直接挂入起重机承载吊钩使用时 该吊钩应设置防止吊钩转动的装置 8 集装箱专用吊具集装箱专用吊具 8 1 吊具尺寸 额定起重量应符合 GB3220 的规定 8 2 吊具的转锁 搭钩连接机构应符合下列安全技术要求 a 不得用铸造方法进行制造 b 一般应采用 GB3077 中规定的 40Cr 钢进行锻造 c 每个转锁 搭钩 应能承受的垂直向下载荷 不得小于集装箱额定起重量的 1 2 d 表面应光滑 不得有折叠 锐角 过烧等缺陷 经探伤检查不得有裂纹 8 3 集装箱起重机吊具 必须通过集装箱顶部四个顶角件的吊孔连接 且四吊点的起吊 力应始终保持垂直向上 8 4 吊具的转锁 搭钩与集装箱的连接应安全可靠 且应有与四个顶角件切实锁紧 闭锁 或 解锁 开锁 的指示装置 8 5 转锁 含搭钩 在集装箱起吊后 应保证不再转动 8 6 集装箱起重机 应有显示吊具实际到达位置的指示器 8 7 集装箱起重机 应有使吊具全部转锁 搭钩切实到位后 起升绳不再下降 转锁再 闭锁或开锁方可升降以及吊运不能开锁 含误操作 的联锁保护装置或措施 8 8 集装箱起重机宜设置使集装箱绕其垂直轴线回转 3 5 的水平回转装置 绕其水 平轴线倾斜 3 5 的倾斜装置 以及消减摇摆的减摇装置 且动作应灵敏安全可靠 8 9 伸缩吊具的伸缩机构动作 应准确可靠 当伸缩壁到达极限位置时 应有行程开关 和挡铁限位 8 10 集装箱吊架与吊具之间的连接应安全可靠 且子母式吊具应有联锁装置 在所有连 接销轴装入到位或全部拆除后才能进行升降工作 8 11 框架环眼吊钩吊具以及吊索用环眼吊钩 见图 2 的额定起重量 不得小于 8t 且应 与集装箱上顶孔相匹配 其外形尺寸应符合表 5 的规定 表表 5 集装箱环眼吊钩外形尺寸集装箱环眼吊钩外形尺寸 mm 开口 O最小 52垂直截面宽度 Lv最大 60非强制性规定 r最大 51 钩座直径 D最小 74垂直载面高度 Hv最大 68 水平截面宽度 Lh最大 60后背距 U Hh D 2最大 135 8 12 框架吊具的吊钩与框架之间的连接长度必须相等 且应有足够的长度和柔性 见图 2 8 13 框架转锁吊具 可用固定式导向翼板 导向爪 集装箱起重机吊具宜装有使导向翼 板翻转的机构 及确认导向翼板上升或下降的指示装置 且导向翼板应有防碰撞的安全保 护措施 8 14 码头前沿用集装箱起重机吊具 在转锁箱的外边角处 应装有可沿船舱导轨滚动的 导轮 8 15 用顶部起吊的四肢吊索 吊索分肢有效长度应满足 GB10290 中 5 2 5 条起吊力 作用线与水平夹角的规定 8 16 当采用挂入起重机吊钩 由集装箱底部起吊的吊具时 其结构应满足 GB10290 中 5 3 条的要求 8 17 集装箱起重机的伸缩吊具伸缩时 不得与油管 电缆以及其它机件相摩擦 8 18 5D 型集装箱吊具应符合 GB12420 的规定 8 19 按本规程 4 1 m 条要求 标记内容还包括 规格型号 吊具自重 转锁中心间 的长度 宽度及斜对角中心间的距离与差值 8 20 当吊具零部件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 应停止使用 如不能修复 应报废 a 转锁 搭钩变形 裂纹 b 单个转锁与集装箱角件的承接面积小于 800mm2 c 子母式吊具联接销轴变形 裂纹 d 转锁 搭钩斜对角中心距超差 e 结构件扭曲变形 焊缝开裂 f 转锁 搭钩的开闭指示装置 安全保护 联锁 装置失灵 9 起重电磁铁起重电磁铁 电磁吸盘电磁吸盘 9 1 无特殊要求的起重电磁铁额定起重量 应不大于电磁铁起重能力 最大吸力 的一半 安全系数为 2 吸运散料废钢时 额定起重量为电磁铁的起重能力 安全系数接近于 1 9 2 电磁铁的所有螺栓连接应能防止自动松脱 9 3 电磁铁链条应选用 M 4 级短环链 安全系数不得小于 6 9 4 电网供电的电磁铁外壳导磁体上 应有接地端子和接地标志 且应有防止碰撞端子 箱盖的保护措施 9 5 吸运钢板 型钢的专用电磁铁 应在使用说明书上给出 在不超过额定起重量确保 安全作业时 允许吸运的钢板尺寸规格或型钢的长度 数量 10 起重真空吸盘起重真空吸盘 10 1 真空吸盘最大吸引能力的确定 6 73 g HA 最大吸引能 kg 式中 A 真空装置的橡胶吸盘完全压缩后 橡胶吸盘在吸重表现上围成的有效面积 cm2 Hg 真空装置吸附物品后 形成的稳定真空度用 cm 表示的水银柱高度 73 6 换算系数 10 2 吸盘应配备足够容量的真空装置 当吸吊光滑平整无渗透性额定负载 4min 后 真 空度的降低不得超过原真空度的 10 10 3 当载荷吸附表面处于水平状态时 吸盘的额定起重量应不小于吸盘产生最大吸引能 力的 50 10 4 当载荷吸附表面处于铅垂状态时 吸盘的额定起重量应不大于吸盘产生最大吸引能 力的 25 10 5 应设置压力真空表和超载报警器 当吸附件质量超过吸盘额定起重量时 应有仪表 显示和声光报警 10 6 吸盘承载体的安全系数 应不小于 4 10 7 按本规程 4 1 m 条要求 标记内容还应包括 规格型号 动力型式 最大吸引 能力 吸盘自重 使用说明书上应给出 根据吸附表面状况 不同材质时 所允许吸吊物 品的尺寸规格 10 8 吸盘零部件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 应停止使用 如不能修复应报废 a 承载结构塑性变形 裂纹 断裂 b 链环出现本规程 11 2 5 条情况之一时 c 真空系统密封损坏 软管压扁 真空度 或最大吸引能力 小于原设计要求 d 压力真空表和超载报警器失灵 11 吊索吊索 11 1 一般要求 11 1 1 吊索基本结构型式 见图 3 图 4 11 1 2 单肢吊索 含多肢吊索的各分肢 端部配件的极限工作载荷 额定起重量 应不低 于挠性部件的极限工作载荷 多肢吊索主环 中间主环的极限工作载荷应符合本规程附录 A 补充件 要求 11 1 3 下端部配件 一般应有自锁倾向或防止吊重滑落性能 11 1 4 主环内宽应不小于所用起重机械承载吊钩截面最大宽度的 1 2 倍 11 1 5 以环眼吊钩作为下端部配件的吊索 环眼吊钩应与主环 或上端部索眼 相匹配 作业不承载时 应能钩入主环 或上端部索眼 内 11 1 6 多肢吊索各分肢的材质 结构尺寸 索眼端部固定连接 端部配件等性能应相 同 11 1 7 成品吊索 验证力抽检试验数量为 同一规格型号生产批量的 5 但每批抽 检数量不得小于 3 件 验证力与本规程 4 2 2 条吊索试验载荷相同 单肢吊链静强度试 验 应能支持住 4 倍极限工作载荷而不脱落 11 2 短环链与端部配件 11 2 1 短环链的设计 制造应符合 GB4829 的规定 其材质应是平炉 电炉或氧气顶 吹转炉冶炼的镇静钢 钢材应有良好的冷弯性 可焊性 且不易产生应变老化脆性 端部 配件 含卸扣 不得用铸造方法制造 当采用锻件时 材质应符合本规程 7 1 2 1 条的规 定 11 2 2 验证力试验 11 2 2 1 短环链的机械性能应满足表 6 的要求 各质量等级短链环的验证力数值应相 应满足表 7 表 8 表 9 的要求 卸扣的检验载荷应满足表 10 要求 11 2 2 2 作为吊索下端部配件的环眼吊钩 验证力试验应符合本规程 7 1 5 条中的 有关规定 其它端部配件的安全系数一般应不小于 4 验证力等于额定起重量的 2 倍 11 2 2 3 经验证力抽检试验数量 当采用常用材料制造 工艺成熟 质量稳定时 为 同一规格型号批量生产的 5 但每批不得少于 3 件 当采用新材料制造 在质量未稳定 前应做 100 的材料机械性能试验 试验后不得有明显塑性变形和影响安全使用性能的缺陷 表表 6 短环链机械性能短环链机械性能 等级 在规定最小破断力 作用下的平均应力 MPa N mm2 验证力作用下 的平均应力 MPa N mm2 验证力与规定最 小破断力的比值 规定的总极限伸 长率的最小值 极限工作载荷 时的平均应力 MPa N mm2 M 4 S 6 T 8 400 630 800 200 315 400 50 50 50 20 17 17 100 157 5 200 表表 7 M 4 级焊接吊链试验要求和极限工作载荷级焊接吊链试验要求和极限工作载荷 名义直径 dn mm 整根链条所承 受的验证力 kN 最小破 断力 kN 极限工 作载荷 t 名义直径 dn mm 注 整根链条所承 受的验证力 kN 最小破 断力 kN 极限工作 载荷 t 57 915 80 4611 422 80 57 6 312 5250 63715 430 80 78 7 115 931 80 88 723 847 61 2 820 240 41 09 528 456 81 4 925 5511 2510 333 466 81 7 1031 5631 61138 176 21 9 11 239 5792 01245 390 62 3 12 549 198 22 513541082 7 14631263 213 5581162 9 16811624 016 7881764 4 181022045 0191142285 7 201262526 320 61342686 8 22 41583168 025 420340610 3 25197394103028356614 4 2824749412 541 3536107227 3 323226441646665133033 9 3640881620 40503100625 45637127432 注 暂用附加尺寸 表表 8 S 6 级焊接吊链试验要求和极限工作载荷级焊接吊链试验要求和极限工作载荷 名义直径整根链条所承最小破极限工名义直径整根链条所承最小破极限工作 dn mm 受的验证力 kN 断力 kN 作载荷 t dn mm 注 受的验证力 kN 断力 kN 载荷 t 512 424 80 63617 935 80 9 6 319 739 41 0724 348 61 2 7 125501 258 737 5751 9 831 763 41 69 544 789 42 2 940 180 22 010 3531062 6 1049 5992 511601203 0 11 2631263 212721443 6 12 5791584 013841684 2 14991985 013 5911824 5 161272546 316 71382767 0 181613228 0191793589 1 201983961020 621042010 7 22 424949812 525 432064016 2 25314628163044689222 7 2839378620 32507101425 36642128432 40792158440 451002200450 注 暂用附加尺寸 表表 9 T 8 级焊接吊链试验要求和极限工作载荷级焊接吊链试验要求和极限工作载荷 名义直径 dn mm 整根链条所承 受的验证力 kN 最小破 断力 kN 极限工 作载荷 t 名义直径 dn mm 注 整根链条所 承受的验证 力 kN 最小破 断力 kN 极限工作 载荷 t 515 831 60 8622 745 41 1 6 325501 25730 861 61 5 7 131 763 41 68 747 695 22 4 840 380 62 09 5571142 8 9511022 510 3671343 3 10631263 211771543 8 11 2791584 012911824 6 12 5991985 0131072145 4 141242486 313 51152305 8 161613228 016 71763528 9 18204408101922745411 5 2025250412 520 626753413 5 22 4316632162230561015 5 25393786202642585021 6 284939862530566113228 8 3264412883235770154039 2 36815163040 401006201250 451273254663 注 暂用附加尺寸 表表 10 卸扣检验载荷卸扣检验载荷 额定起重量 t检验载荷 kN额定起重量 t检验载荷 kN额定起重量 t检验载荷 kN 1 1 25 1 6 2 2 5 3 15 4 20 25 32 40 50 63 80 5 6 3 8 10 12 5 16 20 100 125 160 200 250 315 400 25 315 40 50 63 80 500 630 800 1000 1250 1600 11 2 3 短环链和端部配件的表面应光滑 无毛刺 锐角 裂纹 内部无开裂 焊缝不 得有漏焊 烧穿 未焊透 熔瘤 咬边 夹渣 凹坑等影响安全使用性能的缺陷 11 2 4 经检验合格的短环链应按 GB4829 的要求作出相应的标记 端部配件按本规程 4 1 m 条要求 标记内容还应包括 按 GB4829 中表 1 质量等级规定 作出相应的质量 等级标记 11 2 5 作为吊索端部配件的环眼吊钩 起重钳应分别符合本规程 7 1 和 7 2 条的有 关规定 其它端部配件和短环链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 应更换或报废 a 链环发生塑性变形 伸长达原长度 5 b 链环之间以及链环与端部配件连接接触部位磨损减少到原公称直径的 80 其它 部位磨损减少到原公称直径的 90 c 裂纹或高拉应力区的深凹痕 锐利横向凹痕 d 链环修复后 未能平滑过渡 或直径减少大于原公称直径的 10 e 扭曲 严重锈蚀以及积垢不能加以排除 f 端部配件的危险断面磨损减少达原尺寸 10 g 有开口度的端部配件 开口度比原尺寸增加 10 h 卸扣不能闭锁 11 3 吊链 11 3 1 吊链名义质量等级与所用链条等级一致 单肢吊链的极限工作载荷等于所用链 条极限工作载荷 11 3 2 主环和中间主环破断时的最小伸长至少为对应级链条的伸长 11 3 3 下端环 连接环和中间环的数量及内部尺寸应保证各环间转动灵活 蛋形或梨 形不得用作下端环 11 3 4 当用 1 5 极限工作载荷的拉力测量时 多肢吊链的最长肢和最短肢有效长度差 当长度在 2m 以下时 不应超过 6mm 当长度在 2m 以上时 每 1m 不应超过 3mm 11 3 5 吊链的更换或报废应符合本规程 11 2 5 条规定 11 4 钢丝绳吊索 11 4 1 极限工作载荷确定如下 u e LL K KF W 10 0 式中 WLL 钢丝绳吊索的极限工作载荷 t Fo 钢丝绳的最小破断拉力 kN Ke 绳端索眼形式性能系数 插接或金属套管压接 Ke7 7 16 16 20 20 26 26 40 3 5 6 7 8 a 无规律分布损坏 在 6 倍钢丝绳直径的长度范围内 可见断丝总数超过钢丝绳中钢 丝总数的 5 b 钢丝绳局部可见断丝损坏 有三根以上的断丝聚集在一起 c 索眼表面出现集中断丝 或断丝集中在金属套管 插接处附近 插接连接绳股中 d 钢丝绳严重磨损 在任何位置实测钢丝绳直径 尺寸已不到原公称直径的 90 e 钢丝绳严重锈蚀 柔性降低 表面明显粗糙 在锈蚀部位实测钢丝绳直径 尺寸已 不到原公称直径的 93 f 因打结 扭曲 挤压造成的钢丝绳畸变 压破 芯损坏 或钢丝绳压扁超过原公称 直径的 20 g 钢丝绳热损坏 由于带电燃弧引起的钢丝绳烧熔 熔融金属液浸烫 或长时间暴露 于高温环境中引起的强度下降 h 插接处严重受挤压 磨损 金属套管损坏 如裂纹 严重变形 腐蚀 或直径缩小到 原公称直径的 95 i 绳端固定连接的金属套管或插接连接部分滑出 j 链环等端部配件出现本规程 11 2 5 条中情况之一时 11 5 天然和人造纤维绳吊索 11 5 1 对纤维绳吊索绳的要求 a 大麻 椰子皮纤维绳不得制作吊索 人造纤维绳应分别是聚酰胺 聚酯 聚丙烯 b 绳索必须由未变质新原料制成 各绳股含纱量相等 捻距必须均匀 且为绳径的 3 5 4 0 倍 c 表面应光滑平整 无扭股 划破 严重起毛等缺陷 d 三股绳 各股应为 Z 向捻 且三股应为 S 向捻合成绳 e 八股编绞绳应由 4 对股组成 两条 S 捻向股和两条 Z 捻向股分别组成交替 对 f 直径小于 16mm 细绳不得用作吊索 直径大于 48mm 粗绳不宜用作吊索 g 绳索按 GB8834 方法测定线密度 捻距 直径 或周长 和断裂强力 h 绳索应有相应的材质识别标志 且应符合 GB5196 的规定 11 5 2 极限工作载荷确定如下 3 72 0 d F WLL三股绳吊索 3 9 0 N F WLL八股编绞绳吊索 式中 WLL 吊索极限工作载荷 kg Fo 绳索最低断裂强力 daN d 三股绳公称直径 mm 的数字值 N 八股编绞绳直径 mm 除以 8 的数值 11 5 3 绳端固定 不允许用绳夹或打结方法代替插接连接 11 5 4 吊索两端插接连接索眼之间的最小净长度 不得小于绳索公称直径的 10 倍 11 5 5 当索眼与端部配件连接时 宜镶嵌相应的索具套环 且应符合 GB560 的规定 不镶嵌套环时 端部配件与软索眼接触连接部位的曲率半径不得小于绳的公称直径 11 5 6 直接挂人起重机械承载吊钩的硬索眼应符合本规程 11 4 9 条的规定 11 5 7 新吊索在无载荷测量时 多肢吊索任何肢间公称长度误差不应超过标定长度的 2 5 11 5 8 在无载荷测量时 新插接的索眼内侧最小长度至少不得小于表 12 的规定 表表 12 软索眼内侧最小尺寸软索眼内侧最小尺寸 mm 三股绳公称直径八股编绞绳公称直径软索眼内侧最小尺寸 1616150 1818155 2020160 2424170 2828185 3232195 3636210 4040220 4444230 4848245 11 5 9 吊索除索眼端部 环形吊索接头处固定连接外 其它部位不得进行插接连接 11 5 10 吊索插接连接操作必须由经过培训考试合格的插接工完成 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插接形成的绳股叉扣 应与绳索本体绳股拧绞相对应 且应接紧 受力均匀 表面 平整 不扭股 聚捻 松捻 裂股 绳索不受损伤起毛刺 b 天然纤维三股绳索眼 插接连接至少插穿 3 次 环形吊索连接处中心每侧至少插穿 3 次 c 人造纤维三股绳索眼插接连接至少插穿 5 次 环形吊索连接处中心每侧至少插穿 5 次 其方法见附录 C 参考件 d 人造纤维八股编绞绳索眼插接连接至少插穿 5 次 环形吊索连接处中心每侧 至少 插穿 5 次 插接方法由吊索制造厂确定 e 插接连接后 各绳股必须留有相应的余量 将余量绳股分别扎牢或采用逐渐变细 剪断股中纱线 方法将绳股连续插接在绳索内 f 插接连接强度应不小于绳索破断强力的 85 11 5 11 当纤维吊索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 应报废 a 绳被切割 断股 严重擦伤 绳股松散或局部破裂 b 绳表面纤维严重磨损 局部绳径变细 或任一绳股磨损达原绳股 1 3 c 绳索捻距增大 d 绳索内部绳股间出现破断 有残存碎纤维或纤维颗粒 e 纤维出现软化或老化 表面粗糙纤维极易剥落 弹性变小 强度减弱 f 严重折弯或扭曲 g 绳索发霉变质 酸碱烧伤 热熔化或烧焦 h 绳索表面过多点状疏松 腐蚀 i 插接处破损 绳股拉出 索眼损坏 j 端部配件出现本规程 11 2 5 条中情况之一时 k 已报废的绳索不得修补重新使用 11 6 人造纤维吊带 11 6 1 对吊带的纤维织带与纤维丝的要求 a 不得由聚乙烯材料制作 其材质应分别是聚酰胺 聚酯 聚丙烯 b 织带应为耐磨性好优质的高强度人造纤维 机器编织而成 c 带保护套吊带的芯部纤维丝 应为优质主强度人造丝连续纤维丝 d 织带端头不得绽裂 当织带边一根纱线断裂时 应不引起 破边 e 织带经染色 浸渍或涂柔性耐磨涂料 防老化剂后应对人无毒 且应不降低织带原 有强度与柔性 f 当织带承受吊带极限工作载荷时 幅度的减少应不超过原幅宽的 10 11 6 2 织带极限工作载荷确定如下 u LL K F W 0 式中 WLL 织带极限工作载荷 kg Fo 织带最低破断强力 daN Ku 安全系数 Ku 6 11 6 3 带保护套的吊带 其保护套与芯部之间配合应松紧适度 不得使芯部松散 芯 部纤维丝不得有断裂 交错与折弯 且各股粗细应均匀一致 其连接应采用拴扣扎结方法 11 6 4 环形吊带 当采用对头搭接连接时 只允许有一处接头 单肢吊带或多肢吊带 各分肢的织带均不得有拼接接头 11 6 5 当数条织带重合在一起制作吊带时 其材质 结构 幅度应相同 且应采用接 缝方式缝合在一起 11 6 6 吊带索眼端部固定连接 环形吊带对头搭接固定连接 应采用接缝缝合方法 11 6 7 缝合时 应采用与织带材质相同的优质线 其方法应为连锁防松 且针迹应穿 透 平整 不得有跳线 断线与歪扭 编织吊带接缝缝合连接还应满足下列要求 a 针迹离开织带边缘一定距离 厚度在 10mm 以下时 为 2 4mm 厚度在 10mm 以 上时为 4 8mm b 在固定连接长度内 离开织带边缘规定距离的整幅宽内覆盖针迹 c 在针迹开头和结尾处至少要回缝 25mm 在 100mm 接缝长度中 不得有一针以上 缺陷 丢针 断线等 如有时应进行回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印刷废纸处置合同范本
- 2025设备租赁合同模板参考
- 租赁场地建设 合同范本
- 流动空地出租合同范本
- 养猪承包土地合同范本
- 监控安装电子合同范本
- 广告项目项目合同范本
- 建设项目变更造价咨询合同
- 砖厂挂牌转让合同范本
- 承包烟花戒指合同范本
- 老年肌肉衰减综合征(肌少症)课件
- 山西省持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单位一览表
- PCB全制程培训教材
- 《李将军列传》教学教案及同步练习 教案教学设计
- 烟草配送车辆GPS管理方案
- 中图法分类号与中图分类法查询
- 酒店客房验收工程项目检查表(双床房、大床房、套房)
- 开音节闭音节中元音字母的发音规律练习
-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及维护保养方案
- 融资性担保贷款保后检查表
- 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