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心 爱心 专心1 吉林省长岭县第四中学历史选修一第九单元吉林省长岭县第四中学历史选修一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戊戌变法 单元练习单元练习 1 191 19 世纪末清政府举借外债与今天引进外资的最大区别是世纪末清政府举借外债与今天引进外资的最大区别是 A A 附有政治条件附有政治条件 B B 主要是因为财政困难主要是因为财政困难 C C 是被动行为是被动行为 D D 促进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促进西方资本主义发展 2 2 决定帝国主义侵华特征演变的基本因素是决定帝国主义侵华特征演变的基本因素是 A A 中国的政局中国的政局 B B 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发展 C C 清政府的态度清政府的态度 D D 中国的自然条件中国的自然条件 3 193 19 世纪末 中国人民背负的外债偿还的对象不包括世纪末 中国人民背负的外债偿还的对象不包括 A A 俄国俄国 B B 法国法国 C C 英国英国 D D 日本日本 4 4 康有为改造儒学思想为变法活动服务康有为改造儒学思想为变法活动服务 主要是因为主要是因为 A A 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B B 与封建思想斗争的策略与封建思想斗争的策略 C C 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 D D 自幼接受正统的儒学教育自幼接受正统的儒学教育 5 5 康有为曾这样说过 康有为曾这样说过 布衣改制 事大骇人 故不如与之先王 既不惊人 又可避祸布衣改制 事大骇人 故不如与之先王 既不惊人 又可避祸 这这 种做法的实质是种做法的实质是 A A 托古改制容易让人接受 不担风险托古改制容易让人接受 不担风险 B B 反对布衣改制反对布衣改制 C C 认为改革是惊人的大事认为改革是惊人的大事 D D 反映了民族资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产阶级软弱性 6 6 有人认为甲午战争是有人认为甲午战争是 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界线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界线 这主要是因为甲午战争后 这主要是因为甲午战争后 A A 帝国主义掀起反对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帝国主义掀起反对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B B 清政府允许民间设厂清政府允许民间设厂 C C 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D D 维新变法思想的形成维新变法思想的形成 7 7 维新派宣传变法思想的作用不包括维新派宣传变法思想的作用不包括 A A 启发民智启发民智 B B 为变法组织力量为变法组织力量 C C 制造舆论制造舆论 D D 动摇封建思想统治地位动摇封建思想统治地位 8 8 下列有关戊戌变法文化教育方面措施叙述不正确的是下列有关戊戌变法文化教育方面措施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 废除科举制废除科举制 B B 选派学生到海外留学生选派学生到海外留学生 C C 京师设立京师设立大学堂大学堂 D D 设立译书局设立译书局 组织翻译外国书刊组织翻译外国书刊 9 9 明治维新同戊戌变法在军事方面的不同措施是明治维新同戊戌变法在军事方面的不同措施是 A A 开始实行义务兵役制开始实行义务兵役制 B B 建立新式军队建立新式军队 C C 改进军事装备改进军事装备 D D 增强海军实力增强海军实力 10 10 戊戌政变后戊戌政变后 新政措施被保留下来的是新政措施被保留下来的是 A A 改革科举制改革科举制 废除八股取士废除八股取士 B B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C C 精简机构精简机构 裁减冗员裁减冗员 D D 设立京师大学堂设立京师大学堂 11 11 戊戌六君子戊戌六君子 除除 军机四卿军机四卿 外还有外还有 康有为康有为 梁启超梁启超 康广仁康广仁 杨深秀杨深秀 A A B B C C D D 用心 爱心 专心2 12 12 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 A 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 B B 帝国主义国家干涉破坏帝国主义国家干涉破坏 C C 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 D D 维新派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维新派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 13 13 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没有触动清朝统治基础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没有触动清朝统治基础 主要是因为变法主要是因为变法 A A 由统治者自上而下由统治者自上而下 推行推行 B B 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C C 没有得到地方官有效支持没有得到地方官有效支持 D D 没有涉及设议院 开国会 定宪法等政治主张没有涉及设议院 开国会 定宪法等政治主张 14 14 戊戌变法对于我国近代教育事业的贡献是戊戌变法对于我国近代教育事业的贡献是 A A 首创了专业技术教育首创了专业技术教育 B B 废除了科举取士制度废除了科举取士制度 C C 开始组织官派留学教育开始组织官派留学教育 D D 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 15 15 戊戌变法运动的突出功绩在于戊戌变法运动的突出功绩在于 A A 挽救民族危亡挽救民族危亡 B B 推动政治改革推动政治改革 C C 发展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经济 D D 促进思想启蒙促进思想启蒙 1616 与戊戌变法比较 明治维新能够成功的显著背景是 与戊戌变法比较 明治维新能够成功的显著背景是 A A 受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 受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 B B 自上而下实行经济改革 自上而下实行经济改革 C C 封建专制统治比较薄弱 封建专制统治比较薄弱 D D 农民阶级支持全面改革农民阶级支持全面改革 1717 戊戌变法失败的最主要的客观原因是 戊戌变法失败的最主要的客观原因是 A A 袁世凯出卖维新袁世凯出卖维新派派 B B 封建顽固势力非常强大封建顽固势力非常强大 C C 维新派的软弱妥协维新派的软弱妥协 D D 帝国主义的破坏帝国主义的破坏 1818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百日维新最根本的相同原因是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百日维新最根本的相同原因是 A A 民族危机严重民族危机严重 B B 国内阶级目睹尖锐国内阶级目睹尖锐 C C 资产阶级软弱资产阶级软弱 D D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1919 公车上书公车上书 中提出的设中提出的设 议郎议郎 一职 应为通晓中外政体 方正直言之士 且由士民一职 应为通晓中外政体 方正直言之士 且由士民 公举产生 反映了维新派公举产生 反映了维新派 希望参与政治希望参与政治 模仿西方议会政治模仿西方议会政治 对皇权加以牵制和限制对皇权加以牵制和限制 反对君主专制反对君主专制 A A B B C C D D 2020 马克思指出 马克思指出 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 借用他们的名字 口号和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 借用他们的名字 口号和 衣服 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 用这种借用的语言 演出历史的新场面 衣服 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 用这种借用的语言 演出历史的新场面 这一观点这一观点 可适用于对下列那一理论的评价可适用于对下列那一理论的评价 A A 洪秀全的绝对平均主义洪秀全的绝对平均主义 B B 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 C C 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 D D 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 21 21 梁启超在梁启超在 变法通议变法通议 中写道 同治初年 德相俾斯麦对人说 中写道 同治初年 德相俾斯麦对人说 三十年后 日本其兴 三十年后 日本其兴 中圉其弱乎中圉其弱乎 日人之游欧洲者 讨论学业 讲究官制 归而行之日人之游欧洲者 讨论学业 讲究官制 归而行之 中人之游一欧洲者 询 中人之游一欧洲者 询 用心 爱心 专心3 某厂船炮之利 某厂价值之廉 购而用之 强弱之原 其在此乎 某厂船炮之利 某厂价值之廉 购而用之 强弱之原 其在此乎 梁启超这段话的根本意梁启超这段话的根本意 图是图是 A A 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B B 寻找甲午中日战争日胜中败的原因 寻找甲午中日战争日胜中败的原因 C C 批评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富强 批评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富强 D D 比较中日近代化道路的异同 比较中日近代化道路的异同 22 22 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开国会 定宪法 是因为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开国会 定宪法 是因为 A A 对封建势力作了妥协 对封建势力作了妥协 B B 认为中国 认为中国 民智未开民智未开 难以实行立宪制度 难以实行立宪制度 C C 不敢触动封建制度 不敢触动封建制度 D D 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 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 23 23 与早期维新派相比 与早期维新派相比 康梁维新派的特点在于康梁维新派的特点在于 A A 主张实行 主张实行 君民共主君民共主 的政治制度的政治制度 B B 对洋务运动有所批评 对洋务运动有所批评 C C 出版书刊宣传维新思想 出版书刊宣传维新思想 D D 开展了有一定群众基础的变法运动 开展了有一定群众基础的变法运动 2424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是早期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这里的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是早期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这里的 进一步进一步 是指是指 提出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提出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 要求进行政治领域的变革要求进行政治领域的变革 维新思想发展成为政治维新思想发展成为政治 运动运动 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 A A B B C C D D 1 1 阅读下列材料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材料一 泰西各国泰西各国皆设议院皆设议院 民以为不便者不必行 民不可者不必强 民以为不便者不必行 民不可者不必强 制治制治 固有本也 固有本也 而四海之在 万民之众 同甘共苦 先忧后乐 若理一人 上下一心 君而四海之在 万民之众 同甘共苦 先忧后乐 若理一人 上下一心 君 民一体 尚何敌国外患之敢相凌辱哉 民一体 尚何敌国外患之敢相凌辱哉 引自郑观应引自郑观应 盛世危言盛世危言 议院议院 材料二材料二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 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 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 立行宪法 大开国会 以庶立行宪法 大开国会 以庶 政与国民共之 行三权鼎立之制 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政与国民共之 行三权鼎立之制 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引自康有为引自康有为 请定请定 宪法开国会折宪法开国会折 材料三材料三 一曰大誓群臣以革旧维新 而采天下之舆论 取万国之良法 二曰开制度局一曰大誓群臣以革旧维新 而采天下之舆论 取万国之良法 二曰开制度局 于宫中 征天下通才二十人为参与 将一切政事制度重新商定 三曰设待诏所 许天下人于宫中 征天下通才二十人为参与 将一切政事制度重新商定 三曰设待诏所 许天下人 上书 上书 引自康有为引自康有为 应诏统筹全局折应诏统筹全局折 回答 回答 1 1 材料一和材料 材料一和材料二主张有何异同 分析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 二主张有何异同 分析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 2 2 材料三的观点同材料二相比有何变化 为什么会产生这一变化 材料三的观点同材料二相比有何变化 为什么会产生这一变化 答案答案 1 1 同 设议院 行君民共体 异 后者还主张开国会 行三权鼎立之制 同 设议院 行君民共体 异 后者还主张开国会 行三权鼎立之制 根本原因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初步发展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实行政治改革 改善环根本原因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初步发展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实行政治改革 改善环 境 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的愿望更加强烈 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学说进一步传播 境 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的愿望更加强烈 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学说进一步传播 2 2 变化 不再提兴民权 设议院 开国会 主张以君权变法 变化 不再提兴民权 设议院 开国会 主张以君权变法 原因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 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不敢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 原因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 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不敢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 康有为变法方法改变 主张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变革 康有为变法方法改变 主张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变革 用心 爱心 专心4 2 2 历史上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重大改革回眸 l9l9 世纪中期 正当亚洲各国先后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时世纪中期 正当亚洲各国先后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时 候 日本通过维新改革保持了民族独立 并迅速跻身于世界帝国主义列强的行列 而中国候 日本通过维新改革保持了民族独立 并迅速跻身于世界帝国主义列强的行列 而中国 进行的戊戌变法却没有能够改变中国的命运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进行的戊戌变法却没有能够改变中国的命运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依据两国国情 概括指出依据两国国情 概括指出中国戊戌变法和日本中国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改革背景的相同之处改革背景的相同之处 上述两上述两 个事件有何内在联系个事件有何内在联系 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 两国改革面临相似的背景 其结果却一成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 两国改革面临相似的背景 其结果却一成 一败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结果不同的主要原因 一败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结果不同的主要原因 改革既然要除旧布新 就必然会触动旧制改革既然要除旧布新 就必然会触动旧制 度和一些特权者的既得利益 请问日本改革者度和一些特权者的既得利益 请问日本改革者是如何解决这个难题的是如何解决这个难题的 背景 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都面临着极其严重的民族危机 社会矛盾十背景 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都面临着极其严重的民族危机 社会矛盾十 分尖锐 西学传播及启蒙思想的影响 分尖锐 西学传播及启蒙思想的影响 明治维新后日本对外扩张 发动侵华战争 中华民族危机加深 维新派借鉴日本成功明治维新后日本对外扩张 发动侵华战争 中华民族危机加深 维新派借鉴日本成功 经验 发起戊戌变法 挽救民族危亡 经验 发起戊戌变法 挽救民族危亡 日本 改革之前 通过日本 改革之前 通过 武装倒幕武装倒幕 的革命手段将旧制度及其特权者铲除 改革中 的革命手段将旧制度及其特权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行业学院科研管理办法
- 财务共享时效管理办法
- 讲师俱乐部管理办法
- 业务资金结算管理办法
- 2025年霍尔汽车点火系统合作协议书
- 电气实训室管理办法
- 虚拟高校分部管理办法
- 中小创业团队管理办法
- 西藏用人风险管理办法
- 规范作业管理暂行办法
- GB/T 20801.6-2020压力管道规范工业管道第6部分:安全防护
- GB/T 19355.2-2016锌覆盖层钢铁结构防腐蚀的指南和建议第2部分:热浸镀锌
- 主编-孙晓岭组织行为学-课件
- 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师专业发展课件
- 企业信用信息公告系统年度报告模板:非私营其他企业
- 施工员钢筋工程知识培训(培训)课件
-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中常见的不合格项
- 共用水电费分割单模板
- 《阿房宫赋》全篇覆盖理解性默写
- 学校体育学(第三版)ppt全套教学课件
- NCStudioGen6A编程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